论文范文

中职会计教学的习惯论文

时间:2022-10-01 03:10:5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职会计教学的习惯论文

  财务会计是在后勤财务工作中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很多老师没有在会计第一线工作的经历,因此在进行实践内容教学时无法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与指导。

中职会计教学的习惯论文

  第一篇:中职会计教学中“问”与“诊”的应用

  1、中职会计教学采用“问诊式”教学的意义

  “问诊式”教学法是指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其开始主要是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打破教师以书本为主要内容机械式将知识教授给学生的一种方式。

  通过设置完整项目工作过程,由师生共同建设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内容而设置的“问诊式”教学活动。

  简要来讲,“问诊式”教学方法就是从工作实际出发,选择一个完整内容作为“病史”,学生在教师的“问诊”下整理“病历”、收集信息、筛选资料,再通过确诊共同研究分析“病史”,对“病史”问题进行“问诊式”的分析,最终找出病因或者得出结论的全过程。

  在整个“问诊式”教学过程中不仅改变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方式而是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出机创造学习机会。

  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真正使学生们有身处环境感受到会计工作的思路和方式。

  即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又通过“问诊式”互动提升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2、“问诊式”教学概述

  “问诊式”教学就是把门诊就医的诊断过程引入中职教育教学中,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发端于国外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问诊式”中职会计教学是通过学生在真实的“会计门诊”中,通过中职会计教师根据“问诊”和“就医”的事实过程“诊断”出会计教学中的问题,为学生开出“病历”,目的是通过“问诊”方式把学生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技能实践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参与实践工作过程中能够更有效的应用所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与现有的中职会计教学方式相对比,

  “问诊式”中职会计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根据笔者多年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分析,现行的中职会计教学主要方式有以下两个方面:

  (1)从知识角度分析,对中职会计过程中的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难,但学生却不能准确掌握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是中职会计教学难点之一。

  (2)从应用角度分析,中职会计是把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的学科。

  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充分体现学生现实企业中会计工作所涉猎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本领。

  针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中职会计教学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这就是现有中职会计教学的簿弱环节,也是中职会计教学的难点之二。

  3、“问诊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是教学工具。

  听、说、读、写、用缺一不可。

  而我国中职会计教学中最大弊端是教师教的多,学生用的少。

  到学生毕业后一旦进入工作中。

  实际操作运用能力根本不能承担相关工作,更提不上胜任工作。

  致使很多学生把学习会计专来作为一种负担,从而逐渐尚失了学习的兴趣。

  而“问诊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真正达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从一个指挥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完全从一个听从者变身为体验者。

  4、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4.1、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

  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将知识分毫不差的传达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多少,教师每天的备课还是依据一块黑板,一尺讲台的模式。

  即束缚教师能力的发挥也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2、中职会计教学应用问题

  中职会计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即要恰当的理解、应用所学,又要结合自身进行技能性的提升。

  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而设计相关的方案。

  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5、中职“问诊式”会计教学的结论

  在中职教学探索的路上,经过几个教学过程应用之后。

  教师不再按部就班的讲授知识,而且对课程内容进行“问”与“诊”宏观调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负责制定“病”,而学生在“问诊”式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肯定了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病因”,了解“病因”,开始进行“问诊”的过程。

  根据学习结果进行对“病因”的诊断。

  作出相关的“病因”处理意见。

  最终形成“处方”。

  这时,教师要正确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准确具体、系统的对各项会计内容进行学习和归纳,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开放式的进行“手与脑、问与答、听与讲”的自主研发与总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会计教学的全过程。

  “问诊式”教学方式表现出教师作为教的主导作用,学生作为学的能动作用,实现了中职会计教学的“互动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在会计实践中体验到会计工作的真谛。

  作者:周丽娜 单位: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

  第二篇:中职会计教学中编制会计分录的思考

  一、学习编制会计分录的基础条件

  要掌握编制会计分录这项基本技能就要满足最基本的三个条件。

  (一)对会计科目在脑子里形成清晰的认识

  掌握会计这门学科其实就掌握了借贷记账法的一种基本工具,一定要按照国家对其统一的规定进行命名以及设置具体教育内容。

  根据它对经济业务内容的反应情况可以把会计科目分成五大类别,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将会计科目简表熟记于心。

  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正是讨厌记忆和讨厌学习的学生群体,让他们自己去记忆相关的内容非常困难,因此,教师要举出实际的例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印象,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去接触这方面的知识。

  与此同时,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对科目的比较,将比较容易记混的科目挑选出来。

  例如比较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的“应收账款”以及“应付账款”之类的科目内容。

  可以用最实际的买卖水果的过程进行说明,“应收账款”就是卖水果的人要向买水果的人收的资金,而“应付账款”刚好相反是买水果的人向卖水果的人支付的资金。

  (二)对账户的结构进行掌握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分录的产生来源。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和“贷”只是作为一种纯粹的记账符号而存在的,找不出它们的实际意义。

  借方和贷方是账户形成的两个基本结构,借方在左方,贷方在右方,借方可以对账目的增加和减少进行登记,贷方也可以对账目的增加和减少进行登记。

  增加和减少的金额要标记在账目的借方还是贷方是根据经济交易的过程和基本账目内容来决定的。

  (三)尽量对账目所包含的对应关系做到熟悉

  依据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只要发生了经济业务,那么这些业务之间涉及的账户和账户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种账户之间的联系就被叫做对应关系,同时,把存在一定对应关系的相关账户称之为对应账户。

  二、编制会计记录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会计分录的种类和会计分录的定义

  会计分录工作要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即借贷记账法的规则,是将一些经济业务的应借账户和应贷账户的相应名称和所涉及的金额进行确定的一种记录,是把记账凭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简化的形式,也是记账凭证的核心内容。

  确定会计分录具体涉及的账户数量要依照经济业务的简单和繁杂程度来确定,根据繁简程度又可以将分录分成两类,即复合会计分录和简单会计分录。

  (二)会计分录构成的基本要素

  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讲解会计分录的基本要素时,必须要把三个基本要素进行明确。

  第一,要把账户名称确定下来;第二,把握好主要的记账方向;第三,把应记的金额确定下来。

  不同的企业发生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形式也不一样,所以确定账户的借贷方向的时候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形式来进行,然后,经济业务的账户也是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的主要依据。

  (三)书写会计分录的格式

  对会计分录进行书写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上下排列的方式进行排列,左边和右边的会计科目也一定要交错开来,先书写借账然后书写贷账,借账和贷账要保持金额相应的平衡,不能一方比一方多或者一方比一方少,这是书写会计分录的基本原则。

  “借”这种记账符号要放在上面,“贷”这种记账符号要放在下面,“贷”这种记账符号要在“借”这种记账符号后面一格的位置,这样就符合了借方在左,贷方在右的基本规律,账户名称用“借”“贷”这两个符号表示的时候,后面一定要加上冒号,这样就可以把其将账户名称连接起来了。

  然后,将应记的会计科目进行清楚的标注,如果科目的明细也被标出来的话,那么就必须加上破折号,破折号要加在一级科目的后面,这样,在破折号后面就可以标出所要记的金额了,要记的金额书写要用阿拉伯数字,金额单位不必写在后面,只书写其贷方和借方相应的金额。

  三、编制会计分录需要的技巧

  (一)分析法

  按照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展开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展开课程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步骤教学课程内容。

  第一,对经济业务涉及的相关会计科目名称要进行严格的判断和分析,会计科目的名称是根据经济业务涉及的内容来确定的;第二,对会计账务的性质进行严肃的分析;第三,具体金额在会计账务中是怎么变化的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第四,要判断记账的方向就要根据金额增加的数量或者减少的数量来判断;第五,一定要坚持借贷必相等的基本原则进行分录编制。

  (二)表格法

  一般初学者在账户名称上不容易发生写错的情况,但是,他们还不熟悉账户结构,所以,容易产生借方和贷方方向发生错误的情况。

  在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首先,思考这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的数量,思考这项业务的基本工作性质;其次,对金额产生的变动进行仔细分析;最后,分析是要记入贷方还是借方。

  在课程进行的最后要要求学生在相应的表格上记录相应的数据,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进行,最后,可以根据具体的记账规则,在作业本上写上相应的会计记录。

  可以先把摘要写下来,然后用笔在底下画线,哪里至哪里所涉及什么科目。

  这样脑子就不会乱了,慢慢的等老练起来,一看纲要马上就联想到那些科目了。

  总而言之,教育工作就是要不断在探索中求发展。

  中职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认真探索对中职学生的教学工作,激发中职学生对编制会计分类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依托下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经过实践检验,只要中职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对于编制会计分录这一类技术性含量高的知识也能够熟练地掌握。

  作者:马伟霞 单位: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中职会计教学的习惯论文】相关文章: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论文11-05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论文参考06-10

中职财务会计教学的思考论文10-11

中职学生数学教学论文10-11

中职会计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论文10-08

中职会计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论文10-10

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及策略论文10-10

中职会计教学模式与改革策略论文10-11

中职财务会计教学实践研究论文10-12

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论文(精选8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