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计量论文

时间:2022-10-12 19:44: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计量论文范文(精选7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量论文范文(精选7篇)

  计量论文 篇1

  1.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

  高速公路施工工程的相关合同一般由工程的变更、设计的补充和拖延工期、违约索赔等内容组成,它的涵盖性的广泛决定了它的管理难度,因此对施工合同必须精细管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对合同的管理主要就是对合同支付项目的管理,由于支付项目是一个十分复杂和繁琐的过程,因此操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经常无法按照预期对工程进行整体性的考量和管控。支付管理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分别为:开工预付款和材料、设备预付款,工程的变更及索赔,相关物品价格的变动及微调,延迟付款利息,拖期违约赔偿金和质量保证金。下面就对其中的两个环节进行论述:

  (1)开工预付款。开工预付款简单地说就是工程的业主付给工程承包人员开工资金,我国对于这项款项的规定是不能超过工程总价值的20%,在承包人签订了合同协议书并提交了开工预付款保函后,监理人应在当期进度付款证书中向承包人支付开工预付款的70%的价款;在承包人承诺的主要设备进场后,再支付预付款的30%。材料、设备预付款按项目专用合同条款数据表中所列主要材料、设备单据费用(进口的材料、设备为到岸价,国内采购的为出厂价或销售价,地方材料为堆场价)的百分比支付。

  (2)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在高速公路施工中是指监理人从第一个付款周期开始,在发包人的进度付款中,按项目专用合同条款数据表规定的百分比扣留质量保证金,直至扣留的质量保证金总额达到项目专用合同条款数据表规定的限额为止。它的存在可以约束承包方的行为,促使承包方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承包方只有在约定的缺陷责任期满时,发包人核实承包人是否完成缺席责任期方能退回。

  2.提高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力度水平的途径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投资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与此多元化无法协调的是政府的经济监管手段和市场调控管理手段在不同层面上存在着监管参差不齐的状况,造成了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内部新政策与现在的行政法规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承包者为了提高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力度的水平就必须从法律和管理机构自身两方面考虑,提出双向的改革措施,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2.1法律途径

  现代企业集团管理制度之所以能够建立,管理活动能够有序运行,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企业在运行时坚持守法、依法的原则,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司权益,企业管理机构随着法律法规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政策,保证企业运行有法可依,有制可循。

  (1)在法律的监管下签订合同。高速公路的施工团队应自觉以法律为依靠,保证企业合同的签订是完全符合法律规范的,在无法明确的项目上,也应及时寻求法律法规的帮助,使签订的合同真实地具有法律约束力,能够行使合同约束甲乙双方的功能。

  (2)在法律的约束下运行合同。合同起订的各项条款都是在法律的监管下被提出的,因此都具有法律效力。在合同签订后,合同双方或多方都应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日常建设活动,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错误,都可能给自身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提升对合同的管理力度水平,就不得不在工程开始后让合同的每一位签订者都明确合同的条款,了解合同的要求,共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管理好项目合同。

  (3)在合同的某一方违背合同条款时,能及时运用法律维护本公司的利益,特别在施工过程中,应运用法律手段保证施工能顺利进行。

  2.2自身管理途径

  (1)设立合同签订前期的调查部门。工程合同因其涉及经济与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因此在签订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合同签订之前应充分了解合同另一方的风险因素,避免在签订时受到欺诈和行骗的行为,应选取信用良好的客户进行合同签订,在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证明下进行合同签订。

  (2)应加强领导对合同的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在工程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工程各个管理层面的领导都应该对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加强对组织机构的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合同管理的安全网络,做到各部门协同管理。

  (3)建立统一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应包括对合同多方面的管理,例如合同管理员岗位制、合同变更制、合同档案管理制、合同学习制等。

  (4)应在施工第一线设立合同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工程施工对合同的履行状况。在施工的第一线设立合同管理部门,能及时掌握施工第一线的合同履行变更状况,并将其第一时间地反映给上级部门,使其随时调整相关政策。同时,上级应定期对第一线合同管理部门进行交底,使组织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更新合同管理知识;下级对上级定期进行信息反馈活动,使工程的设计工程师能随时掌握工程进展状况,对发生的问题及时作出决策。

  (5)及时对每一次工程洽谈资料进行整理,使工程变动有据可循。工程合同的相关资料不仅是对合同洽谈流程的记录和整理,它还是工程发生问题时的法律依据,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施工的各个部门的相关责任,减少了逃脱责任和责任追究错误事件的发生。3结语高速公路合同管理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作为合同的承担者,施工团队不仅要熟知法律,依法履行合同的相关条款,还要积极加强自身结构建设,紧跟时代的步伐。现阶段,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施工团队面对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本国同行的竞争,还开始面对世界同行给予的挑战。因此必须提高高速公路工程计量和合同管理力度水平,

  施工团队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提高我国整体施工管理水平。

  计量论文 篇2

  摘要: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能计量的行政监督职能转移后,电力计量部门所处的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技术监督部门提高了对电能计量管理的要求,加大了对其检查力度,另一方面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这给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就如何解决电能计量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解答。

  关键词:电能计量;管理;现状;措施

  1 电能计量管理的相关概况

  电能计量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不仅关系到电力市场的交易结算,也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实现自身的效益。电能计量管理主要是对计量点、计量标准、计量信息、计量装置和计量法制的管理,其管理工作不仅包括整个计量装置投运前和运行中的管理,还应该包括计量装置的运行档案和运行信息的管理。电能计量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电力计量量值的准确和统一。在电能计量管理的过程中,计量装置要准确可靠,计量的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市场也随之渐渐扩大,因此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对电力企业而言,一方面可以增加其经济效益,因为计量管理可以减低电力企业的线损率,线损率越低,电力企业的损失就越小,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形象。加强电能计量管理,对用电客户就可以做到公平和公正计量,不多收客户一分钱,让用电客户放心使用,这样当然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对用电客户而言,有利于保证其合法的利益和正常的生活。对国家而言,加强电能计量管理,可以促进经济的有效、平稳、快速发展。

  2 我国电能计量管理的现状

  随着电力企业市场化速度的逐步加快,电能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供、用电双方的利益,电能计量管理也成为一个十分关注的话题。但是目前我国电能计量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1)电能计量管理的技术水平落后。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依然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操作的阶段,这样就使得管理工作效率低且易出错。由于技术水平低下,计量管理的基本数据,如统计应检数、计算三率(周检率、抽检率、周检合格率)等并不规范。另外,从事电能计量管理的人员水平较低,缺乏相对专业的知识。

  (2)对计算机和电能计量管理软件的利用率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各种知识的培训没有跟上,软件的效用没有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和管理软件在电能计量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设计模型不完整、功能较简单无法实现全面动态管理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其正常使用。

  (3)电能计量管理的法制性管理相对较少。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对电能计量管理的要求更加规范和严谨。依法管理是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法律保证。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计量管理的基层,法律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

  3 加强电能计量管理的措施

  对于加强计量管理的措施,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技术类和管理类。

  首先是关于电能计量管理的技术类措施。

  (1)计量设备管理是电能计量管理的基础保障。在管理的过程中,计量管理者应加大电能表和互感器的定期轮换,加强对大用电客户的电能表现场的校验工作,以免造成少计电量的现象发生,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PT二次压降的测试工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少电力企业的损失。另外还应大力推广智能电表和用电管理终端的使用。

  (2)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电力企业要积极引入计算机管理技术,使信息化和网络化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运用;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对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况的动态分析和操控运作能力,争取实现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3)加强对管理者的技术培训和实践训练,加强电能计量手段。电力企业可以开展各种函授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要开展网络专业技术培训,制定考核培训目标,保证计量检定人员熟悉掌握检定的规程和技术,确保检定质量。

  其次是管理类措施。

  (1)不断深化电力企业的改革,加强对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电力企业的改革包括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企业内部改革两个方面。电力企业内部要有企业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坚持依法自主管理,规范电能计量工作的管理和检定,完善电能量值传递系统,为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证。

  (2)依法管理是电能计量管理的法律保障,电能计量管理工作需要法制化管理。目前我国已颁布了《计量法》、《电力法》等相关法律,这有效的规范了电能计量管理工作。随着法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对计量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管理者要始终坚持依法办事的理念,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努力让客户满意、让政府放心。

  4 结语

  电能计量管理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其管理水平不仅关系到电力工业的发展,也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对贸易结算的准确和公正产生较大影响,是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重要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事关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的利益,因此电能计量管理意义重大,各方面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加大力度加强管理,并提高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支洁珩.刍议电能计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2]吴建生.关于加强电能计量管理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s2).

  [3]王庆.电能计量管理现状分析[J].科技风,2009,(15).

  [4]郑枫.加强电能计量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02).

  [5]崔培力.电能计量管理浅议[J].内蒙古电力,2006,(02).

  计量论文 篇3

  【摘 要】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了河北省八所高校在2008―2012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总体情况,从发文量、高产作者情况、基金资助情况和论文被引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找出科研水平方面的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科研能力 高等学校

  科研论文发表情况是评估、衡量学术机构及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尺度。对高校来讲,是衡量一个高校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对科研论文分析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做出了很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往往以某一学科、某一高校或者某一专业方面分析科研论文,得出的结论是某个学科、某个高校或者某个专业方面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对于某一地区的多个高校发表论文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我省八所省属重点高校近5年发表论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八所省属重点高校为河北工业大学(简称河北工大),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简称河北师大)、河北科技大学(简称河北科大)、河北医科大学(简称河北医大)、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大),河北经贸大学(简称河北经贸)、燕山大学,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期刊数据库以及一些公开发布的`官方数据为依据,时间选择从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对河北省八所重点高校公发表的论文,从发文量的情况、论文作者情况、论文获得基金项目资助情况、论文被引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八所高校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各高校最新的资料报告,河北大学现在有高级职称人数为1118人,博士点为12个,硕士学位点为133个;河北工大现有高级职称人员677人,博士点17个,硕士点56个;河北师大现有高级职称人数为854人,博士点25个,硕士点92个;河北科大现有高级职称人数为653人,硕士点50个;河北医大现有高级职称人数2058人,博士点18个,硕士点64个;河北农大现有高级职称人数为942人,博士点38个,硕士点65个;河北经贸现有高级职称人数为600人,硕士点28个;燕山大学现有高级职称人数为827人,博士点48个,硕士点156个。从高级职称人数来看,河北医大人数最多,源于河北医科大学除了学校的高级职称人数,还包含了各附属医院的职称人数,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其附属医院也是其教学单位,所以人数最多。从博士点和硕士点数量来看,燕山大学数量最多,其工科实力在河北省是最强的。

  2.近5年发文量情况

  根据统计,2008―2012年5年期间,八所大学共发表论文是85638篇,平均每年每所大学发表论文2141篇。总体上来说从年代来看,这5年发表论文总数基本上平稳,2010年发表论文总数最多的一年,为18203篇,占总论文数的21.26%。从单个学校来说,河北大学5年发表论文数最多,达到20173篇,占发文总数的23.56%;其次是河北医大,发文数为17471篇,占发文总数的20.40%;排名第三的是河北农大,发文数为10975篇,占发文总数的12.82%。总之,从近5年的发文量来看,河北大学、河北医大以及河北农大是河北省高校中发文量是比较多的,显示出它们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较强的科研队伍。具体发文量见表1。

  3.作者分布情况

  分析作者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学科研究队伍的分布状况,也可以获知该单位结构在某些领域具备的科研实力。据统计,八所高校近5年论文涉及的作者106914人,其中人数最多的前三位是河北大学、河北医大、燕山大学,说明这一个时期三所高校学术水平高,是河北高校科研的主要力量。八所高校中,发表总数为48篇以上高产论文作者共有128人,共发表论文8530篇,占论文总数的9.96%。位于高产作者之首的单保恩共发表论文数是191篇,占高产作者论文总篇数的2.24%,发表论文总数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刘怀军、崔炜,三位均来自河北医大。统计结果表明高产作者中以河北医大人数最多,河北医大发表48篇以上作者有39人,共发表论文2757篇,占高产作者论文总数的32.32%;其次是河北农大,高产作者33名,共发表论文2123篇,占高产作者论文总数的24.89%;河北大学20名,共发表论文1341篇,占高产作者论文总数的15.72%;燕山大学18名,共发表论文1157篇,占高产作者论文的13.56%;河北工大13名,共发表论文826篇,占高产作者论文的9.68%;河北师大4名,共发文263篇,占高产作者论文的3.08%;河北科大1名,发文63篇,占高产作者论文的0.74%,河北经贸没有。高产作者排在前20名见表2。

  4.基金资助情况

  基金资助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研究论文。它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代表着某研究领域内新动向、新趋势,具有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水准,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基金论文的生产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科科研实力和水平、科研组织能力及学科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八所高校2008―2012年来获得基金资助论文总数为20771篇,占全部发表论文的24.25%,也就是将近四分之一的论文是获得基金资助。其中国家级基金为10367篇,占全部基金论文总数的49.91%;省部级为9973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48.01%;厅局级为344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1.66%;国际合作基金87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0.4%。基金项目的论文往往代表着一个研究领域内的新动向、新趋势,具有较高的难度和较高的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科研创新和学科前沿动态。从国家级基金论文来看,八所高校中发论文最多为燕山大学,为2770篇,占八所高校国家级论文总数的26.72%,占其发表基金项目论文总数的60.99%,发国家级论文第二多的是河北农大,为1835篇,占国家级论文总数17.70%;排名第三的是河北大学,发文1703篇,占国家级论文总数的16.43%;从省部级基金来看,河北大学发文数最多,为1844篇,占八所高校省部级论文总数的18.49%,发文数第二的是燕山大学为1704篇,占八所高校省部级论文总数的17.09%,排名第三的是河北农大,为1641篇,占八所高校省部级论文总数的16.45%;从厅局级基金发文来看,八所高校均相差不大,只有河北经贸大学发文最少只有2篇。从获得国际合作基金论文来,河北农大没有获取过国际合作基金,发文为0篇,其他高校都获取过国际合作基金的资助,燕山大学还获得过霍英东教育基金。总之,从基金资助情况来看,燕山大学、河北农大、河北大学三所高校在河北省高校中显示出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基金论文情况见表3。

  5.八所高校论文被引用情况

  论文被他人引用数量的多少是表明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论文出现比较高的引用率表明该论文在某领域往往是热点,甚至是该领域研究的先驱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单位在该领域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一般而言,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其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影响就越大,学术影响力就越强。据统计2008年―2012年间八所高校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是河北农大的1篇论文,被引用了490次;其次是河北大学的1篇论文,被引用了224次,排在第三的是河北大学的1篇文献,被引用了124次。被引频次前10名中,河北农大占4名,河北大学占4名,河北经贸一名,河北医大一名。具体见表4。

  6.结束语

  通过对河北省内八所重点高校所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研究发表河北省内高校之间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总体实力来说,燕山大学、河北农大、河北大学这三所大学在省内科研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其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都要强于省内其他高校。从单个指标来看,五年发文量比较多的是河北大学、河北医大和河北农大;高产作者比较多的是河北医大、河北大学和燕山大学;获取基金资助较多的燕山大学、河北农大和河北大学;论文被引较多的是河北农大、河北大学。但是与全国同类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全国重点高校相比,差距更为巨大,所以省内高校一方面要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保障科研资金足以支持科研工作,培养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另一方面大力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给他们创造非常优良的科研环境,再者就是营造和谐宽松的科研环境,做好切实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潘宁.情报学核心期刊基金资助论文定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9,27(1):78-82.

  [2]孙育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2008年载文、引文、作者及基金资助分析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8-32.

  计量论文 篇4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对企业内部管理层的考核指标仍以目标利润等经济指标为主,所以能否正确的计算出企业的利润指标对企业管理层而言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如何保证利润指标计算的正确性取决于收入确认的准确性和成本计量的正确性。准确及时的利润数据为企业管理层、外在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决策指明了方向。

  一、企业收入确认及成本计量

  现在很多中小型施工企业特别是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型施工企业对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不够重视,收入的确认和成本的计量随意性较大,具体表现如下。

  1 、收入的确认只看发票

  很多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只要看到开具的正式发票就立即在开票的当月做收入而不论该收入是否应该确认以及该确认多少。相反如果没有开具发票,即使工程完工、工程款已结算也不敢确认收入。对于收到的工程款一直在“预收账款”账户中反映,这样财务报表的数据就失去了真实性,企业内部考核中的利润考核指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 、成本的计量和核算比较简单

  目前为数不少的的小型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是:当有材料发票或费用发票到的时候就借记“工程施工”,贷记相关科目,没有发票就不予处理。到了月末全部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不管有无相应的收入与之相配比,更有甚者当有发票入账时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进行核算,根本不考虑成本核算对象的问题。根据这样的核算程序形成的财务报表没有真实性、准确性可言,由此计算出的经济指标也就失去了实际的参考、指导意义。

  施工企业的生产周期长、单件价值高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收入确认和成本计量的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企业。

  施工企业的工程收入一般包括:原合同收入、合同变更收入、合同索赔收入和合同奖励收入。对于施工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残料变价等收入冲减合同成本不计入合同收入总额中。

  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施工企业收入的确认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小型工程当年开工并当年完成的可以在完工时一次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无需分期确认。第二种情况是:对于跨年度的工程,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在年度终了根据完工进度来确认收入。完工进度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计算或根据工程科出具的实际工作量计算或其他合理的方法。建造合同的结果如果不能可靠的估计,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按照能够收回的实际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合同成本不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

  建造合同的单价较高,施工方的资金压力较大,一般情况下建设方会在开工时就预付部分工程款以缓解施工方的资金压力。这时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预收账款,到了月末、季末或年末根据完工程度确认收入,借记“预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并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如果没有开具发票也应确认收入并预提相应的税金,以便做到收入与税金相配比,不应长时间把收入挂在预收账款中。若没有收到工程款,也应在会计期末按工程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借记“工程施工—工程成本、工程毛利”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并同时按与建设方结算的结算单据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工程结算”。

  二、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

  以上所谈的是施工企业的收入,下面我们谈谈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

  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由直接费和管理费组成。一般应当设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管理费等几个成本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人工费:包括支付给施工过程中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工人以及在施工现场直接为工程制作构件和运料、配料等工人的基本工资、工资性津贴、加班费和应计入成本的各种奖金。

  2、材料费:包括在施工过程中所耗用的、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结构件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其他材料如:水泥、黄砂、砖头、钢筋等材料。

  3、机械使用费:包括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使用外单位施工机械的租赁费,以及按照规定支付的施工机械进出场费等。

  4、其他直接费:包括施工现场直接耗用的水、电、蒸汽等费用,施工现场发生的二次搬运费,冬雨季施工补贴,夜间施工补贴,流动施工津贴,特殊地区施工补贴,铁路、公路工程行车干扰费,送电工程干扰通讯保护措施费,特殊工程技术培训费等。

  5、管理费:包括企业为组织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各种必要费用如:厂办人员工资、应提取的厂办人员的职工福利基金及工会经费、办公费、差旅费、厂办固定资产折旧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护费、检验试验费、职工教育经费、利息支出、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以及定额测定、预算编制、定位复测、工程点交、场地清理、现场照明等其他费用。步步高论文发表网是学生经济论文快速写作,管理职称论文发表,管理论文范文参考首选网站。

  三、对以上各种直接或间接费用的核算应注意几点

  1、施工企业应以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核算成本,凡是当期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应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当期一次支付或发生数额较大、受益期较长的费用,可以作为待摊费用分期摊销,对于已经发生但未取得发票的成本、费用,如果对应的收入已经在当期确认即使未取得成本发票也应估价入账,以便于成本的结转并保证确认的收入和确认的成本相配比。

  2、必须划清当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界限,不同工程项目之间成本的界限。分清各期的成本、费用,才能正确结算出各期的净损益。不同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相混淆,不利于施工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不利于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合理确定核算对象。施工承包合同与工程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施工企业一般应按照与施工图预算相适应的原则,以每一独立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的单位工程为依据,并结合企业施工组织的特点和企业对工程成本管理的要求,来确定工程成本核算的对象。核算对象确定的是否合理关系到企业的具体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及其对有关人员的考核。

  4、设置合理的会计科目。施工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及其他行业的企业在会计科目设置上的最大差异就是:施工企业有“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和“工程结算”等这两个科目。期末这两个一级科目的差额在报表中以“存货”项目反映,工程结束后“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两个科目对冲,工程实现的利润包含在“工程施工—工程毛利”科目中。其余的会计科目与一般企业相似。

  5、及时记录、归集各种费用。当费用发生时应尽可能及时地给与记录和归集,避免遗漏和混淆。对于行政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对于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又不属于“管理费用”核算内容的费用,则先在“制造费用”归集月末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工程施工—某成本核算对象”贷记“制造费用”。可以确定具体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人工、燃料等发生时直接借记“工程施工—某成本核算对象”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其他科目。

  6、 期末结转施工成本应考虑配比的原则。配比原则是指将收入与对应的费用、成本进行对比,以结出损益,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相配比。一个工程项目当期确认多少收入,成本就应按收入确认的比例同比例结转。这样才能增加财务报表数据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由于施工企业的产品有其固有的多样性和单件性的特点因而其收入的确认和成本的计量也不同于其他非施工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加以确认以使财务报表的数据更加真实、可靠,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作出合理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计量论文 篇5

  摘要: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都开始向电子商务的领域不断靠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产品流通建设云物流平台奠定了技术和环境基础。那么云物流与农产品发展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将针对“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农产品云物流发展路径”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云物流;发展路径

  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与电子商务在当前的发展状况,造成了云和大数据进入农产品物流的必然性。云物流作为农产品商流与物流的纽带,已经发展成为电子商务的第五大子系统。农产品云物流的出现让农产品耗损量大大降低,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加快了农产品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最终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进程。本文将分别从“云计算应用于农产品物流的可行性分析”、“云引入电子商务领域中农产品物流的必要性”、“云环境下农产品物流效应分析”、“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农产品云物流发展建议”这四个板块进行阐述,希望为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云计算应用于农产品物流的可行性分析

  1.1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基本概念:分析云计算应用于农产品物流的可行性,先来弄清楚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简单解释,就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程序分解成许多小的子程序,在分别交由多部服务器处理,最后传给用户。这项技术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网络服务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快速便捷的实现信息的获得、共享。

  (2)基本特点:云计算的基本特点就是实现了信息的相联互通、实现了网络痕迹记录以及对各种行为的可能性分析。

  信息快捷随机:信息的快捷随机是网络互联互通得以实现的基础,“云”作为这项计算的称谓,可谓是相当形象的诠释了信息快捷、变化、随机的特点。

  信息模块化:云计算对大量信息的处理是有序可行的,它是根据某种需要属性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不同的云团。在不同的属性云团里可以进行不同信息的捕捉。

  信息全息性:云计算通过虚拟平台实现另一个世界的真实再造,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将平台高效化,需要注意的是,当中任意信息的缺失都将对平台的高效化造成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信息付费性: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正常构建与运行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与支持,因此,每位得到服务的用户都要为获取海量资源付出一定成本。

  1.2云计算和物流的整合趋势

  如今,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与时代接轨,与世界同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否则难免走向被淘汰的道路。现代物流发展也是一样,都需要不断改进自身技术,通过提升综合实力加大竞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农产品云物流发展路径文/方海云争力,创造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实情况是:效率低、浪费大,据初步测算,我国粮食在储备运输等环节的浪费量可达700亿斤以上。而云计算的先进模式却可以很大程度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其强大的资源整合力量、数据分析和预判能力,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2、云技术引入农产品物流中的重要性

  2.1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与其他产品相比,农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依赖性、季节性、区域性与易腐性,具体分析:

  第一,农产品的生长规律决定了它对自然环境的强依赖性,这一点也是众所周知的农产品特性;

  第二,农产品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播、收期,并且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农产品具有很明显的淡旺季之分,这便是农产品季节性的表现;

  第三,农产品位于我国不同的区域也会有不同的收成表现,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往往是土壤、温度、水分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四,易腐性,农产品是以动植物为原料的产品,这本身导致了产品的易腐性,因此,许多经营者为了预防产品腐败而大量添加超标的防腐剂,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2.2物流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随着时代的快节奏化发展,传统的农产品物流途径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产品不能及时有效的送达成为制约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产品(如鲜奶、肉类、海鲜等)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冷藏,而现实是,在农产品进行运输过程中,我国仍旧保持着传统的常温与自然物流,并且这两种物流方式都是主流方式,这种落后的物流设施,导致了这些易腐产品的完整性破坏,造成了资源浪费,提高了经济风险。

  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与激烈的农产品商流竞争相比较,我国物流具有较强的垄断性,物流效率低下情况便在所难免,具体表现为:物流各环节匹配性不强、衔接不畅等等。最后,农产品物流的高成本性,具体表现为:设备老化导致产品保鲜成本增高、过路桥费用、较高的货损率等等,这些都成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2.3农产品商流与物流缺乏整合: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个趋势,可以说物流企业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如何走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如果能够将农产品电子商务商流与物流实行有效结合,这无疑将会给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而在实际生活中,商流与物流两者的沟通结合却十分不乐观,甚至出现零交流的局面,两者几乎没有什么交集,自顾自的发展模式,缺乏了对农产品特性的基本考虑,严重导致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局限性。商流与物流彼此隔绝的状态,造成了物流资源的低效运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道路履步为艰。

  2.4云技术实现农产品商流与物流的高效结合:

  随着信息化时代时代的不断发展,云技术作为计算机的延伸品或者说创新产物,受到了来自不同学者与专家的肯定,云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运用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商流作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大数据集,它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子数据集,而且也适用于物质资源较少的情况中。当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商流与物流发展没有交集,就更别提数据交集的存在了,而云的运用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局面,为各种重要数据搭建了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提高了经济收益,提升了市场份额。

  3、云环境下农产品物流效应分析

  3.1成本效应物流成本具体包括哪些呢?

  就是指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总和。云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引入成本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其高效运作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不容忽视的,将给企业带来长远的收益。

  3.2经济效应

  纵观世界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已经处于农产品高水平物流层次,他们毫无例外的都在使用高效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易。

  3.3时间效应

  云计算在计算、沟通与信息采集等能力上的表现都是超强的。例如,在2013年光棍节当天,零点55秒,天猫支付宝便实现了超过1亿的交易额,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供应商到支付系统的有效整合,这充分显示了云计算的强大功能。

  3.4配送效应

  现阶段,我国的物流配送体系仍旧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中,而如果通过云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上的运用,将很大程度的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与协调沟通能力,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每笔交易的明确记录与跟踪,这样一方面提高了配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买卖双方的合作水平。3.5网链效应云技术的运用将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网络构建,让所有信息得到充分展示,通过这张信息大网的展示,从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这便是网链效应。近年来,经过无数网络公司的研究,已经足以证明这一点。

  4、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农产品云物流发展对策

  4.1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

  虚拟平台与实体经济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电子商务在利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促进信息在虚拟平台的共享与流通,这样便迅速加快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大数据与云计算在云物流当中的优势,可以有效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提升发展效益,而在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发展中导致了在各个方面机制的不成熟,因此,从很大程度来讲,它还在探索完善阶段,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规范模式。我国在对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中,注重信息的聚集,在短期内获得了一定发展,但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也呈现出各种问题,其中买卖纠纷问题就是一大体现,而这些问题大多归咎于物流所致。如何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可以将所有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得到汇集、整合、配置,避免同种产品多套物流方案的出现,降低农产品耗损风险,提高供应链信息传输的高效性。

  4.2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

  云作为一种为新型服务手段,国家进行积极干预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政府作为广大人民群体的代表,应该在对农产品云物流发展中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投入一定的扶持力度,这也是一个关系着国计民生的举动,政府只有扮演好主导者这个角色,才能更好的带领民众走向农产品云物流的发展当中。其次,政府应该对农产品云物流的发展进行资金投入,通过政府主导性的发挥,最终促进农产品云物流的发展。

  4.3重视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

  实现农产品云物流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必须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中国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上,往往只重视在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技能教授,这种培训模式极大的偏离了物流人才培训本质,不能实现物流人才的全面性发展,而在以往的物流模式下,这一缺点的存在被很好的掩盖,但是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与运用,该弊端逐渐暴露,并造成了农产品发展的僵局。转变观念,调整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农产品云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它的发展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是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空白之处,专业人才尤为匮乏,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信息化时代赋予人类的新要求,也是农产品云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对专业人才的塑造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拓宽学科知识领域,在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前提下,进一步实现对农产品基本特质、程序设计、市场营销等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对知识融会贯通,针对性的进行农产品方案定制。术业有专攻,因此,尽管农产品云物流人才具有精通学科广、专业领域宽的特点,但是这类人才都是围绕农产品为中心开展工作的,因此,他们的专业性针对极强,并不适宜其他产品云物流,不能对其进行滥用。

  4.4实现物流专业化建设:

  云技术的运用为农产品物流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云技术的运用从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商流的束缚,形成了与物流相互竞争的局面,在竞争过程中,为了开拓更多的市场份额,双方必定会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并且进行专业设备的更新与研发,在这种相互竞争的形势下,实现自身业务的不断完善,加快了农产品云物流发展步伐。当然了,推进物流专业化建设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更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要求。结语传统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已经表现出严重的制约性,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云技术推向农产品物流发展中,是提升我国农产品运输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信息技术在当前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本文对“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农产品云物流发展路径”的阐述,希望对农产品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志田,何永达,杨坚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构建及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07:14-21.

  [2]王娟娟.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云物流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4,11:37-42.

  [3]骆毅.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若干思考--基于一组多案例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09:110-116.

  计量论文 篇6

  【摘 要】 分析与探讨热工计量器具在进行食品原料存储、加工、检测以及产品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运用,充分说明在保证食品安全发挥上,热工计量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热工计量 食品检测 食品安全 生产 运输

  1 准确的计量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首要条件

  在谈到食品的质量及安全时,多数人都会想到对卫生指标和化学指标的控制,如:对有毒有害物质及过期、变质问题的控制。但是,人们往往很容易忽略一点,计量的准确性也是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的要求之一。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角度来说,生产商必须要保证所用的添加剂符合国家所规定的标准,倘若超出规定的限量,就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某种程度的危害,所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出台,对在食品中所用添加剂的量度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从保证使用安全的角度来说,有很多类别的产品,生产商还要考虑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对使用者潜在的危害,如:曾一度引发热议的“儿童被果冻噎死”的事件,就产生了国家强制性规定果冻标准规格的出台政策[1]。

  2 计量是食品安全的技术保障

  食品的质量安全检测过程是先定量分析,再质量判断,用数据来说明质量,从原料的引进到产品出厂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做好各种产品的计量测试工作,测试的手段大多是用各种性能的计量器设备组成,它们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食品质量的检测结果,也就是说,产品生产质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生产过程中工人的操作技术,而且取决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测工作以及检测设备的完好程度,尤其在生产中,热工计量是控制工艺的关键因素,对于一般产品来说,食品声场对湿度、配料、温度、添加剂以及投入品等各个方面的计量控制上,要求更加严格[2]。因此,需要配置检测、控制及检测的计量仪器来帮助生产商及时的收集并掌握相关量值的变化情况,为食品的质量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提供有用的基础数据,如果计量的仪器设备配置不当,量值缺乏准确性,就会影响食品的质量,有时甚至会危害人们安全与健康,因此,要严格把关原料及成品的质量,就必须要依靠计量技术的保证。

  3 食品检测中热工计量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传统的散装逐渐被新型的定量包装所取代,并成为当今商品包装最主要的形式,其中包括化妆品、保健品以及食品等与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很多商品种类,但由于定量包装的商品在净含量与毛重间存在的较大的差别,消费者无法掌握准确的判定商品净含量的手段或方法,更加难以维护消费者自身的合法利益,所以,增强对定量包装的商品的计量及监督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这也成为我国关于计量的法律法规方面与国际逐渐接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食品检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食品安全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热工计量最主要的时物位、压力及温度等参数计量,在保证食品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计量的主要对象是温度与压力,通过这些热工参数的运用,控制和监督食品在生产、检测、存储、运输等等各个环节,以确保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在我国现阶段,企业食品加工的实验室中,最多的检测设备主要有水浴箱、压力蒸汽菌箱、干燥箱和培养箱等,这些设备在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微生物中运用到了极致。一般情况下,食品的原料都含有微生物。在食品采购、运输、生产及储存的过程中,也有食品污染微生物的可能。

  根据我国质检总局第七十五号令《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的规定,对标注子符的高度、计量单位的选择、计量检验抽样的方案、允许短缺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对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实施以及监督检验,都应该按照相关规定的程序与要求进行。在检测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是,应当全方位考虑影响定量商品净含量生产的因素,如水分变化等,对由于水分的变化等原因而导致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变化较大,比如鱼、虾等产品,生产商应及时采取措施,在规定的条件下保证商品净含量的准确性[3]。

  4 热工计量在食品的生产过程发挥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都要对温度的的要求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温度在进行食品加工生产中贯穿始末,在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生产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食品在规定的保质期内业很容易发生霉变现象,这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怎样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衍滋长,是保证食品能否安全的核心工作,彻底消灭霉菌是从根本上较少食物中微生物含量的重要措施。在食品灭菌技术中,主要有热灭菌以及非热灭菌两中类型,其中,热灭菌主要类型为:湿热灭菌、干热灭菌、微波灭菌、电热灭菌等等,而非热灭菌的主要类型为:超高静压杀菌、辐照灭菌等等。

  在进行灭菌的过程中,参数的监控主要是温度、时间及压力等方面的计量参数,其中湿度灭菌则是在使用中最为广泛且研究最透彻的杀菌方式,饱和水蒸汽、沸水、流通蒸汽等灭菌方法都属于湿热灭菌的范畴,由于在灭菌过程中的蒸汽潜热大、蛋白容易凝固、变质,因此,湿热灭菌的杀菌效果远胜于干热灭菌的效果,也就是说,湿热灭菌的在食品的加工生产中最为普遍的杀菌方式。传统的温度控制设备主要为手动控温,这就需要认真操作,温度太高,营养成分就会损失;温度过低,灭菌效果就会不好。伴随着自动灭菌设备的提高,自动控温器被广泛的使用,自动控温器可以自动的维持在设定的范围中,但是,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自动控温仪要进行固定的周期检测,其中检测的内容主要分为:升温的时间与压力、杀菌的温度。温度包括温度偏差及波动度和杀菌温度的检查。根据杀菌程序的不同要求,所要求的温度也就不尽相同,同一监测点,整个保温过程中,装卸去温度的均匀性都要小于2摄氏度,温度波动的范围不能大于1摄氏度,而最高温、平均温度、最低温度之间的偏差不得小于2.5摄氏度,蒸汽压力能否持续维持在所规定的范围内,压力及温度能否达到所规定的要求等,都是影响热灭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及心理需求,现如今,根据食品生产中的工艺要求,生产商会在最大程度上保留食品中的色香味及其所特有的营养成分。先前的关于食品热力灭菌的方法已经达不到这种水平与要求,在我国近些年发明出的很多新型、现代的冷杀菌技术,像超高压杀菌,而冷杀菌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杀菌方法,在杀菌的过程中,能保证食品的温度不升高或者升高幅度很低,这种方法不仅对保持食品功能及成分的生理活性有利,还有利于食品色香味及其营养成分的保持。 在当前,这种超高压灭菌的方式主要应用于乳制品和酸奶、蛋制品和果酱、水产品和高黏食品等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然而,热工计量在食品加工生产的运用上,不仅能在杀菌的工序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其他的工序加工运用中,同样对食品的安全生产,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例如:在食品的加工生产中,不同的热工计量仪器应用于不同的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加工时现场大量的使用食品中心温度计、以及在烘烤车间经常使用的温度控制器等等,这些计量仪器通过对食品压力及温度的控制与监管,在食品安全加工生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保证了食品安全生产。

  5 热工计量在食品的储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食品的存储,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怎样用最佳的方式存储食品,以及怎样更充分的保留并利用食品中所含有的营养,存储的方法也颇有学问,下面让我们先看一下低温状态对微生物的影响(如表1):

  一般情况下,微生物在低温的环境中就就生长的很慢,甚至达到某一温度以下,几乎所有的微生物就会停止生长和活动,由此可见,利用这一原理,用冷冻及冷藏方式来遏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活动及生长行之有效,尽最大可能的遏制酶菌反应与化学反应,充分保障食品的安全生产,现如今,多数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都设有预冷库、速冷库、冷藏库以及原料库等冷冻仓库,但是这些冷库的温度能否与工艺的要求相符合不得而知,因此,有些企业会配备测温度的装置仪器,像经过校准的温度计等,但有些企业却对温度计是否准确从未检查校准,测温装置不合理,检测冷库温度的仪器精确度不够,最终无法保障食品的安全生产。

  6 热工计量在食品的运输中发挥的作用

  发现食品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会把矛头直接指向食品的生产领域,这样,就往往忽视了食品生产后的运输过程,在《食品安全法》中,已经多次的提出了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强调要加强对食品运输过程中供应流程的安全监控,如第4章第27条规定:“贮藏、搬运、装载食品等各个环节所用的容器、设备等都应保持安全无害,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污染现象的发生”。如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对温度的掌控不当,就会导致食物变质,造成一系列的财产损失,甚至严重的会造成人身事故的发生。所以,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保持食品的运输质量至关重要。

  食品的安全性事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大事情,保证食品安全生产,并预防更多食源性疾发生,对维护食品安全、保障食品生产稳定以及保证社会环境的和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不断进步的高新科技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先进的热工计量设备,在食品的安全加工及检测中被运用,这种技术的应用,对保证食品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项华.《食品安全法》已实施,计量工作做好准备了吗[J].中国计量,2010.

  [2]陈玲.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各环节中的应用[J].综合论坛,2009.

  计量论文 篇7

  摘 要 从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生在计量经济实证研究方面存在基础薄弱、应用能力差和学习深度不足等缺点。在调查原因时,我们发现高校在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平台建设不足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选择现今国内计量经济学发展较好的上海财经大学作为对比,从改进计量经济学课程实证研究方法、构建良好的实验平台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这三个方面提出提高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 实证研究 课程改革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科学领域逐渐积累起了庞大的数据库,定量分析开始成为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途径。而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不仅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工具而且也是当代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所需要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来说,计量经济的实证研究能力是衡量一个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

  计量经济学产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而在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引入中国。直到1998年教育部才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财经类高等院校的核心课程,计量经济学开始在我国高校普及开来。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各高校在研究生计量经济的教师团队、课程设置、教学等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研究生在计量经济实证平台和实证研究能力上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1 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展示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是目前我国国内较为权威的论文收录网站。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实力较为雄厚的八所财经类高校2008-2015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当今我国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水平现状。

  根据艾瑞深大学研究团队编撰出版的《2015年中国大学评价报告》,目前我国综合实力排名前八的财经类高校分别是:

  (1)上海财经大学;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西南财经大学;

  (4)中央财经大学;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6)东北财经大学;

  (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8)江西财经大学。本文分别对这八所高校2008到2015年硕博学位论文进行检索。从中我们发现八所财经类高校经济管理学科优秀硕博研究生实证论文除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占比绝大部分都在2%以下,实证论文占比很少。然而,以《经济研究》为例,据统计,2005年之后该期刊中使用到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的论文所占比例大于50%。①研究生在研究领域和模型方法的使用的广泛性和深度上远远达不到目前的主流学术期刊水平。

  2 高校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X大学为例)

  X大学是我国西南地区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通过对X大学计量经济学教学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X大学在培养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学时安排不合理。X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量经济学安排在研一下学期,学时只有48个学时。由于课时限制,X大学计量经济学老师往往只讲一些重点章节,其他由学生自己学习。

  其次,课程衔接断层。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应该在研一阶段就开始授课或者至少设置相关的先修课程。而该大学在研一第一学期期间,只有一门中级微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相关。而应用数理统计、统计学、宏观经济学等补修课程则是被安排在第二学期。这不仅使得研究生在上学期根本无法将本科所学的计量经济学基础与研究生课程衔接起来。在计量经济学教育方面天生晚了半拍。 最后,没有计量经济学高级课程。2001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会议上专家就“计量经济学的高级课程应该设置为经济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达成了共识。在X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就只有一门,而且是比较初级的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存在很大的缺陷。

  2.2 实验平台建设不足

  通过对学校老师进行调查访谈,在X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老师仅仅只有1名。其他老师拥有计量经济学高学位背景的极少。缺乏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是高校在人才优化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2.3 教学方法陈旧

  据调查,目前X大学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还是比较陈旧,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理论与实践脱离。由于目前具有资深计量经济学教学经验的老师较少,并且几乎没有实验课程。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很少,只能靠学生课下自觉学习和练习。研究生们在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的培养上进步缓慢。

  (2)缺乏案例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各高校比较注重培养研究型、理论型的人才,因而比较注重数学推导和理论演绎。因而在教授计量经济学时比较强调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严谨,并不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3提高我国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的对策(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

  根据艾瑞深大学研究团队编撰出版的《2015年中国大学评价报告》所示,上海财经大学在2015年我国财经类高校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目前,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拥有经济学科研机构七个,数量经济学研究所是其中之一。

  该研究所现在拥有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郑旭为所长和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其有海外讲座教授 2人、海外兼职教授4人,全职教授3人、副教授6人、助教与讲师7名。全职研究人员中有博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学科在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金融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应用统计等多个研究领域位居全国前列。

  在学生培养方面,研究所着眼于实现与国际著名大学经济系的培养模式接轨,注重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训练,课程设置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中级微(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在研究生阶段,为了培养具有扎实和系统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高级人才,开设了包括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金融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以及风险管理与控制等课程。从 2000 年至 2005 年,该学科成员共在 SSCI 索引, 国际一流核心学术刊物和 SCI 索引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在国内核心经济学期刊如《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82 篇;承接和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2 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6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28 项。凭著雄厚的理论功底和教学研究实力,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该学科能够与国际同行竞争。

  通过上海财经大学的案例和X大学的案例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改进计量经济学课程实证研究方法

  在指导学生进行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的时候要注重:

  (1)实践性。传统教学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一般将实验操作课压缩在最后一两节课上。为求改进,可以试着在后半学期采取一节理论课一节实验课或者两节理论课一节实验课的模式,同时三至五个同学分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一次设计性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分析能力。

  (2)研究性。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研究热情和研究素养,首先可以通过介绍优秀的校友学习研究成果案例教育来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热情。然后,可以采取如建立研究生研讨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学术研讨,使得研究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得到专家和导师的指点。最后,还可以设立校级科研项目等,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

  (3)创新性。作为承担着国家最高水平人才教育的研究生教育对于创新知识、构建创新体系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更是是责无旁贷。研究表明,课题研究参与度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高校可以举办科研创新大赛和设立科研创新奖学金,鼓励和支持研究生自主选题、自主创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2 构建良好的实验平台

  良好的实验平台对于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想构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首先要做到:

  (1)人才优化。首先,要注重培养和选拔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深邃的学术眼光和深广的学术气度的学术带头人,推动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要注重培养一支在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树立团队合作,各学科领域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创新性团队。最后,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重点是要改善师生比例。

  (2)管理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鼓励研究生创作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并对于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进行物质奖励。例如,X大学的奖学金发放标准有5项,包括:荣誉称号、优秀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各级科技竞赛。每个项目下面按照重要性的高低又划分为不同的奖励层次。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奖励体系能够极大地激发研究生对于学术创造的热情,促进我国高校的学术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现有的考核制度和科研经费发放制度过于僵化,这使得科学研究倾向于个体化,不利于团结、合作、创新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因此,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要从团队建设出发,制定以团队成绩和对团队的贡献为标准的考核制度。

  (3)科研经费支持。科研经费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实验平台的建设,尤其是在数据库建设、图书资料购买、现代化网络技术条件和相关软件和硬件设施等方面都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投入。 从2012年全国123所大学科研经费排名②中可以看出,一方面,“985”“211”高校拿走了大部分的政府科研经费。另一方面,科研资金较为充裕的大多是工科型大学且为博士硕士双重培养机构。但集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宁波大学、长江大学、广州大学和深圳大学的例外说明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

  3.3 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

  (1)课程细分,层层递进。计量经济学涵盖经济学、统计学和高等数学等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只是一门计量经济学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在开设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应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部分,在本科生阶段可以开设初等和中等计量经济学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适当进行实验操作。研究生阶段以高等计量经济学为主,注重实验,在分析和研究问题中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

  (2)主修辅修相结合,夯实数理统计基础。计量经济学对于数理统计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针对研究生新生基础薄弱的特点,高校可以开设一些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如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建模,理论分析,结合经济知识与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打牢基础。

  (3)开设应用课程,注重应用能力培养。要注意开设一些有关于计量经济学的专题应用课程。着重探讨解决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如何与现代经济、金融和社会等的结合。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研究生不仅可以明确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而且通过对周围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分析提高了自己的实证分析能力,激发了学术热情,培养了研究信心。对于研究生以后的学术研究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江西省研究生教改课题,《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平台建设与实证能力培养研究 》(编号 JXYJG-2014-0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戴平生.《计量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刍议[J].统计教育,2007(10):26-28.

  [2]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高级课程的设置与内容体系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5):9-13.

  [3] 刘发跃,王娅.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15-25.

  [4] 王万B.财经类高校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181-210.

  [5]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86.

  [6] 支小军,刘永萍.计量经济学“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27-28.

  [7] 刘竞哲.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实证分析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2):108-112.

  [8] 王红.中美经济学课程教育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5(4):55-59.

  [9] 胡峰,崔玉祥.研究生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1(4):49-51.

  [10] 郑路鸿,陈成文.研究机会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20-27.

【计量论文】相关文章:

金融计量论文01-21

会计计量属性论文01-26

绿色会计计量的论文01-24

建筑工程计量论文01-21

双重计量在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运用论文11-01

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论文04-08

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论文12-20

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论文01-26

计量经济学经典论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