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初中生物论文

时间:2022-10-13 17:32: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精选9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生物论文范文(精选9篇)

  初中生物论文 篇1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不高。虽然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受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仍然延续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记忆的模式。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学习成果不佳。

  2.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往往墨守成规,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所控制,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即使有交流也仅限于短暂的上课时间,这样不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无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同时,学生即使有疑难问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请教教师,长期积累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二、改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措施

  1.加强对生物实验的重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的本质。

  学生之所以对生物实验课感兴趣,是因为学生有好奇心理,出于好玩才热衷于生物实验课。在实践中,学生关心的只是实验中看到的实验表象,却不注重探究实验中所包含的本质原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实验的本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不仅仅只是看到实验的表面现象。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生物课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地探求知识。相反,如果学生对生物课没有足够的兴趣,就不会主动学习,甚至会对教师的讲解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学生就不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论如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济于事。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充分运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解会使学生感到生物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增加师生的互动环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就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时,如正确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成功地操作了实验或考试成绩有所进步时,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3.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还要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切身实践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践,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切身实践来感受学习生物的乐趣。比如,在学习种子发芽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每日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不同状态,等实验结束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和课本上的内容做对比,从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到了生物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识。

  三、结语

  总之,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广大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把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物论文 篇2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我对种子萌发的一些认识

  秋期学过种子的萌发,我很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先后做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两个探究实验,结合实验结果,我又详细阅读课文并上网查资料,现在我把自己对种子萌发的一些认识总结如下

  一、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分、温度、氧气及阳光。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加速种子内部的生理作用,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贮藏养料的溶解和胚的增长,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温度也是种子发芽必要条件之一。种子在吸收足够水分和氧气后,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萌发,温度是种子萌发的能量来源。温度作用在于促进酶的活性,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就是酶的最适宜温度。此外,温度也直接影响到种子吸水快慢和呼吸强弱。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吸水越快,呼吸也越强,发芽越快。 种子发芽试验需要大量的氧气。种子发芽时呼吸作用增强,如种子缺氧呼吸,造成种子不宜发芽。 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时对光的反应不同。大部分农作物种子(如玉米、禾谷类等种子)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用光照或黑暗均可。

  有一些好光性的种子如烟草种子,芹菜种子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发芽或促进发芽。还有一些嫌光性的种子,如黑草种有光照时会抑制发芽。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应给黑暗处理。

  二、测试种子的发芽率

  它是决定种子质量和实用价值,确定播种量和用种量的主要依据。不同的种子,其发芽力往往有很大差别,相同的种子,其发芽力也会有变化。种子的发芽力受栽培条件、成熟程度、收获时的气候、入库时的种子含水率以及贮藏条件好坏、贮藏时间长短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如果不进行发芽测定,盲目地进行浸种、催芽或者直接播种,就有可能出现出苗不齐、苗数不足、甚至完全不出苗等现象,其结果不仅浪费粮食,又耽误了季节,造成生产被动。认真做好种子的发芽力测定,周密计算用种量,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不但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还可以提高产量。

  水稻种子发芽率常用的测定计算方法是:先从供试品种的种子容器中,分上、中、下、边缘、中央不同部位分别随机取出少量种子,去除杂质后,在水温20—30℃条件下浸24小时,然后将吸足水分的种子以100粒为一组,分成四组,分别均匀排列在铺有滤纸或草纸的4个培养皿内,并分别以等量适量的水,放在气温30—35℃环境条件—下,逐日记载发芽数,从试验开始记载10天,最后分组计算其发芽率,四组的平均数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其计算公式为: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总数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我也曾经做过两次种子萌发的实验,是用绿豆做的,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总是忘了给种子加水,结果种子全都干死了,终于第一次实验以失败而告终。接着马上就迎来了第二次实验,这次记得了上次的教训,我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我的论文主题是关于种子的,介绍了种子萌发的条件、怎么样测种子的发芽率与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发芽率一般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经浸种吸足水分的种子,在l0天内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这就是我的生物小论文。

  初中生物论文 篇3

  摘要:

  生物作为21世纪高科技三大支柱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但由于不是中考科目等原因,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总体上还不太重视这一学科,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必然会影响中学的生物教学和今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态,涉及因素很多。但初中教师来说,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学习兴趣;语堂气氛;情感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了实践环节。新的教材贯彻了新的理念,教材内容的选择富有弹性和开放性,内容的叙述更加生活化、情趣化,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到家庭、从学校到学生,普遍对初中生物课不够重视,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提高生物学习兴趣,是摆在面前的严峻问题。这就要求生物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探索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变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生物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讲授与启发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的主要优点是教师能够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讲授法的优点还在于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此外,大多数教师感到,讲授法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

  2.讨论法

  课堂讨论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等。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的题目和方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编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求学生普遍发言,教师要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全面总结,简要概括出问题的答案。

  二、活跃的语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受到课堂教学气氛的直接影响。呆板而缺乏生气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反而使人精神不振、恹恹欲睡。而开放、活泼的教学气氛则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的方法很多,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一种好方法。

  (1)实验情境。生物学实验是极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探索性强的实验,不仅使学生感到鲜明有趣,而且能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求知欲,使学生热情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新的知识。例如,讲“种子的结构”时,可让学生边解剖边观察植物种子,认识种皮、胚乳、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比较单了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结构的异同。讲“环节动物门”时,可让学生观察蚯蚓的“体节”、“环带”,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比较蚯蚓在纸上和玻璃上的运动速度,理解“刚毛”的功能。这样,让学生通过用手做,用眼看,用脑比较、分析、总结,调动多种感观参与活动,既提高了兴趣,又提高了能力。

  (2)矛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疑、激疑、联想、猜测、推断等创设矛盾情境。比如:讲“蒸腾作用”时,可先引导学生联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俗语,揭示出“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接着话锋一转:在植物体内却是“水往高处流”……制造学生的矛盾心理,这时学生迫切想知道下文。于是顺利进入“蒸腾作用”的教学。

  (3)形象情境。生物学涉及的对象是活生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材料(如故事、文摘、生物学成果、生活中的现象、教学中的图片、投影、录像等),把某些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把知识讲活。例如,介绍蛙眼“只对活动的物体有反应,而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的特点时,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捉青蛙。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后,可告诉说:“有的人捕捉青蛙的方法很奇特;用鱼杆‘钓’蛙或者‘钩’蛙。钓蛙时,把鱼钩在蛙眼前来回摆动(作左手拿鱼杆来回摆动状)。由于蛙眼对活动的物体反应很灵敏,因而它发觉了摆动的鱼钩,以为是飞行的昆虫,于是跳起来捕捉,当它捕捉到时,也就把自己挂在鱼钩上了。这是‘钓’蛙。而‘钩’蛙却又不同。钩蛙时,先用鱼杆把鱼钩慢慢地、慢慢地移近青蛙(左手拿鱼杆小心翼翼地慢慢移动状)。由于移动速度极慢,近乎静止,因而蛙眼对它‘视而不见’,然后调整鱼钩去钩蛙。”这样,通过设置形象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上生物课也成了学生愉快的享受。

  三、情感教育是培养稳定、持久学习兴趣的基础。

  积极的情感使人情绪高涨,甚至上升为激情。这种激情就会激发学习的巨大热情,成为学习活动的内动力。相反,消极的情感使人情绪低落,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和对抗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推动作用,以情育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很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体验,一起感受。用无私的爱心打动学生,用满腔的热情激励学生,用微笑的姿态面对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用崇高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地、顽强地、愉快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2)思想教育和时事教育。思想教育和时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了解时代和社会对生物知识的需要,并激励学生把这种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转化为自己学习的需要,从而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和探索中,并队中体味到无穷的乐趣。

  四、培养以苦为乐的精神是让学习兴趣持久的保证。

  学习不是件轻松的事,不可能一直都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中进行,正如马克思听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军的顶点”。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在艰苦的学习探索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学习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设置一些适当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体验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追求以苦为乐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学生的各种素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这次“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初中生物论文 篇4

  1.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初中生,他们对有趣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因此,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生理卫生和人体结构”这一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生物教师最为头疼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抽象和笼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敏感。教师在这一章节的.讲述过程中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如在讲“精子与卵子结合”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像许多小蝌蚪一样在进行赛跑,而生命力顽强的那个就会最先到达终点,成功获得第一名。”这样委婉而有趣的情境教学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认识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注意力也会不断提升,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去。

  2.通过生活事例的引入使得教学更加生活化

  教学一定不能离开生活,抛弃了生活这个充满事例和素材的环境,教学便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学生对生活事例更熟悉,在教学中引用生活事例更加具有说服力,也可以使得整体的教学环境更加生活化。如,在教学遗传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双胞胎”现象,将双胞胎是一种遗传告诉给学生。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与父母进行相貌和行为方式的比较,得出遗传的特点。这样,通过切身感受和生活实例分析,教学目标就很容易实现,学生对遗传这一现象也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3.通过现代手段对素材和内容进行呈现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对素材进行展现,如将一些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受到良好的视听影响。学生在对这些素材有了直观的认识后,能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人体结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呈现出一些人体结构。而视频或者图片直观且一目了然,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可以展现一些平时书本和课堂教学无法表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一些生物现象,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感性的认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

  4.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记,这样既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相对疏远,也会对教学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方式,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改变思维,改进教学方式,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社会调查、实验探究、野外实践等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生物圈”这一章节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这样学生能通过自我感知对自然界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了解,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完善,来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最新要求和重要体现。而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论文 篇5

  一、明确初中生物的审美教育目标

  要引导学生注意区别那些关于审美比较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去鉴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识别生物学美的性质、类型、程度。其次,要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进行欣赏和鉴别生物中没有的知识内容和提供能力的重要,由此就会激发孩子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学习。从中得到美学的修养和鉴赏,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再次,就是升华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美的创造能力和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实践,参与实践活动,按照美学的规律来创造生物美的能力。这种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必然能促进自身创造生物美的能力与兴趣。因此,为了实现审美教育的高级目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学习、实践和创造。

  二、深刻理解审美教育的范畴

  我们这里所说的生物教育的审美范畴也就是它的内容。我们只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识中的审美内容,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是自然美的体现。作为生物自身的特点,它具有线条、形体、色彩、声音、运动等美学要素,根据这些自然美可以形成自然的整体美。比如说,植物的叶片的色彩、线条和形状等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动物的警戒色、大树与小草、红花与绿叶,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警醒、振奋、醒目的感觉;人们更能领略动物世界中的神奇与微妙的美,等等。其次,人们可以领略到生物的科学美。人们在实验过程中,人们的每一个步骤都渗透着操作美、科学美,数字的分析,规律的探索出来,更体现着科学的价值与意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美学价值是最有说服力的了。我们还可以从文本中了解到古今中外的那些著名的生物学家们的情况,他们为了生物研究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成千上万的学子们,无疑在学习中学生会受到他们的高尚人格的熏陶与培养,使学生更加地爱国、爱人民,为追求真理努力奋斗,更能一定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研究和探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研究较好的教学方法,挖掘好文本内容,借助那些挂图、多媒体、标本和模型,把这些美好的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美感。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方法。

  1.挖掘教材美的元素。虽然说生物学的美比较隐晦,不如其他艺术美那样明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可感的形象来感化学生,还有就是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比重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教者要认真提炼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把这些较为抽象的升华为美的形态,营造出美的意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美。比如,执教《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一节的时候,我画一个“能量金字塔”讲授,学生即刻就感受到了生物和生物间的和谐匀称美。执教“绿色植物代谢”一节时,编制成了“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网络图表,学生能够比较清楚知识的体系,从中得到了结构美与动态美的享受。

  2.注重体验感受美。学生的美感培养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通过平时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者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辅助手段制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如一首激昂的诗,一段悦耳的音乐,都能创造出与生物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境地,与教学内容及教者产生共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者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能真正步入其美妙意境之中,也就获得了审美快乐。我就让学生从感官上得到美的体验。通过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美进行观察欣赏,学生往往都是赞叹不已。感到世界的生物太奇妙了,真的太伟大了。我在执教“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节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把生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进行着思想教育。我还经常给学生播放那些最优美的《人与自然》录像片,那些优美的解说,那些让人令人赞叹不已的动植物世界,令人陶醉,不但使学生进入一种神秘的境界,而且老师也感到一种美的享受。当然也给学生播放那些关于破坏自然生态平衡所带来的灾难,他们也感到痛心和惋惜,增强了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爱护自然环境的信心,增强了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

  总之,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珍惜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的渗透,要研究好新课标,吃透好新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审美材料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生物课堂上得到美的教育,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行,成为社会所需的的合格人才。

  初中生物论文 篇6

  新课改以来,注重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问题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善,根据生物教学的一些现状,提出有关生物教育教学创新的建议。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注重,素质教育慢慢成为教学的必然请求。关于初中生来讲,生物这门课并不算生疏,为了增强初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培育出契合国度请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依据我国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生物教育创新方面提几点倡议。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想要转变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首先就要完成生物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员应该注重对学生才能的培育和自然科学观的构成,在教学工作中不能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记”,在课堂上要鼓舞学生积极大胆参与,以便保证每个学生的发明性都可以遭到注重,让教师充沛发挥其导游和参谋的作用。在学生学习期间,要擅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沛发挥其积极性,要充沛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二、充沛发挥课堂的作用

  我们初中所学的生物是较为简单的,常常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联络,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将学生本身的感知与课本中所需学的学问相分离。比方,我们在学习有关植物光协作用的时分,好多学生会疑惑光协作用过程以及有关学问,关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首先加以肯定鼓舞,关于超出目前所学范围的内容,能够在课余时间与教师交流讨论,增加学生对生物热情,让学生不只在课堂上学到学问,还能增加学生对生物的兴味喜好。

  三、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

  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而,我们必需有认识地去培育学生的发散思想才能和逆向思想才能。发散思想是指创新思想中难能可贵的思想方式,是多方面的、多数量的、全面的,而逆向思想是指从常规思想的反方向去考虑研讨。比方,察看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活动时,就要学生本人入手去察看,小鱼必需安静地呆在实验台上,那么如何做到呢,这就请求学生展开本人的思想去处理问题。由此可见,在发明性的活动中,学生必需展开本人的思想,去想方法处理问题,学生的创新思想也被充沛带动起来了。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中,首先要转变教员的教学理念,其次是有认识地去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才能,进步学生的发明力,这样才干为国度培育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初中生物论文 篇7

  现行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比起旧课程,更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人常说:“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品德,纵有再渊博的知识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那么,在现行的新课程中,体现了哪些德育观点呢?我们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一个公民,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是最基本的思想。在我们的课本中有些小资料:如,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的诞生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是由我国科学家在1958年研究并合成的;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资料中,我们知道这项堪与人类登月计划媲美的工程是由美、英、德、日、法、中六个国家承担的,而我国是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事实,都应当足以使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一定会激发出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态度决定成败,而科学的态度能使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课本中有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史,如必修I课本的开头,有主编与邹承鲁教授的一席谈话,从中我们知道了对科学的研究要有极大的热情和很大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创新的思维,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再如科学家们对细胞学说的探究过程中,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的精神,而在“细胞世界探微”一段资料中我们知道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现在已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但我们的学生环保意识差,卫生观念也不强,甚至不知道环保的意义。在我们的课本中从生物与环境,生物的进化这些章节中,我们知道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演变而进化的,生物界的生物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等营养结构相互联系的,地球不单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园,而其他生物与人类的生存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敢想象地球上只有人类一个物种的情景。地球这个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想在这个环境中长期生存,保护和爱护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1.世界的物质性

  在第一册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知道,没有哪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生物界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而这些元素在构成生物界的化合物后,形成了细胞这一重要的结构。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几乎整个生物界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的基础上来完成的。可见,生物界具有物质性。

  2.普遍联系的观点

  在我们的课本中,这种观点几乎随处可见。如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是有统一性的。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各个结构上是有联系的而其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保证了细胞是一个非常精密的结构。能量对生物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但生物界的能量却根本来自于非生物界,光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进入生物界。

  3.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整体由各个局部构成,只有保证了给各个局部的正常,才能使整体和谐。如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由各个细胞构成,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甚至系统。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各自执行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维持是在各个组织细胞、器官、系统功能正常的基础之上完成的。

  4.发展变化的观点

  物质是变化的,没有绝对的,永恒的事物。如生物的进化,新物种的形成,体现了这一观点。再如科学家们对一些现象的研究和认识,在不断地变化、补充和完善。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在第一册中我们知道,生物都有新陈代谢这一基本的生命活动,而这一基本的生命活动却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这两个相对独立的两面构成的。又如一个物种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地存在,是因为遗传,而生物得以进化的本质是变异,一个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必然有遗传和变异。再如任何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被选择而适应并保留下来的,但生物在环境中生存,必然又会影响环境。

  我们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是被娇惯的一代,由于家庭的、社会的原因,使他们养成了一些有偏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不但要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这些资料对他们加以引导,使他们一方面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从而很好地达到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初中生物论文 篇8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 有效课堂 教学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四、有效倾听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小肠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此外,激励性反馈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成功体验,这也是生物教学加强“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

  初中生物论文 篇9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除了修订教学目标,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在教学中的不足,尤其是自身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践中的不足,从而针对这些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这些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进行《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教学时,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就应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探究方法,而这就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并反思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验证,才能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反思的运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的内涵和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的运用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确定教学反思的时间

  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只有对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的时间进行科学的确定,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反思的成效。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反思。

  一是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是在备课阶段进行,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预测,并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是教学中的反思,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此时主要是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变化的揣摩和分析,主动、及时反思教学行为,在促进教学调控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快教学方法改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从而对教学思路进行有效调整,总结教学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三是教学后的反思,就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批判性地反思教学过程,结合多种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总结教学经验,促进研究能力的提升和理论素养的养成。

  (二)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一是写好教学笔记。教学作为与学生互动的动态过程,产生的问题及体会作为第一手的实践资料,教师应及时记录和整理下来。

  二是定期的教学反思讨论交流,让优秀的教育理论得到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疑惑的解决之道,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将教学理论应用到初中生物的实践教学中。

【初中生物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毕业论文格式01-19

教学在初中生物理学习中作用论文12-26

学习初中生物的技巧04-03

初中生物教案说课稿01-29

初中生物教案的模板02-03

学好初中生物的方法12-04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12-07

初中生物教学随笔09-17

初中生物教师述职报告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