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我国气候友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论文

时间:2022-10-08 08:09:0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气候友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论文

  内容提要 气候友好商品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总体上,在当前气候友好商品贸易格局中高收入国家占据比较优势。从规模、竞争力指数及贸易条件等方面评估我国气候友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结果显示虽然在规模上略占优势,但在交换条件上处于劣势,价值增值幅度小,在国际交换中处于不利位置上。大力发展我国气候友好产业势在必行。

我国气候友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论文

  关键词 气候友好商品 竞争力指数 贸易条件

  一、气候友好商品的界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确定的最终目标是要“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国际社会已就温室气体减排合作开始了第一期工作,于1997年12月通过的UNFC-CC《京都议定书》规定,附录I国家必须在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内,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基础上削减5%。目前,国际社会也正就2012年后的温室气体减排第二期承诺开展谈判,争取在2009年年底前达成新协议。为了配合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实现贸易与环境兼容的目标,在贸易领域的谈判中,WTO成员也就贸易与气候变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WTO总干事拉米指出,正在进行的多哈回合关于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谈判可以取得贸易和环境同时受益的双赢效果,其中也包括气候友好商品(Climate-FriendlyGoods)的贸易自由化。大多数人认为贸易可以在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方面大有作为,如减少化石燃料、寻找新能源和新科技、降低技术转让壁垒等。尽管WTO成员仍对气候友好商品的定义、范围、关税减让及自由化模式等方面存在分歧,但基本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气候友好商品贸易自由化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直接为解决气候问题做出贡献,同时促进贸易自身发展。因此,可以预期气候友好商品实现贸易自由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气候友好商品属于环境友好商品的一部分。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环境商品的统一定义,但仍可以从狭义定义和广义定义两个层面来进行界定。狭义的环境商品是指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最终用途用于处置某种特定的环境问题,如废水处理设备、大气污染控制设备等。广义的环境商品又称为环境有益商品(Envi-ronmentally Preferalbe Prod-ucts/EPPs),是指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生产、消费和处置阶段,与相同用途的产品相比,显著减轻对环境的损害,或者其生产和销售显著有利于对环境的维护。相应地,气候友好商品也未形成统一定义。不过,国际组织试图采用不完全列举的方法提取出属于气候友好型的环境产品。2007年4月,环境商品和服务友好集团(FriendsofEGS Group)提交了153种环境商品的列表供WTO成员讨论,研究人员从中识别出43种商品可以归类,为气候友好商品,这些气候友好商品是:乙烯聚合物制电池隔膜及其他非泡沫塑料板、片、膜、箔;化纤长丝无纺织物;玻璃纤维制席;钢、铝制槽、罐、桶等容器;非电热的钢制家用器具及零件;蒸汽及过热水锅炉、辅助设备及零件;汽、水、其他燃气轮机及零件;装冷热换向阀空调器、热泵、制冷机组;利用温度变化处理材料的机器、装置;传动装置;交流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其他原电池及原电池组、其他铅酸蓄电池;电气控制或电力分配基座;光敏半导体器件、光学元件;恒温恒压器等。

  二、我国气候友好商品的竞争力状况

  在全球气候友好商品市场上,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表1是针对上述43种可识别气候友好商品的贸易状况表,可以看出国际气候友好商品贸易的两个基本发展格局:一是进出口规模增长较快,高收入WTO成员的气候友好商品的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2005年的水平分别是2002年水平的1.7、1.8和1.7倍,低、中等收入WTO成员为1.9、2和1.6倍;二是总体上高收入WTO成员是气候友好商品的净出口国,顺差不断扩大,低、中等收入WTO成员是净进口国,逆差持续扩大。这些分析表明:一方面气候友好商品进出口需求旺盛,贸易发展空间巨大;另一方面高收入WTO成员在气候友好商品贸易中占有比较优势。

  气候友好商品贸易自由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的气候友好商品的竞争力如何呢?以下从规模及变化趋势、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条件等方面来分析(相关数据汇总见表2)。

  (一)进出口规模及变化趋势

  2007年上述43种气候友好商品的出口额为161.1亿美元,进口额为158.7亿美元,贸易顺差2.3亿美元。加入WTO之前的2001年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20.2亿美元和35.5亿美元,贸易逆差15.3亿美元。2007年的气候友好商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是2001年相应数额的8倍和4.5倍。表明我国气候友好商品贸易增长较快,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同期,2007年我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是2001年相应指标的4.6倍和3.9倍,表明气候友好商品的贸易发展速度快于贸易总体水平的发展速度。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计算公式是:TC=(X-M)/(X+M),其中TC为贸易竞争力指数,x为出口额,M为进口额。TC处在[-1,1]区间内,越接近1,则国际竞争力越强;越接近0,则与国际水平相当;越接近-1,则国际竞争力越弱。从测算结果看,在43种商品中,贸易竞争力指数处在(0.5,1)区间的有19种,主要是玻璃、钢铁、铝及其制品、锅炉及其零件、以及交流发电机等类型气候友好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处在(0,0.5)区间的有7种,主要是热泵、热水器、光学产品以及恒温恒压器等类型气候友好商品,竞争优势较小;处在(-1,0)区间的有17种,主要是非泡沫塑料、无纺织物、水解气体发生器、水轮机、温度变化相关装置、传动轴、大功率交流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组、电压数控装置等类型气候友好商品。贸易竞争力指数总体水平值是0.01,表明从价值角度来看我国气候友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当。

  (三)贸易条件分析

  首先利用物物交换价格条件指数进行静态分析。计算公式是TP=(m/RM)/(x/RX)=PX/PM,其中TP表示物物交换价格条件,x和m分别表示出口实物量和进口实物量,RX和Ru分别表示出口金额和进口金额。PX表示出口价格,PM表示进口价格。TP指数是单位货币的进口实物量与单位货币的出口实物量之比,反映出单位外汇的出口实物量所能换回的价值相等的进口实物量。TP指数也可表示成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直接反映出进出口价格条件,如果TP>1,则表明一国可以以不到1个单位的实物出口换取1个单位的实物进口;如果Tp=1,则表明一国恰好以1个单位的实物出口换取1个单位的实物进口;如果TP<1,则表明一国必须以多于1个单位的实物出口换取1个单位的实物进口。从实物角度来看,由于实物实际上是商品生产消耗资源能源的集中体现,所以TP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国在贸易中的资源能源成本。TP值越小,则资源能源成本越高;反之,越低。再从价值角度来看,TP值又能反映出进出口商品增值的对比情况,TP值越大,说明出口商品增值幅度大于进口商品增值幅度,对出口国家越有利;反之,出口商品增值幅度小于进口商品增值幅度,对出口国家越不利。

  针对上述43种商品计算的TP值大于1的只有3种,分别是钢制家用炊事器具及加热板、其他燃气轮机、其他原电池及原电池组,等于1的有两种,分别是热交换装置和其他铅酸蓄电池。其余全部小于1,共计38种。其中在(0.5,1)区间的有6种,分别是无纺织物、钢和铝制槽、罐、桶等容器、传动装置、其他未装配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在(0.1,0.5]区间的有24种,占绝大多数;在(0,0.1]区间的有8种,分别是水轮机及水轮、其他燃气轮机、热泵、加氢反应器等装置、风力发电机组、水解气体发生器、光敏半导体器件、装冷热换向阀空调器等。43种商品TP值的算术平均值为0.46。

  上述数据充分显示我国气候友好商品贸易条件相当不利。从实物角度来说,平均而言,我国大概需用两件实物出口才能换回一件实物进口。换句话说,假如相同资源能源投入可以获得与国外相同的产出,那么我国在气候友好商品贸易中,大致需要消耗两个单位的资源能源才能换回国外消耗一个单位资源能源的产品。可见,我国在气候友好商品贸易中资源能源成本相当大,尤其以可再生能源相关产品的物物交换价格条件最不利,需要10个单位以上的资源能源投入才能换回1个单位资源能源产出的产品。因此,虽然我国气候友好商品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获得贸易顺差,但事实上是依赖于资源能源的粗放投入,依赖低价和数量取胜,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不相吻合,在国际交换中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利用商品贸易条件指数进行动态分析。以2001年为基准年,计算2007年的商品贸易条件,公式是:TT=(Px1/Px0)/(PM1/PM0)=(Px1/PM1)/(Px0/PM1)=TP1/TP0。其中,TT是商品贸易条件指数,PX1、PM1分别是2007年的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Px0、PM0分别是2001年的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Tp1、Tp0分别是2007年和2001年的TP指数值。它能动态地反映出2007年较2001年的贸易条件是改善还是恶化。如果TT值大于1,表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表示贸易条件恶化。上述43种商品丁T值的计算结果显示,有17种商品的TT值大于1;23种商品的TT值小于1;另外3种由于没有基期数据而无法计算丁丁值。从种类数量看,贸易条件恶化的商品种类多于贸易条件改善的商品种类;从TT值的算术平均值来看,该值为1.56,显示贸易条件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提倡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技术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气候友好商品的进、出口额均取得了快速增长,快于同期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速,而且由逆差转变为顺差。这似乎表明我国气候友好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进一步显示,总体上我国气候友好商品的贸易竞争力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当,而且略占优势,其中占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种类多于劣势商品种类。然而,这些表面印象只是单纯地从价值角度分析进出口金额的结果,而没有考虑其中的实物交换条件因素。在贸易条件的静态分析中,发现贸易顺差、正的竞争力指数的取得是依赖资源能源的粗放投入,依赖低价和数量取胜,使我国承受着巨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而贸易条件的动态分析显示,虽然平均而言,贸易条件有所改善,但是从具体商品类别而言,贸易条件恶化的商品种类多于改善的商品种类。总之,我国气候友好商品贸易在规模上略占优势,在交换条件上处于深度劣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低碳技术发展滞后,难以提高出口价格;二是资源能源粗放生产的模式没有改变;三是出口厂商拼价格、拼数量的经营理念没有转变。

  三、提高我国气候友好商品竞争力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维护全球气候安全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约束温室气体排放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发展低碳技术、促进气候友好商品贸易自由化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气候目标的有效途径,这是经济气候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技术进步和贸易演进的必然趋势,对此我国应保持清醒认识。可是,在这种未来趋势之下。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在低碳技术和气候友好商品生产上占据比较优势,而且纷纷酝酿将我国列为主要对象国的边境碳调整政策。这类政策一旦实施,将对来自我国的出口产品按含碳量征收边境调节税或类似边境调节措施,从而对我国能耗相对较高的出口产品十分不利。为了变竞争劣势为竞争优势,化解可能实施的边境碳调整措施所带来的出口风险,我国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清洁煤技术、碳捕获与存储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推动气候友好产业发展,扩大气候友好商品生产在工业制品生产中的比重。尤其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提出4万亿人民币的巨额投资计划,应加大低碳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以及气候友好产业的支持力度,在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培植我国气候友好产业的竞争力,为在未来的气候产品竞争中占有优势提前准备。

  (二)将资源能源消耗列为评价贸易业绩的考核指标

  改变单纯从价值角度认识和评价贸易业绩的传统做法和观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3期念,增加实物贸易和资源能源贸易的评估,切实降低体现在出口产品中的资源能源消耗成本。为此,政府需加强监管,关闭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制定鼓励低碳技术创新、支持气候友好商品生产的优惠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将资源转向低碳产品生产;企业需要改进技术,改善管理,降低能耗,降低单位产品碳含量,形成靠技术、靠质量、靠高附加值取胜的新理念;通过多方面努力尽可能争取以资源能源消耗更少的实物出口换取更多的实物进口。

  (三)及早向WTO提交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气候友好产品列表方案

  在WTO气候友好商品贸易自由化谈判中,及早提交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气候友好商品列表方案,以便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在主导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谈判方面尚欠不足,不是参与拟订环境产品以及气候友好产品清单的成员,没有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气候友好产品深入研究,因此主要由西方国家提交的产品清单未必是我国的最优选择。其他成员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方案。例如,日本在对上述43种气候友好商品列表表示支持的同时,还提出应将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在内,而这项产品日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巴西提出应将乙醇包括在内,巴西是乙醇的主要生产国,而乙醇在欧盟和美国受到严格的贸易保护,并且接受大量的补贴,如果乙醇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巴西十分有利。可见,这份清单更多地从西方国家自身优势产品出发,我国有必要检视自己的气候产品,商务部门、海关、行业商会以及生产企业密切配合,申报、挑选、评估并最终确定我国的气候友好商品清单。

  (四)坚持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排放责任和提供技术支持的主张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坚持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多减排,承担他们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为我国的发展排放争取空间,减轻企业的减排压力;同时坚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碳技术转让和合作便利的主张,在共同履行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同时,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上的差距。

【我国气候友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分析我国古代神话类型说论文10-09

商品车运输困境分析论文10-10

我国南传佛教壁画的现状分析论文10-10

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分析论文10-11

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分析的论文10-11

山东省水果产业现状与竞争力分析论文10-09

关于分析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论文10-09

我国计算机教育现状分析论文10-10

我国城投债的信用风险分析论文10-09

基于国际会计和我国会计的协调化分析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