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讨

时间:2022-10-08 20:43:18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讨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培养目标没有特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师资队伍单一、校企合作形式化等主要问题,应科学定位应用性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加快制度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全面推进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应用和创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一大批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专业特色不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信阳师范学院是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起始于1992年信阳师范学院设置的旅游学系, 199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8年旅游管理专业被正式批准为河南省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学校首个国家级 “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6家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在校本科生近900人,迄今为止已为河南省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20多年的专业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社会声誉,在省内外高校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一、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没有特色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需要职业经理人、旅游策划、外联营销、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高层次管理人员、应用性人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其他类型高校(如“985”、“211”高校等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高校)基本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目标一般都定位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定位和其他高校的定位趋同,没有与地方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没有突出地方特色,是的培养目标宽泛,成为没有目标的空目标。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

  地方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十几年如一日不变,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实行讲授为主,没有随着行业、社会的发展进行更新与改革。例如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方向开设教学内容,并且以《旅游心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前厅与客房管理》、《饭店管理原理》作为主干课程,教材采用南开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等出版的教材十几年没有进行更新或者升级。在教学方法上过于陈旧,例如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满堂灌现象突出;并且重理论轻实践,有的地方高校甚至没有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室,旅游管理专业和其他非应用型专业一样实行课堂传授理论知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3)师资队伍单一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是以校内的硕士、博士为主,并且随着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一大批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的硕士和博士进入地方高校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单一化严重。例如地方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新进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对于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没有要求,这样的学历和科研门槛把许多优秀的旅游管理行业的人才和精英拒之门外,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越来越单一和同质化,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4)校企合作形式化

  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也开始了校企合作的历程,但是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内容,许多地方高校为了应对各种考核、评估和检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有的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一纸协议上,有的合作开始不久就停滞不前。例如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对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专门设定指标和分值,地方高校就针对指标体系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举行实习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其他的具体合作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学校和企业都没有积极性来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路径――信阳师范学院为例

  我校积极推动专业集群转型,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集群转型,工商管理学院围绕专业转型开展了积极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改革研究对象,2015年获得学校首批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此为契机,学院增强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和培养行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意识,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束缚,创新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推进校政、校企互动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1)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2014年将实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800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1000万人。随着旅游业新业态的进一步发展,新型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将更加凸显,熟悉国际惯例的高层管理人才和高级经营人才将更加匮乏,而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化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信息时代对高技术人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河南省豫南地区规模最大、人才培养层次最高的高等院校之一,我院通过自身的转型发展,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通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进一步提高对我省旅游业发展的贡献力,因此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根据应用性培养方案的需要,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逐步形成由基础课和选修课组成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丰富性的课程体系。自行研制并完善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现代宾馆管理、前厅与客房、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学、旅游学概论等课程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材的选择,专业基础课教材绝大多数采用教育部指定的面向21世纪改革教材和教育部推荐的其它专业教材,还要积极地组织教材编写,及时总结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心得,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鼓励教师自行研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件和讲义,大力推进实施双语教学。在充分发掘现有师资潜力的基础上,高级职称教师须上基础课,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定期组织观摩,学生对教师授课效果进行打分;能够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一律要求充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录像资料妥善保存,并展示最新教学研究成果;坚持经济与管理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与其他老师听课制度,形成重视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加大第二课堂的教学力度,请旅游与饭店集团高级管理人员、具有高级职称、高超操作技艺的名师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根据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服务技能;我们积极参加全国和市级的导游和饭店技能大赛,以赛带学,均获得较好的成绩。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采取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聘任重点院校、旅游与饭店集团高级管理人员、具有高级职称、高超操作技艺的师傅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核心,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双师型教师建设途径:

  1、加强教师的理论和时间技能的培养,通过引进、进修、外聘等多种方式,加大专业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时间能力的培养力度。

  2、到有关专业院校和机构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选派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如旅游规划师、调酒师、茶艺师等,并取得资格证书。

  3、到旅游企业顶岗学习。利用暑假派教师去旅行社、星级酒店顶岗学习,丰富和提高教师的实际能力,在经过理论升华,到企业中、课堂上为企业员工和学生培训,效果良好。

  4、聘请企业导师。在旅游企业中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突出的业界精英作为企业的导师,定期为学生开办讲座,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传授择业、创业经验,深受学生的欢迎。

  (4)强化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旅游与饭店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其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与旅游及饭店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是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以自筹资金与校企共建的方式加快客房、餐饮和导游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利条件。具备一定的职业化操作技能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按教学功能设置不同的模拟实验室,完成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演练为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为进入旅游与饭店工作做准备。二是优化和提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目前拥有国家级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15家五星级酒店实习基地,6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习基地,5家知名旅行社实习基地。我院将持续密切与实训基地的合作,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加快校企合作一体化进程,在培养方案的修订、应用性课程设计、实践实训体系构建等进一步方面加强合作,推进校企共建共管,提升合作绩效,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和能力提升。

  (5)加快制度建设

  我院于2006年和2011年制订并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31项,为了更有效推动专业转型,相继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第一,进一步完善实践、实训环节相关规章制度。重点制定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旅游管理专业见习管理方案》、《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方案》、《旅游管理专业指导教师遴选与考核方案》、《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指导教师遴选与考核方案》、《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考核制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考核制度》等制度,保障实践、实训教学质量,并狠抓制度的落实并严格执行。第二,加快相关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课程实验标准》、《专业见习标准》、《专业实习标准》、《实训操作标准》、《实训操作标准》、《实训成绩认定标准》、《实训能力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认真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加强考核机制的建立和成绩认定,实施严格的奖罚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实践实习的积极性,保证实训教学质量。

  (6)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立足豫南,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全方位、多渠道、积极主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1、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优秀毕业生。为了满足地方业的快速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输送能够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的毕业生,满足市场对一线经营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

  2、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搭建产―学―研平台,研究和预测旅游业发展变化的规律,为旅游企业提供规划、设计、培训、管理和咨询,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经营管理难题,为企业发展服务。

  3、为政府旅游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利用我院优秀的师资队伍,积极主动与政府联合,通过纵横向科研项目平台,研究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把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到政府决策中,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4、积极推进政产学三方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利用我院的教学、科研、师资、实施设备等平台,举办旨在推动政产学三方对话、交流的旅游经济发展论坛,定期开展对话与交流,促进三方无障碍沟通与协调,推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讨】相关文章: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论文10-08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讨论文10-09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10-08

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探究论文10-08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10-08

地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探讨论文10-08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10-09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策略初探论文10-08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体系的构建论文10-08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