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国家公园旅游规划管理论文

时间:2021-01-25 12:45:13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国家公园旅游规划管理论文

  国家公园旅游规划管理论文【1】

国家公园旅游规划管理论文

  摘 要:本文首先概括了国际和我国国家公园运动的背景。

  普达措作为我国第一个按照国家公园的理念建设、管理和保护的国家公园,具体分析了国家公园规划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了应采取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家公园 旅游规划管理 普达措国家公园

  随着世界休闲旅游经济的到来,以及保护环境的绿色运动浪潮在全球兴起,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也超出任何一个时代。

  中国地域辽阔,山河壮丽,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公园,其中,国家公园是近年来我国开始尝试和探索的一种新的资源保护与游憩利用的模式。

  1.国家公园研究背景分析

  1.1国际国家公园运动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

  1872年,经国会批准,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

  自此国家公园运动在世界各地纷纷兴起。

  19世纪,国家公园多在美国和现在的英联邦范围内出现,之后逐渐发展覆盖到世界上225个国家和地区,数量迅速增加,并且,从单一的国家公园概念衍生出“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体系”、“世界遗产”、“生物圈保护区”等相关概念[1]。

  按照199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保护地分类体系,国家公园是指在保护区域内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经过适度开发,为民众提供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的、娱乐的和游览的场所[2]。

  国家公园的功能主要包括:保护典型的物种或地质地貌现象;维护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为民众提供游憩场所;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和旅游地的和谐。

  1.2我国国家公园发展背景

  中国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属于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研究范畴。

  它们覆盖约135万km2的国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以上[1]。

  但目前中国保护地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现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强调严格保护,我国大多自然保护区地处老少边穷地区,但单一的保护目标无法适应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而且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现行的风景名胜区或森林公园偏重于发展,忽略了保护[2]。

  我国的国家公园设想与实践始于云南。

  云南省尤其是滇西北地区生物物种丰富而独特,受到众多国际环保组织的关注和积极倡导;同时,云南省贫困人口众多,社区脱贫、当地经济发展成为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相关部门开始思考新的保护与利用模式[3]。

  2008年6月,云南省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

  至此,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步伐从云南开始,很快推向全国。

  2.普达措国家公园规划案例分析

  本文以云南省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

  普达措作为中国第一个按照国家公园的理念建设、管理和保护的国家公园,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2.1案例地概况

  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东部境内,距香格里拉县城22公里,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

  该区域是融高原冰渍湖泊、湖滨带、沼泽化草甸、寒温性五花草甸和原始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等植被于一体的、保存完整的、典型的内陆高原。

  其原始生态环境保存相对完好,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景观类型多样,高山湖泊星罗棋布,自然风光旖妮秀丽。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前身是碧塔海景区,被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

  2005年11月,普达措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对原碧塔海景区、属都湖景区等片区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建设,铺设了一万多米的人行栈道,增设了多个观景台、餐饮中心、旅客接待中心、环保厕所等服务设施,于2006年8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自开放两年多时间内,普达措国家公园实现了旅游收入2.3亿多元,同时为社区村民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00多个 [4],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2案例地规划分析

  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中的效益已基本显现,同时,规划中的问题也基本暴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2.1功能定位不明确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规划缺乏对公园明确的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在景区发展中起着指引性作用,只有找准了自身的定位,才能突出该区域的特色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首先,普达措是我国十分罕见的高原湿地富集区,我国西部高原是长江、黄河等大江河及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怒江等重要国际河流的上游和源头,这些著名的河流湿地与高原湖泊、沼泽和冰川湿地所构成的西部高原湿地被称为“亚洲的水塔”,直接影响着整个区域的水文、气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5]。

  普达措可以成为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及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

  其次,普达措处于滇西北“三江并流”的核心地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同时,原始生态环境脆弱,一旦受到污染破坏,恢复的难度很大,普达措应该成为全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示范区、生物多样性环境教育重点建设区以及高原原始生境保护地、环境意识觉醒者朝圣目的地。

  此外,普达措周围的藏区等少数民族社区也保留着纯正的民俗风情,可以作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示范村落,成为藏区民族文化的展示地。

  2.2.2自然保护管理不到位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是以国外国家公园保护、游憩和教育的理念为指导,结合生态旅游本土化思想来进行的。

  但是普达措对自然保护方面还是存在一些规划不到位和监测不及时的问题。

  第一,普达措拥有典型的高原湿地、湖泊及草甸等资源,但是缺乏针对特定类型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支撑和指导,尤其是高原湿地资源,其生态环境脆弱,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湿地在旅游开发利用过程中并没有一个针对湿地旅游产品的专门策划,同时区域内湿地研究也十分薄弱,既没有对湿地旅游环境影响机制的研究,也缺乏对重唇鱼等保护物种的基本监测和种群调查研究等[6]。

  第二,随着游客的增长,公园内不免出现资源质量下降的问题。

  比如,在属都湖和碧塔海周边修建的木栈道供游客观赏湖光山色,但人声的喧哗对湖泊生物产生了直接干扰;由于马匹等啃食植被,草甸出现生物量和质量下降等问题。

  规划缺乏对园内生物多样性、环境等指标的监测系统,不能及时将游客对资源造成的冲击反馈给管理部门,也就无法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使旅游的影响最小化。

  2.2.3社区参与模式不完善

  社区是国家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外研究中有以保护与发展的典范Korup National Park[6]为例,评估社区发展与国家公园长期管理之间的潜在关系,得出Korup National Park的成功管理依赖于社区参与的结论。

  社区参与是未来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7]。

  普达措国家公园周边涉及到两个乡镇,5 个村委会,43 个自然村,6600 余人。

  除尼史村为彝族居住外,其余均为藏族村落,以半农半牧为主。

  洛茸社区是目前唯一处于现普达措国家公园区域范围内的社区。

  普达措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模式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公园为当地居民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在洛茸村外的门景区、属都湖和碧塔海等地方安排了出售烧烤、提供照相、清洁卫生、巡护等工作岗位和参与机会[8],但由于缺乏对社区项目经营的统一规划,同时群众服务提供的社区经营水平有限,对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旅游秩序带来了压力和隐患。

  此外,目前当地居民只能参与这些初级的服务,也无法参与公园管理与决策,居民从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满足都有限。

  另一方面,规划没有足够重视藏区的文化脆弱性问题,封闭的原生态文化村落不但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连对“神山圣湖”的信仰、对自然的敬畏感也慢慢削弱。

  在普达措的旅游开发进程中,洛茸社区居民无论从利益分配还是文化继承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应该通过社区发展规划发扬传统民俗文化特色,使居民增强其文化自豪感,避免旅游发展以及商品化对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

  ※解说系统不健全

  解说系统作为国家公园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媒介,构建中应将科普教育内容与原生态文化有机结合。

  普达措国家公园现有规划管理中出现的解说系统建设不完善,已经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对自然、文化的认知程度,同时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实现对原生态文化的环境教育功能。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牌示解说系统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目前公园建有游客中心,但内部没有安排任何解说内容;现有的标识牌体量过大,外观与环境不符,内容乏味,不能为游客提供很好的环境认知;标识系统过于简单,缺少对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等内容的解说[9]。

  在向导解说方面,解说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解说形式较为单调,缺乏灵活多样的解说活动。

  此外,公园内缺少宣传手册和旅游出版物。

  3.应采取的解决对策

  根据目前普达措国家公园规划建设中的以上这些问题,并参照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建设国家公园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应该从如下四个重点进行下一步的探索和建设。

  3.1社区共建共管

  社区参与的程度应该加深,居民应该参与到国家公园规划、决策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全程进行监督,当然这需要当地居民有普遍较高的环境保护等意识。

  社区旅游发展是个长期过程,应定时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相关培训,以提高接待水平,同时要注意民族文化的传承,充分尊重当地社区居民对自己利益、环境和文化的关注。

  3.2完善解说系统

  国家公园应建立完整的解说系统,主要涉及:标识系统的设计应与周围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相协调,内容主要是引导游客行为,并为游客提供自然和人文资源信息,培养游客正确的环境观念。

  其次,要制作便于携带的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还可以起到对公园自身的宣传效果。

  再次,要对解说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素质培训,提高导游人员的讲解水平和服务意识。

  3.3加强法律和政策保障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世界各国国家公园建设共同的成功经验。

  要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和省级制定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可以根据民族自治条例,由国家公园所在地政府制定针对各国家公园的管理办法,并考虑将当地民族传统和习惯融入到公园保护的法规中来。

  4.结果与讨论

  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我国的国家公园规划和建设还需要以公益性为基本前提,由省级、国家两级从立法、财政资金等方面提供保障,地方政府需授权国家公园管理局成为唯一的管理责任主体,建立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和相关者的利益保障机制。

  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锐.试论世界国家公园运动的发展趋势[J].中国园林,2003,(7):10-15.

  [2]唐芳林,孙鸿雁.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探讨[J].林业建设,2009,(3):8-13.

  [3]李庆雷.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的`现实约束与战略选择[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3):132-136.

  [4]程健.国家公园规划建设研究――以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规划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08.

  [5]曾风琴.普达措国家公园高原湿地保护与利用[J].科技信息,2008,(16):535,550.

  [6]P.MBILE,M.VABI,M.MEBOKA,et al. Linking Management and Livelihood in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Case of the Korup National Park Cameroo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5,76(1):1-13.

  [7]王丽丽.国外国家公园社区问题研究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1):73-76.

  [8]罗佳颖,薛熙明.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洛茸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状况调查[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2):71-74.

  [9]唐彩玲,叶文.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6):828-831.

  旅游视角下的国家公园管理创新【2】

  摘 要:自然遗产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财富,也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产。

  国家公园便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遗产而专门划定的自然区域,也是传统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生态资源整合与管理升级的创新模式,其担负着维系自然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职责,因此对其进行创新管理意义重大。

  尤其是在旅游视角下对其管理进行创新,更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国家公园的价值入手,对国家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国家公园旅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国家公园旅游管理的发展建设思路进行探索,并对国家公园旅游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旅游管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

  美国学者乔治・卡特林 (Geoge Catlin) 是最早提出“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这一说法的人。

  他在1832年的外出考察中看到在美国境内有许多野生资源、土著文明、原野都由于建设的需要而被破坏了,为此深感担忧。

  他针对看到的这些被破坏的现象谈到“保护这些并不难,仅须国家采取一些保护规定,将一些区域划为一个大公园。

  一个国家公园,里面有野生资源也有人,保持里面各类资源的原貌,严禁在里面随意进行开发,以给人自然的美感”。

  不久,这一词汇就相继在不少的国家得到使用,虽然各自的具体意思有些差异,主要含义都是指生态保护区而言的。

  一、国家公园的价值

  国家公园是为人类感受自然和休闲而设立的有着社会意义的大众性生态资源公园,它的有关管理活动都有可靠的理论支持。

  其作为一种大众化福利措施的运行载体,为人们的业余休闲提供了充足的自然空间。

  在现今注重生态建设的大环境中,划分国家公园有着不同凡响的政治意义。

  国家公园这一说法自从在1832年被提出以来,其在享受“大自然美感”、保障“人们自然休闲”、增强民众自然意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逐渐得到各国的认可,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很大的国家公园潮,使国家公园在120多个国家与地区中相继涌现。

  由国家公园这一说法产生的背景来看,大众对于野生资源的原始保护和自然生态休闲需求是其兴起的深层动力,而这一说法能够维系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各国在规划上对于设立国家公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

  二、国家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国家公园的区域划分、管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生态关注度、公益化倡导程度、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环境保护程度等因素。

  由对旅游管理的相关调查看出,各国对于旅游管理呈现出两方面的特征,一是注重旅游有关资源的市场化的运作,充分发挥对各类景区的监督作用,引导他们正常地发展;二是,许多国家从自身的文化保护责任出发,逐渐重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区,扮演着历史文化保护者的角色,公益化倡导程度大幅提升。

  这样一来,可给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广阔的作为空间,有利于国家公园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三、国家公园旅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遗产资源,这些遗产所在地的国家级标签地行动和相应的保护措施与法规,已逐渐得到重视与落实。

  但这些遗产所在地管理的公益化程度还不高,有的地方管理分散,一些法规的内容还不够完善,致使相应的执行力不强,没有很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四川、山西等地刚设立不久的一些国家公园试点,也存在着上面提到的问题。

  综合来看,我国自然遗产地的旅游管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制度保障不健全、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规范化意识、以及管理程序混乱等方面。

  总之,在部门管理与产权上的规制不清晰是导致我国自然遗产地治理效果差的主因之一;而价格规制、质量与数量规制、教育规制、环境规制等基本层面,存在着中央与地方、部门与地方、地方与企业的多元格局的权益博弈,对门票经济的追逐,导致自然遗产的公益性价值流失。

  所以,为了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的自然遗产,迫切需要对各个自然遗产地国家公园进行统一管理。

  经全面分析我国自然遗产的不同种类、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态休闲需求、旅游自然化意向、以及现行制度等层面后,认为可以采用国家公园模式来治理自然遗产地。

  在治理中选择“中央部门直管”的方式和“由零起步、分部纳入”为主的发展措施,具有明显的中国治理模式特色;而在形成国家公园旅游规制体系中,将保障野生资源原貌、维护自然系统健全、为人们休闲提供满意服务确立为目标,是我国关于生态保护政策在国家公园管理中的集中体现,由此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在自然遗产地旅游规制方面的的进步。

  四、国家公园旅游管理的发展建设思路

  在国家公园旅游管理中,宜于采取以下的思路:以保护生态、维护生态系统健全的有着我国特色的自然环境理念为方针,以环境保护、生态教育、技术开发与自然休闲为主要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理念,改进管理方法,把区域自然保护的所有要素都列进管理范围,把国家公园彻底放在社会的监督之下,采取公众化监督和严格保护相结合的保护方式,以做到无害发展、持续发展、低消耗发展。

  具体就是将自然资源和人们休闲二者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管理吸引公众,让关注生态发展与对自然休闲感兴趣的人们逐渐进入,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与接受他们的监督。

  同时深入挖掘区域内独特的自然资源,把良好的自然资源加工成生态产品,从而促进附近区域的经济发展。

  在旅游产业布置方面,按照“游于内、居于外”的原则来做布置,以“行、住、吃、游、购、玩”为中心进行资源分配,在周边城镇建设公园管理服务设施和旅游所需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为游人提供与自然景观协调、安全方便的服务,减少对园内原始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影响。

  让区域内的职工群众和企业参与旅游服务、文化娱乐业、旅游产品、通讯物流、旅游地产、综合贸易等产业发展,实现转岗就业和转型发展的目标,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保护和保护下的合理利用,使之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和美丽的中国样板。

  五、对国家公园旅游管理模式的借鉴

  经过对国内外知名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和保护制度的认真调研考察,发现世界各国因国情的不同,国家公园的旅游管理也不同,由整体看,主要的类型有以下3种,横向管理型、地方自治型与联合管理型。

  经对这些管理类型进行分析,找出了它们所具有的一些共同之处:一是在所有权上,将国家公园看成是全民的资产,以公产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与开发,一切从维护全民利益来考虑。

  二是在管理思路上,设立统一规范的组织部门与健全的管理体系,在保证政府一定投入的前提下,吸收社会各方的闲散资金,以拓宽资金渠道。

  三是在中心任务上,各类型均是以保护环境为国家公园的主要任务,保证符合相关标准与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考虑休闲、教育等不同功能,尽量减少旅游开发,各国在国家公园中心地带以外允许用于开发的面积各不一样,瑞典是25%、法国16%、美国7%。

  四是在管理模式上,进行管理和经营分离,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主要负责资源保护和公共服务等,公园内盈利性商业服务等通过特许经营方式进行招标。

  五是在监督机制上,强调公众和社区参与,将社会大众和地区居民纳入监督体系,保证监督机制具体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海霞,汪宇明.旅游发展价值取向与制度变革: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8).

  [2]陈耀华,黄丹,颜思琦.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J].地理科学,2014(3).

  [3]李经龙,张小林,郑淑婧.中国国家公园的旅游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

  [4]彭绍春.中国风景名胜区和美国国家公园开发与保护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5]李金路,王磐岩,贾建中,等.我国风景名胜区分类的基本思路[J].城市规划,2009(6).

【国家公园旅游规划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规划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论文07-10

旅游管理中的规划管理探析论文03-25

探析旅游管理中的规划管理论文03-17

有关旅游管理中规划管理的问题探析论文03-14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07-10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提纲03-05

旅游管理实践论文11-29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论文07-12

教学旅游管理专业论文07-10

文化旅游管理专业论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