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高校旅游资源开发

时间:2021-01-31 13:05:26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旅游资源开发

  高校旅游资源开发

  [摘 要] 高校旅游是一种时尚特色旅游项目,本文在界定高校旅游概念的基础之上,简要分析了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以及负面影响。并且通过对山东烟台和威海地区高等学校旅游资源开发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为例,总结了山大威海分校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和不足,并且针对性的提出开发建议。

  [关键词]高校旅游 开发收益 资源状况 特色旅游

  一、高等学校旅游概况及利弊分析

  1.高校旅游简介

  高校旅游是一种时尚特色旅游,属于文化性体验旅游。它以高等学校为旅游目的地,对高校幽雅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科研水平等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与体验。这种旅游形式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强调对旅游者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上的满足。

  从本质上来说,高校旅游兼具公益性质和商业性质,且公益性质愈加突出。

  有关资料显示,近三年来到高校旅游特别是名校旅游的人数正在逐步增加。随着高校旅游业的兴起,高校旅游带来的各种问题也随之显现,因此,深入研究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对于尚未完全形成旅游市场的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旅游资源开发效益分析

  (1)各界人士通过高校旅游,对大学有了直接的认识,对学校的教学科研成就和学校环境有了更新的了解,从而提高高校知名度。对于参观的学生来说,游学并举,使他们有了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大,同时满足了家长望子成龙心理,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从而利于招生、学生就业和扩大社会影响力;

  (2)高校旅游项目的完善与高校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能够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横向交流,促使高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创造了实习与勤工俭学的机会;

  (3)高校旅游合理的开展有利于师生对自身价值和肩负责任的更进一步认识,对师生有激励作用。

  3.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的负面影响

  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否认会带来诸多收益,但是也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过多的游客进入校园,必定会对教学秩序和学校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的神圣殿堂,安静和优雅的环境是不容许破坏的,因此,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注意保护学校环境,尽量不影响教学秩序。

  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旅游资源状况分析

  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简介

  学校坐落于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美丽滨城威海,校园景色怡人,山、海、湖、林皆具,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现有韩国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翻译学院、艺术学院、海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13个学院和3个教学部,42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专业,9个博士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已形成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学校基础教学设施完,主体建筑12层、面积2万多平方米并的全开放图书馆拥有中外文藏书100余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教学、科研实验室62个,语音室28个,多媒体教室7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7万余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万多个。

  2.开发校园旅游资源的优势

  (1)地处旅游资源丰富的美丽滨城威海,威海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及旅游城市,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是中国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之一,是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也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

  2009年5月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城市,是旅游度假的胜地,游客资源丰富。开发高高校旅游资源的话,有丰富的客源市场。

  (2)校园环境清新幽雅,依山傍水,对于游人来说具有独特的魅力。

  (3)校内丰富的文化活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游客来说是另类的体验。

  (4)修学旅游资源充裕丰富。

  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旅游资源开发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市场化运作

  山大威海分校的校园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以高校自主开发和游客自发浏览模式为主,这种状况造成高校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浪费。调查显示:90%的游客以自主前往的方式来旅游,只有不足10%的游客是参加旅游团。

  2.尚未形成良好的旅游氛围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游客前往高校旅游的目的是访亲问友,而且停留的时间较短,75%在4小时以下,而且主要进行的活动66%是参观自然景观和校园建筑,没有时间体会文化氛围。

  3.旅游资源的开发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校的环境

  调查研究显示:55%的在校学生不赞成学校开发旅游资源,其中32%的同学认为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30%认为会破坏校园环境。高等学校本来就是进行科研和教学的地方,理应有一个幽雅安静的环境。游客的大量涌入必然会对校园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以学校环境承受能力为依据,同时考虑可能会对教学秩序造成的影响。

  4.高校旅游的观念尚未普及,旅游项目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80%的.游客认为高校旅游仅仅是校园观光,对于休学旅游,参加学校文化活动等等知之甚少。

  四、关于校园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1.开发原则

  (1)坚持教学科研为主,兼顾各方利益。

  高校主要是进行教学科研的场所,因此高校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不能妨碍正常的科研和教学,在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同时不能忽视在校学生的利益。

  (2)坚持政府主导,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模式。

  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模式是指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由政府负责牵头,高校提供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由企业负责客源市场的开发和宣传。由于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因此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协调优势,将企业市场方面组织运营的优势和高校资源基础方面的优势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兼顾了各方利益。

  (3)坚持适度开发原则。

  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建立在不破坏高校现有环境为基础,以高校资源的承受能力为依据。

  (4)坚持保持高校原有特色的原则。

  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坚持高校的旅游特色,不能一味的追求流行,增设人工景点,而忘记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失去其特有的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

  2.产品开发种类

  (1)校园生活体验游

  可以组织游客主要是上班族前来参加高校的特殊文化活动。在纾解压力的同时满足了上班族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2)故地重游

  各届已经的学生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少有机会返回母校,有着强烈的故地重游的愿望。邀请校友进行故地重游,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而且增加了学校的旅游客源,增进了校友和学校的感情。

  (3)中小学生理想游

  中小学生具有强烈的了解高校、体验大学生活的愿望,他们渴望接触高校与大学生进行直接交流。高校旅游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而且组织学生参加高校旅游更容易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

  (4)中国文化体验游

  来自国外的游客特别是国外的留学生具有强烈的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到高校参观,更容易使他们接触到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因此,开发高校旅游更容易吸引国外的游客。

  (5)毕业庆典游

  高校毕业生毕业是一个光荣的时刻,毕业生可以邀请家长,朋友亲戚观赏毕业典礼,校内留影,参观学校等。

  3.营销方式的选择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旅游景点,应该考虑多种营销方式,在结合政府政策和兼顾各方利益的同时,以最低的成本将旅游产品提供给游客。方法如下:

  (1)主要采用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模式

  由于我国的高校一般属于国立学校,直属教育部,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多方利益,因此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协调优势和企业的营运组织优势,建立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模式。

  (2)借助学校的社团进行文化交流,借助学校的网站进行宣传

  (3)由合作企业在学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游客接待和管理工作。

  (4)可以在寒暑假期间开放参观学校风景,体验使用学校设备。

  (6)可以开发具有独特标志的高校旅游纪念品,如太阳帽,钥匙链,T恤,明信片等。

  参考文献:

  [1]金世胜. 高校旅游开发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372 - 374

  [2]徐凌. 论校园旅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35 - 37

  [3]闫红霞. 高校校园旅游经济的客源市场开发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5)∶153.

  [4]冯昆思.关于发展我国校园旅游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5)∶58 - 61

  [5]李勇泉.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2005,(5)∶90 - 92

  [6]金世胜.高校旅游开发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372 - 374

  [7]陆莹等.成都高校旅游市场前景分析[J].天府新论,2004,(6):145-146

【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相关文章:

旅游资源开发相关论文06-07

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法律问题探究论文03-16

湖北省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标准化研究管理学论文04-11

J2EE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论文03-15

高校图书馆女性人力开发难题与加强对策论文03-23

科技旅游资源特性及其对配置的影响研究02-12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资源实习课程改革研究论文03-19

开发合作合同03-29

委托开发合同11-06

以创新机制为基础探讨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路径论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