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学

时间:2022-10-05 17:39:59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学

  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学

  摘要:青海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其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决定青海不能牺牲环境发展GDP,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成为青海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

  青海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

  近年来,青海把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业作为实施生态保护的重要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来抓,对原生态的旅游资源进行超前规划,开辟了环西宁旅游圈,北线开辟了门源、祁连山风光之旅,中线有柴达木、可可西里之旅,南线有三江源之旅,还有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神奇青海体验之旅等,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与其他省份相比,青海的生态旅游业发展仍相对落后,因此需要发挥以政府为主导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青海省;生态旅游;社会经济意义;环境保护意义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最早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先提出。

  他认为,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游客在博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

  ①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世代居住在青海的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等民族。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这座“中华水塔”,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原青海省委书记强卫曾表示:“保护好青海的生态,不仅关系青海的发展,而且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甚至关系全球的生态安全。

  青海要把保护生态作为重要责任,宁可牺牲发展速度、牺牲GDP,也绝不能牺牲生态、牺牲环境。

  ”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就成为青海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青海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1.青海的旅游资源

  青海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青海把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业作为实施生态保护的重要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来抓,对原生态的旅游资源进行超前规划,开辟了“一圈三线”精品旅游线路,即环夏都西宁旅游圈,绵绵祁连美景旅游线(北线),三江源生态探秘旅游线(南线),昆仑文化溯源旅游线(中线)。

  环夏都西宁旅游圈:指以高原古城――西宁为中心,方圆200公里范围的区域,包括西宁市、海东市以及海南州、海北州、黄南州等区域。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青藏铁路起点。

  古时候,西宁是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咽喉要地,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交流、融和的重要之地,也是联结中原与西部的重要城镇,这里不仅有深邃丰厚的人文历史,还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是自然与文化、宗教相辉映的旅游圣地。

  西宁夏季平均气温较低,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绵绵祁连美景旅游线:包括了海东、互助、门源、祁连等地。

  雄浑壮美的祁连雪山,像阿尔卑斯山一样风光无限,广阔无垠的祁连草原,有澳洲草原一样博大的情怀;金光灿灿的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成就了一种铺天盖地的霸气和豪迈,而“丝绸之路”又使祁连与河西走廊紧密相连,别具特色的高原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给人无尽遐想,让人留恋忘返。

  三江源生态探秘旅游线:包括玉树、果洛及海西自治州等地。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36.3万平方公里,素有中华水塔之美称。

  三江源区分布有大量珍稀的野生动物,高寒物种资源丰沛,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集环保、科研、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昆仑文化溯源旅游线:包括格尔木市、德令哈市、柴达木盆地、冷湖、乌兰县和都兰县等地。

  昆仑山是中国古代众多神话发源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的“奥林匹斯山”,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都属于昆仑神话体系,足以和西方古希腊神话媲美,昆仑山还是明代未期道教昆仑派的道场所在地。

  2.青海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地处西北内陆的青海,正敞开胸怀走向世界。

  2001年创办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如今已成为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成为青海的一张耀眼“名片”,“三江源国际摄影节暨世界山地纪录片节”正成长为展示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果的国际性品牌……

  据2010年青海省统计年鉴公报,2009年青海全省GDP为1081.27亿元,其中旅游业总收入60.1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的5.56%。

  除此之外,2009年接待入境游客3.6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1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87%和52%;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05万人次,收入5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1%和26.5%。②

  然而,由于青海省旅游景点分布不均匀、交通不便、旅游淡季漫长、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使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严重不足,旅游业的潜力和优势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与旅游业发达省区相比,青海旅游经济发展仍处于低起点、粗放式的经营状态,“行、游、购、吃、住、娱”六大旅游发展要素极不完善,在旅游资源开发、景点建设、旅游设施配套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省区。

  总体来说,青海旅游业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知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

  二、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现实意义

  1.社会经济意义

  (1)旅游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力

  旅游业囊括了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涉及到20多个经济部门和100多个细分行业,从而直接和间接拉动了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商业贸易、食品加工、商品购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并促进城乡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发展,成为带动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势产业。

  (2)旅游业具有扩大和引导消费的重要作用。

  旅游业具有行业涵盖面广、消费内容和消费层次多等突出特征,使其在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乡建设发展,扩大生产生活消费,培育新的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游业具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

  旅游业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城镇化进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扩大城乡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对内对外开放和交流,增进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旅游业成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

  2.生态环境意义

  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因此,被誉为“无烟产业”。

  随着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而旅游业所具有的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使其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先导产业。

  随着各种自然旅游、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绿色经营、环境责任意识的加强,必将有力地促进旅游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三、青海发展生态旅游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

  发展生态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当前,在青海发展生态旅游,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做好青海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制定科学的开发规划

  青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比较分散,资源管理主体较为复杂,存在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青海省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青海旅游资源开展摸底调查,摸清青海旅游资源的分布、类型、特征、存在问题及开发潜力等,为分阶段、有重点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准确而可靠的依据。

  2.加强宣传,扩大青海生态旅游效应

  青海生态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因此,应尽可能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例如,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新闻等媒体使人们对青海生态旅游及价值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逐步扩大青海生态旅游的宣传效应。

  3.加强对青海生态旅游产业的政策调整

  根据青海实际情况,调整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市场竞争管理等政策的调整,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实现生态旅游优化升级;政府主管部门和景区管理机构据此可以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依法对景区游客市场、景区资源保护、行业管理实施全面有效管理监督,从而提高青海生态旅游业的竞争力。

  4.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特色旅游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生态旅游基于自然风景、历史遗迹、民族文化等自然和人文的特色资源。

  因此,在开发生态旅游的同时,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色,设计特色旅游活动,开发生产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食品、手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商品,以增加生态旅游情趣。

  由于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产业,因此,旅游者和经营者都应具有明确的生态保护意识。

  旅游经营者要正确引导游客的旅游行为,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自觉接受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避免污染和破坏旅游生态环境的行为,确保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

  5.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青海的生态旅游地大多位于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讯、居住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开发。

  因此,应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加大旅游地的交通、通讯等建设,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等多方面需求。

  注释:

  ①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版,第25页.

  ②国家旅游局.青海旅游统计年鉴(2007―2010)[N].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2010.

【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学】相关文章: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的分析10-26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10-26

浅谈聊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10-26

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10-08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发展策略论文10-08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论文10-08

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10-08

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通用15篇)08-19

浅论生态文明视角下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10-26

发展经济学论文写作专区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