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毕业论文

从《芥子园画谱》看中国画的程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1-01-31 15:21:54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从《芥子园画谱》看中国画的程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摘要] 成书于清代的《芥子园画谱》,是一部在中国画史上影响深远的传统绘画教科书。本文通过对《芥子园画谱》的教学思路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画的程式对当今的中国画教学的启示意义。

从《芥子园画谱》看中国画的程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芥子园画谱》 程式 中国画教学

  一、《芥子园画谱》中的程式化教学思路

  (一)完整细致而有章法的编撰。

  《画谱》在编排上,并未按写意与工笔等绘画语言特点来分类,而是按传统的以题材划分的方式将整部书分为山水、兰竹梅菊、翎毛花卉、人物四集。《画谱》每一集,皆编撰细致而章法谨严。例如,《画谱》的初集山水卷共分青在堂画学浅说、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名家山水谱五卷。卷中对绘画要注意的问题几乎都有论述,大至笔墨运用的原则,小至一些小窍门、小常识,都有详解,可见编者用心之细。《画谱》从具体形象入手,将对画法画理的讲解贯穿其中, [1]如此低的学习门槛,自然会让刚入门的中国画学习者,走出充满自信的第一步。

  (二)对绘画法度的强调。

  《画谱》开篇即点明:“鹿柴氏曰:‘论画或尚繁,或尚简,繁非也,简亦非也。或谓之易,或谓之难,难非也,易亦非也。或贵有法,或贵无法。无法非也,终于有法更非也。惟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有法之极归于无法。如顾长康之丹粉洒落,应手而生绮草;韩斡之乘黄独擅,请画而来神明,则有法可,无法亦可。’”《画谱》中每一种形象都有法度可依,而这些法度又来源于先贤们的笔墨程式,初学者尽可参照其中的法度来循序渐进,而不至于了无头绪。

  (三)举一反三、变化无穷的笔墨运用。

  《芥子园画谱》主要以中国画的初学者为对象,使学习者渐渐领悟其规律。编者提到“千石万石,不外叁伍其法。”[3]“四岐者,即画家所谓石分三面,树分四枝也。然不日面而日岐者,以见此法叁伍变幻,直若路之分岐,熟之,则四岐之中面面有眼,四岐之外头头是道,千头万绪,皆由此出。”[4]纵览《画谱》全书,便会发现,书中每一技法,皆以起手式的一笔一画开始讲解,然后举一反三,初具形态;进而“叁伍其法”,略成规模;熟练技法,参透规律之后,便可衍生出千变万化。这种由易渐难,由简入繁的方法,使学习者不至于耽于死记硬背的困局中,而是除了熟练掌握技法,提高笔墨能力之外,还能探索技法的变化规律和应用方式,活学活用。

  二、《芥子园画谱》程式化教学思路的启示

  (一)中国画的程式化特征。

  程式是指艺术形式构成的一般方法或规则,是一种艺术区别于另一种艺术的主要标志。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均按照一定的程式进行操作。而程式的产生,是长期的艺术规律总结,以及大量艺术经验的积累。在中国画中,程式主要表现为程式化的笔墨形式和技法,是一套经过千百年发展形成的',已经比较稳定的规范。

  中国画程式化特征的形成,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结果。中国画的程式化,是中国传统绘画在美学范畴内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民族感情的体现。而中国画的程式化教学,便是作为传统艺术的中国画,代代相传永无止息的重要工具。

  (二)《芥子园画谱》的程式对教学的启示。

  程式化教学思路在当今中国画教学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中国画入门学习阶段尤为明显。作为程式化教学的经典教材,《芥子园画谱》在教学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1、唤起学生对传统笔墨技法的重视。

  笔者认为,任何一名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不论其入学时水平如何,都不可忽视对传统笔墨技法的学习。《芥子园画谱》对于国画初学者来说,便是一部对于学习笔墨技法很有帮助的工具书。《画谱》博采众家之长,其收录体例之丰富,呈现篇幅之大,对画理法度讲解之精辟入微,叙述语言之通俗易懂,传授技法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初学者能了解中国画技法及创作的细微之处,对传统笔墨技法有更好的掌握。

  2、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起到辅助作用。

  由于程式笔墨符号的生成是由于文化底蕴的不断积累,所以这些符号所蕴涵的既定意义,使得审美活动也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讲解中,程式化符号的积累,又能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领悟知识点的关键所在,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教学资源。

  在中国画的类别中,程式化特征最明显,程式化笔墨最丰富是山水画,而《山水集》又是《芥子园画谱》中的最重要一集。艺术家任思维驰骋与天地之间,寻求与自然融合的同时,心灵受到了洗涤,人格获得了净化。

  三、结语

  中国画的程式化符号语言是绘画艺术家们长期积累的结晶,正如《画谱》中的笔墨程式,是前人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上概括、取舍、提炼地表现自然的艺术语言。通过程式化教学,学习者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笔墨规律,但正如程式化符号语言本身也是不断积累和拓展的产物,重视笔墨程式的同时,更应该运用传统的规律,活学活用,真正提高中国画的创作能力。

  注释:

  [1] [2] [3] [4]吴蓬,杨为国.芥子园画谱·第一集·山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六页,第一七页,第一一八页,第四一页。

  [5]徐建融.从古典到现代——中国画学文献[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第209页。

  [参考文献]

  [1] 吴蓬,杨为国.芥子园画谱(共三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叶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徐建融. 从古典到现代:中国画学文献讲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8

  [4] 周积寅. 中国画论辑要[C].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从《芥子园画谱》看中国画的程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相关文章:

美国的会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论文10-22

从课时分配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论文10-25

对中国画及中国画教育的探讨02-01

浅析哈耶克自发秩序及其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02-12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01-26

论孔子文质观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02-05

从《红楼梦》看中国封建社会的“妻妾制”01-21

从类型划分探析当代中国画的边界01-17

论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