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毕业论文

《戴珍珠耳环的女孩》中的明示行为解读

时间:2022-10-05 20:41:53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戴珍珠耳环的女孩》中的明示行为解读

  很多学生第一次写毕业论文往往有盲目性和轻视心理。不知道如何入手写论文,也不清楚格式要求。加之临近毕业都在忙着找工作或者到处找实习单位,而无暇顾及编写论文,最后往往导致论文不合格,重新答辩。下面文书帮小编带来美术学毕业论文一篇,助攻毕业生写论文!

《戴珍珠耳环的女孩》中的明示行为解读

  摘要: 《戴珍珠耳环的女孩》呈现了画作背后画家和少女的一段凄美迷离的情感。而作为认知科学的重要分支的关联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它强大的解释力,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翻译等众多领域。本文试把关联理论与文学作品解读相结合,从关联的角度,以及隐喻、伏笔、隐含之意三个方面来赏析解读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女孩》中作家预设的明示行为。

  关键词:明示 《戴珍珠耳环的女孩》 解读

  一、《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概述

  《戴珍珠耳环的女孩》以画家为原型,诉诸细腻的笔触,还原 17 世纪荷兰的社会风情,讲诉了一个伤感唯美的动人故事。16 岁的少女葛丽叶是个瓷砖画匠的女儿,深受父亲艺术熏陶,不料其父突遭变故以致身残,家中无以为续,只能到画家维梅尔家中为女佣。葛丽叶倾心于男主人的艺术造诣,她的聪慧和对绘画的敏感和天赋也引起了男主人的关注。葛丽叶的美貌引起了购买维梅尔画作的画商的垂涎,要求维梅尔以葛丽叶为模特替他作画。一次次近距离的接触中,两人情愫暗生。扑朔朦胧,似有似无的情感在这个如禁地一般的画室中慢慢酝酿发酵,引起了善妒的妻子,专横敏感的岳母等人的不安,愤怒和陷害;在多方的合力绞杀和周围市民的流言蜚语中,为身处不同社会阶层巨大的鸿沟所迫,葛丽叶最终伤心绝望,离开这个家庭,嫁给了与自己门当户对的屠夫的儿子,空留余恨无绝期。

  二、关联理论与小说的明示行为

  Sperber 与Wilson 于 1986 年在专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的关联理论:它指出明示行为的交际双方通过寻求最佳关联达到交际目的。明示行为指的是:让某个信息明示的意图明示;是人类的一种含有交际意图的交流。即交际的发出者不但具有告知意图:向对方传递某个信息,并具有交流意图:即让对方知道自己要传递该信息的意图。这种互明性是明示交际行为的重要特征。小说是种文学创作,也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不同于日常交流中的言语交际,作家通过故事情节的构思,人物言行的描绘,性格的塑造,场景与画面的勾勒,矛盾的酝酿发展高潮与平息等种种创作手段传递信息,传达作者的见解与思想,进而影响并同化读者,因此有信息意图。本文将从关联角度解析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女孩》中的明示行为的三种主要实现途径:隐喻,伏笔与隐含之意。

  三、小说中的隐喻

  小说伊始,葛丽叶因父亲受伤,家中生活无以为继,被迫到维梅尔家中为佣。小说强调了葛丽叶在广场中心的圆圈处的踌躇,圆圈的八个角指向不同的街区,也隐喻了不同的人生方向,映射着葛丽叶来到人生的路口,生活将由此开始转折。葛丽叶的头发是文中的另一隐喻之处:它代表着一个狂野不羁,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自己,代表着她真实而又隐蔽的另一面;因此当屠夫儿子好奇葛丽叶头发的颜色长短,想看她的头发时,葛丽叶坚决拒绝了;但之后维梅尔为了作画,无意中看到如秋天原野般的深棕色波浪时,维梅尔失神而震惊,这是对少女隐私的窥视,是爱人的专利与专属品。

  耳环作为画作的灵魂,在小说中则隐喻着上层社会;维梅尔坚持让葛丽叶佩戴耳环,用耳环的流光映衬画中人物之美;而在当时的丹麦社会,女仆虽不像妓x被人轻视,但地位也远不如普通市侩的妻子;耳环作为阶层与地位的象征,更是不容出现在女仆的耳畔,这为后来妻子因为葛丽叶在绘画中佩戴了她的耳环而醋意大发,把葛丽叶扫地出门埋下了伏笔。葛丽叶穿耳洞一段,作家也是倾注了大量的笔墨,此处隐喻少女的初夜,葛丽叶忍痛刺穿自己的耳洞,是她对爱的牺牲和奉献,对这个不伦之恋的无奈和心酸,对所爱之人的信任和托付;而维梅尔帮她佩戴耳环时似是无情却有情的轻柔的抚触,更是让葛丽叶的情感达到了顶峰,旷世名作只有此刻方能形成。此时的少女,含情亦含嗔,千言万语都在侧身凝眸中;此刻的她正是画家所希望绘制的满含深情,对爱渴望不可得的少女的形象。

  四、小说中的伏笔和隐含之意

  按照关联理论,读者在赏析伏笔,隐喻,隐含等技巧时要比理解直白的对话,动作描写等付出更多的心神努力,但这些所带来的隐含之意越是微妙,读者所获取的认知回报就越是丰厚,往往读毕良久,仍在心头缭绕数日,越品越有味,越想越深刻,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小说中这种伏笔与隐含之意比比皆是。

  故事开始,维梅尔与妻子来到葛丽叶家中挑选女佣,正在切菜的葛丽叶把不同颜色的蔬菜组合排放,并注意哪些颜色放一起会有冲突;葛丽叶与父亲回忆见过的维梅尔的画作,葛丽叶评述说画家用颜料中混合沙子以带来粗糙感。为之后维梅尔发现葛丽叶的艺术天赋,而对她青睐有加,进而迸发情感埋下伏笔。作家更是在葛丽叶与维梅尔交往的过程中,设置了很多蕴含隐含之意的细节:从葛丽叶第一次陡然摆脱维梅尔握着教她研磨颜料的手;维梅尔借年长女仆要求睡地窖的契机,让妻子同意让葛丽叶睡在画室,帮他研磨颜料,两人的隐秘越来越多,这种禁忌下的分享更使两人之间的距离急速拉近;葛丽叶与屠夫儿子约会时,每次想起维梅尔才会情动则隐含了在葛丽叶的心中,对维梅尔的情感已经无法自控,占了上峰;到被画商凡路易文胁迫,维梅尔终于开始给葛丽叶作画,小说迅速升温到高潮。画到底画的怎样?作家一直隐而不发,但处处设有伏笔,通过看到画的老夫人每次脸上都是古怪的表情;作画时,维梅尔要求葛丽叶张开嘴巴,是违背荷兰当时对妇女仪态的要求,是不庄重的甚至诱惑的:贞洁的女人在画里是不会张开嘴巴的;当维梅尔要求葛丽叶再三舔舐嘴唇时,此时作家的隐含之意呼之欲出,维梅尔对葛丽叶同样的渴盼,欲望和难以启齿之情通过这几个明示的场景跃然纸上。葛丽叶嫁给了屠夫之子小彼特,回到了属于她的阶级,顺从了命运的安排"而她将维梅尔遗嘱里赠给她的耳环当掉充当了维梅尔一家对肉铺的欠款,也隐含从此两不相欠,并偿还了对小彼特的良心债。

  五、结语

  画作上的女孩如此纯真深情地朝世人微笑着,一曲已终,余音缭绕。特蕾西展开作家所特有的丰富想象,巧妙构思,细细描绘,为读者编织了这巨作背后的故事。隐喻,伏笔,隐含之意,每一个技巧的使用都诱邀读者对小说所承载的意图和韵味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品味。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现代外语》1998 年第 3 期。

  [2]特蕾西雪佛兰,李佳珊译:《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南海出版公司,2007 年版。

【《戴珍珠耳环的女孩》中的明示行为解读】相关文章: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美文随笔10-12

猪八戒戴耳环的歇后语08-10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观后感10-04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观后感650字09-30

浅谈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10-07

捡拾记忆中的珍珠作文02-25

解读《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论文10-08

《群山回唱》中创伤与家庭的解读10-05

从“三仙四气”中解读李白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