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毕业论文

徽州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时间:2021-02-18 12:01:09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徽州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徽州工艺美术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集地域特征与中华传统文化于一身的文化艺术体系。

  徽州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与困境【1】

  摘 要:徽州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近年来,产业发展迅速。

  文章试图从分析其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设计人才培养与传承的角度来探究徽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促进徽州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人才

  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徽州是指徽州地区的一府六县,即安徽省的歙州、黟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这样一个行政区域。

  徽州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明清时期的徽商更是将其推向巅峰。

  徽州工艺美术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集地域特征与中华传统文化于一身的文化艺术体系。

  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徽州地区传统工艺美术已经形成了以徽派建筑、绘画、雕刻为主线、以服务当地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为宗旨、体现徽州民俗风韵的不同民间工艺美术形式。

  其中,起源于宋代的石雕、木雕和砖雕是其典型特色,到明清时期,这三种传统雕刻手工艺发展到鼎盛并对现代装饰雕刻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这些工艺美术各门类之间相互影响、融合,艺术成就辉煌。

  一、徽州工艺美术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从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功能及历史发展脉络上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实用型;一类是欣赏型。

  手工业时代,人们的日生活常用品主要是靠手工制作来实现。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在富裕阶层日益显现。

  他们对物品一方面要求既能满足使用的功能性,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出其不同的阶级身份与差别或者是文化品位。

  因此手工艺品不仅要体现使用功能,还要体现出一定的美感。

  然而,现代工业化社会生活快节奏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使得人们不再按照以往的方式来生活。

  就其使用功能而言,传统工艺品毕竟是手工时代的产物。

  除了一些特定的商业场所和个性化追求之外,从实用为目标的工艺品不再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

  但是,富裕起来的人们对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又显得十分重要,这个可以从近20年来人们在住宅装饰等方面的变化得到印证。

  工艺品的欣赏和收藏功能成为其存在的第一大主题,而这一切又都是现代工业品所无法替代的。

  因此大力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是当下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也成就了行业自身的发展。

  安徽是传统工艺美术大省,发展的历史悠久,尤以徽州地区的特色更为鲜明。

  到目前为止,徽州地区形成了徽州三雕和歙砚、宣城和黄山徽墨、泾县宣纸、芜湖铁画等一大批产业集聚群,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年产值达200多亿元①,许多产品在全国已形成优势和特色,行销国内外。

  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和产值,表明了徽州工艺美术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机遇和前景,这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背景下,一大批徽州地区传统工艺都列入了省、市、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程大位珠算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目前仅黄山地区就拥有国家级名录20项,省级71项,市级150项②。

  此外,各级政府为稳定和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对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业和个人也有不同程度的惠民措施和政策性补贴。

  此番政策层面的倡导也为徽州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二、制约徽州工艺美术发展的因素

  徽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形式原本耳熟能详,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传统工艺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成为一个小众化的艺术形态而保存在博物馆里或者在很小的范围内留存。

  如何让这些传统文化“回归大众、服务当下”成为制约传统民间工艺传承发展的瓶颈。

  传统民间工艺在面对现代科技和市场时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

  一方面要坚守传统工艺的特色,另一方面还得遵循市场规律,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我国正处在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手工业文明架构下的一切文化形态和方式都在迅速瓦解与消亡,大批的古民居和一些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毁灭。

  如:曾有“中国四大米市”之称的芜湖市长街在城市改造和拆违的过程中就被悉数尽除,不仅古建筑被毁,其中孕育的五行八作和手工技艺也随之消亡。

  另外,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以其简洁、高效、快捷和大批量生产为特征迎合着当下快餐式的消费文化,冲击着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加速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消亡。

  就徽州工艺美术作品本身而言,其发展也受到以下诸多因素的制。

  从表现题材上来说,传统的徽派工艺(如:“三雕”)有着自己程式化的表现题材,如:吉祥图案、戏剧故事、山水人物等,主要用于建筑装饰方面,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古典韵味。

  如何把表现题材现代化、时尚化,让徽派工艺能贴近当下的生活、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使徽派工艺文化大众化、消费化,这也是业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从表现手法上来讲,传统徽派工艺的传承主要靠师徒相授、口耳相传,早期工匠师傅们的技法甚至密不外传,从而形成了对技法的因循守旧。

  一方面,我们对于形成传统的经验需要继承;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机械和生产加工工艺的推陈出新,以及生产的批量化带来的供需问题,都需要这些传统工艺进行技法上的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从信息化时代的角度来说,无论传统工艺文化的人文性、社会性内涵多么丰富,美学价值多么深刻,都会无一例外地要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数字化。

  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把这些传统的工艺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这些内容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探究。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要想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创新是是其关键因素,缺乏了创新,传承的仅仅只是躯壳。

  不能很好地融合当下,也就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传承。

  徽州传统工艺美术也是如此,在创造性方面除了技法工艺之外,还应该从工艺美术的外围寻找突破口。

  市场和消费群体的培育也是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在诸如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审美特征、市场营销等以服务对象为目标的社会学研究上多找出路,开动思维。

  徽州工艺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如何更加贴近群众、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这里面还要作广泛的调研工作。

  深入分析当下人们的审美习惯,把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加入到表现题材和内容上来,使徽州传统工艺美术更加丰富和充满活力。

  徽州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也是制约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工艺美术说到底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这其中的关键性因素是人。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对材料和技法掌握娴熟的工艺美术设计师才有可能设计制作出精美工艺作品来。

  徽州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设计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第一要素。

  然而,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冲击了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也使得徽州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出现了断层,各级人才梯队比例失衡,而且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文化素养普遍偏低,人才分布不合理,年龄层次老化,培养渠道和方式等问题也都日益凸显。

  1979年以来国家先后进行了六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安徽省共产生了21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

  安徽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三届共评选出156人③。

  而整个工艺美术产业的从业人员高达20多万,这样的人才配比结构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徽州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此外,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中,30岁以下青年所占比重较少,这说明行业既缺乏充足的基础人才,也没有足够的中间力量。

  人才培养不足也导致行业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

  徽州工艺美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靠师徒相授、口耳相传,其培养规模和效率都不高,解决不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矛盾,适应当不了前的产业发展规模和市场的人才需求。

  从当前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上来分析,传统的培养模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人才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显现,人文素养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设计创新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体现。

  所谓“技艺”,仅仅掌握一些专业技法是不够的,要想达到艺术的`层面,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审美心性以及相当的人文素养作支撑。

  从业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大部为分初中上下的文化程度,这也会影响工艺美术人才发展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后劲。

  创新型高、中、低端人才培养在结合大师的师徒相传的基础之上,应积极探索应用型专业研究人才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途径来解决当前的人才层次问题,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此前徽州传统工艺美术还没有高等院校来培养有针对性的专门工艺美术人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2012年秋季开始招收了第一届工艺美术(侧重徽派艺术应用)的四年制本科专业。

  该专业的招生为高层次传统徽州工艺美术人才培养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填补了专业建设的空白。

  课程建设在除了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开设了以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为目标的理论课程。

  现代艺术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开设以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设计思维,为今后的专业创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徽州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如何有效地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徽州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搞好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徽州工艺美术行业自身的理论研究。

  只有进一步明晰徽州工艺美术发展的脉络,厘清行业特性、发展方向和规律,找准行业的创新点,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并服务于区域经济。

  注释:

  ①《安徽经济报》2012年12月16日报道

  ②《安徽日报》2014年12月5日报道

  ③ 数据来源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网站和安徽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网站统计

  参考文献:

  [1] 赵敏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现状研究及政策建议[J].特区经济,2013 (9):171-172

  民族工艺美术的现状和发展【2】

  摘要:本文以分析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现状为切入点,探讨造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流失和变质的原因。

  以及如何挽救、保护,和民族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族文化 特征 发展 同化

  概述

  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是历代艺人才智和创造的结晶,它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创造无可比拟的精髓性。

  而今天,我国的工艺美术行业在大众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就世界范围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发展和提高,旅游业的蒸蒸日上,引领了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

  各国的绚丽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传统,对国内外旅游者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这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正是如此,愈来愈多的民族工艺美术在以市场需求为价值导向的商品社会中丧失了原本的质朴和纯真。

  在功利主义的引导下,在内因与外因的作用下,它们的各种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正在流失。

  一、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的文化内涵、表达形式在当代的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