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毕业论文

浅谈美术心理学相关论文

时间:2020-12-10 13:21:24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美术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

  美术心理学便是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所诞生出的独特方法,因此美术心理学必然针对于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又蕴涵促使美术心理学的发展。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欣赏者首先需要通过感官来感知各种美术作品,如感知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等,感触美术作品所营造的各种视觉效果等等。

浅谈美术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

  美术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一:美术心理学在美术欣赏中的作用研究

  摘 要:美术欣赏从本质来讲是对于美术作品的一种审美活动,即从接触美术作品而产生的体验、感知以及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也是通过美术形象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

  通过应用美术心理学来进行美术欣赏,可以使得美术的欣赏者掌握一定的艺术审美理论,提升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欣赏方法,提升艺术欣赏的水平。

  关键词:美术心理学;美术欣赏;作用研究;美术研究;美术作品

  美术心理学是心理学在艺术领域中一种具体应用形式,在实践中欣赏美术作品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美术心理学,这样才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应用美术心理学来进行开展欣赏,可以使得美术的欣赏者掌握一定的艺术审美理论,提升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欣赏方法,促进美术欣赏者自身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欣赏者对于美术作品的体会和理解。

  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很好地反应出艺术家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感悟与理解,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反应出艺术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代,

  因此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对于艺术家创作背景和创作环境的感悟和理解。

  欣赏者要想深刻的领悟美术作品的内涵,就必须从美术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作品的分析,读懂美术作用中绘画形式的语言,带着情感追寻创作者自身的心灵轨迹,从而达到充分理解和把握艺术家创作情绪的作用,增强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

  以下主要结合对于美术心理学和美术欣赏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分析探讨了美术心理学在美术欣赏过程中的作用,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欣赏者对于美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1 通过应用美术心理学可以很好地探究美术家自身的创作心理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欣赏者首先需要通过感官来感知各种美术作品,如感知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等,感触美术作品所营造的各种视觉效果等等。

  这个过程也是欣赏者通过美术作品作为媒介,带着情感揣摩美术家的创作意图的过程,了解美术家的创作环境。

  从一定的层面来讲美术家也是心理学家,他们将自身的情感创作心理和情感以美术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传递给美术作品的欣赏者。

  一件美术作品如果没有注入艺术家自身的情感,就不可能是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者也就不可能感受到美术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也就丧失了本来的意义,这样的美术作品也不会被大众所喜欢和接受。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欣赏者通过分析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家的创作心理,会和美术作品的创作者之间产生精神共鸣,增强欣赏者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美术家也将自身的创作心灵以绘画的方式传递给了欣赏者,实现美术作品创作的目标。

  比如我们在欣赏蒙克的作品《呐喊》的时候会感觉到画面中央的人物令人毛骨悚然,让美术作品的欣赏着联想到和骷髅。

  通过对《呐喊》这一作品欣赏者就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蒙克自身的恐惧和孤独。

  由此可见通过应用美术心理学可以很好地探究美术家自身的创作心理,使得欣赏者自身能够很好的领悟作品的独特内涵,这对于提升创作者自身的欣赏水平有非常大的帮助。

  2 通过应用美术心理学可以从自身对于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它要求人们利用眼睛去欣赏,通过心灵去感悟。

  但是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经常会有人出现对于美术作品看不懂的情况,也有一部分欣赏者对于美术作品的外在形式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却很难清晰地描述美术作品的内涵,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与认知。

  这种情况的存在说明美术作品欣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借用美术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认知,如果仅凭个人感官来欣赏美术作品,很难真正领悟美术作品的实际内涵。

  从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来讲,只有对一件事物充分的理解,我们才能够的深刻了解和感悟它,也才能够对事物留下更加比较深刻的印象。

  美术欣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中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知,是认知和感情相互结合的一种较为复杂的精神活动,

  欣赏者要想能够真正地了解和把握美术欣赏的技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掌握美术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从本质上来讲,美术欣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审美活动,是欣赏者通过自身的感知能力和文化修养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和精神上的一种再创造。

  通过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欣赏者可以了解到美术作品的主题思想、美术作品的内容以及时代背景等等知识,从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欣赏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身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到美术作品的时代特征,特别是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产生的原因。

  同时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对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进行培养。

  最后要加强对于美术作品的认识和思考,将欣赏者自己完全地融入美术作品之中,以作品的中介去体验作品创作者内心的独白,进而形成自己和创作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蕴含的内涵。

  3 通过应用美术心理学可以分析美术作品蕴含的社会心理学进行美术欣赏

  美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创作者所处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背景,是美术家将自身对于世界、对于生活的认知,以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这说明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有着一定的时代性,都不可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美术作品总是和艺术家自身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韩熙载夜宴图》这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和当时的历史联系起来进行理解。

  作者顾闵生活在南唐时期,当时北宋的势力越来越大,南唐的国事微弱,后主李煜想认命韩熙载作为朝廷的宰相来抵抗北宋的进攻,

  但是韩熙载本人对于南朝的前途已经彻底的丧失了信心,于是就以放荡奢靡的`生活度过自身的余生,画家顾闵正是通过《韩熙载夜宴图》将韩熙载生不逢时、有苦难言的矛盾心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比如张择端所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中,呈现出了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整个画面结构严密、引人入胜、规模非常的宏大。

  画家在《清明上河图》中表现出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情节,这使得每一个欣赏者都会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通过《清明上河图》,欣赏者可以感受到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城乡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美术作品不可能完全包含所有的社会关系,欣赏者可以从美术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关系,这正是美术作品自身所具备的艺术魅力。

  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应用美术心理学分析美术作品蕴含的社会心理学对于美术欣赏者正确的理解美术作品,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美术作品欣赏能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4 小结

  美术心理学是分析研究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以及美术欣赏过程中的重要学科,主要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作为重要的切入点把握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

  运用美术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开展美术作品的欣赏,要求美术欣赏者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欣赏者自身能够从追寻创作者的创作历程。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对于美术欣赏的认识和理解,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了美术心理学在美术欣赏中的作用,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美术欣赏者自身的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文芳.描绘多彩生活,启迪儿童心智――儿童画生活题材的选择与表现[J].美术大观,2011(08).

  [2] 柳倩.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2).

  美术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二:从现代美术教育及教学情景下剖析美术心理学对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

  1 当代美术教育?

  1.1 美术教育的意义。

  尽善尽美,美善同归,是美术的教人精神;是教育的审美品格。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正以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人的精神与肉体,促进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

  1.2 走进时代教育的前沿——美术教育教学动态。

  新时期的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是要发挥学生最基本的创造性,而新时期美术教学课堂的性质是自由民主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平等的。

  美术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

  因此美术教育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促进教学的成功,为学生选择学习,发展爱好,奠定基础。

  1.3 羁绊-美术教育与心理学的契机。

  从美术的角度上来说,美术在一定程度上说也就是一门心理学,美术家们总是用独特的思维来塑造鲜明的视觉艺术形象以表达与传达他们心理的某种情感。

  美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有感而发”的过程,但何人在构思或创作作品时都有一个心理激荡的过程。

  同理,我们也能以心理学为杠杆撬开艺术学习大门,遨游美术世界之中。

  2 现代美术心理学?

  2.1 美术心理学起源。

  从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到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科学家冯特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

  美术心理学也作为一种应用类心理学成为一门新新学科开创发展于20世纪的舞台。

  建立在自然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的美术心理学,一直试图在复杂的美术活动中探寻人类心理客观规律,这必然导致美术心理学的社会文化地位增强。

  借鉴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探询美术心理学自身完善的多元化途径,并作为问题的方法论指导美术及美术教学实践是当前时代与美术各类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美术心理学与其它教育类心理学的区别。

  应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的学科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

  美术心理学与其它广大教育类心理学都属于应用心理学同为普通心理学范畴。

  教育类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而美术心理学在于研究在于美术审美的心理因素,美术学习的心理特点等内容。

  而它的侧重点不仅在于培养美术教师扎实的基础能力,还在于促进完善美术教学。

  美术心理学针对于现今美术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如同专为美术专业所量身制定的一门重要学科。

  3 敲开真理的大门—从美术教育角度以人本主义,审美心理,个性差异探索美术心理学价值?

  3.1 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对美术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分析。

  马斯洛和罗杰斯两位专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一种心理学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研究正常的人,而更应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更是主张从全人教育的视角去阐释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结合认知和经验,去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而在以美术教育为主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其目标依然是要以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

  在美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中,不光只把焦点放在人对艺术学习的心理特性上,更在塑造人特性的同时强调着人的情感、价值观、审美,情趣,态度,情操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以及人对学习的影响之中。

  以美术教育主导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

  ?

  3.2 从美术教育角度对美术心理学审美理论分析。

  在心理学中审美活动是在研究和阐释人类在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活动。

  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

  在美术教学的情景中,审美心理活动表现于人的知、情、意三大块。

  因此针对于审美我将以三方面分析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觉洞察力,注意力,情感映射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

  ①审美直觉:审美经验就是一种形相的直觉。

  因此提高审美直觉能力,有助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的感受能力。

  ②心理距离(注意力的集中):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体验。

  例如看待当今艺术设计,不要抱有功利的和实用的打算 ,把主客体之间的种种其他现实的关系拉开,在心

  理上展开距离,防止削弱这些方面的活动进入审美意识。

  ③情感映射(移情论):审美的心理过程是移情或外射。

  在审美或欣赏时,人居住生活中的闲情逸致,逐渐转化为美学主张。

  3.3 从美术教育角度分析美术心理学个性差异论。

  学生的美术能力有一般与特殊之分,发展水平有高低之分,表现时间有早晚差异,学生的不同气质与美术教育也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