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煤炭企业环境审计风险

时间:2022-10-05 21:29:59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煤炭企业环境审计风险

  煤炭企业环境审计风险【1】

  【摘要】审计人员要想识别环境审计风险,首先必须找出造成风险的成因,本文针对煤炭企业这一高污染行业,从介绍环境审计的背景入手,分析煤炭企业环境审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煤炭企业 环境审计 风险

  所谓环境审计,是指为了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依据环境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受托环境责任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鉴证。

  随着我国经济新一轮的飞速发展,煤炭能源再次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煤炭企业属于高污染行业,虽然从建国初期的小井开采到现在的集团化、机械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环境容量的压力,但近年来出现的中小型煤窑、洗煤厂等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使岌岌可危的环境雪上加霜。

  如何保证煤炭资源及环保资金的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是环境审计工作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角度对煤炭企业环境审计风险的成因以及防范措施进行探析。

  一、环境审计风险概念剖析

  环境审计风险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环境审计过程中由于被审计单位以及事务所的原因所导致的遭受损失或出现不期望结果的可能性,借鉴一般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它也可包括重大错报环境审计风险和环境检查风险这两个要素。

  其中,重大错报环境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会计资料及报表在环境审计前就存在有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这类风险是由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会计制度不合理、环境项目管理缺乏、内部控制不健全、领导利益驱动、环境观念淡薄等原因所导致,需要审计人员去评估。

  环境检查风险是指环境会计资料及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但是审计人员在合理遵循环境审计准则的前提下未能发现的可能性,这类风险取决于环境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是由审计人员所导致的,与被审计单位无关,作为审计人员应设法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煤炭企业环境审计风险成因

  煤炭企业作为高污染行业,导致环境审计风险的成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源于煤炭企业

  1.煤炭企业的环保内部控制

  为了贯彻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在环境审计中,同样要了解煤炭企业的基本情况,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环保内部控制。

  如果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则审计人员可推断其产生差错的概率很小,但是如果发现煤炭企业高管人员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则相应增加了审计人员的环境审计风险,就应该在设计审计程序时予以特别考虑。

  2.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情况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对环境保护的会计核算有的还停留在将环境相关的成本支出合并反映在传统报表中,也有部分企业另设一些专门的会计科目,如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煤炭企业是否合理、合法地在报表中如实反映其为环保方面的成本和支出,是审计人员所关心的。

  如果其会计核算杂乱,没有按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则增加了环境审计风险。

  (二)源于会计师事务所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是在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兴起的,同时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除了运用职业判断等相应的环境审计技术外,还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谨慎态度,违背职业道德、出具不实报告等行为都会增加审计风险。

  2.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注册会计师的素质,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煤炭企业环境审计时要了解煤炭企业环保的要求及特点,同时要精通环境审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环境审计的实务经验。

  除此之外,在同一项目组还应配备各专业的审计人员,既有煤炭行业的、又有精通环境审计的,这是对审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关系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

  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具备执行业务的素质,环境审计质量则是纸上谈兵,直接增加审计风险。

  3.审计方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的环境审计中同样适用,但是在实际的环境审计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对煤炭企业环保风险评估不当、应对措施不力等问题。

  再者,虽然抽样理论已研究很深,但具体应用到环境审计中来,审计人员对于所抽取的样本是否能代表整体还没有十分把握,还存在主观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偏离,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环境审计的质量。

  所以审计人员应该掌握审计方法和技术的难点和精髓,将环境审计风险降至最低。

  4.审计对象的复杂性

  随着煤炭企业近期的整合重组,规模日益加大,与此相适应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不确定的因素越多,审计对象越复杂,内容越广泛,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相应的审计风险也会增加。

  (三)源于外部环境

  1.社会环境

  良好的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如果煤炭企业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格环境会计核算,则环境审计风险相对较低。

  2.经济环境

  随着近期煤炭企业的整合重组,煤炭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市场经济的多元性,煤炭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等问题都给环境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合理保证质量,规避风险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由于煤炭企业环境审计对象的复杂性,使审计人员很难对环境保护情况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

  3.法律环境

  现代社会的任何方面都离不开法律的依据。

  对于煤炭企业环境审计来说,由于当前我国对环境会计尚无统一的会计法规,环境审计方面虽有一些环境保护的技术性标准,如环境质量标准等,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执行不力等问题。

  三、防范煤炭企业环境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煤炭企业应加强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来,由于煤炭企业规模的扩张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为此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企业要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创造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环境管理,严格环境会计核算,加强环境内部审计。

  (二)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环境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事务所应注意保持审计人员知识的更新,可以开展定期培训,使审计人员不仅具备环境审计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行业知识。

  必要时,还可聘请专家协助工作。

  (三)审计人员应做好计划准备工作,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由于煤炭企业环境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广泛性,要求审计人员在接业务时要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做好煤炭企业环境审计风险评估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审计程序,以此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邵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下的环境审计风险模型[J].科技信息,2008(26).

  [2]邵丽.环境审计风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学院,2007(6).

  [3]高振斌.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经营战略研究―以潞安矿业公司王庄煤矿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8).

  [4]刘长翠,孔晓婷.环境审计风险的理论定位:一个全新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11).

  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审计【2】

  摘 要 本文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 煤炭企业 运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CPA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运用到煤炭企业,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账项导向审计是最初的审计方法关系,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

  适用于审计早期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

  制度基础导向审计主要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

  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而后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进一步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实施审计程序。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和多样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就可能错误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不利于审计质量;也可能使审计风险失控。

  于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1.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中心实现了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和重点审计项目、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证据的性质和数量。

  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注重宏观因素分析,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

  2.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

  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评估到最终审计结论的确定均可运用分析程序。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能有效的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收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分析程序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

  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能够更好地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提高审计的效率。

  3.扩大审计证据的内涵,注重外部证据。

  审计证据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其他信息包括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

  这些都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

  审计人员需要从外部获取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结果的恰当性。

  另外,审计人员期望管理层提供的证据来证明其舞弊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通过与企业的一般员工、供应商和销售商等方面的沟通所获得的外部证据,是获取相关线索的重要途径。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是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满足公众的要求。

  2.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战略规划到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并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3.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原有的审计资源进行重新调配。

  通过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以做出相应的审计策略,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能据此将审计资源恰当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4.审计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