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中人才培养设计

时间:2021-02-03 13:46:45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中人才培养设计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为教育与企业顶岗培训的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对于这全新的教学制度,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人才呢,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论文吧。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为教育与企业顶岗培训的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据此,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设计予以探讨。首先从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入手,剖析出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性,其次指出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设计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提出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中如何做人才培养的设计。

  关键词: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设计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师傅言传身教带领徒弟共同学习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高学生就业力的重要方式。

  1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深化工学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就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学徒制重实践轻理论和学校教育理论实践脱节等现象不能解决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和整体化工作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的问题,必须采用深入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方式。

  (2)有利于促进校企共赢。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服务能力不足,制约了产业调整升级和企业的发展。现代学徒制可以更好地整合校企资源,企业回归了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通过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实现共赢,从而有效降低人力成本,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回报。

  (3)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现代学徒制能够解决学校教出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企业招不到“拿来就用”的人才这种突出问题,将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矛盾。

  2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设计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系统化地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性人才。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设计方面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社会层次和特定社会领域的需要所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不同而变化。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劳动者,因此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人才培养设计。

  2.2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比较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2.3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专业的课程门类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排列,是教学内容及教学进程的总和,课程的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教育人活动的指导方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行动方案。

  2.4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因为教师是组织与实施教学内容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践者,是教学方法的设计者、实施者。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得好坏,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2.5 合作企业

  现代学徒制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种“学徒制”,这意味着它是以企业的教育培训为主要提供方的一种人才培养制度。现代学徒制不仅是一种“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更是要由企业和在企业内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因此,企业充分参与是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

  2.6 评价体系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然而,人才培养本身是一项长远规划的历史工程,是一项难以一时测评效果如何的细致工程,更是一项关系到各类环节的综合工程,因此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3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中如何做人才培养的设计

  3.1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全面准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的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并重的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其实质,是要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人才的培养规格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重视学生知识的培养:即通过共同基础课、核心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的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工具和手段性知识等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

  (2)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协调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开拓能力、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必须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即通过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知识运用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切实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智商情商俱佳的高素质人才。

  3.2 探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六个学期,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设计时可以设计为“1.5+1.5”的模式,也就是学生入学以后的六个学期内,前面三个学期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通过植入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后面三个学期以企业师傅培养为主,学校通过完成部分实训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形成企业逐步介入学校教学,到企业为主进行教学,再到学校补充企业教学的不足,校企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方式。   3.3 设计与岗位能力相适应的、完备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