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时间:2021-01-21 10:18:26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1】

  摘 要:柔性管理是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介绍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本质及特征,并分析柔性管理运用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阐述了柔性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具体运用,从而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引入柔性因素提供借鉴。

  关键词:柔性管理;人力资源;柔性化

  一、引言

  现在组织与员工之间、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着革命性变化,强制命令越来越难奏效,管理者的权威难以用权力来维系,两方关系将为“盟约关系”。

  也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渗透和影响,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受到较大的影响,现人力资源管理三大趋势:管理柔性化、办公方式分散化和组织结构扁平化。

  其中柔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方式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

  二、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概述及特征

  1.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本质

  柔性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用“柔性”的方法去管理、开发人力资源。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钢性管理而言的。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以钢性管理主,钢性管理是以奖惩、纪律监督、制度约束等手段对员工的约束和管理,讲究下级服从上级。

  而柔性管理是在尊重个人个性独立与尊严的前提下,为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实行的分权化管理。

  柔性管理建立在对心理以及行为规律认知的基础上,采用的一种非强制性管理方式。

  激发员工内心深处的潜力、主动性以及创造精神,使其为企业不断创造优良业绩。

  2.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基本特征

  (1)柔性管理的内在驱动性。

  柔性管理主要是依靠员工的自觉能动性,而非权力的强制性影响力。

  民主、个性发展成为员工内在潜力、创造精神、发挥主动性的主要激发力量。

  柔性管理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

  而只有当组织规范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认识,组织目标转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这种内在驱动力,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2)柔性管理激励的有效性。

  柔性管理运用“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被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高层需求”则属于激励因素,因此,柔性管理有较为明显激励效果。

  (3)柔性管理影响的持久性。

  柔性管理要求员工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最终成为主动性。

  虽然将组织追求目标转化成员工主动性需要一定的时间,难度较大,并受员工个体差异、工作环境、传统企业文化制约,经常使企业追求的目标和员工主动性之间出现一定的距离,但是一旦协调一致对员工的影响力是强大而持久的。

  (4)柔性管理适应的灵活性。

  在当今,由于人才素质不断提高,员工能根据周围的环境的变化积极发挥才智、灵活应对、避开威胁减小企业损失;柔性管理具有“全能”的含义,其不仅要具备及时发觉环境变化的能力,还要具有坚韧的特点,能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

  三、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条件和构建途径

  1.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实施条件

  柔性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和谐、团结协作、灵活、敏捷、坚韧”等柔性特征。

  实现柔性化管理, 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科学、健全的钢性管理体系。

  柔性管理并非完全否定钢性管理, 而是以钢性管理体系为基础的一种升华和提高。

  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必然是无序而混乱, 柔性管理自然也无立足之处。

  员工自主行为产生是建立在对组织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的基础上。

  同时钢性管理须依靠柔性管理来提升管理水平,柔性管理的缺失员工工作积极性将降低, 刚性管理则难以进一步深入。

  (2)高素质机智的员工队伍。

  经济新时代,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知识, 员工具有高素质并且反应机智, 是企业实施柔性管理的第一要求。

  柔性组织结构中的成员的“一专多能”, 具备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自主能动性。

  (3)稳定的共同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

  柔性化管理的实施依赖的是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氛围。

  稳定的共同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使员工处在企业的文化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无形约束中。

  2.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1)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

  通过组织结构的柔性化改变, 使得组织系统沟通和协调性加强, 运行变得灵活敏捷, 信息的流通和传递更加顺畅, 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

  (2)健全柔性化的管理制度。

  ①畅通人员流通渠道, 建立柔性的人员流动机制。

  要破除职务终身制, 实行“双向流动管理”;②实行柔性化的工作设计, 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员工较大的弹性和自主权,营建和谐的工作氛围;③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把单向式培训变为发散式, 鼓励员工之间, 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勾通交流和学习;④建立柔性化的绩效考评制度, 制定柔性化的考核指标。

  不拘泥于机械的考勤制度,采用目标管理的柔性管理办法, 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对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3)实施柔性化的激励机制。

  根据员工所处的不同事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需要, 选择不同的激励措施。

  ①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实行多劳多得。

  在物质激励的同时, 也注重精神上的嘉奖。

  ②适当授权, 鼓励全员参与民主管理。

  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科学决策;③强化双向沟通, 使管理者了解员工所想,为员工创造一种愉快的工作环境。

  (4)夯实柔性化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观念, 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

  企业员工成长发展的营养剂就是企业文化要具有团队性、包容性、融洽性。

  所以推行柔性管理不可或缺的企业环境。

  在构建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体系的进程中, 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坚持刚柔并济, 实现完美交融。

  切忌急于求成和放任自流, 坚持有所作为, 加强管理创新。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只有在传统刚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引入柔性因素,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经营环境,并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四、结束语

  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员工为中心”,基于企业战略进行的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

  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因而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最大化地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凝聚力。

  此外,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运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组织的效率。

  因此可以说,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会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后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宋宏.柔性管理的刚性效果[J]中国石油企业,2008(08)

  [2]易传佩.内地企业人力资源柔性管理解析[J]现场时代化,2008(20)

  [3]武永辉.论学习型组织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经营管理者2009(0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2】

  摘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我国教育业发展与进步,高校应当明确人力资源化的优势,采取多样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优化高校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快高校人力资源化进程。

  关键词: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 探析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多种有效方法,增强高校师资力量,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化,提升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培养出大量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高校人力资源化的意义

  首先,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化,有利于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有利于更好地保障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化,有利于促使教职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化,有利于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流动制度,更好地聘请高素质人才,建立一支优秀的教职工队伍,优化高校建设。

  二、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化的举措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首先,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为中心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其次,学校应当贯彻尊师重教这一指导思想,发扬民主、和谐的校风,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从而引发教师积极的情感呼应,使教师将这种积极情感迁移到工作中去,实现情感的正迁移。

  最后,学校应当树立学术之上的高校理念,将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列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学术与行政相互协调发展。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高校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首先,学校应当优化人力资源知识结构。

  高校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研究能力。

  同时,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知识,以便在专业课堂上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提升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学校应当优化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职称结构,促进高校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高校应当采用聘用、邀请等方法,多多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师资层次结构。

  3.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引进机制。

  首先,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

  高校应当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高校不仅应当注重引进学科带头人,还应当重视引进具有真才实学和发展潜能的中青年学科骨干,同时,高校应当在吸纳国内人才的同时,引进国外人才,海纳百川,掌握丰富的优秀人才资源。

  其次,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

  学校应当对表现优异、具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工提供一定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与情感激励,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应当实行竞争上岗的聘任制,择优录取优秀人才。

  其次,学校应当进一步完善双梯阶晋升机制,为学校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设立不同的晋升制度,并使处于同一级别的两类人员可以交叉实行晋升。

  最后,学校应当实行年度考核制或季度考核制,将定量与定性向相结合,通过学生打分、同行评价、专家总评的方法,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励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

  三、高校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化的优势

  高校采用多种有效策略,促进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化,不仅有助于实现高效管理体制的自主和创新,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高校人力资源使用效益,有助于培养一批高层次、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职能与社会职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应当转变传统人事管理观念,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晋升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促进高校教职工内部结构的合理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规范化管理,促进高校快速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献.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3P”教学团队模式的构建――以辽东学院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5-129

  [2]崔颖.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的实证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A].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2007:8

  [3]包函可,王全春,李振林,罗蓉.推进云南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科学管理层面的系统开发[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7):55-57

【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论文03-23

高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方法的探讨论文01-01

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10-1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柔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12-31

企业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现状及措施论文10-30

企业柔性管理分析的论文03-25

关于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与柔性管理的论文12-30

水利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论文03-20

资源基础理念对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影响探讨性论文03-13

柔性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