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时间:2021-01-24 12:17:52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时期,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然而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要真正的发展农业,不应该一味的要求政府资金投入,应该考虑农村本身的现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

  当前城乡差距不仅在于物质条件的差别,其更深层次的差距在人力资本领域。

  如何使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一人口负担转化为发展优势,这就需要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剩余劳动力;转移

  刘易斯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传统落后的农业部门与现代的工业部门并存。

  据此,他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工业化阶段。

  政府制定工业化计划,并用牺牲农业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二是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发展中国家在继续发展城市经济、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同时,采取加大对农业投入,鼓励民间资本流向传统农业的政策。

  三是均衡发展阶段。

  传统农业逐渐被以农场制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取代,农业也成为营利部门,城乡经济进入均衡发展的一元化阶段。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是符合发展中国家成长规律的,他提出消除二元经济的政策:一让农村人口进城,二让资本下乡。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因此,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观点主要是在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中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

  西蒙・S・库兹涅茨提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主要储备不是物质资本,而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和人们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约翰・穆勒提出,除非一个国家有大量的城镇人口,或者农产品大量出口的到其他国家,否则该国家就几乎不能够拥有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时期,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然而我认为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要真正的发展农业,不应该一味的要求政府资金投入,应该考虑农村本身的现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

  当前城乡差距不仅在于物质条件的差别,其更深层次的差距在人力资源领域。

  如何使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一人口负担转化为社会的发展优势,这就需要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制约因素很多,人口问题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极其有限,这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对于刘易斯提出的消除二元经济的两个政策中,农村人口进城更能很好的解决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因为即使资本下乡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全家几口人可能只有一两个人在赚取工资性收入,而剩余的可以继续耕作土地,不为获得利润,只为能够维持全家人的吃饭问题,所以资本下乡并不能够使农民放弃他们的土地经营权,所以,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才能根本上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

  首先,城乡二元体制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村进城务工者受到不平等对待,从而他们普遍认为在城市工作只是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状态,而农村才是他们的最终居所,"民工荒"问题也是很好的一个体现,农民只要满足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宁愿留在农村生活而不是为工资性收入二进城受到歧视。

  其次,农民素质的制约。

  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假设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也只能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底层工作,选择范围比较狭窄。

  当前城镇失业率也很大,所以农民如果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一定的素养就很难在城市找到一席之地。

  这就提现了在农村实施职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农民的素质水平。

  最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跟城市差距很大,这就在农民心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他们绝不轻易放弃土地的经营权,这就是他们将来世世代代的生活保障,从而阻碍着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总而言之,当前真正要发展农业,就必须首先解决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在此基础上是进行资本下乡,城市反哺,就会加快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首先,要提高农民素质。

  经济上的扶贫难以根治贫困,要借助于知识的力量,农业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提供的多产值边际影响值为24.97,即在现有农业条件下,文化水平每提高1分可增加净产值24.97元;基础文化教育是农民学习科学技术、实现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基础。

  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

  农村教育急需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升学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以学生全面发展及农村教育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要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

  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实际上是再社会化过程,从流动人口变成市民,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1)经济层面,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这种职业带来的经济收入能够使其承担起在城市的生活;(2)社会方面,农民工这个词的产生就表明他们在城市或多或少的受到一定的歧视,要想使城市认可,这就需要政府改变相应的户籍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工被城市认可。

  (3)心理方面,农民工本身就认为他们是不被城市认可的,带着浓浓的乡村情结,他们渴望回到农村。

  最后,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缺乏一定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在他们权益得不到合理保障的前提下,政府在农民维权问题上就要起主导作用。

  从以下几方面改善现况,首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户籍的一元化管理。

  其次,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

  再次,加强社会管理服务。

  最后,要充分发挥网络和媒体的作用。

  我国农村目前仍处于资本积累阶段,这不仅是物质资本的积累,而且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制度的积累,其中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基础。

  理论界应加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力度,各级政府应真正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加大对这一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加快农村人才市场的建立、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此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收益率,特别是教育的投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刘溢海,李雄治.发展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伍山林.农民、农村与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孔祥智.聚焦"三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魏智慧.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述评[J].经济论坛,2006,(9).

  [5]白南生,李靖.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4).

  [6]李妍.转移农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J].农业经济,2006,(7).

  [7]任志江,桑艳军.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理论探索,2007,(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2】

  摘 要: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也是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最终决定力量。

  但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低、体制观念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

  如何打破这一"瓶颈",让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是一项重大课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 现状 对策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乃至我国发展问题的最根本出路,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

  一、农村人力资源的定义

  人力资源是指具有为社会创造财富、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具体说来,人力资源由人们所具备的知识、智力、体力、技能、精神等要素构成,它通过人们的生产活动,可直接作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农村劳动力资源指农村地区拥有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文化科学水平和健康状况的总和的劳动适龄人口。

  根据我国劳动就业制度规定,男性年满18岁到60岁,女性年满18岁到55岁,均被列为劳动力资源。

  农村人力资源亦即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指农村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包含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数量指在农村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质量则包括农村劳动力的技术专长、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等方面。

  二、农村人力资源的概况

  目前,我国有13多亿人口,而9亿在农村,农村人口基数相对较大,农村人力资源成为我国人力资源的主体。

  但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上建国初期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人口急剧膨胀,使得我国农村人力资源面临很大的挑战。

  (一)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概况

  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其中农业人口67415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0.32%,农村贫困人口2688 万人,约占农业人口的4%。

  据相关专家预测,按现有生产能力,农业生产只需2至2.2亿劳动力,大约有1.1至1.3 亿人为隐蔽性失业,成为剩余劳动力。

  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劳动力又以每年600万的速度增加。

  到2030 年我国人口数量达到或超过15亿时,农业剩余劳动力也将达到2.5 亿人。

  此外,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行业分布也很不合理,从事第一产业的人较多(超过50%),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较少(合起来不足50%)。

  (二)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概况

  首先,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文化素质作为农村人力资源的核心,集中体现了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

  2008年,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7.8年,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高中文化的约占16.8%。

  其次,掌握的科技水平很低。

  据农业部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懂得如何使用农药的农民不足三分之一,一年之内接受过一次科技培训的农民不足三分之一,接受过三次以上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3%,科技培训的覆盖面很小,农民的科技素质仍很低。

  再次,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低。

  由于自身文化、科技等素质不高,以及长期受计划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影响,现代经营和管理知识薄弱、经营管理能力差、信息流通和反馈慢,导致我国农村劳动者适应和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低下。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对的问题

  尽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下,取得突出了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一)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较低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和人力资本大国。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事业落后,农民严重缺乏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足,造成了农村人口以低级劳动力为主体,低素质人口中有90%在农村。

  由于文化素质低,农民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少,所以接受现代生产技术和知识的欲望也不高。

  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业粗放经营现象严重,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不大,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2011 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53.5%,有很大的进步,但仍比发达国家底近20%。

  这是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经济落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地方官员开发意识不强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的一个制约因素是地方官员在思想上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认识不足;部分官员在行动上往往只追求看得见的政绩,脑海里也只有物质资料生产蓝图。

  然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要想成功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没有政府的积极参与和主导是不可想象的。

  殊不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是更重要的生产任务,如果没有较好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新农村的建设是很难成功的。

  (三)缺乏有效的开发机制

  缺乏摸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及制定科学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目前许多规划措施没有从各地实际出发,不能着眼农村长远发展,对努力的方向、工作重点、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管理措施不明确,进而导致没有一个良好的开发基础。

  同时,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以最大限度盘活农村人力资源为目的,探索农村人力资源持续、深入开发和管理的新方式、新途径,无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此外,在加强微观管理、强化机构和网络建设中,也没有明确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各自的责任,乡村开发组织不明显,既没有纳入考核也没有加强督查,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满足不了城乡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相关对策

  针对以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

  (一)树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要增强领导干部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意识,尤其要强化基层政府官员的开发意识和责任意识,官员要解放思想,深入调研,站在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起到引导和先锋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必须正确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举措,才能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抓手",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整体素质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和教育在现代农业的发展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

  政府部门要落实科教兴国的方针,围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开发新的项目,广开渠道,筹集教育和培训经费,提高农村教育和培训水平。

  此外,要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各级农村技术人才和农民专业户、示范户,因此必须增加农村科技教育和在职教育经费投入。

  当然,为了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还要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文盲。

  (三)健全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对于提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持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要畅通人力资本的渠道、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就要进行各项制度创新,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创建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条例,以此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带动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良好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喻国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途径[J],财经,2008.

  [2]钟运华 王扬铭.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科技创业月刊,2011.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相关文章:

谈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开发农村文化论文10-18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研究论文03-20

分析企业政治与人力资源的开发论文03-22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论文03-19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论文03-22

科研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的论文03-19

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与对策研究管理的论文03-1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论文(精选4篇)01-14

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论文10-30

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及人才开发论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