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时间:2021-02-07 13:43:22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摘要:文章以三峡库区万州为研究对象,在对整个区域及乡镇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 ,分析了万州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与制约因素。

  结果表明,区域内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产业空虚是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异地流动的主要原因。

  大量青壮年劳力的外移,又引发了农村缺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并不可避免地出现留守儿童等负面影响。

  随着库区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小城镇建设的加速,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迁移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转移的渠道和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生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是整体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

  然而,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地与人口流动挂钩。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向非农业劳动力转化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过程,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降低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

  万州区是重庆的农业大区、移民大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区,是三峡库区移民迁建的重点区县和经济建设中心。

  随着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建设,借助三峡移民工程、全国对口支援及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为实现后发赶超、科学跨越,为区域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

  万州是成渝经济带的东门,由于库区的因素,也是重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

  按照重庆市新的“一圈两翼”战略构想,万州被定位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和重要增长极。

  在三峡移民后期,为了继续扶持移民搬迁和移民安稳致富,市政府对万州的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空前,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保障、财税、新农村建设、行政管理权限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特殊政策,为移民大区万州的产业发展和农业进步提供了新动力。

  然而区域内农村人口庞大、劳动力过剩、城镇化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内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制约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民大规模跨地区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大变 革,是走向发达工业国的必由之路。

  农村劳动力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地区,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这种劳动力流动现象十分积极,为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和比重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目前的热点问题[4-6],怎样进行合理组织、疏导,使之有序流动并规避劳动力转移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三峡库区的百万移民中,万州区有动态移民26?3万,占三峡库区的1/5,占重庆库区的1/4,是三峡库区移民数量最多、搬迁任务最重、城镇移民最集中的地区,城市移民和集镇移民占到移民总量的80%以上。

  除一部分移民到外省和本市其他区之外,有相当部分移民就地安置。

  因此,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劳动力严重过剩。

  图1表明,万州是一个农业人口数量大、城镇化率较低的区域,从1999年至2008年,按户籍统计,区域内的农业人口缓慢下降,由128?47万下降到121?48万,非农业人口缓慢上升,由37?74万上升到51?06万。

  由于户籍的限制,许多已经转移到城镇的农民或已经流动到沿海省区务工的农民,其户籍仍统计为农业人口。

  根据万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规划中的`人口和城镇化发展目标,在基期年2005年城镇化率为46%,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65%,城区人口达到100万左右,到2020年区域内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8%左右。

  全区构成1个特大城市、5个中心镇、20个建制镇的城镇结构体系。

  万州建区以来至2005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7?5万人。

  近年来,为解决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现实和难题,区政府专门出台了《重庆市万州区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见》,并做了相应的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2006年至2009年四年每年分别转移农村劳动力3?11万、2?88万、2?33万和2?1万,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8万人。

  据调查,在2000年以前,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范围小,主要是农村内部就地转移,吸纳的主体是区域内的乡镇企业,大量劳动力还未完全脱离农业,绝大部分是季节性转移,即农闲务工或经商,农忙回乡生产。

  进入21世纪后,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大大加快,不仅向附近城镇集中,而且异地转移和跨区域流动大大增加。

  一是向珠江三角洲地带转移;二是向长江三角洲地带及发达省区转移;三是本区域内工业企业状况逐步好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进一批技术先进、产业带动效应大的企业如近期引进的广东雷士、重庆长安、江苏红太阳等,不仅拉动了万州产业的快速发展,还新增了大量城镇就业岗位,同时万州区农业产业化的拓展也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4家,如汇源柑橘基地通过新增和扩建农业产业化基地10 000公顷,对农业进行规模化种植和生产,不仅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也为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提高了农业效益。

  重庆市在成为统筹城乡试验区后,又开始进行户籍改革,在未来10年内让近1 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户成为城镇居民。

  万州区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重庆户籍制改革及重庆成为城乡统筹试验区的战略机遇,一方面抓移民的稳定致富,用好全国支持库区发展的移民扶持政策,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移民,培训新型农民,特别是移民创业培训,引导种养业经营大户成为科技兴农兴村的带头人,成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头人,极大地推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目前至今后十年,仍是农民向城市转移的高速时期,怎样让进城农民安稳地逐步致富,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文章: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调研报告02-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04-25

加快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调研报告范文11-0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04-28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10-31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04-27

在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总结座谈会议上的演讲稿09-23

县农村人员劳动转移调研报告范文12-23

库区航道行政管理论文12-29

如何转移社保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