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临床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77例

时间:2022-10-01 03:28:21 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临床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77例

  临床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77例,是小编准备的人文社科的论文,欢迎各位写作者参考!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7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39例接受丹红注射液以及其他类降糖药物治疗,记为观察组;另外一组38例患者接受甲钴胺和于观察组相同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记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运动神经评分、感觉神经评分、疼痛频率、灼热感、感觉减退以及四肢麻木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血管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经有效的降糖治疗后能取得较佳的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丹红注射液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诸多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但经有效的控制血糖和治疗,也能取得较佳的疗效。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为对象,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和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0年3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77例确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为对象,其中男43例,女34例,年龄52~76岁,平均 (57.6±9.7)岁。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1],并有如下表现:①肢体感觉异常,有麻木针刺或燃灼样疼痛,闪痛或刀割样疼痛,灼热发凉等;②肢体感觉减退和(或)肢体远端小肌肉力减退;③腱反射迟钝或消失;④神经肌电图证实为轻、中、重度周围神经病变,同时排除下列病变:①出血现象;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其他特异性针对神经病变的治疗;④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为7.8~13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7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4±8.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 (59.7±9.5)岁。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丹红注射液治疗,即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250ml的0.9%NaC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2w,此外接受常规降糖药物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甲钴胺治疗,即甲钴胺0.5mg肌注,1次/d,连续用药2w,此外接受与观察组相同的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运用TS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病变主观症状进行问卷评分,同时运用DISA2000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到速度。

  1.3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 =0.05,P>0.05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主观症状问卷评分统计发现,治疗后患者的疼痛频率、灼热感、感觉减退以及四肢麻木等症状较治疗前得到积极的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一般认为主要与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一系列生化代谢紊乱以及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引致周围神经缺血缺氧有关[2]。因长期的高血糖,可使红细胞膜糖基化,膜电荷减少,经红细胞表面电荷排斥力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导致血液黏度值明显增设[3],因此导致血流减慢,血管狭窄[4]。因此合理的降糖药物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血糖,并缓解胰岛素抵抗和增强胰岛B细胞的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动力学及微循环对于减缓DPN发展及改善症状具有积极意义[5]。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消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降低血黏度,提高纤溶酶活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轻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程度。甲钴胺为为维生素B12的衍生物,能加快神经组织的损伤修复。两种药物均能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本文观察研究中,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丹红注射液疗效优于甲钴胺。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陈晓红,张建宏,等.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26-1029.

  [2]蒋秉芝.2型糖尿病全血黏度值的临床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132-133.

  [3]刘闺男,周敬.糖尿病-冠心病等危症的新理念及新思考[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7-8.

  [4]Brownlee M. The pathobiology of dabetic mechanism [J].Diabetes,2005,54:1615.

  [5]李文华,张辉阳.温经活血法配合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2):23-24.

【临床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77例】相关文章:

基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护理现状论文10-0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的临床分析10-07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临床意义分析10-05

神经病学教学临床医学的论文10-09

神经病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10-08

周围性面瘫中护理干预的研究分析论文10-08

糖尿病的临床护理论文10-09

循证医学临床分析论文10-08

糖尿病用药调查研究分析10-07

临床医学的分析与设想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