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人文素质在英语教学的培养

时间:2022-10-05 21:30:59 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人文素质在英语教学的培养

  人文素质在英语教学的培养【1】

人文素质在英语教学的培养

  【摘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毫无疑问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作为一门人文语英语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资源,肩负拓宽知识的使命。

  本文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成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平台,通过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发挥课程和教材优势,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人文素质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人文”一词,在拉丁语中为“human-nitas”,意思是人性、文化、教养。

  英语中的“humanitics”则是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主要体现在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认识上。

  就个人而言是一个人在人文领域的各种知识内化而成的个人素质,通过气质、人格、修养得以显现,“学会做人”是它的核心概念。

  这种素质的形成过程较慢,但形成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具体到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它是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质是将人类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感染以及自身实践感悟等途径,对人格、气质、修养产生影响,并内化成人相对稳定的品质,培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能力等优秀品质的人才。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认为:对于人文知识的功用,表现在可以加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必修课――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高校的英语课程在设立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这些规定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积极的语言使用者。

  大学英语教育应该是多元目标的通才教育, 教学目标除了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还应包括对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世界意识的培养, 最终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可以说,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 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建设者的综合素质, 更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基本功较好, 但在社会常识、文化素质,美学鉴赏等综合能力方面表现薄弱, 尤其是对英美历史、艺术欣赏等方面知识相当匮乏,如问及“能否列举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时”时, 60%的学生选“只能列举一二”;75%的学生只是“偶尔”研读英文报刊、杂志或小说。

  而在心态方面,大部分学生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80%的学生谈到“学业及就业”感到有心理压力。

  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高校人文教育存在着一定问题。

  许多院校教育功利性色彩浓重,其专业设置都以学生就业为标准,把培养单一的专业技能与狭窄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看作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学校几乎成了某种技术培训班,其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表现往往不是很令人满意,惯常性迟到、缺乏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等问题较突出。

  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人文素质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之间存在既明显又深刻的内在联系。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的符号,它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

  首先,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它本身具有鲜明的人文特性,也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高校英语教学是实施和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教学工具,其教学中还应强化用语言表现出的文化的内容,使学生在应与语言习得之外,还能获得到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熏陶。

  其次,大学英语课程是所有专业的的必修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它面向全校,课时较长,这就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人群基础,使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最后,道德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通过与语言教育的良好结合,在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而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能取得显著效果。

  三、实施人文化的教学途径

  1.充分利用教材,找准人文教育与教材的结合点。

  教材不仅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科研成果的结晶,为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奠定了较高的起点,并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本选材和编写科学、实用性强、人文知识涵盖面广、人文精神汲取的切入点恰当。

  在教学中, 只要善于捕捉、挖掘教材中人文的因素,使其与英语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巧妙联系, 就能提供给大学生以实例思考和分析借鉴的机会,从而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三观。

  2.传统和现代紧密结合,采用人文教学方法和手段。

  有效的人文教学方法应包含讨论、对话、启发、实践和反思等环节。

  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以计算机网络为特点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能选择喜爱的、适合自己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了更理性的个性化学习环境。

  教师还可利用幻灯片、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把一些反映异国文化、历史、艺术,人物等方面的视频引进课堂,因势利导,在进行语言输入的同时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提高的同时,学生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和自身的人文素质随之提高。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交际教学法,利用对话、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交际性语言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教师在分配任务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分工,要求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建立并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精神束缚减少,敢于主动提问,思维就会特别活跃,能激发其创造力,更能培养学生宽容的心态与团队合作的意识。

  4.改革评价方式,探索以人为本的测验体系。

  考试对教学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各类英语教学都非常重视对语言知识的学习。

  容易偏向只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受限。

  需要采用新颖的、多样化的学习质量评估体系,具体地实施多元化评价模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采取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的评估方式。

  评估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理论和交际技能以外,还可加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领悟,以及对学生思想品德、态度纪律等方面的考察。

  此外,在考卷的内容设计上,适当降低客观题比例,增加开放式题型,为学生保留充分发挥主体性的空间,才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5.开展和丰富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可持续发展。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是英语人文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

  也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扩展。

  个性化的学习实践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外实践的形式能灵活多样,内容也更加丰富。

  例如,选择一个与本期英语教材所学主题一致的话题,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微博互动、英语话剧表演及赏析等活动。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语交际技能,了解国外的风俗人情,并受到历史、艺术和文化等方面的熏陶,达到提升学生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的目的。

  四、结论

  以上从英语人文素质教学现状、可行性和实施途径等方面阐述了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英语是一门持续发展中的世界通用语言,学好它离不开人的活动和参与。

  充分重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也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2010(11):9-1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3]张丽君.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2】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由于中学长期的应试教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普遍薄弱,进入大学后不知如何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与人独立交往的能力差,自尊心过强,难以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很多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有些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不懂得去关爱别人,行为自私,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大多数高校都把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安排的学时相对来说较多,如果在这样的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英语教师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都要把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当做教学任务的重要部分,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素养的含义

  人文素养是指包括知识、理性、情感、意志、思维等多个方面沉积而形成的品质,最终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德性、气质、修养以及价值取向,其核心内容是个体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

  人文素养的具体内涵包括: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心理学、人文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创新和创业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与人和谐相处。

  三、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

  1.强化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注重英语教学的教育性。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书容易,而育人则是一门艺术。

  大学英语教师要努力把人文教育寓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

  教师通过认真准备好每一堂课,搞好教学工作,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认识到,对待学习和工作要严谨认真,在生活中要守时守信,对人要平等热情,使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既掌握了英语知识,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

  英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例如,当学生在说英语时出现错误,教师不应立即进行批评和纠正,而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学生取得进步或成绩时,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能够以一种平和、积极而不是畏难、焦躁的态度去对待英语学习。

  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以此扩展到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使他们在将来也能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去积极面对人生。

  2.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人文知识的增加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学习不仅是对语言本身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对所学语言的国家的人文知识有所了解,进而提高文化修养。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设立一此情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些英美国家的生活习惯,了解一些生活常识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相关的阅读,例如开出一些英美文学名著的书目。

  通过大量阅读这些英文作品,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精神面貌等,从而使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加他们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了解和看待世界,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或网络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者上课前或课后的休息时间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或者在课上教授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英语诗歌,播放一些介绍英美文化的短片,使学生在欣赏这些充满人文气息的诗歌、音乐或影片时了解英美文化,接受英美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表演短剧、演讲、朗诵、唱歌、英语角,等等。

  将这些内容引入到英语的教学活动当中,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4.对课程进行优化

  现有的课程安排没有能注重对学生社会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当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时,学校应对课程进行合理的优化,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到重要的位置。

  教师应增加对英美文化介绍的内容,使课程既不缺乏英语专业知识,又富含文化内涵,从而对学生人格的完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还应在英语教学中增加听说课的比重,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使他们能够勇于用英语与人交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总结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需要。

  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转变教学理念,增强人文教育的思想,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改变高等教育中偏重语言教学而忽视人文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使他们成为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3】

  摘 要: 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大英教学中始终处于边沿化甚至被遗忘的地位。

  挖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价值既是素质教育的必须又是教育的社会效益最大a化的要求。

  高校英语教师要跳出急功近利的圈子,让素质教育和英语教学同步。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素质 培养

  一、人文素质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的历史回望

  回顾大学英语教学沿革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始终处于边沿化甚至被遗忘的地位。

  在此,笔者不妨借郑树堂教授为《外研之声》撰写的文章中对中国英语教学发展历史的梳理,来探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缺席现象。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是英语教学在中国是“小荷刚露尖尖角”的阶段。

  196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公共英语教学大纲。

  该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今后阅读本专业英语书刊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唯一的教学要求是阅读。

  70年代末,由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英语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当时的公共英语教学出现过两种倾向。

  一种是专攻“科技英语”,另一种倾向是“听说领先”,是针对改革开放形势下外贸和对外交往中进行交流的需要。

  英语教学呈现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倾向。

  1985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用)》和1986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用)》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部完整的大纲,在理论上引进、应用了二语习得、语言共核、功能意念、语言技能(读的技能,听的技能,写的技能,说的技能)、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等先进理论。

  这两部大纲在表述上都确定了阅读的主导地位。

  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

  从1987年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全国范围实施。

  大学英语的教学与估评从此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全面发展的道路。

  而在以考试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仍然处在边沿地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4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综观几十年来大学英语教学走过的道路,我们不难发现,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仅仅是作为一个语言工具存在的。

  英语教学始终没能走出急功近利的圈子。

  无论是五、六十年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或是七、八十年代英语的地位凸显的阶段,以及1985年及1986年颁布的第一部完整的英语教学大纲,都把提高阅读、口语交际等实用技能作为大英教学的重要任务,几乎完全忽略了英语作为人文学科领域一部分的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可喜的是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特别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教师不能把课堂目标局限在传统的知识点讲授上,而应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蕴涵的人文价值,把英语教材不仅仅作为语言素材,更应当看作不可多得的人文教育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以学生的价值实现、人格完善、能力提高、兴趣满足、感情优化等方面来定位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为本来设计课堂,把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融进课堂。

  二、走出急功近利的思想圈子,确立人文素质教学的理念

  虽然大学英语新的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成了高校英语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

  CET指挥棒更使大学英语教师在迷茫中前行。

  利用英语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已不自觉地退到尴尬的境地。

  大学英语教材中蕴涵的大量人文价值被轻轻略过甚至被完全忽视。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商业社会中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对教学领域的冲击。

  考试、就业、出国留学使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非常明确。

  英语教师也逐渐妥协,迎合学习者的需求而忽视英语教学中人文价值――这使学生受益终生的东西。

  其二,大学英语老师处于繁重的教学压力下,课堂时间的限制使老师们把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因素作为课堂之外的一个延伸部分,留给学生去思考,而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事实上,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席实在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悲哀。

  孔子云:“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或也。”“传道”始终应处于教育的首位。

  语言教学决不是游离于教育研究领域之外的一个独立体。

  毫无疑问,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

  通过外语感悟到异域文化的新鲜和独特,与我们本土文化相对照,会提高我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更是传承人类文化、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及塑造高尚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

  离开了对文化和蕴涵在课文中的人文价值的挖掘,语言学习最终会陷入枯燥无味的境地,进而使学生失去兴趣。

  陆谷逊教授曾言,引导学生适当淡化功利性学习动机,追求一点“形而上”的学习乐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外语(张后尘主编,1999:120)。

  自然,英语教师功利主义的教学理念必然助长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动机。

  所以,要想通过英语学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之思想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英语教师必须高瞻远瞩,摒弃功利思想。

  三、让人文素质的培养渗透英语教学

  首先,人文素质的培养应和英语教学过程同步。

  人本化论者马斯洛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完善人性的形成和达到所能及的境界。

  而在常规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只是被当作为一种认知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工具。

  英语老师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分析,教给学生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最终为其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打下基础。

  在“教”与“学”过程中,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唯一媒体。

  教师围绕课本这种单调的知识讲解模式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改变以课本来定位的思维模式,用社会角色理论指导教学,以人即以学生来进行定位,引导学生就教材内容进行反思和感悟,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为学生创造平等自由的会话语境。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潜能的发挥;主张学习者积极、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应成为每个学习者和每位教师的目标。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教的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的变化、思考过程中的思维发展,要尊重学生的追求和能力、素质的提高,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

  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与辩论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合作竞争意识,更把学生提前放入社会中,让他们反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堂应从小处考虑到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需要。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产品,它是被动的。

  它位居群体之中,它是社会代码,用于组织语言并构成使用语言机能所必需的工具……”站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角度来考察英语教学,我们发现英语教师是在用英语这一社会产品为社会培养社会需要的另一种产品――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材。

  语言是属于社会的,是大众的。

  那么语言的训练是离不开和他人的合作的。

  所以,英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

  这种合作意识事实上是指走上社会以后,一个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集体团队意识。

  这是集学习法和人文素质培养为一体的一石两鸟的做法,也是学生及社会受益良久的教育之计。

  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有意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作为教学目标设计进去,认识到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语言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接受人文熏陶的过程、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要以独到的眼光发现教材中闪烁着人文美的素材。

  大学英语教材所选入的文章多是文字优美、人文底蕴丰厚的经典之作。

  教师应挖掘这些蕴涵在异域文化中的美点,诸如人格美、思想美等,这种人文的熏陶能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的敬慕和向往,最终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持久的人文精神和品质。

  这些比建立在字词句基础上的语言符号的学习意义更为深远。

  大学英语第二册“Lessons from Jefferson”一文处处闪着人文美的光辉,把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高尚的人格、脚踏实地的作风、宽阔的胸怀及卓越的才华一一展示出来,不由得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英语教师在讲述这篇课文时,可在背景材料上作以补充,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了总统光环之外的杰斐逊的故事。

  在分析课文之后,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高声地诵读描述杰斐逊的风范的几个标题句,更能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时也会使学生们对自己进行反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这位异国领导人产生由衷的钦佩之情。

  同样,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A Day’s Wait”一文中为我们成功塑造了一个九岁的男孩在面对死亡时沉着冷静的“硬汉”形象,赞美了人类在死亡临近时的一种大无畏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及文中优美的打猎的场景,学生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被文中这个临危不惧的小英雄的精神而深深感染。

  大学英语第三册“Why I Teach”一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他在大多数人都追求金钱和权利的社会选择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而且在文章结尾由衷地发出感叹,教书还带来了金钱和权利之外的东西:那便是爱。

  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爱、对书本和美好思想的爱,还有对出类拔萃的学生的爱。

  读着这篇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文章,一个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不时地萦绕在读者的脑海里。

  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了人生理想的自由讨论,他们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作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一面。

  在这深受商业浪潮冲刷的经济社会里,一部分大学生也被拜金主义之风吹昏了头脑,这篇文章帮助学生们重新看待人生理想,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人文素质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是一个自然实施的过程。

  英语教师要以美的眼光去发现,要以美的方式去实现人文素质教学的目标。

  四、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言教学更是一门艺术。

  英语作为一个独特的学科领域,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特质。

  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首先就为学生营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这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勇于表现自我的一个保证。

  此外,英语教师高尚的人格、得体的仪表、悦耳的音质也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熏陶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同时,还要坚决走出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以发展的眼光,利用社会学及人材学理论,发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努力实现英语语言的外在工具功能和内在人格塑造功能的完美结合,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益的产出,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心红.论外语教学的美育功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8).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6).

  [4]郑树堂.探索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历程.外研之声,2008,(1).

  [5]冯忠良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

  [6]索绪尔著.高明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

  [7]张后尘.外语名家论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

【人文素质在英语教学的培养】相关文章: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0-05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10-05

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0-05

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0-08

大学英语教学与医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0-05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10-05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10-08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10-05

高职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及评价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