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志愿者社会实践论文

时间:2020-12-11 09:27:23 社会实践 我要投稿

志愿者社会实践论文

  志愿者社会实践论文【1】

志愿者社会实践论文

  当我再次穿上这身志愿者服装时,感觉仿佛又回到了我们服务世博的那辛苦却又快乐的16个日子里。

  在那段时间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再次回望这段旅程时我不禁感慨万千。

  请允许我汇报我们园区志愿者的经历,与志愿者们回顾服务的点点滴滴。

  早在09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积极响应上海市的号召在网上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

  大家都觉得这是大学生的一份责任,是当代大学生报效社会,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之后我们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学校的层层选拔,最终获得了世博会志愿者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上海世博会志愿者。

  而我也有幸被选为C片区的大组长,负责十一个小组的沟通协调工作。

  这对我本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在做好一个志愿者的同时也要做好一个协调者。

  为了做好准备我不断的在网上查找资料,尽早熟习业务。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专业培训,5月30日我们终于进入世博园区开始我们的服务征程。

  刚开始的心情是激动而恐慌的,服务过程的艰辛远远超过了我们之前预想的程度。

  世博园地理状况复杂,道路纵横交错,园区面积较大,小组间的岗位又比较分散,要想每个岗位都能令人满意,需要众人的协调。

  而且我们刚上岗对园区不太熟习,回答游客问题时难免有些紧张,所以我们要认真查阅地图才给出回答,而这种情况随着我们经验的积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后来我们连地图都不用,直接就能脱口而出。

  人流量大也一直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上岗的这几天遇到了周末50万人的高峰,平时也高达40万,一连几天的高强度运转让我们有些志愿者吃不消,病倒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小组长和片长会尽全力帮助长期志愿者协调安排各小组的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平稳度过了困难时期。

  对工作十分熟悉之后,我们学校的志愿者还集思广益为世博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指示牌。

  因为我们最初发现世博园内的指示牌比较简单,安放位置又不明显,不能够起到指路的效果,这使志愿者指路工作负担繁重。

  为了提高我们志愿者的服务质量,我们决定自制指路牌和告示牌。

  于是我们经过详细的考察和仔细的琢磨确定了文字内容,又连夜设计了展板的背景,用最快的速度制作出了50余块展板。

  并经过几次修改和制作,终于在服务期的末尾建立了较完善的指示牌体系,让游客清晰明了,为下一批的志愿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一举动体现了我们华理人的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得到了世博园区志愿者管理组的表扬。

  虽然志愿者过程很辛苦,但是我们是快乐的。

  游客竖起的大拇指、一声谢谢、甚至是一个微笑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满足和快乐,游客能顺利的观世博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是我们工作的最终动力。

  曾经有人看着我的校徽对我说:“华理是个好学校啊,你们华理的志愿者更是好样的。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无比的荣耀与自豪。

  另外我们各个片区都为“小白菜”们举办了集体生日,我们一起吃蛋糕,一起许愿,我相信这对于这些小寿星来说绝对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生日。

  通过这种活动,我们志愿者的心贴的更加亲近,我们也更加团结,更有斗志。

  在两个星期的服务期内,我们很多志愿者都被晒的黝黑,平日看起来娇滴滴的女生,此时也不再那么娇气。

  在世博志愿者期间,学校领导多次给我们送去关怀和慰问,我深深记着钱旭红校长在慰问志愿者时握着我的手说的那句话“脸晒黑了,身体会更加健康的。”

  这些都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工作。

  我只是千千万万志愿者中的一员,我相信,我所做的,也正是大家所做的。

  无论在哪个片区,也无论是小组长还是普通的志愿者,我们都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华理的小白菜都是好样的!”

  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我们怀揣幸福的微笑、感恩的心,共同体验了一次精彩的世博之旅。

  今天我们为世博骄傲,明天世博因为我们增添新的光彩!

  简论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机制探究【2】

  一、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的实施和现状

  (一)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

  社区矫正制度自2003年试点有十年来,诸多经验表明,社区矫正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监禁刑的弊病,降低行刑成本,更加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也符合人民对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经过今年来不断努力和协调,我国相继组建并发展了以司法所、公安派出所主体的矫正专业队伍,并由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参加的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为在社区矫正逐步走向正规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

  社区矫正工作对于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促使其顺利回归、适应、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仍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

  现阶段的社区矫正组织不健全,矫正层面单一,尚未形成全面完善的矫正网络。

  从总体情况看,社区矫正工作者主要由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基层司法所专职工作人员、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组成,虽然社会志愿者、专业心理矫治队伍和社区力量帮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处于构思起步阶段。

  矫正工作队伍数量不足,专业人员参与较少,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

  司法所的人员普遍较少,有的司法所只有3到4名正式工作人员,真正用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时间很少。

  另一方面,现在大多的社区矫正工作团队是由来自监狱、教管所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同志借调形成,作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他们都普遍缺乏基本的社区矫正工作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些限制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

  二、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

  (一)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优势与现实需求

  社区矫正的重要特点——社会的广泛参与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社区矫正志愿者是该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力量。

  但我过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处在发展初期,尚未拥有很高的民众认识程度,因此专业的社会志愿者在此项工作中的参与度非常有限。

  与社会志愿者相比,大学生志愿者自身在认知上存在着高度的可塑性,能够很快接受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工作;同时,大学生志愿者与社

  会志愿者相比之下,对于拓展一项新的志愿服务事业拥有更高的热情和更加充沛的精力;此外,处于上学阶段的大学生志愿者还保持着长期以

  来自身所具备的思考和思维模式,学习、探究以及科研的能力超过一般的社会志愿者,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革新,使社区矫正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充满活力。

  从供需关系上来讲,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服务具有现实需求。

  (二)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问题

  1.矫正次数过少

  以西南财经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次数在试点工作的半年内分别为44次和54次,平均每位志愿者服务次数均不足两次。

  志愿者与矫正对象的沟通交流过少,矫正工作未能大范围开展。

  造成矫正服务过少的原因,归纳可得以下两个结论:

  (1)矫正对象与志愿者的空余时间难以协调统一,间接表明志愿者人数尚有不足,并且志愿服务的准备不够充分,缺乏预案等措施。

  (2)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形式不够多样化,导致开展过单次服务之后没有后续方案予以跟进。

  2.矫正服务时间短、层次较浅、服务形式单一

  在调研中发现,志愿者由于不能时刻把握矫正对象的心理,适时选择合适的话题让访谈等志愿服务继续进行,致使绝大多数志愿者进行单次服务的时间仅仅在30-45分钟之间。

  这样的低效访谈进一步导致了矫正对象始终难以真正接受志愿者,让接下来的志愿服务无法顺利开展。

  3.志愿者缺乏促使矫正对象再社会化的综合素质

  由于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开展时间还不长,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之前,并为能够系统的学习到交流沟通和服务的方式方法,即便是

  参加过岗前培训,也不能够培养起需要从实践经验中才能领悟的心理动态分析把握能力和沟通交流的技巧,最佳效果只能达到使矫正对象认识到犯罪行为,在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最终目标上面尚未有所突破。

  4.志愿者相关管理办法难以落实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人对志愿者和志愿工作的理解还存在着偏差,志愿者的定义中所描述的要求需要志愿者遵从志愿组织的管

  理办法,并且自身有足够的综合素质,而现今阶段的大学生志愿者往往把当前直接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按照自身安排往往会搁置大部分的服务时间,影响奉献和长期性服务。

  三、关于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机制的构想

  经过近一年来在开展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当中的实践探索与总结,以及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调研的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和调查问卷等材料的归纳,我们对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机制形成了以下一些观点:

  (一)大学生志愿者所能够提供的四种志愿服务模型

  1.帮教模型

  以该模型开展的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与矫正对象之间双向选择结成组合,志愿者在随后展开服务的过程中,努力试图与矫正对象成为

  朋友,从而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有效交流,运用法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矫正对象认清自身的犯罪事实,校正其扭曲的犯罪心理,如果有

  条件能够获得人力资源、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志愿者的协助,则可以帮助接受服务的矫正对象顺利地回归社会生活,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帮助他们计划自己的未来,帮助他们开始学会为社会创造良性价值。

  2.助理模型

  以该模型开展的志愿服务中,志愿者担任承载社区矫正的司法部门工作人员的助理,协助司法部门做好每一名矫正对象的资料备案和矫正情况登记工作;根据司法部门设定的矫正进度安排,为矫正对象安排矫正计划等。

  3.专业模型

  该模型的主要针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为矫正对象进行无偿的专业服务

  4.组织模型

  以该模型开展的志愿服务中,除了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给予社区矫正对象帮助以外,还要求他们与其余模型工作之外参与志愿者的招募、组织配对与管理。

  社区矫正工作在目前的起步阶段,大学生志愿者当下参与和提供的志愿服务主要以“帮教模式”为主,因此,以下主要针对该模型的构建展开探讨:

  (二)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工作任务

  1.交流沟通,关心聆听

  大学生志愿者要在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与矫正人员进行尽可能多的沟通交流,努力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尽可能与矫正对象成为朋友,达到内心层面的接纳。

  2.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技能教育与榜样教育

  给予矫正人员多方面的教育,包括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技能教育与榜样教育,以期帮助矫正人员更好的完成改造,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创造良性社会价值。

  3.观察、监督、诊断、总结、汇报

  在一定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应积极协助司法机关,做好对矫正对象的观察、监督、诊断、总结与汇总工作,对矫正对象的改造进度进行考核。

  (三)完成社区矫正志愿服务任务所需的能力与知识

  1.能力篇

  (1)容忍矫正对象的具有挑衅意味的行为举止的能力。

  (2)在发展与矫正对象的关系时,能够客观地看待整个关系的发展状态,不带有偏见色彩地审视或者怀有怨恨情绪。

  (3)与矫正对象相处时不夹杂个人喜恶因素。

  (4)能够提供工作方面的咨询和帮助。

  (5)能够敏锐地感知病态心理,用正当理由对违规行为进行拒绝和劝导。

  (6)具有一定的理解、总结和评价能力。

  (7)化解尴尬场面的能力。

  (8)在敏感问题上保持隐私意识和保持沉默的能力。

  (9)在服务过程中经过思考提供建设性意见的能力。

  (10)回答矫正对象提问并能够将谈话引导向有利话题的能力。

  2.知识篇

  (1)刑法知识、司法理论相关知识。

  (2)危险评估和边界极限知识。

  (3)对突发事件有详细预案和应急准备的知识。

  (4)相关文书写作的知识。

  (四)大学生与矫正对象之间相处的注意事项

  1.规范行为举止

  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期间应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使用恰当的语言、行为光明正大、不违反司法机关的有关规定,为矫正对象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在谈论某话题时,通过设问了解对方。

  2.妥善处理与矫正对象关系

  在与矫正对象的沟通交流中,努力地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处理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期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帮助矫正对象进行再社会化的改造,让矫正对象学会与周围的人友好和平地相处。

  学会容忍矫正对象由于心理扭曲而产生的敌意挑衅行为。

  不向矫正对象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比较而言,应多向他们陈述选择和行动会带来的结果,把决定的权利交换与矫正对象。

  3.正确理解志愿服务价值

  在与矫正对象的接触中,不应抱有抵触心理。

  要时刻认识到,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价值就在于帮助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中更好的完成改造,使他们再次步入社会。

  志愿者基于此出发点,应不断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工作权限的问题。

  (五)科学合理地组织志愿者,保证志愿服务的长效稳定

  根据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志愿者的服务处于兴趣和短时间热情的概率较大,当强制力和约束力加于他们自身的时候,就将使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之间产生强烈的不愉快,更加影响长效稳定的志愿服务进行下去。

  由此也可见强制力的在多数情形下并不奏效。

  基于此类现象,我们建议将荣誉因素转化为学业因素,学校专门开设志愿服务课程,课程要求同学们自行选择要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在老师的指导和

  帮助下完成每期的志愿服务课程,将志愿服务课程纳入为必修课之列,在校阶段必须完成一定学分方能够获得毕业资格。

  这种强制力转化不失为一种对长效而稳定的志愿服务的有力保障。

【志愿者社会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暑期志愿者社会实践心得02-23

春运志愿者寒假社会实践02-09

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心得03-03

志愿者社会实践心得通用15篇02-26

志愿者社会实践心得汇编15篇02-14

志愿者寒假社会实践报告14篇01-22

防疫志愿者社会实践心得体会03-08

大学生志愿者寒假社会实践报告01-25

大学寒假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报告09-03

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心得(9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