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山西七夕节的习俗

时间:2020-12-12 10:06:38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山西七夕节的习俗

  山西:“七夕节”牛郎织女故事发源地的民间习俗之一“生芽种生”——家庭自发

山西七夕节的习俗

  山西人讲究过节,在民间流传着“四大节,八小节,二十四个毛毛节”的俗语。地处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的山西,这些民间节日也都源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习俗和古代天文历法的观念与成果,是中华民族节日文化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明天是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是山西所谓“二十四个毛毛节”之一。“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小时候,这一天的晚上和家人坐在院子里吹着晚风乘凉,妈妈把各式水果摆在爸爸自制的方桌上,瓜果被巧手的奶奶用刀精心雕刻成各种形状,一家人围桌而坐,谈笑聊天。还未进入小学时,对着浩瀚的天空,爸爸就告诉我们哪颗是牛郎星、哪颗是织女星。而奶奶总会给我们讲流传于民间关于牛郎与织女的浪漫爱情神话,小时候的我对什么是爱情一无所知,听着这样的故事也一片茫然。随着年龄的成长,我知道这是一段恩爱的佳音,每次听着奶奶的故事,我开始憧憬对着天上的星星祈愿:“接我过天河的那个人什么时候来到?”。事实上,这个人我并没有等太久,从高中就一直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只是大学这条天河把我们分隔两地,大学毕业后的某一年我们确定了恋爱关系,组建家庭一直到现在。我感谢老公,带给我一份坚贞不移的爱情,带给我一份平实让我内心非常踏实幸福的生活!山西:“七夕节”牛郎织女故事发源地的民间习俗之一“生芽种生”——家庭自发绿豆芽详解

  “七夕”来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而这故事的起源地正是山西,是山西省晋中地区的和顺县,这里是牛郎织女浪漫爱情故事发生、发展的重要地域(并非说是唯一的地域),是七夕风俗传承与发展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地域。和顺县的南天池与牛郎峪不到10平方公里的境域中至今保留着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景物20处之多,从地名来看,天河梁、牛郎峪、南天池与磨子峪(簪峪)是地方志中早有记载的地名或村名,其余地名及相关景物名称均长期流行于民间,如今能见到的有牛郎沟、牛郎洞、天河池、牛郎庙、织女庙、南天门、金牛洞、老牛口、牛头山、相思背、喜鹊山、八仙洞、哪吒塔、驴打滚等等,还有如今已毁圮无踪的王母娘娘庙、李天王塔、磨簪石等。村民世代传承着生动鲜活的牛郎织女故事和七夕风俗活动,其整体环境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情节十分融洽和谐。经有关专家多次实地考察,2006年12月13日,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正式命名和顺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8年6月7日,国务院以国发(2008)19号文件将和顺县“牛郎织女爱情传说”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源于这样的故事,山西民间习惯称七夕节为“天河配”。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时,山西民间还曾保留着扎像贺节的风俗,人们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表示牛郎织女相会,在像前供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

  七夕节里,民间流行姑娘媳妇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称为“乞巧”。山西南部民间习惯用当年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饰以牛郎、织女、老牛、男孩与女孩、喜鹊等形象置放案头;或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向织女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并列手中,用一根彩色线穿针孔,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曲沃县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投放水中乞巧。晋北民间百姓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任灰尘飘落,晚上盆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姑娘媳妇把绣花针涂油之后轻轻放置水面,能使针浮水面者便认为乞得了巧。晋西北一些地方人们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在阳光下经过水的折射,水底倒影会显示各种形状,或蜈蚣或水蛇,或猪狗或鸡鸭,倒影愈丰富逼真就意味乞巧愈多。长治一带的女孩,七夕节前一天要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盒子里,第二天观察其结网疏密状况,网愈密则认为乞巧越多。

  在山西,男孩也要在七夕节向牛郎讨教耕耘本领。晋南一些地方,青年男子七夕节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上作茅屋小景,屋旁田地中种粟生苗,称为“谷板”。晋中、晋北流行将小麦或豆类浸水生芽,七夕节用彩线缠芽,谓之“种生”。晋西北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之“为老牛过生日”。

  山西境内七夕前后多降雨,民间把七夕节看成是“下雨天”,称织女渡河会牛郎,悲喜交加,禁不住泪如泉涌,泪落人间,便是雨水,遂有“七七不出门,出门被雨淋”之谚。此日,少女们有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习俗,据说老年人见了便双目清亮、头脑不昏。山西旧时讲究七夕看天河预测米价,七夕天河昏暗则米价涨,天河明亮则米价贱,民间有“天河目米价,太乙照时康”之说。现代的七夕节,山西民间已没有那么多讲究,只是在姑娘媳妇中间还流行着一些乞巧活动;不少地方仍保留着制作“巧食”的习惯,用白面或糕面加糖、油,做成各种食品;还有一些地方家家吃西瓜,并在西瓜上镂刻图案花纹,称之“花瓜”,这些习惯都是七夕风俗的遗存。

  山西七夕风俗文化:河东乞巧节“拉牵牛”

  农历七月七日,是我国传统的“乞巧节”。关于乞巧民俗,各地有别,风格迥异,但流传在山西河东地区的“拉牵牛”则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民间风情。

  “拉牵牛”,又称“五谷山”,原是“乞巧节”夜晚的一种娱乐活动,后因当地的百姓十分喜爱,于是便流传开来,成为河东地区的`一种乞巧民俗。每年七月初七的晚上,农家姑娘们便身着盛装,聚集在村中的打谷场上,乘着皎洁的月色,拉手成圈,轻歌曼舞地跳个不停,引得村中的男女老少都涌到场边探首观望。看到村里的人们几乎都到齐了,姑娘们便异口同声地高唱:

  “芍药牡丹喜凤莲,

  朵朵鲜花众人看。

  纤纤细手勾搭勾,

  牵牛花蔓嫩油油。

  金莲碎步盈盈移,

  轻妙婆娑如春水。

  天旋地转裙带飞,

  错落步儿下凡尘。”

  这时,只听“锵”地一声铜锣响,姑娘们手拉手地狂转起来,一位事先被选中的“歌仙”姑娘被拉倒在地,成为是夜“拉牵牛”的中心人物,也就是人们心目当中的“七仙女”。她走上前来,开口唱:

  “身穿绫罗锦衣衫,

  头上百花正吐艳。

  骑上枣红马,

  马披绿鞍鞍,

  得儿驾,

  我是七姐下了凡,

  来到人间五谷山。

  心中喜,走得欢,

  人间果比天上鲜。”

  “七仙女”唱到这里,身旁的一位姑娘便要接着唱:

  “你是七姐下了凡,

  百姓齐拥赞,

  吉星高照人心暖,

  赶快为民消灾难!”

  歌声刚停,从场边观看的乡民中走出一个人来,开口说:“我是个种玉茭的,一年辛苦到头,收获不多,实在懒得动弹了。七仙女,你看我该怎么办?”他的话音刚落,“七仙女”开口唱:

  “玉茭山,真可观,

  株连株,片连片,

  赛过猴哥花果山。

  根儿罗丝缠,

  叶儿腰带宽;

  穗儿棒槌大,

  条个赛竹杆。

  劝君莫惜力和汗,

  点石成金乐其间。”

  乡民听罢,拜谢离去。这时,又一位姑娘开口唱:“你是七姐下了凡,百姓齐拥赞,吉星高照人心暖,赶快为民消灾难!”唱罢,又一位老者上前问:“我今年七十有余,身板渐渐不支,七仙女,你能保佑我长生不老吗?”“七仙女”听罢,又开口唱:

  “马儿飞,鸟儿伴,

  迅步来到谷黍山。

  豆叶腿带宽,

  根儿扎九泉。

  穗儿就像狼尾巴,

  点头哈腰把土地献。

  劝君常吃谷黍饭,

  长生不老留红颜。”

  老人欣喜离去,身旁的姑娘又唱一曲“赶快为民消灾难”。接着一位青年走上前来说:“我今年二十六、七,还是光棍一条,七仙女,你说我还能讨下老婆?”“七仙女”又开口唱:

  “眼前一座高粱山,

  火红火红烧满天。

  根儿像龙爪,

  叶儿腿带宽,

  颗颗珍珠穿。

  天上只有阴森森,

  哪有人间红艳艳。

  种田的哥儿莫自卑,

  仙女都想嫁庄稼汉。”

  “那我就等仙女了!”小伙子高喊一声,高兴地退下。姑娘们又唱一遍“赶快为民消灾难”。这时,一对小夫妻走上前来,说:“我俩刚刚结婚,七仙女,你看我们能不能白头到老?”“七仙女”一听,笑着唱道:

  “立云头,擦把汗,

  祥云底下豆儿山。

  大豆小豆样样有,

  白豆黑豆色色全。

  长的是刀豆,

  圆的是豌豆,

  油煎用蚕豆,

  煮汤用绿豆,

  芝麻也是豆,

  花开节节高到头。

  天上只有寂寞愁,

  人间夫妻定会欢乐到白头!”

  这时场上的姑娘们又手拉手地转着圈狂跳起来,跳着跳着,忽听“锵”地一声锣响,大伙便立即停了下来。“七仙女”用手拢拢头发,开口唱:

  “拂袖掩脸气儿喘,

  提裙掂足上麻山。

  荨麻、亚麻、胡麻,

  制索、织布都靠它。

  织出麻布赠情郎,

  青山裹体避暑寒。

  休慕他人龙凤裘,

  淡茶素服度春秋。

  男耕女织月如蜜,

  儿女情长乐天伦。

  人间逗我众姐妹,

  留连忘返犯天规。”

  “七仙女”唱到这里,姑娘们便异口同声地接唱:

  “犯天规,犯天规,

  自古天规能治谁?

  你为百姓消灾难,

  原本就是人间仙。

  玉皇大帝若怪你,

  我们为你齐请愿。

  千请愿,万请愿,

  保你回宫能平安。”

  唱罢,姑娘们一同跪在地上,朝着明朗的月亮叩头拜谢,连呼:“请求玉皇大帝开恩赐福,保佑七仙女平安无事!”而“七仙女”则要在此时悄然离去……

  整个游戏过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和向往。

【山西七夕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七夕节对联传说及习俗09-26

关于山西的导游词04-13

《游山西村》说课稿10-24

关于山西垣曲的导游词07-02

谷雨节气的习俗介绍07-06

过年的风俗习俗作文05-01

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04-29

我们的节日七夕节征文01-13

山西省生态脆弱区的分析06-20

山西教师辞职信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