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一直被误解的心理学

时间:2021-01-09 11:51:57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一直被误解的心理学

  那个一直被误解的叫心理学的家伙

  心理学与医学,真的分清了吗?人们好像一直忽略或者假装可以忽略这件事。

  1

  许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心理学是医学里的一个科目,就像骨科,心胸肺外科,神经外科……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长久的误导了人们的概念。

  这个误解挺深的,各大医院都开设了心理科,挂心理号,两块五还是三块五,选一个医生,拿着病历去诊室就诊。

  导致这个误解,弗洛伊德是有间接责任的,因为他是学医出身的。

  不止如此,就连实验心理学之父,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存在并研究的冯特,也是医学出身。

  人们于是说,你看,开创心理学的人是先学了医科的,精神分析的创始人也是先学了医科的,所以,心理学是由医学分流出来的,是医学的一种,学心理要先学医才算正宗。

  这个观念直接导致了大众将心理疾病当作其他生理疾病一样对待。

  我之前有一篇分析乔任梁离去的文章,仔细讨论过这个问题,心理病不是生理病,不能将它独立的看成一种病,拿掉就可以了。

  它其实是发自人的自我与人格,不是染上的病,而是自己生出来的病。

  正如中医所讲:七情六欲皆可病。

  七情六欲是拿不掉的,是人自己生产出来的。

  其实,心理学历史上,有一位同样享有盛名的心理学家,叫做弗洛姆,他就只是学哲学出身,而未涉足过医学。

  2

  1862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开设了“自然科学的心理学”课程,心理学正式登上科学的舞台,同年,他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

  此时,伟大的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还只是一位6岁的小朋友,在家中接受父母的启蒙教育。

  人们很容易断章取义,认为冯特是使用了类同于医学的研究手段去揭示心理学的真理,这种认为本身也符合冯特医学出身的经历。

  然而,在冯特的核心观点中,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他强调了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差别。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immediate experience),对比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跟医学根本是两种科学。

  冯特只是在学医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痛楚是不能通过医学解决的,于是他去研究这种的痛楚的原因,发现了心理学这门新颖的科学。

  机体感染了病毒,你可以用药物去攻击病毒,然后会治愈;而心理出现问题,却找不到药物来攻击,因为痛苦的想法是产生于自我意识,攻击这个想法,等同于攻击自我,想法这个东西,从来不可能剥离铲除。

  然而也不能攻击造成自我挫折的环境,因为患者不可能脱离环境存在。

  直接经验是产生于人类内心及脑中的感觉、情绪、觉知、想法等等,是可以直接经验到的;而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经验,是从推论中得到的外部世界经验,冯特称之为间接经验(mediate experience)。

  这一段有点绕,用通俗一点的方式讲,就是外部和自身的区别。

  以往的自然科学,研究的都是外部世界,而心理学是研究内部的科学。

  医学也是研究外部的科学,研究致病的原因,这些原因都是外部存在的,经过实验推论而产生了解;而心理学,研究的是内部自行产生的事物。

  医学与心理学之所以难分,是因为心理上的问题同样会反应在机体上,用来提示我们去关注这个问题。

  这是身体机能的原理,饿了胃会疼,是为了提醒我们去吃饭;胃病也会引起疼痛,一样是为了提醒我们去关注和解决胃病;情绪上的问题会令我们头痛或者反胃,这也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去解决造成情绪困扰的问题。

  然而,只要不是器质性病变产生的疼痛不适,就不可能用外界的药物来解决,只能从内在去分析,这就是心理学的任务。

  同样的结果不能说明原因相同,而原因的类别才是区分科学类别的标准。

  鉴于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巨大差别,冯特提出了内省的研究方法。

  内省是心理学独有的研究方法,加上对心理产物的实验,构成“内省实验法”。

  这个方法倒可以用《盗梦空间》的故事原理来简单说明。

  柯布要令小费舍的思想改变,不能对他直接说不,他采取的办法,是从小费舍的经历入手,找出他的情感经验中破坏其父亲成就的动机,然后通过放大这段动机产生的经历,令小费舍的内在想法自然觉醒。

  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频频出现破坏的力量。

  是柯布的自省不彻底造成的,他没有好好对待自我的破坏性动机——由于在梦境建造的试验中,他操纵了妻子的想法,而令妻子自杀身亡,这个惨败的'痛苦经验会令他对唤醒内心动机的行为产生恐惧,当他对小费舍再次重复这种行为时,就会产生破坏性。

  这部影片用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一位咨询师要去治好富二代的童年阴影——与父亲的感情问题,得不到父亲认可的问题。

  可是他自己与妻子的阴影没有解决好,于是在唤醒富二代童年阴影的时候,移情产生了,他内心抗拒的某种行为使他呈现攻击性,企图破坏治疗。

  他的女学生发现了他的内省不够彻底,于是逼迫他去面对这个问题,当他终于说出操纵妻子的真相时,他的内疚得到了释放,最终才得以解决富二代的问题。

  如果咨询师不能做到深刻客观的内省,就无法不对患者的某些人格或想法产生攻击的念头,自然就会影响对患者内心的探索,无法帮助患者内省。

  3

  内省实验法对人类本就是一个考验。

  对于热爱心理学的人,这种带有深刻痛苦的内省是令人着迷的;而对于不热爱心理学的人,这种内省就是莫大的痛苦。

  因为这意味着一切遭遇都与自我有关,自我必然有部分责任,不再能将遭遇的不愉快推诿到外在世界,这无疑是比遭遇本身更痛苦的。

  正因如此,才会有许多人,想要从微观的各种数据中去证明,心理学与脑部的某些激素,某个区域活动、某些细胞的开放还是闭合神马的有关,以此来推诿自我的责任。

  这真的有点自欺得可笑:我恨你,是因为脑中某个细胞、某个基因受了什么错乱,不关我的事。

  关于这一点,我国前心理学会理事长,前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张侃发表过精辟的见地:试图以机械的还原代替研究对象本身,进而变相忽略了对人的研究,继续下去势必造成心理学学科的消亡。

  心理学揭示了人性的漏洞,人性和细菌一样,有益处也有害处,并不崇高也不卑恶,受生存环境的极大影响,有不受控的一面。

  所以,适合研究心理学及治疗心理疾病的人,一定不是功利的人,更不是凭一腔热情就往上撞的。

  许多学心理的师弟师妹说,他们学心理,就是因为这个学科很酷很玄,很厉害,能看透别人的想法……这种学心理就是为了防着自家那口子撒谎的人,还是趁早改行吧。

  这从来不是一门可以拿来长脸的学科,它是一种与生命同在的深刻的磨砺,所有外人觉得很酷很准的结论,统统是成倍的痛苦经历与再经历换来的,艳羡的眼光和高额的费用都不令我们开心,还不如能给我们睡个好觉。

  学心理,第一件事,从来不是分析别人,而是分析自己。

  上医科,解剖血淋林的尸体;学心理,把自己先解剖得血淋林。

  4

  悲悯及对真相的执着,才是学心理的标配。

  悲悯可以令人超脱利害与道德的束缚,去真正的共情,体验人类的心境;对真相的执着是抵御自我剖析的痛苦的唯一方法。

  好的咨询师都有一种天生的想法:我不怕伤害,但我想知道原因。

  知道真相,不会减轻痛苦,但痛苦本身就不再重要了。

  已知的痛苦永远比未知来的好。

  真假本身一直被好坏的观念混淆。

  比如一个姑娘被渣男骗了,那么渣男肯定是可恨的。

  但是姑娘为何没有判断出他是个渣男?许多人认为,如果一个人要骗人,总能找到办法。

  当然,但如果被骗的人不贪心,或者对自我的阴影、情结有觉知,就算不能避免移情,也能有理智的移情,那就不会被骗得太惨。

  坏的负全责是不理性的,罔顾了真相。

  好的那个,也有份促成一场伤害。

  而好坏,本来就是主观的。

  但真假是不变的。

  伤害是从来不可能因为学习而避免的,因为从出生起,我们就处在不同的关系中,形成不同的经验,产生不同的心理产物,即所谓阴影。

  学习,只是为了有觉知的,清醒的经历伤害,从中找出一线生机,挽救最后的自我认同感。

  讲直白点,姑娘不可能不被骗,因为她内心有相应的情结。

  但姑娘有觉知的被骗,可能,我是说可能不至于人财两空。

  但这一线生机,是要用痛苦的觉知换来的。

  大都数时候,人们宁愿懵懂的责怪社会就算了,或者一味要赢,其实都没什么用。

  这是最奇妙的一件事,不管多有钱多成功的人,都与最底层的人一样,承受着心理上的懵懂的煎熬。

  心理学的初衷是内省自我的人性和情感经历,上升到不问对错,只问真假的境界,追寻自我的动机,而非外部的责任。

【一直被误解的心理学】相关文章:

政治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论文03-15

买卖合同重大误解模板10-10

如何让你的简历被搜索01-23

浅谈被话语的特征与成因02-04

商品销售过程的心理学02-07

心理学简历封面01-30

被HR拒绝的六种简历01-16

什么样的简历被HR忽略01-23

被中国哲学思想批判的论文01-16

推销羽绒被的广告语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