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法律规定

时间:2022-10-06 00:02:44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法律规定

  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法律规定,房屋所有权依法发生转移,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下面带来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法律规定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法律规定

  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法律规定【1】

  一、农村房屋买卖的效力

  现行关于房屋买卖的所有法律、法规和规章都只适用于城市,专门关于农村房屋买卖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一个也没有。

  涉及农村房屋买卖的法律性文件只有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批复。

  在这个批复里,最高人民法院的观点是:如果农村房屋的买卖双方已经实际交付了房屋和全部价款,买卖关系有效,人民法院应予保护。

  二、农村房屋买卖的对象

  从《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来看,城市居民、农村村民,本村人、外地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同等的权利,履行法律设定的同等的义务和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不会因为买卖双方是城市居民、农村村民、本村人、外地人而区别对待。

  依据《合同法》和《民法通则》,任何合法的公民对农村房屋的买卖行为是合法的、有效的。

  也就是说:不管买方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村民;是本村人,还是外地人,买卖关系都是有效的。

  三、农村房屋买卖的处分权 农村房屋买卖,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房屋而订立的房屋买卖合同,权利人不予追认的无效。

  只有房屋的所有人才能处分该财产,他人无权干涉。

  四、农村房屋的权利证书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农村房屋还没有像城市房屋那样实行所有权登记制度,因而,农村房屋的所有权人没有城市房屋所有权人持有的房屋产权证。

  农村房屋的所有权人能够用来证明自己对房屋享有所有权的证书一般是当地区、县(自治县)、或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的宅基地使用证书。

  这个证书只能证明被该证书记录的人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不存在将房屋建立在其他人享有使用权的宅基地之上的可能性,所以,这个证书同时也能证明被该证书记录的人享有宅基地之上的房屋所有权。

  有些打算购买农村房屋的城市居民十分关心自己买了农村房屋后能否取得产权证,以为不能取得产权证购买农村房屋就是不合法的。

  农村房屋是没有产权证的。

  即使购买城市房屋,没有产权证也不表示就不享有对房屋的所有权。

  依据《合同法》和《民法通则》,有买卖合同、付款手续和房屋交接手续就足以证明买方对所购房屋的所有权,所以,购买人能否取得产权证或宅基地使用证书并不重要。

  五、购买农村房屋的注意事项

  如果你打算购买农村房屋,必须要注意两点:

  1.不要涂改宅基地使用证书,也不要相信村民委员会在涂改后的宅基地使用证书上加盖公章后涂改就成为有效的。

  宅基地使用证书,不是证明你对所购农村房屋享有所有权所必需的。

  宅基地使用证书是当地区、县(自治县)、或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的,只有当地区、县(自治县)、或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对宅基地使用证书的涂改才是有效的。

  他人涂改宅基地使用证书是违法的,而且,有可能构成犯罪。

  当然,最好能让当地区、县(自治县)、或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在原宅基地使用证书上改成你的名字或者给你颁发新的宅基地使用证书;如果不能,不必强求。

  因为从登记制度的设定目的来看,登记的作用在于公示,即世人周知该权利的存在。

  登记是房屋所有权的变动宣示,而非房屋买卖合同,不是房屋买卖合同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必须要件,没有办理过户登记并不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

  2. 如果你打算在购买农村房屋以后进行翻建,你只能在原建筑宅基地占地面积范围内翻建,不能扩建到附近耕地面积范围。

  如果扩建需要占用耕地、田地面积,则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如果未经审批就增加建筑占地面积,则增加的部分就是非法建筑。

  六、关于农村房屋卖给城市居民 农村的住宅出售给城市居民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

  依据如下:

  1、合同法将合同无效的标准限制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在对《合同法》做出的司法解释里表达的观点是:只有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才是无效的。

  (注: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但至今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或行政法规禁止农村房屋的买卖。

  也从来没有哪一条法律或行政法规对农村房屋买卖做出了禁止性规定。

  即使有地方法规或地方政府的规章,在认定买卖行为是否有效上,法院也不会适用地方法规或地方政府的规章而认定买卖行为无效。

  2、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用于非农建设其立法本意旨在维持农业用地的数量,保证农民的生存之本和粮食供应,而宅基地本来就是建设用地,其主体变更不会导致农业用地的减少,故该条不适用于宅基地,作为认定农村的住宅出售给城市居民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依据也违反立法本意。

  3、从法律保护所有权的基本精神来看,限制农民买卖房屋并非是对农民利益的维护,而是对农民权利的侵犯。

  众所周知,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个权能中,最核心的权能是处分权,处分权是所有权的标志。

  如果将农村房屋的处分权予以限制,这与我国保护农民利益的国策完全背道而驰。

  另一方面,合同法的基本精神是合同自由,合同自由包括合同订立的自由,合同内容的自由以及合同对象的自由,限制农民向城市居民出卖住房,也与合同自由的基本精神相悖。

  4、《农村承包经营法》原则上赋予了农民处分自己房屋的权利。

  我国新通过的《农村承包经营法》也体现了相同的精神,该法第32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装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该条原则上赋予了农民处分自己的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权利。

  该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性,相信农民能够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理性地处分自己的财产,是立法精神的巨大进步。

  既然为农民安身立命之本的农用承包土地都可以流转,农村宅基地也应做相同理解。

  七、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探讨

  我国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分为国家和集体两种。

  宅基地所有权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其使用权由集体组织按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划拨给村民使用。

  作为宅基地使用权人,有权在取得的土地上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可以在该土地上建造住房以及其他附着物。

  作为使用权人无权单独转让宅基地,但如果使用权人在宅基地上已建造了房屋,房屋的所有权的完整权应属于宅基地使用权人。

  因为宅基地一旦划拨给村民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对其所有的土地实际上并不能行使更多的权利。

  当村民出售房屋时,仅仅是宅基地的使用权人换了另外的主体,村民并不能通过出售房屋而从中获得宅基地的收益,他只能获得出售建筑物的利益。

  因此,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并不存在侵犯的问题。

  且允许农村房屋自由转让,将使农村的房屋发挥最大的效用。

  《物权法》草案第十五章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从草案规定可看出,草案允许农村房屋出售。

  该草案第272条:建造在宅基地上的住房所有权转让的,宅基地使用权同时转让。

  第273条:建造在宅基地上的住房所有权抵押的,在实现该抵押权时,宅基地使用权同时转让。

  由此可见,草案对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的关系采用地随房走。

  国家对耕地的保护是采取严格的政策,而宅基地与耕地性质不同,经过合法报批,宅基地上已建造了建筑物或附着物,一般不会再恢复到耕地性质,允许农村村民出售房屋与国家对耕地的保护政策并无抵触。

  因此,对宅基地上住房的出售应当采用放开的政策。

  正如农民在自有土地上种的粮食,如果不能进入市场自由买卖,那就失去了耕种的意义。

  宅基地转让的法律规定【2】

  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为建自有房屋对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

  其权利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具有身份属性,其在一定程度上有福利性质。

  2、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

  从受让的主体上,可以分为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让。

  如果受让方也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经过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则应当认定买卖行为有效。

  因为根据《宪法》第十条,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其所有权属于集体,而农民作为经济组织的成员,対于宅基地拥有的是用益物权,即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其处分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所以,如果事后经过农村集体组织同意,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反之,则应认定其合同无效。

  也就是说,对于此种情况,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同意,以及进行登记是转让有效的前提。

  而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人转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为是无效的。

  理由是《宪法》第十条,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

  且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人身属性,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法取得。

  然而,在现实当中转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农村居民对其在宅基地上建造的自有房屋进行转让,根据《物权法》第六十四条 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

  农村居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属于农民个人所有,这一点不存在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受让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则其有效无效的区分与前述情形一样。

  如果房屋买卖合同的受让方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根据《物权法》第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据此,似乎可以认定,转让房屋的协议是有效的,其实不然,理由是:根据《合同法》第七条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三条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根据《物权法》地随房走的原则,农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自有房屋的转让,必然导致宅基地使用权的一并处分,而农民的处分行为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中的强制性规定。

  因此,该房屋转让协议应当认定无效。

  3、近几年,由于房地产业的繁荣,使农村土地尤其是城市郊区的土地价值一路飙升。

  造成关于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转让纠纷越来越多,针对此种情况,北京市高院《农村私有房屋买卖纠纷合同效力认定及处理原则研讨会会议纪要》第一项指出,目前涉及农村私有房屋买卖纠纷的案件主要有以下情况:

  从诉讼双方和案由来看,主要为房屋出卖人诉买受人,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并收回房屋;从买卖双方身份来看,出卖人为农村村民,买受人主要是城市居民或外村村民,也有出卖给同村村民的情况;从交易发生的时间看,多发生在起诉前两年以上,有的甚至在10年以上。

  从合同履行来看,大多依约履行了合同义务,出卖人交付了房屋,买受人入住并给付了房款,但多未办理房屋登记变更或宅基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从诉讼的起因来看,多缘于土地增值以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因素,房屋现值或拆迁补偿价格远远高于原房屋买卖价格,出卖人受利益驱动而起诉;从标的物现状来看,有的房屋已经过装修、翻建、改建等添附行为。

  关于农村私有房屋买卖纠纷合同效力的认定,纪要第二项指出,农村私有房屋买卖合同应当认定无效。

  对于此类案件处理原则,纪要三指出,(一)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

  审理此类案件应实事求是地看待上述背景,要考虑到目前城乡界限仍未完全打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有一定的封闭性,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目前法律、政策限制集体土地流转是一种现实;同时要认识到此类案件产生的复杂性,并妥善解决相关的利益冲突和矛盾。

  (二)要注重判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判决要以“有利于妥善解决现有纠纷、有利于规范当事人交易行为”为指导,起到制约农民审慎处分自己房屋的积极效果。

  (三) 要综合权衡买卖双方的利益。

  首先,要全面考虑到合同无效对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影响,尤其是出卖人因土地升值或拆迁、补偿所获利益,以及买受人因房屋现值和原买卖价格的差异造成的损失;其次,对于买受人已经翻建、扩建房屋的情况,应对其添附价值进行补偿;再次,判决返还、腾退房屋同时应注意妥善安置房屋买受人,为其留出合理的腾退时间,避免单纯判决腾退房屋给当事人带来的消极影响。

【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法律规定】相关文章:

针对宅基地转让的法律规定06-25

农村宅基地转让协议01-08

农村宅基地转让热门合同01-14

农村宅基地转让协议书09-13

农村宅基地转让合同 15篇12-01

农村宅基地转让合同15篇11-08

农村宅基地转让协议书06-11

农村宅基地转让合同范本01-23

农村宅基地房屋转让协议书01-08

农村宅基地转让合同样本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