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乌木多肉怎么养

时间:2022-10-05 21:11:30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乌木多肉怎么养

  乌木算得上是多肉中的贵族,乌木多肉怎么养,以下的乌木多肉怎么养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借鉴。

乌木多肉怎么养

  乌木多肉怎么养【1】

  众所周知的,乌木算得上是多肉中的贵族...所以不少人在乌木的种植上也花尽心思,下文的作者Mr_CDN为了选配适合种植的乌木的配土,下了不少功夫,也许可以给各位种植乌木,或者景天类多肉一点参考。

  PS:原文有点长,精简了一些,看完会对你的配土选择有些启发。

  先简单介绍一下乌木原产地的状况,便于我们建立乌木配土的基本思路。

  于1992年正式发表的乌木,是在墨西哥北部的科阿韦拉州山谷里的砂质地表和岩石上被植物学家发现并采集到的。

  此区域日光充沛,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在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属于干旱的半沙漠气候,只在春、夏、秋三季出现短暂的降雨时节。

  由此可得,单就乌木的配土而言,“砂质”、“干旱”是关键词,这意味着同时拥有良好的持水力和透气性的颗粒介质,是乌木天然的爱。

  既然多肉的根系长期工作在持水性能较差的砂石环境里,就多半不能适应持水力过强且透气性差的基质,例如大比例的泥炭、椰糠、园土等。

  这些基质的共性是持水力强、蓄水期长、且微环境空间小、含氧量低。

  除了不利于根系健康生长之外--根系的健康生长依赖性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充足的空气--也不便于控水,易造成植株不可逆转的徒长现象,俗称“伸脖子”、“摊大饼”。

  尤其是乌木这类生长在日照充足,常年干旱少雨的环境中的品种。

  因此,韩国人明智的选择了大比例颗粒(成长土)甚至是全颗粒(上色土)配方。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韩国人是如何给乌木配土的。

  韩国人手里的乌木,基本源自美国,而配土,早年间则依赖日本进口。

  后来大棚开始成规模种植,土的进口渠道受阻,无奈之下韩国人只好弃用日本人的土,依葫芦画瓢研制出了自己的乌木土配方,逐渐改进,到现在已有近3年历史。

  他们会在苗期使用成长土,在植株长到亚成(冠幅5cm)以后,更换上色土。

  通过样本分析,得知了它们大概比例:

  韩国使用的乌木成长土:麦饭石(35%),轻石(20%),珍珠岩(20%),植物腐质(10%),龙泉赤玉土(3%),黑色火山岩(2%),杂志(10%)

  韩国使用的乌木上色土:轻石(35%),麦饭石(30%),龙泉赤玉土(20%),黑色火山岩(10%),火山岩(5%)

  先来看看韩国使用的乌木成长土:

  杂质10%忽略,大棚往往大批量配土,难免会夹带大量杂质,因此可不做考虑。

  龙泉赤玉3%、黑色火山岩2%,由于比例太小,对介质整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倾向于理解成配土时无意中混进去的,忽略。

  就算不忽略,我们为其寻找到的优质替品虹彩石,也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稍后再介绍。

  珍珠岩20%,优质替品有的是,无非就是个质轻无菌保水透气,只要你不贪便宜,就没有理由用它(易粉碎)。

  植物腐质10%,是否能等同于杂质?暂时保留意见,多少会在保水、保肥方面做出些贡献,椰糠、泥炭都是很好的替品。

  接下来就剩下两位主角浮石和麦饭石了。

  浮石被视为一种质轻无菌保水透气且结构稳定的典范级基质,在我们将要用到的虹彩石里也颇具比例。

  而麦饭石,用途则很不一样。

  在物理属性如此不尽人意的压力下,它就像一个土壤牧师一般,发挥着一系列不可替代的专长。

  稍后会详细介绍。

  再来看看韩国使用的乌木上色土:

  全颗粒,无杂质,无腐质,有意削弱了介质的保水性、保肥性,应正了乌木控型、上色的“虐”字诀。

  也没有了珍珠岩,多了个龙泉赤玉,而且都是20%。

  龙泉赤玉刚好是珍珠岩的一种优质替品:容重适中,保水透气,且具有优秀的导水性和亲根性,物理稳定性也完胜珍珠岩。

  猜测韩国人可能考虑上色土服役期远长于成长土,为了确保介质更长久的维持稳定的结构,他们只好选择龙泉赤玉土而放弃了种植时间长了容易粉碎的珍珠岩。

  龙泉赤玉土相比其他赤玉土更坚固,粉碎周期更长。

  黑色火山岩10%、(常见的红色)火山岩5%,相对于成长土来说更多的火山岩含量,这意味着我们在上色土中要加入更多的虹彩石(含火山岩)。

  更多的浮石,作为一种相对贫瘠的基础介质,应该意在削弱介质的养分供给,单纯保留其保水透气性及坚固的结构,虹彩石里也有浮石。

  剩下的就是被削弱了比重的土壤调节大师麦饭石了。

  综上,我们基本摸清了韩国人给乌木配土的思路。

  1.颗粒为主,兼顾持水力和透气性;

  2.肥力低,但不失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3.确保不俗的亲根性和导水性;

  4.相对稳定的物理结构。

  5.弱酸性介质环境;

  6.适中的容重(田间自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称为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是土壤肥瘦和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容重高说明土壤紧实,孔隙数量少,土壤的水分、空气、热量状况较差)。

  作者做了些持水性测试和导水性测试后,最终选择了以下5种介质:麦饭石、虹彩石、仙土、龙泉赤玉、高位泥炭。

  这里简单提一下高位泥炭,泥炭土根据分布情况被分为3个亚类。

  简单说低位泥炭属富营养型,有机质含量较低,偏碱性。

  而高位泥炭正好相反,属于贫营养型,有机质含量较高,偏酸性,造炭植物主要为地表苔藓类植物,因苔藓类机体构造,能更好的兼顾持水与透气的需求。

  中位泥炭就是高、低二者的过渡层,兼顾二者的属性,PH值呈中性。

  这些介质中持水力时间最长的是虹彩石,我想这和虹彩石里大量保有的多孔质火山岩及浮石有着直接关系。

  接下来是龙泉赤玉,这一点也不奇怪,熟悉赤玉土的人都知道。

  但它的持水时间只位居第三,排在第二的则是持水量表现适中的,水分蒸腾缓慢的仙土。

  最不给力的是麦饭石,持水量、持水时间都出奇的低,但在我们无法抛弃它在微量元素、水质平衡、土壤改良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的前提下,将它视为一种有效削弱介质持水力的调节剂,也是它的第二意义所在。

  此外,这些介质种的虹彩石,龙泉赤玉土,高位泥炭都有比较好的导水性。

  良好的导水性(包括自下而上吸水的能力)能确保水分在介质内部均匀的扩散、存储,有利于根系的发展和平衡。

  最终我们得到了一张比较全面的介质属性表,如下图:

  正题来了!有了以上参考、分析、测试等工作,问题变得明朗而精确,再经历数次尝试和调整,我们最终确定了这样的配置比例。

  乌木成长土介质构成:虹彩石(20%)、龙泉赤玉土(20%)、仙土(20%)、麦饭石(20%)、高位泥炭(20%)

  乌木上色土介质构成:虹彩石(30%)、龙泉赤玉土(30%)、仙土(20%)、麦饭石(20%)

  首先要说明,本文意在分享乌木的家庭种植土配方,乌木又是贵货中的战斗机,所以这里用到的介质都是不计成本的。

  换句话说,选用的都是同类可替换介质中的最优选择,就当是豪华版吧,乌木完全配得上这样的介质阵容。

  关键在于优质的介质确确实实能给养护者带来很多助益和额外的收获,所谓精养,配土是个绕不开的环节。

  至于大棚用土,则可根据刚才谈到的原则和原理,结合大棚湿热的特殊环境,自行确定性价比更高的廉价替品,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先来看看经过我们改良的本土化了的乌木上色土的配置。

  1.基质:

  选用持水、透气性俱佳且少量含有长效缓释肥,弱酸性,无菌,结构、性质稳定的虹彩石作为基础介质,为配方定性。

  2.基质增益:

  为了全面提升基质的导水性和亲根性,龙泉赤玉作为这方面的专家义无返顾的加入了队伍。

  以上两种介质的混合体占据了配方60%的比重,作为培养基,同时确保了持水力、透气性、导水性、亲根性,也维持了适中的土壤容重,奠定了弱酸的介质环境。

  3.主肥来源:

  前面已经介绍过,因原生地客观因素和乌木上色、控型的特殊要求所致,乌木在生长时仅需要适可而止的肥力。

  虹彩石里缓释肥的比例看来太小了,我们找来了最适合乌木的天然肥源介质:仙土。

  相对于其它富营养介质,它具有坚固且稳定的颗粒状结构,能兼顾持水力和透气性,又能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氮、磷、钾等主要肥力,再加上它的亲根性、弱酸性、无菌、防虫等优势,这一切都令它很难被取代。

  4.补足和调节:

  例数麦饭石的优势,可能十个指头都不太够。

  首先为植株提供了丰富的微量元素补给,其次改善水质、活化土壤、供氧,同时也具有长期稳定的物理结构,不影响介质的透气性。

  还有刚才提到的,在过于潮湿的环境里,加大麦饭石比重能对介质的持水力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在上色土的基础之上,我们再来看看专供小苗(冠幅5cm以下)使用的成长土配置。

  小苗茁壮成长对介质的需求有什么不同?简单说就是更充足的养料供给和源源不断的水、空气。

  但有得必有失,为此可以放弃甚至是必须放弃的,是对紧凑株型过分的强调和过早因施虐上上的漂亮颜色。

  那么如何改造呢?加缓释肥?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既提升介质的持水力,又不能过多损失透气性,还要保肥和适度提升肥力,选择富含有机物又保水透气的高位泥炭土,看来是不二的选择。

  考虑到虹彩、龙泉赤玉在保水、亲根方面是同样优秀的介质,看来和泥炭有些重复,于是我们适当降低了二者的比例,为泥炭的参与腾出一席之地。

  而麦饭石、仙土作为介质供给的主要来源,比例维持不变。

  关于铺面、垫底介质:

  1.铺面——麦饭石

  麦饭石是饮用水滤材的主要原料,是因为它蕴含的那些矿物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氨基酸、氧分是“过水溶出”的,它对有害物质的吸附动作也是通过“过水”完成的。

  考虑到浇水时自上而下的流动性,这是麦饭石铺面的主要原因。

  另外两点好处,一是美观,二是麦饭石容重大,压在上面有利于稳固介质的物理结构,降低因搬动、震荡所导致的颗粒介质内部位移、摩擦引起的伤根风险。

  而且还能非常有效的避免介质表层的轻质材料(如浮石、泥炭等)被风吹跑。

  2.垫底——大颗粒浮石

  盆栽底石,是个老话题了,实践证明对于精养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

  要求质轻,颗粒大而坚固,孔隙多,贫瘠,能迅速散失水分,在植器底层形成一个水分调节层,便于空气顺利进入它之上的根系发达区域帮助根系健康代谢、生长。

  我们认为大颗粒浮石(粒径约8-20mm)是个不错的选择,一直用它给种植乌木的植器垫底,可以根据大小分分类,把最大的放在最底层,然后往上依次变小,最后和乌木配方土平顺衔接(大颗粒的火山石也是不错的替品)。

  当然,也要借此稍作提醒:严格来说,北方干燥、日照充沛,而南方湿热多雨,晴天相对较少,这样的差异性的确会对介质属性造成一定影响。

  那么在干燥的地区,介质中应更加强调虹彩石、赤玉土等持水力强的介质的保有量,甚至可以考虑为介质加入少量高位泥炭;而在潮湿的地区,则可以考虑适当减少保水材质的比重,用更多的麦饭石取而代之。

  也可以选择一样的配土,在浇水频率上有所调整。

  关于颗粒大小的问题:

  栽培介质中,颗粒大小一直被认为和亲根性有直接的相关性,所以有必要最后说明一下粒径的选择。

  虹彩石,只有一种规格。

  当中颗粒大小相对丰富,能够合理的相互堆砌,填充。

  龙泉赤玉,3-6mm规格。

  仙土,小号,粒径大约在3-10mm之间。

  麦饭石,3-6mm规格。

  提醒:所有介质(除泥炭外)使用前应过1mm筛,清除粉尘,确保良好的透气性。

  应该有人会问,用于苗期的成长土,要不要使用比上色土更细的颗粒?这一点我们一开始也很当回事。

  后来经过大、小颗粒种植的比对试验,我们发现,与上色土大小一致的成长土颗粒种出来的苗子,反而比小颗粒种的苗子成长得更加健康、茁壮。

  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在成长土中添入的高位泥炭,本就已经靠它细碎、易散的特殊构造,适度填充了颗粒间的孔隙,让介质变得更加紧实,等于变相缩小了介质的粒径。

  如果再缩小成长土的粒径,则有一点操之过激,介质持水力过剩,而透气性又不足了。

  至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最初敲定下来的配土思路,是它指引我们最终找到了答案。

  1.颗粒为主,兼顾持水力和透气性;

  2.肥力低,但不失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3.确保不俗的亲根性和导水性;

  4.相对稳定的物理结构;

  5.弱酸性介质环境;

  6.适中的容重。

  我想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配土这件事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万变不离其宗的。

  只要抓住了这个“宗”,其实形式上怎么变都可以。

  还有仅靠浇水技巧就能把纯泥炭栽的祖宗伺候好的呢,没法说。

  但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还是老老实实把土配好,才能弥补我们日常养护方面的粗糙和笨拙,养出更精致的乌木来。

  这些工作,仅仅代表我们自己的思路和经验,而不是唯一答案,在此奉上,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近年园艺渐热,市面上能买到的各种栽培介质品牌多样,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假货盛行。

  肉友们挑选配方原料时一定要睁大眼睛,多方咨询。

  网路上也能找到不少关于各种介质真假好坏鉴别的经验贴,多看多学,适当时交点学费,才能找到上等的原料,养出精致的乌木来。

  有机会我们一起把经验分享一下,好好讨论讨论好坏真假的问题。

  盘点乌木多肉怎么养【2】

  很多朋友喜欢乌木,并且纠结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出后,毕竟是贵货,纠结是正常的。

  但是收到货后,品相、对版与否,在此不论,只说上盆与养殖。

  如果这一关过不好,再好的乌木到手之后也会成为“天狼星”,这一关过好了,恭喜,您的乌木已经度过了第一关,接下来就看你的养功了。

  选盆:在材质上,个人认为要看地区和个人爱好以及财力,上个塑料、红陶还是紫砂。

  但是在大小上,应该比你所买的乌木,至少要大2厘米,也就是乌木栽到里面之后,叶片的外缘距离盆边要有2厘米左右的距离,这样,它能有充分的空间发根、生长,并且考虑到一年、两年后的情况。

  特别是有些乌木来的时候是包着的,一旦打开了,要大1/3以上,这一点需要考虑到。

  植材:一般人认为多肉植物不太需要肥,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没有肥怎么长?对于一些“萌货”可以不加肥,对于乌木这一类要长大才霸气的东西,没有肥显然是不行的。

  肥的选择也看个人兴趣吧。

  我一般是喜欢加鸡粪肥,其它的材质,如通风、透气什么的,与景天一样,坛里多了,就不多说了。

  栽种:对于有根的,不要把根窝在一起埋上,一般要把根理顺了,分开,斜向30度或45度(与垂直方向),我一般是先在盆里弄个小土包,小一点的,把乌木座上面,把根分开,这样可以让根充分地展开,将来长大以后根也能比较好地分布开。

  然后再把土徐徐的填好,压实,当然也不是压到压不到,适当的压一下就行。

  对于没根的,直接坐土上就行。

  很多朋友喜欢乌木,并且纠结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出后,毕竟是贵货,纠结是正常的。

  但是收到货后,品相、对版与否,在此不论,只说上盆与养殖。

  如果这一关过不好,再好的乌木到手之后也会成为“天狼星”,这一关过好了,恭喜,您的乌木已经度过了第一关,接下来就看你的养功了。

  选盆:在材质上,个人认为要看地区和个人爱好以及财力,上个塑料、红陶还是紫砂。

  但是在大小上,应该比你所买的乌木,至少要大2厘米,也就是乌木栽到里面之后,叶片的外缘距离盆边要有2厘米左右的距离,这样,它能有充分的空间发根、生长,并且考虑到一年、两年后的情况。

  特别是有些乌木来的时候是包着的,一旦打开了,要大1/3以上,这一点需要考虑到。

  植材:一般人认为多肉植物不太需要肥,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没有肥怎么长?对于一些“萌货”可以不加肥,对于乌木这一类要长大才霸气的东西,没有肥显然是不行的。

  肥的选择也看个人兴趣吧。

  我一般是喜欢加鸡粪肥,其它的材质,如通风、透气什么的,与景天一样,坛里多了,就不多说了。

  栽种:对于有根的,不要把根窝在一起埋上,一般要把根理顺了,分开,斜向30度或45度(与垂直方向),我一般是先在盆里弄个小土包,小一点的,把乌木座上面,把根分开,这样可以让根充分地展开,将来长大以后根也能比较好地分布开。

  然后再把土徐徐的填好,压实,当然也不是压到压不到,适当的压一下就行。

  对于没根的,直接坐土上就行。

  在缓根的过程中,植物的状态,特别是发色状态会变差,这不是主要的,因为你在买的时候就要看清楚,那时候才应该是最佳状态时期,至少你知道它曾经达到那种状态水平,今后能不能再把那种状态养出来,就看你的功夫了,但绝不是上盆之后就让它保持。

  保持发色状态,一般需要低温、光照、少水,而这些条件都是不适合发根的。

  缓根适应至少要7天,真正的开始发根并生长了,以乌木而言,一般要一个月左右。

  但是这个时候的根也是开始长了,并没有强大起来,要强大的根系,没有3、4个月是建立不起来的。

  到那时,你想让它发色,无论怎么虐,它能承受,也就出色了。

  记住,让它出现最佳的状态是它完全适应了之后的任务,而不是你拿到时候的任务,切勿本末倒置。

  红乌木怎么养【3】

  红乌木

  景天科 拟石莲花属

  生长速度:较缓慢

  繁殖难度:一般

  贵族多肉红乌木在充分接受光照后,植株会更加紧实饱满,叶片呈现出艳丽迷人的颜色,置于家中不仅能用来观赏,还能提升主人的品味。

  红乌木

  红乌木的养护表

  喜光度:全日照

  浇水:干透浇透

  病害:易腐化

  播种期:全年繁殖

  红乌木

  红乌木喜欢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干燥凉爽的环境中生长,耐阴、耐寒、怕潮、怕闷,天气凉爽时最适合其生长,光照充足会使叶片成色艳丽,叶缘的黑色也会加深。

  对于红乌木来说,叶尖的黑色越深越好,若光照不足、养护不佳,植株颜色就会变淡,叶片拉长徒长。

  在夏季和冬季,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使之休眠,在休眠期中要控制浇水,必要时还要断水处理,冬天要保持4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否则低温会造成冻伤,甚至死亡。

  红乌木

  养肉小贴士:如何繁殖红乌木?

  一般采用扦插和叶插的方式来繁殖红乌木,非常易养活,只是生长的速度略缓慢。

  扦插切取分株后,直接置于干燥的土表即可,等待发根后才能少量给水。

  叶插则是取下紧实完整的叶片,放到阴凉处晾干伤口上的水分后,再平放于潮润的土表,发根的过程明显变长,但是成活后还可以取下进行扦插繁殖。

【乌木多肉怎么养】相关文章:

新买的乌木多肉怎么养10-05

乌木多肉怎么养殖10-05

乌木多肉怎么鉴别10-05

多肉怎么养10-05

怎么养多肉植物09-30

多肉植物怎么养10-05

静夜多肉怎么养10-05

砍头的多肉怎么养04-22

佛珠多肉怎么养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