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观赏鱼鱼病

时间:2021-02-18 10:46:30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观赏鱼鱼病大全

  观赏鱼常见的鱼病有哪些?来看看小编整理的观赏鱼鱼病大全吧。

  观赏鱼常见鱼病及防治

  1、白点病

  病原体:小瓜虫,虫体椭圆,柔软可塑,形态多变。

  本病是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引起的,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较常见的寄生虫性鱼病。

  症状和病变:当小瓜虫幼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的粘液,使鱼体组织增生形成一个个白色状脓胞,起初体表呈白翳状,似肤霉又不象肤霉,数日后,小瓜虫幼虫在鱼体表形成胞囊时,白点症状才明显。

  病鱼的体表、鳃部和鱼鳍上出现许多点状胞囊,体表粘液明显增多。

  肉眼观察时就是一层密麻麻的白点。

  小瓜虫则藏在脓胞里逐渐发育为成虫。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此时病鱼虽仍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缸壁一角互相挤擦或身体磨擦硬物。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症状开始明显,鱼体感觉不适,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且常呈呆滞状浮在水面。

  病程一般5--10天,如果不及时治疗,白点病将迅速传播开来,使鱼群集体患病。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0℃最适于白点虫繁殖。

  防治:

  (1)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提高水温至28度,(小瓜虫在水温25度以上不易繁殖,28度开始死亡),予以防治。

  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就会逐渐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恒定,病鱼基本功就会痊愈。

  如再辅以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

  (2)在溶水量5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黄豆粒大小的呋喃西林粉,稀释后泼洒于水中,药浴病鱼。

  (3)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古时称尿砖),放入病鱼的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4)选用0.2-0.3克硝酸亚汞,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注意由于硝酸亚汞有剧毒和腐蚀性,药液应放在塑料盆中,不要用金属容器。

  (5)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连续用药2-3次。

  (6)红药水治疗。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红即可,宁少勿多!浸泡5-10分钟,每天1-2次。

  (7)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每10加仑水 4—8cc,无底砂配合过滤系统之容器,药量宜减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8)将患病的鱼放在百分之一的食盐水中,药浴3—5天,亦可治愈。

  2、黑点病

  病鱼头部可见长形的浅黄色孢囊,其孢囊成熟时,呈黑色,即摇尾幼虫与后囊幼虫,它们亦侵袭鱼体眼睛、肌肉、血管、鳃、内脏器官,若于眼睛的水晶体部位发现不透明的斑块,则有可能受到感染此病不具传染性,但是会伤害肌肉组织及使眼睛受到或失明,严重时可致死,目前并无药可愈,仅可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将虫挑除

  3、肤霉病

  又名水霉或白毛病,是常见的一种水霉菌病。

  常见的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但也有少数不分枝。

  菌丝一端像根状,着生于鱼的皮肤和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突出体表。

  菌丝长达3㎝,呈灰白色,柔软,像棉花絮纤维状。

  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或寄生虫破坏皮肤,导致病原菌侵入伤口。

  症状和病变:霉菌从鱼体伤口侵入后,吸取皮肤组织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并迅速地向体外生长。

  病初肉眼不易辨别出特殊症状,当肉眼已能看出症状时,菌丝已向内深入肌肉,向外生长成棉毛状菌丝,故称为“生毛”。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同时鱼食欲减退,游动失常,最后死亡。

  患病初期,个体伤口四周红肿,皮肤粘液增多,患病后期,伤口处形成一丛絮毛状菌丝。

  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肤霉病。

  感染了霉菌的鱼卵,菌丝侵入卵膜,在卵膜外面着生菌丝,逐渐覆盖其它鱼卵,严重时发霉的鱼卵会将霉菌传播给附近的健康卵,使胚胎在孵化过程中死亡,大大降低孵化率。

  此外,感染霉菌的程度还与其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室内灯光或日光的不足,都有利于霉菌的大量孳生。

  受霉菌感染的鱼体,皮肤表面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失去应有的体表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驻呈呆滞状浮在水面。

  若不及时治疗,鱼体上的霉菌迅速蔓延,菌丝深入体内,死亡率较高。

  防治:

  (1)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不久即恢复原有的色泽。

  用0.02ppm浓度孔雀石绿溶液泼洒鱼缸中,对防治鱼卵发霉有一定疗效。

  (2)食盐和小苏打各250克混合溶解于100*55*45CM的水族箱中,坚持数次,效果显着。

  因热带鱼对食盐的敏感性极强,无论哪种病用盐水浸洗或泼洒后,数日后症状都会减轻。

  (3)用0.3ppm浓度甲醛溶液进行泼洒,可抑制霉菌的孳生。

  对肤霉病也有一定疗效。

  (4)在100*55*45CM的水族箱顶端安装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菌的孳生。

  泡次甲基蓝药水,或将患病的鱼放在百分之一的食盐水、盘尼西林水溶液中,亦具效果。

  4、烂鳃病

  鳃部疾病有寄生虫性烂鳃和细菌性烂鳃两种。

  (1)寄生虫性烂鳃病

  ① 指环虫寄生

  病原体:指环虫,虫体扁平,头部前端长有四个黑色眼点,呈方形排列。

  在适宜的水温中,繁殖很迅速。

  症状:鱼被大量指环虫寄生后,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鳃失血,精神呆滞,严重时停止摄食,最终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且死亡率较高。

  防治:将晶体敌百虫0.1—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或将晶体敌百虫0.1克经稀释后泼洒于溶水量100千克的水族箱中,每周用药2次,可取得较好效果。

  ② 车轮虫寄生

  病原体:车轮虫,虫体侧面形似圆蝶,体侧隆起的一面为口,旁有带状结构,称口带。

  口带两侧各长有一行纤毛,虫体以车轮状旋转的方式运动。

  症状:被车轮虫寄生的病鱼,鳃盖边缘和鳃缝间鳃丝失血,严重时局部溃烂,呈灰黄色,以致鳃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停止摄食,最终窒息死亡。

  在夏秋季节水温适宜时,由车轮虫寄生的烂鳃病容易传播和蔓延。

  防治:用硫酸铜0.2克和硫酸亚铁0.1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经多次用药后方可痊愈。

  ③ 鳃吸虫寄生症:呼吸较急促,鳃盖大开,鳃丝有肿胀与白化现象,不喜欢游动,有时具有使水箱鱼儿全灭的传染力。

  利用福XX林溶剂,进行长期或短期药浴,因成虫扑灭容易,但虫卵杀灭困难,会在三天后陆续孵出,可在水中保持万用水、甲基蓝药水有效成份3—5天,杀灭幼虫。

  (2)细菌性烂鳃病:

  ① 粘液球菌性烂鳃

  病原体:粘液球菌,体细长,两端钝圆,易弯曲,无鞭毛,常作滑行运动或颤动。

  症状:病鱼鳃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盖骨的皮肤充血,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

  粘球菌通常在水温18--25度、PH6.5--7.5的水中生长旺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可选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

  也可选用高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

  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

  ② 水霉性烂鳃

  病原体:水霉菌。

  症状:病鱼鳃丝严重失血,鳃丝发白,严重时有絮状菌丝粘附,死亡率极高。

  防治方法:

  a. 可选用食盐50克、小苏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

  也可选用0.7克孔雀石绿,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

  b. 在10千克水中溶解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浸洗病鱼15--20分钟,多次用药后方能见效。

  c. 用0.1ppm浓度的硝酸亚汞和1ppm浓度的呋喃西林粉配制成混合液,浸洗病鱼5--10分钟。

  d. 在溶水量为10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痢特灵或土霉素2--3片,较长时间浸洗鱼体。

  e. 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深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3)粘孢子虫性烂鳃

  病原体:粘孢子虫.

  症状:鳃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饲水,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鳃丝失血导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

  防治方法:选用三年生枫杨树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适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

  也可选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

  简单说说鱼的两种鳃病!

  5、两种鳃病的探讨

  (1)两种鳃病的相同点

  发病部位均在鱼类的鳃丝上,且鳃丝出现缺损、糜烂、充血、水肿等症状,病鱼吃食量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多漂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

  特别是放养的鱼类还没有长至商品规格时,春夏季会频繁出现浮头现象,开动增氧机后鱼又不顶水。

  (2)两种鳃病的不同点

  ① 由细菌引起的鳃病

  a. 病原体是粘球菌等致病菌,镜检无寄生虫。

  b. 鳃丝呈暗红色,充血明显,糜烂严重,粘液较少。

  c. 病鱼的鳃盖内表面组织一般会发炎充血,中间部糜烂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d. 多数病鱼无规律浮游,*池边漫游,身体发黑,尤以头部发黑最为明显,一般不跳跃。

  e. 病鱼常伴有赤皮病、肠炎病并发。

  ② 寄生虫引起的鳃病

  a. 病原体是寄生虫,用显微镜检查可见鳃隐鞭虫、车轮虫、指环虫、中华鳋等。

  b. 鳃丝多为淡红色或鲜红色,水肿明显,大量粘液包裹鳃丝,有时可见鳃丝外有一层白膜。

  如果是孢子虫寄生,则可在鳃丝上找到孢囊,形如菜籽状、块状。

  c. 病鱼的鳃盖内表面组织一般无损伤,不充血。

  d. 多数病鱼整日浮于水面,常跳跃,体色无明显变化。

  (3)两种鳃病的治疗方法

  ① 细菌性鳃病 :应当采取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消灭水中的病原菌,另一方面杀灭体内致病菌。

  外用药物有漂白的粉末(含氯量30%左右)1克/立方米或“强氯精”0.3克/立方米或“百毒净”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据病情轻重可连续施药2次~3次(间隔1天~2天)。

  内服药有“鱼菌灵”、呋喃唑酮、“鱼康宝”、“烂鳃灵”等,任选一种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天~5天。

  直接投入水中也可以,但效果不如口服好!

  ② 寄生虫鳃病 :若引起疾病的是鳃隐鞭虫、斜管虫、半眉虫、车轮虫、舌杯虫等,治疗时应选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ppm,全池泼洒或用8ppm的上述合剂浸洗鱼体。

  使用该合剂治疗鱼病的,应尽量将池中水量计算准确,争取一次治愈。

  因为硫酸铜的毒性较大,安全浓度的范围较小,若浓度过大将对鱼造成药害,严重时会致死池鱼;若浓度过小又达不到治疗效果,不仅池鱼会继续受疾病影响,而且连续多次使用该药物还会杀灭池水中的部分浮游植物,影响水质。

  治疗这类疾病也可选用硫酸铜的替代药品,如“鱼苗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