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国学方面有趣的知识

时间:2021-05-27 11:58:10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国学方面有趣的知识

  闲来无事,遍翻典籍,发现在看似枯燥的文献之中,还记载了许多国学方面有趣的知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我们对很多事物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国学方面有趣的知识

  国学方面有趣的知识一

  最早的“洋文名”

  三国时期,沛国谯县有个小生,善于治病救人,他给自己搞了个梵文名字,用梵文的“药”这个词来称呼自己。但是当时大家还不会写天城文,还是要拿汉字写,就按照音译写成“华佗”。就这样,华佗开创了中国人取洋文名字的先河。

  熊猫唐朝时就是“国宝”

  早在唐朝时,熊猫就被当作国礼送给了日本。公元685年,日本遣唐使来华,为表示友好,武则天(当时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实际掌权)送给了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熊猫,随同遣唐使一道返回日本。

  “知识就是力量”的最早出处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大家都知道是英国人培根说的。但其实我国的知识分子早在很久之前就提过类似的观点了。东汉时期,王充就曾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比培根早了一千五百年。

  最长寿的帝王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不是89岁的乾隆,而是南越武帝赵佗。赵佗原为秦朝南征大将,秦亡时割据岭南,一度称南越武帝。赵佗从战国一直活到了汉武帝建元四年,约103岁。

  并不存在的“挥泪斩马谡”

  马谡因失街亭获罪不假,但并不是被诸葛亮斩首的,而是病死在狱中。《三国志》中记载很明确:“谡下狱物故(死亡)”。因此,“挥泪斩马谡”一事并未发生,只是小说家的杜撰。

  “衣冠禽兽”最早是褒义词

  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原是褒义。明代官员的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因此,人们称文武官员为“衣冠禽兽”。衣冠禽兽原指的是当官的,它是褒义词,后因明代中晚期某些当官的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自然就成为贬义词了。

  “姓”与“氏”是不同的

  姓氏在古代的含义不同。姓是母亲一系的,氏是父亲一系的。比如姜太公,他爸是吕氏,他妈是姜姓,所以其实他叫吕尚。姜子牙的资料介绍是这样写的:“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后来“姓”与“氏”慢慢混用,不再区分。

  “一日三餐”起源于宋朝

  事实上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只有皇室四餐,诸侯三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宋代开始经济繁荣,开了专门的夜市,晚上不实行宵禁,所以才加一顿晚饭。

  古代的冰箱

  谁说古人没有冰箱?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曾出土一件“铜冰鉴”,就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冬天凿冰储藏的记录。简单地说,古代的“冰箱”是一个盒子,里头放冰块,再将食物放在冰中间,以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国学方面有趣的知识二

  一、“司马”原来是姓吗?

  “司马”一姓大家都很熟悉,历史上也有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光等着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其实,“司马”是古代的官名,后来以官为姓,成为姓氏之一。

  司马作为官职,在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亦称“三有事”。司马为朝廷重臣,掌管军政与军赋,常常统兵出征,所率军队为六个师或八个师不等,相当于大将军。

  春秋时,各诸侯国官制中都有司马一职。有的诸侯国还设有大司马,此外还有左司马、右司马作为司马的属官。不仅在官制中有司马一职,在军队中也设有此类官称,如晋军中有司马,是低于军尉的官职。

  战国时,军将或军师常常被称为司马,如《战国策·齐策》记载“禽燕之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田单)之功也”,燕司马就是指燕将骑劫。在军队的将帅之下,还设有很多司马之职,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此外,地方的县、都也有司马的官,如秦有县司马。春秋战国的铜官玺中还包括很多的县、都的司马之玺。

  司马的官职到了汉代曾一度被取消,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称作少司马。汉代大将军统管五部,每部各设军司马一人。

  魏晋至宋代,司马为军府之官,总理军府事务,参与军事计划。隋、唐两代,州、郡、府中各设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而到了明、清两代,司马则成为府同知的别称了。

  二、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中正”指的是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就由他们评定。一般各州郡的中正官都由本籍人在中央任职的官员兼任,他们的.职责是根据家世、才、德,评定辖区内士人的品级、等级。

  品级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共分成九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朝廷根据品级的高低任命官职,大官多由品级高的人担任,品级低的人多担任小官。

  九品芝麻官就属于最低级别的下下级官员了。

  那么,这一制度是从何时开始实行的呢?东汉末年由于战乱,人口流动频繁,使过去乡举里选的人才评定方法已难以推行,旧有的人才档案已经失去作用,要想选拔出好的人才,必须建立新的人才档案,因此曹操建立了九品官人法作为临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

  公元221年吏部尚书陈群重申和修订,并经曹丕同意,将其正式颁布全国。由于中正官大多是由当时的豪门大族担任,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因此在评品论级时他们往往只看门第高下,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望族的纨绔子弟平步青云,坐取公卿,而那些有才能的人却受到排挤,难以施展抱负和才干。由此,九品中正制成了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远远背离了量才授官、以期公正的初衷。到了隋代,这一制度被科举制所取代。九品中正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400多年。

【国学方面有趣的知识】相关文章:

有趣的历史冷知识07-27

有趣的对联01-20

学生总结思想方面06-22

思想方面自我评价07-27

思想方面自我评价05-09

药学方面的论文02-22

有关电气方面论文12-08

春节的有趣对联11-03

有趣的春节对联10-05

有趣对联的大全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