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初中教材里的文化常识

时间:2017-05-09 20:29:34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初中教材里的文化常识

  各位初中的朋友们,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教材里的文化常识吧!

  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传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4、曾子:即曾参,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

  5、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

  《观沧海》(曹操)

  1、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2、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次北固山下》(王湾)

  选自《全唐诗》。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王湾,唐代诗人。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西江月》(辛弃疾)

  选自《稼轩长短句》,西江月,词牌名。辛弃族,字幼安,号稼轩,宋朝著名爱国词人。

  旧时茅店社林边:社林,乡村祭土地神的庙叫“社”,周围的树林就是社林。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山市》(蒲松龄)

  1、选自《聊斋志异》卷六。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山市,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2、禅院: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3、飞甍:飞檐。甍,屋檐。

  4、高垣睥(pì)睨(nì):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的呈凹凸不形的矮墙。

  5、坊若者:有的像街巷。坊,街巷、店铺。

  6、市肆:集市。肆,店铺。

  7、

  参考资料:

  一、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1、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2、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3、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世说新语》(刘义庆)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咏雪》

  1、谢太傅:即谢安,字发石,晋朝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无线后追赠为太傅。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王安石)

  1、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2、王子曰:王安石自称。

  《木兰诗》

  1、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军书十二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4、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5、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6、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7、木兰不用尚书郎: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8、帖花黄: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

  9、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产,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6、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7、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8、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9、孤岂欲卿治经: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社戏》

  1、小生: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

  2、小丑:戏曲中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

  3、老旦:戏曲中扮演老年女子的角色。

  《口技》(林嗣环)

  1、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2、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3、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参考资料:

  一、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里边又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的粉,俗称小花脸。

  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另外,戏曲中的唱腔、龙套(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脸谱、服饰以及演出场地所涉及的露台、庙台、舞台等也都有它们特殊的韵味。

  二、主要戏曲剧种

  1、昆剧——中国戏曲之母: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都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

  2、京剧——东方“歌剧”。它和歌剧都是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

  3、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

  三、京剧旦角流派

  梅派:由梅兰芳创立。

  程派:由程砚秋创立。

  荀派:由荀慧生创立。

  尚派:由尚小云创立。

  四、京居脸谱

  红脸——含 有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和绿脸——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

  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

  《夸父逐日》(《山海经》)

  1、夸父:古代神话人物。

  2、河、渭:黄河,渭水。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1、《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狼》(《聊斋志异》)

  1、一屠晚归:屠,这里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2、止露尻尾:尻,屁股。

  参考资料:

  一、我国古代的车马

  1、古书上常见车马并兴。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一般地说,没有无车的马,也没有无马的车。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

  2、到了战国时代,战武灵王胡服骑射,才从匈奴人那里学会了骑马之术。

  3、一车四马为一乘。天子是万乘之国,诸侯是千乘之国。

  二、我国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1、的卢马,是刘备的坐骑。

  2、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它们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 和白蹄乌。

  3、白龙马,《西游记》中唐僧的坐骑。

  4、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陶渊明)

  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

  补充:

  年号:所谓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

  王年号于选词择字十分考究,须经重臣集议、反复筛选,要求字意吉瑞、词意隽永,多用“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开头。尤其是以“天”字开始之年号,达66个之多。其次是“建”字打头者,有30个;以“永”字作首字者有28个。用“隆”字的年号19个;有“龙”字的年号有13个,有“凤”字和“皇”字的年号各有11个。由于择字范围狭窄,历代年号重复使用现屡见不鲜。如用 “建兴”11次,为使用次数之最;“太平”出现9次;“建武”年号曾出现7次;另外“中兴”、“永和”、“永平”、“永兴”、“建和”、“建平”等年号亦分别曾被6位皇帝所用。究其原因,有的是皇帝大臣缺乏历史知识,有的是有意追慕摹仿前朝,因而导致年号重复。

  1、庙号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汉平帝时王莽上庙号))。另外西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奭为高宗孝元皇帝(王莽上庙号)、刘骜为统宗孝成皇帝(王莽上庙号)、刘衎为元宗孝平皇帝(王莽上庙号),在东汉光武帝时被取消;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祐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