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由来

时间:2022-09-30 14:37:03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由来

  大家都是王羲之的书法是入木三分,那么入木三分是怎么来的?入木三分的由来,看看下面。

  入木三分的由来【1】

  过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总要将自家的店号起个吉利的名字,例如什么“广源记”啦,“茂源记”啦,“康泰记”啦,等等,名目繁多。

  单说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

  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呐。

  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

  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

  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

  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笔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

  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位懂得书法的老先生来了一看,立即惊叹得叫起来。

  看着他一个劲地拍案叫绝的样子,在场的人都很奇怪,纷纷围拢来看。

  老先生说:“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笔迹啊。

  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王羲之的书法怎么这样深刻有力。

  这与他平常坚持不懈的锻炼有关。

  有一个“戒珠”的故事可以从侧面说明这一点。

  据说王羲之有一颗心爱的明珠。

  这颗明珠不光是好玩,用来观赏的,王羲之还经常双手摩挲它,用来增强书写的腕力。

  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见了,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

  王羲之十分懊恼,是谁偷去了呢?经常在他身边的,除了一个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没有别的外人了……因此,他对这位和尚冷淡起来。

  这位和尚发现主人对他有怀疑,就以“坐化”为名,不吃东西,饿死了。

  后来,家人在宰杀白鹅时,发现明珠在大白鹅的肚子里。

  原来,是大白鹅把珠子吞下去了。

  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错怪了和尚,后悔不已,十分悲痛。

  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和尚,他将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为教训,对朋友应以赤诚相待,不能轻易怀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

  作为一个书法家,王羲之不仅自己注意锻炼腕力,增强书写时的笔力,也严格要求后人。

  他的儿子王献之,很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书法。

  有一次为了检查献之的笔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后,趁献之集中精力写字时,他猛地用手指夹住儿子手中的毛笔往上拉,谁知献之握笔很紧,毛笔没有被夺下来。

  王羲之对此很满意,他高兴地说;“这孩子将来能成为书法家。”并当场写了一幅字赠给献之。

  这件事说明,书法家的笔力是下苦功夫练出来的。

  王羲之:风流,是一种人生态度【2】

  何谓“风流”?自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待事物的看法自然不同。

  对李白而言,风流是孟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和超然不凡的才华,所以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对杜甫而言,风流是宋玉温文尔雅的气质和心系苍生的志向,所以他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对辛弃疾而言,风流是孙权金戈铁马的神采和气吞万里如虎的的气魄,所以他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对王羲之而言,风流是儒雅的气质,率真的性情,是一生痴迷一件事的执着,是挥毫泼墨的潇洒,是自由不羁的情怀,是“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的一个时代的故事……

  1

  王羲之出生在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那可是人人羡慕的大贵族。

  先不说祖先是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也不说从曾祖是“卧冰求鲤”的“孝圣”王祥,就说现在的伯父王导,那也是为东晋王朝能够偏安江南立下汗马功劳的肱骨之臣,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马”是指皇帝司马氏,可见王家权势之盛。

  然而令很多人羡慕的,不仅仅是他拥有一个高贵的门第,更是因为他拥有这世上最好的学习书法的资源。

  他的父亲王旷深爱书法,即使是逃亡的时候也要把东汉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带在身上,尽管他在王羲之八岁的时候不幸遇难,但他却是王羲之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名气冠盖全国的书法名家“卫夫人”卫铄,是王羲之的姨妈、母亲的亲姐姐,她从王羲之七岁起就开始手把手地教他练习楷书。

  十二岁时起,由叔叔王㢞(yì)开始教他练习行书和草书。

  王㢞书画双绝,书法在当时无人能比,画画也是一流,皇帝之师亲自对他指导,除了王家子弟,还有谁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是世人眼中的幸运儿,然而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又是非常不幸的。

  公元303年,是小羲之诞生的时间,也是西晋自三国后短暂统一中国的末期。

  那一年,皇室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战的“八王之乱”自相残杀十六年已接近尾声,北方五个少数民族大量趁乱涌入中原,攻城略地大肆屠戮,都城洛阳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而当时执政的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居然是个白痴!试想,傻皇帝执政,皇后专权,各位王爷觊觎(jì yú)皇位,还有五胡乱华,那时的中华民族该是面临着怎样严重的生死考验?

  不过,有沂河水和沂蒙山作为天然屏障的琅琊(今山东临沂)暂时免于战火,所以小羲之才有了一个还算安稳的童年。

  但是这样的生活维持了没有几年,整个北方几乎已经被胡人控制,他的伯父王导和王敦保着司马睿南渡长江,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王朝,琅琊王氏,举家南迁。

  那是一个种族迁徙王朝更替的时代,一个华夏文明饱受摧残的时代,也是一个南北文化迅速融合的时代,一个异彩纷呈尽现魏晋风流的时代。

  正是江南的和平与美景,给了王羲之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

  那时,这些由北方来的王家和谢家子弟在秦淮河南岸一条窄窄的巷子里进进出出,就像是他们高大的屋檐下飞来飞去的燕子。

  他们谈吐有礼、举止温文尔雅,他们手里拿着成卷的书,身上穿着代表贵族身份的深色衣服,南方人把它称作“乌衣巷”。

  离此不远的地方有座古朴的小桥,它静静地卧在秦淮河上,人们把它叫做“朱雀桥”。

  从此后,“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景象,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记忆中绝美的一幅图画。

  而王羲之,也开始了他“墨香飘入红尘里,乌衣巷中话风流”的传奇人生。

  2

  王羲之在江南一举成名不是因为他的书法,而是因为一道菜:牛心炙。

  十三岁那年,王羲之被叔叔王㢞带去参加当时名气最大的老者举行的宴会,老者把给最尊贵的客人吃的牛心炙端到了王羲之的面前。

  他预言:这个谈吐不凡、目光清澈的少年将来一定会风流天下知。

  一个人如果从小与书墨为伍,自会有一种儒雅气质在其身。

  这归功于他手握毛笔、对帖临摹数年如一日的专心致志,也来源于他手捧诗书,朗朗诵读的深深陶醉。

  如果说儒雅的气质是一种风流,那么王羲之的风流还表现在他的率真性情上。

  关于他的率真,历史上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典故。

  朝中大臣郗(chī)太尉有个待嫁的女儿叫郗璿(xuán),不但人美丽,而且酷爱书法,被称作“笔中女仙”。

  郗太尉听说王导子侄众多、个个人才出众,而且每个王家子弟都练得一手好书法,就想为女儿择一佳婿。

  王导心中高兴,传家中二十多个子侄都到前厅来见,众多翩翩公子中,唯独少了王羲之。

  原来王羲之那时正斜躺在书房的东床上,一手支着头,另一只手翻看着一本书,因为天热,他居然连衣服的带子都没有系上,以至于肚皮都露了出来。

  专心致志看书的王羲之没有想到,他“东床坦腹”的事情被管家回去后报告给了郗太尉,郗太尉喜欢他的一派天然纯真,立刻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

  他的妻子也是一位性情直爽之人,婚后她的两个兄弟来看望姐姐,她当着王羲之的面气呼呼地对弟弟说:“以后你们不要来看望我了,你看王家人对你们是什么态度,你再看看谢家人来了他们的殷勤样儿!”

  做了“东床快婿”的王羲之对妻子非常迁就,东晋时代的门第偏见之深,他也无能为力,只好对着妻子陪小心。

  他迁就妻子,妻子自然也会迁就他。

  王羲之任性地给自己的七个儿子起名,里面都带有一个“之”字,分别是: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

  这种不按世俗起名字的方式,以至于很多后世人都误以为名气很大的王羲之和王献之是兄弟。

  王羲之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最为偏爱“之”字。

  一则这个字据说是他们家族信道教的字符,二则因为这个字像是他最爱的大白鹅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姿态。

  关于王羲之喜爱大白鹅,也经常被人们津津乐道。

  有一次王羲之在淮河边游玩,看到一群昂首挺胸、迈着八字步的鹅从容地从岸上走入水里,悠闲地昂着头、用红红的脚掌划水,长长的脖颈弯出一道线条流畅的弧度,连引吭高歌的“昂昂”声都是那样的迷人。

  那头顶的鹅冠,多么像是一个轻起笔、重落笔的点;那曲线优美的脖子,多么像是一笔潇洒宕出的撇,而身后的粼粼波纹,多么像是一个“走之底”的曲折起伏……

  他看呆了,连忙打听鹅的主人,希望能买到这群大白鹅。

  鹅的主人是附近山上的道士,坚决不卖,除非王羲之同意帮他抄写一卷《道德经》。

  王羲之二话不说,坐在道观里规规矩矩地抄写完了《道德经》,然后心满意足地赶着鹅走了。

  老道士摸着胡子笑了,谁都知道王羲之的字天下闻名,找他求字的人太多了,为了得到王羲之的字,他投其所好,养这群鹅已经很长时间了。

  “书成换鹅”王羲之心甘情愿,而主动帮人写字则是因为内心深处的善良。

  王羲之曾经在一座小桥上帮一个卖扇子的老婆婆,在她卖不出去的扇子上题字,结果老婆婆的扇子被人抢购一空。

  后来老婆婆经常拿着扇子在桥上等王羲之给她写字,结果王羲之不敢从桥上经过,每次都从旁边的小巷子里绕路而走。

  为了纪念这件事,这座小桥被人叫做“卖扇桥”,那条小巷子,叫做“躲婆弄”。

  还有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王羲之为了过年的时候家门上的春联不再屡次被人偷走,竟然写了一副超级晦气的春联贴在门口,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

  这次果然没人偷了,然后大年初一早晨王羲之得意的把写好的另一半贴上去,完整的春联是: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王羲之秒补春联的故事令人赞叹不已,拍手叫绝,但这样的事情若不是不拘礼法、性情直率之人,谁又能做的出来呢?

  3

  在王羲之的身上,“风流”除了风度儒雅、率真自然之外,他还有着另一种深深吸引人的气质——

  这种气质比“钻研”多了一分傻气,比“投入”多了一分痴情,比“认真”多了一分创新,这种气质,就是一生痴迷一件事的——执着。

  他因为太痴迷练字,傻到了错把墨汁当酱,用馒头蘸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