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河源客家文化

时间:2024-03-07 16:20:38 诗琳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河源客家文化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河源客家文化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源客家文化知识

  2008年对客家人来说,是重要的一年:7月,客家建筑“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9月,第三届客家山歌旅游节在广东梅州拉开帷幕,首届中国客家文化节在广东河源举行,客家古县龙川又迎来了建县2222年庆典……这一切将客家文化的弘扬、客家精神的传承以及海内外客家人的交流,带入了一个全新发展层面。

  不断创新:留“原味”更要添“新韵”

  与大多数民间文化的发展轨迹类似,客家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客家文艺表演,也在保留“原味”的同时不断创新,为客家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广东河源紫金花朝戏是客家文化瑰宝,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源市紫金县花朝戏剧团演员黄丽华今年39岁,从事紫金花朝戏表演已有20个年头。

  说起自己钟爱的花朝戏,黄丽华的那份自豪溢于言表:“我们剧团有45名在职演员。

  除了在河源当地演出,我们还经常去外地。

  花朝戏在福建、江西等客家地区都很受欢迎,反响非常好。

  ”黄丽华说,花朝戏这样的客家艺术精品要传承、发展,既要保留其精华,更要不断创新,跟上时代、老百姓口味和欣赏能力的变化。

  “除了演出花朝戏经典剧目之外,我们近期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新创作了《情满山村》和《满腔激情跳花朝》两部新戏,很受老百姓欢迎。

  ”

  广东韶关市采茶剧团副团长冯寿忠介绍说,他们剧团自1956年建团至今,演出的节目90%以上是客家歌舞,每年下乡演出不少于五六十场。

  25岁的客家青年女歌唱家张娟娟,曾在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文艺汇演中用客家话演唱民歌《客家本色》,博得了场下上千名客家观众的热烈掌声。

  张娟娟谈到《客家本色》如此受欢迎的“秘诀”时说,这首歌属于老歌新唱,既保留了原曲独特的客家风格,又融入了电子音乐、爵士乐等现代音乐元素,使古老民歌焕发青春,为许多客家年轻人所喜爱。

  “今年8月,我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祥云剧场‘锦绣家园——中华民族大型歌舞晚会’上用客家话演唱它时,许多不懂客家话的中外观众竟都听得如痴如醉,觉得这首歌不仅歌词押韵,而且曲调清新优美,非常好听。

  文化传承:年轻人喜欢才是真正的传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赵铁信表示,客家文化整体看来深入人心,但只有让年轻一代客家人真正领略客家文化魅力,才是客家文化传承的根本动力。

  河源龙川县一名14岁客家女孩告诉记者,她很喜欢听客家话歌曲,但平时听到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大多是老歌。

  “学校的音乐课没教过客家话歌曲,所以我平时大多唱流行歌曲。

  为使更多的客家年轻人喜欢上客家文化,不少客家文艺工作者正在为之努力。

  紫金花朝戏演员黄丽华介绍说,河源当地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已经开设了学制3年的花朝戏专业,目前招生情况不错。

  此外,在一些花朝戏业余兴趣班中,也开始看到不少中小学生的身影。

  韶关市采茶剧团副团长冯寿忠说:“客家文化的传承一定要多跟年轻人交流,要创新,揣摩怎样的客家话歌舞能受到年轻人喜爱。

  比如,我们曾在大学里演出,那些老歌新编的客家民歌、舞蹈就很受大学生们欢迎。

  打破瓶颈:演出、展览、理论研究“三位一体”

  在客家文艺表演形式、内容新意不断,呈现出可喜一面的同时,专家也表达了对客家文化传承的担忧。

  赵铁信说,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枝奇葩,是南北文化融合的产物。

  近年来,福建、广东、江西等地的客家文化节、演出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但这些活动带给人们的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我国对客家文化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国内现有的客家文化理论研究也局限于小规模。

  他建议说,客家文化的节日活动应适当增加研讨会等内容,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使演出、展览和理论研究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从艺术文化、历史文化和文化理论研究三方面,促进客家文化的发展。

  “先让演出等活动烘托气氛,帮助专家学者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然后再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效果可以达到最佳。

  河源客家春节习俗介绍

  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进入农历十二月,男人想办法多寻钱购买年货,妇女们则多砍柴割草准备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入年界”,俗称“鬼锁山门”,妇女们则不上山砍柴割草,而是在家大扫除,搞卫生,迎接新年。农历12月,家家户户开始筹办“年货”,赶做“年料”。

  不可或缺的年货如下:

  川糖。龙川、河源、紫金等地出产的一种蔗糖。特点是粘性强,适合做年糕,几乎每户要购进上百斤。

  新衣服。每人最少要做一套新衣服、一双新鞋,买一双新袜。

  年米。一般来说每户最低限度要备足一个月的口粮,不出“正月”不准响碓。以前没有碾米机之类的加工机械,全靠人工用砻、碓加工,工作量十分大,大多要苦战三、四天才能完成。

  炒米糕。它的制作过程是:将粘米或糯米煮熟晒成饭干,然后用沙拌着饭干在铁锅中加热炒爆,有的用菜油炸爆,叫油炸米。接着将川糖煎成浆,将炒米、花生仁、芝麻等配料放进糖浆中搅匀捞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内铺平压实,用刀切成长方形小块。炒米糕吃起来香甜、清脆,大人、小孩都喜爱吃。打炒米糕十分讲究技术,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浆时要讲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块,而变成散米不中吃。一般来说,一斗米要配2.5斤川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别要注意“火候”。有经验的人在灶头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结浆,用竹筷滴一点糖浆于清水中,如已成“松仁点”即可,马上熄灭锅底火苗,把炒米放进锅中不断搅,用手试一试,如果十分粘手就可起锅将炒米倒进木框架内铺平压实,直到凝结后再用刀切成小块。

  油果。又名“炸煎堆”。油果制作比较简便,先将糯米碾成粉,每斗糯米配2.5斤川糖。将糖煮成糖液与糯米粉搓均匀,搓越久越松软,搓成粉团后再捏成一个个状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团,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进油锅中烧炸,炸成深红色即可起锅。过年时将所炸油果蒸软作为下酒料,这是在新年期间每餐不可缺少的食品。

  粉皮。将粘米磨成米浆,配上黄豆、芝麻、花生仁等配料,把米浆倒进铁勺内放入油锅烧炸,直炸至深红色即可起锅。炸粉皮吃起来香脆,老少咸宜,也是新年期间招待客人的食物之一。

  芝麻酥、花生酥。制作方法和打炒米相类似,以芝麻和花生仁为原料,将川糖煎成糊状再与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搅拌,倒入锡盆内铺平压实,切成小方块。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食物。

  以上几种年料,每家必备,全由自己加工制作。此外,柑桔、瓜子、饼干、糖果也不可缺少,这些年料多数要到市场上选购,数量也不多,主要是为了招待宾客。

  上述年料,一般到“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前基本备办完毕。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这天作为跨入新年的界定日期,也就是说十二月二十五日过后就进入过年阶段。外出做工的、经商的人都要赶回来。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这几天,最为紧张,男女老少个个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主要进行下面几项过年的后期准备工作:

  扫屋。“入年界”后的扫屋非同一般,实是立体大扫除,全家动手。经过彻底大扫除,室内室外,窗明几净,人的心情无比舒畅,到处呈现出一派除旧布新的景象。

  磨豆腐,干鱼圹,杀猪、鸡、鸭等。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户户开始磨豆腐。农家多数家门口有小鱼圹,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后全部鱼圹放水捉鱼,一方面要用圹鱼制作菜肴,另一方面方便春节后挖取圹坭做肥料肥田。与此同时,开始陆续杀猪。一般人家过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猪肉,有的人家过年一户杀一头大猪,主要用途是:一、馈赠亲戚、朋友,每一户亲戚要馈赠二至三斤猪肉,特别是岳父家馈赠的肉就更多,新结婚姻亲馈赠的猪肉数目更为可观,否则会被人耻笑为“孤寒鬼”。

  一家老少忙到十二月三十日,年货、年料全部备齐,合家欢乐,特别是小孩更是欢天喜地,吃得好,穿得好,又不挨大人的呵斥打骂。外出经商、做工的人最迟也要在大年三十赶回家中吃“团圆饭”。这天也最为忙碌,不知苦累地去做各人要做的事,但大家都是乐呵呵的满脸春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又叫除夕,这天必须做的事有:

【河源客家文化】相关文章:

河源客家名菜有哪些10-26

客家文化02-24

数字在客家文化重构中的作用论文范文10-13

梅州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导游词10-05

河源导游词12-05

《黄河源》教案设计10-09

河源野趣沟导游词12-08

黄河源导游词范本10-08

河源野趣沟导游词10-08

河源镜花缘导游词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