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惠安石雕的历史与介绍

时间:2022-08-31 16:57:58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惠安石雕的历史与介绍

  惠安石雕早期主要服务于宗教,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清代是惠安石雕大发展的时期,艺术风格趋向精雕细琢,注重线条结构和形态神韵之美,形成了惠安石雕的南派风格。

惠安石雕的历史与介绍

  惠安石雕的历史与介绍1

  追溯历史, 惠安雕艺来源于“ 青山王” 张悃(五代闽将),率兵驻扎青山(惠安县城东三十华里),镇守边陲,其部下(大多数从 中原带来),把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包括石雕带来并不断发展壮大。

  史料记载,张悃部下先是在青山一带传授石雕特艺,后来向 崇武惠安全境不断扩大传授的范围。

  惠安石雕的技艺一传入就有相当高的水平。

  现存惠安境内最早的石雕作品是唐末威武 节度使王潮墓的文官、武士、虎、马、羊等园雕和 莲花浮雕,宋代雕就,距今已有1100多年,其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宋代的 洛阳桥遗存的石将军、桥墩石塔的.佛像雕刻、中亭的题词 沉雕,无论 采石、石雕都说明其时的技术水平很高,而洛阳桥修建的领导者蔡襄其母亲为惠安人 卢氏。

  洛阳桥是距青山十 五华里的一座由石条叠成桥墩用海砺作固定物长达3华里的跨海大桥,桥面有条有些长达3丈重达10吨。

  在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海水的潮汐,石条放在船上,涨潮时使得桥墩固定,待退潮时;船体下降,石条放置于二桥墩中,作为桥面。

  而石料也是在惠安境内开采的。

  如此巨大的工程,必需依靠惠安工匠参加。

  就是 泉州东西塔的石料经考证也是惠安境内开采运去的,其众多 圆雕和 浮雕神佛像离不开惠安工匠的雕刻。

  明朝时,惠安考上进士在朝廷为官的人较多,各种牌坊、墓区的 石雕产品更多。

  兴建于明初的崇武古城是用石头砌就的 石城,这类遗物有 张岳墓的将军、马、虎、羊,崇武城隍庙的 石狮等等,这些都标志了当时较高的石雕工艺水平。

  但明代的崇武古城一度被毁,现有的石城是清时重修的。

  清代是惠安石雕大发展的时期,艺术风格趋向精雕细琢,注重线条结构和形态神韵之美,形成了惠安石雕的南派风格。

  这一时期,是惠安石雕发展史上的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石雕工人开始走出惠安向外发展的时期。

  除本省各地外,还通过华侨和商人向 新加坡、印尼、 马来西亚发展。

  从甲午战争后,台湾岛内 大兴建筑之风。

  吸收了不少惠安工匠到台湾参加石雕加工生产,并有不少人在台安居。

  张悃部下,带来的石雕技艺,成为闽台关系的重要媒介。

  解放以后, 惠安石雕工艺获得了新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的 集美鳌园建设,北京人民大会堂建设,80年代毛主席纪念堂、南昌 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京雨花台纪念馆、湄洲岛 妈祖雕像、厦门 郑成功雕像都大量地倾注了惠安石雕 艺人的心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第一届雕刻艺术节在惠安举办后,惠安石雕注入了强烈的现代艺术新观念、新标准、新创意、新视点。

  惠安石雕成长壮大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仅2003年,全县雕刻产业实现产值80亿元,出口创汇50亿元,并被国家 文化部授予“中国雕艺之乡”的称号。

  惠安石雕的历史与介绍2

  惠安石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数不清的雕匠名师,可惜大多数只口碑流传其姓名,清代以前见诸文字的甚少,有所记载的主要是清代以后的名师。

  历史上石雕名师多出自惠安崇武,又以 蒋姓居多,其后人也多继承祖业。

  本世纪初在台湾还流传着“无蒋不成场”之说。

  现在各地看到的清代中期自20世纪五十年代初的石雕名作,多数由崇武五峰村峰前村蒋姓雕匠艺人主持创作的。

  由于惠安雕匠艺人成名后,并不固守本地,常常身怀绝技,远赴他乡甚至海外创业,因此,对他们的'传承谱系的研究整理上难尽其详。

  据 惠安东桥东湖村《 鉴湖张氏族谱》记载, 张仕志,鉴湖十四世,生于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卒于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泉州 清源山麓南少林寺石狮子的雕刻者,是惠安已知的历史最早的石雕大师。

  其祖辈 张仲哥(1123-1194),鉴湖十二世,史书记载其为“泉郡名匠,善雕浮图花卉,晋(江)南(安)同(安)宫阙泰半着手”。

  其后辈张曰臣,鉴湖十五世,“力攻雕刻艺术,所活人物图像呼之欲出。

  如 安海龙山寺文殊普贤雕像”,是惠安目前已知的第一个 雕塑家。

  其孙辈张同善(1338-1426),鉴湖十六世,曾任湖广辰州府经历,封 迪功郎,“政务之余攻习雕刻漆绘成术益精”。

  李周,俗名“瓮仔周”,崇武人氏,生活 于清康熙到乾隆年间(1662—1722)。

  李周历来被闽南的石雕艺匠尊为 宗师,福建的工艺美术界则称他是福建青石雕技艺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  

  后代不详。

  世人传说他曾经看到“天开门”并得“月华”仙女授予他“不求人”的智慧,从此获得了“神骸仙魂”之灵,雕作生动如真。

  在一次师傅雕石狮不慎敲断舌头时,他又大胆承担把传统的正面直前的狮头改转方向,既补救了失误又使狮子显得喜气洋洋,表现出超逸的特色,这也是“南狮”的由来,从此声名大震。

  李周留下的作品,现在可以考证的有:福州于山法雨堂前一对龙柱;福州西湖 开化寺一对石狮, 福州脱胎漆器厂曾脱胎一对送北京人民大会堂置于宴会厅;福州万寿桥的18只拳头狮。

  此外还有福州泉漳会馆前门前和厦门吴沧石坊下的石狮;厦门 海沧白礁保生大帝庙前的一对石龙柱等。

  在艺术形式上,李周还发明了“针黑白”,利用黑白成像原理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就是成熟于现代的影雕艺术。

  李周不但以自己的作品名扬一时,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学徒,使惠安石雕在整个清代大大繁荣起来。

  蒋馨又名龟音, 五峰村峰前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

  出身石雕世家,自小学艺。

  清末曾得占踞台湾的日本当局同意,前往 台湾鹿港开设石店。

  后又在厦门开设“泉兴”石厂,曾为 南京中山陵加工石碑石材。

  1927年,蒋馨携带子女前往台湾,主持 彰化南瑶宫的石雕工艺品加工,之后又参加数座 大庙重修工程。

  蒋馨在台湾培养了一大批学徒,其女儿 蒋宝在台湾招赘 张金山成家,也承继家业,仍为石雕匠师。

  蒋馨于1933年在台湾病逝。

  他和徒弟们在台留下不少杰作,如 台南天后宫前殿的石垛,西螺 妈祖庙、冈山超峰寺、南鲲身代天府、彰化南瑶宫、 鹿港天后宫等众多石雕品,还有台湾有名士绅 辜显荣及陈中和二座大墓的墓料。

  蒋馨的石雕作品,构图严谨,雕线犀利,造型生动,人物雕刻四肢关节处理细致,姿态明显受戏剧动作的影响,表现准确,令人称绝。

  蒋仁文俗名文子,五峰村峰前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

  他的祖父蒋山斗和父亲蒋尚姑,都是名扬一时的石雕师傅。

  相继在福州开设石店,业务十分兴旺。

  蒋仁文从小随先辈学习,精心钻研,石雕技艺造诣颇深。

  清代末年,慈禧太后在 北京兴建颐和园,曾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工艺品竞赛。

  年轻的蒋仁文精心雕作了一套镂花石鼓椅和石圆桌参加,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一时轰动全国工艺界,被誉为“青石雕刻之冠”。

  惠安石雕的历史与介绍3

  据考证,惠安县境内现存的石雕中,最早已有1100多年,为宋朝时期的雕凿而成,可见惠安石雕历史悠久。惠安石雕因在业界也小有名气,所以民间常称惠安为“千年石雕之乡”。中国的现代雕塑真正展现于大众视野时,还要从建国初期,树立在天安门广场上那块伟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起。而惠安石雕真正受到业内充分认可,还要属早期惠安石匠在台湾雕刻建造的一些宗教建筑的成就开始。台湾的寺庙建筑,广大信众可以说是不惜一切成本,要将每一件石雕作品都造好,也因此锻炼了石匠们的技术,造就了一批批惠安石匠,也因此惠安石雕获得了无数的荣誉。  

  石莲花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惠安石雕在21世纪以来所获得的'那些荣誉。

  2003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将惠安评为中国雕艺之都;

  2006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同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36;

  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将惠安评为中国雕艺之都,业内权威机构进一步认可惠安石雕;

  2011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成功注册“惠安石雕”地理标志;

  2013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雕刻艺术传承基地;

  2014年,被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艺联合会授予福建省特色文艺示范基地;

  2015年,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评为“世界石雕之都”;

  2018年,被中国雕塑学会指定为雕塑研创基地。  

  精美石雕一角

  与此同时,惠安县因惠安石雕被列为福建省文化产业重点园区、中意雕刻文化交流中心,中国首个独立的石雕艺术馆—鼎立艺术馆也坐落于惠安,为广大石雕、雕塑艺术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  

  石雕艺术作品

  这些所有荣誉既是惠安石雕的荣誉,也是惠安县的荣誉,更是惠安石雕匠人、惠安人民的荣誉。当然,荣誉的背后是一份责任,它监督着每一位后代,都必须努力去维护这份荣誉,将惠安石雕继续发扬光大。我们相信,惠安的明天会更好!

【惠安石雕的历史与介绍】相关文章:

历史自我介绍06-29

石雕工程制作安装施工安全生产承诺书11-17

历史自我介绍15篇02-22

最新历史专业介绍信02-13

历史故事:晋阳公主人物介绍07-25

历史教师面试自我介绍04-28

沈阳故宫详细历史介绍导游词01-02

读《惠安馆》有感11-23

历史教师应聘自我介绍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