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毕业论文

抗菌药物新剂型的探究

时间:2022-09-30 02:54:57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抗菌药物新剂型的探究

  本文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对近年来研制和出现的药物新剂型及同类药物中的优势剂型做一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及新剂型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摘要:抗菌药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近年来的滥用对其新剂型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降低细菌耐药率,满足临床需求,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老药新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新的制剂不断涌现,本文列举了近几年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几类抗菌药物,综述了这几类药物的新剂型研制及一些临床优势剂型的研究,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新剂型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菌药物;新剂型

  目前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许多医师觉得常规的用法用量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为此,出现了超常规用药的现象,包括改变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用法用量等,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而具有新化学结构的抗菌药物的发现越来越困难。此背景下,新辅料、新剂型、新理论的不断涌现,极大得促进了药物新剂型的完善,这些新剂型显示出了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用药次数,方便服药等方面的优势。

  1、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的特点是当4×MIC时,MIC和PAE已达最大值,即杀菌浓度达到了饱和,再增加血药浓度,其杀菌作用不再增加。该类药物无首次接触时间,当浓度低于MIC时,不能抑制细菌生长,≥MIC时可有效的杀灭细菌。即杀菌活性取决于T>MIC值,T>MIC值=超过MIC的时间+药物的PAE时间+40%~50%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属于此类型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2]。

  1.1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三时相脉冲胶囊 阿莫西林作为青霉素类的代表,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上应用颇为广泛,但由于其口服给药频繁,需要4次/d给药,患者常常发生漏服现象,从而导致其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抗菌疗效大打折扣。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的时间百分比至少在40%~50%时,才可能产生最优化的疗效和最低的细菌耐药性。基于这种情况,许秋阁等设计了由阿莫西林速释微丸和EudragitL-30D-55包衣的微丸和EudragitLS100包衣微丸按一定比例组成研制出了阿莫西林三时相脉冲胶囊,使其在6~8h内脉冲释放抗生素3次[2],有药物的不同包衣微丸组合而成的1次/d的胶囊制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高效率的脉冲释放,达到了较好控制其敏感菌感染的效果,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提高了抗菌疗效。

  1.2头孢菌素类 头孢拉定分散片 头孢拉定是一代头孢菌素中的佼佼者,其抗菌谱广、不良反应轻微、价格适中,使用方便,已成为临床应用最广的一线用药,但近年来静脉给药导致血尿的不良反应报告屡见不鲜,而目前市场上口服剂型,包括普通片剂和胶囊的自身存在一定的缺点,而且不适于儿童口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遇水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粘性悬液的水分散片,头孢拉定分散片集胶囊剂、混悬剂剂型的优点于一身,具有溶出速度快、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不仅适用于吞咽困难和长时间在外工作不能取水的成年患者,而且因为口感颇佳适用于儿童,是切合临床需要的合理剂型[3]。

  2、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的特点是当血药浓度超过MIC甚至达到8~10倍MIC时,可以达到最大的杀菌效应,即抗菌效应取决于峰浓度Cmax,,该类药物有首次接触时间,有较长的PAE,给药的关键是剂量,给要间隔也趋于1次/d给药。属于此种类型的抗生素有: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两性霉素B等。

  左氧氟沙星脂质体 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是真正发挥抗菌作用的有效物质,对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其对骨骼的硬性及对肾脏的损害,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证实喹诺酮类注射剂型较其它剂型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是导致退药的重要原因。左氧氟沙星脂质体可以使药物更好的浓集于靶向部位,Zhang等采用硫酸铵梯度法,获得包封率高达86.23%的粒径大于5um的肺靶向脂质体,以左氧氟沙星溶液为对照,对左氧氟沙星脂质体进行了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溶液相比,脂质体的药动学发生了变化。平均滞留时间(MRT)、t1/2β、表观分布容积有所增加,以相对摄取率(Re)、相对靶向效率、峰浓度比(Ce)等靶向性参数为指标对肺的靶向性进行了评价,左氧氟沙星脂质体的肺靶向性大大提高,在心、肾中的分布有所下降,有利于降低心、肾部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由此可以得出将抗生素制成大粒径的脂质体,如粒径大于5μm的脂质体易被肺毛细血管截留,可以实现在肺部的蓄积,提高其在肺部的抗菌活性。

  3、 结语

  对于抗菌药物的疗效,可以从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出发,根据抗菌药物的类型,设计出合理的剂型或给药方法,提高抗菌疗效,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可以考虑缓释、控释技术,减少患者的给药次数,并考虑如何掩盖口服药物的不良气味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近年来,随着脂质体、纳米粒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抗菌药物的新的革命。但新的技术新的剂型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去考证。

  参考文献:

  [1]赵常军,贾东岗,雷招宝.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危害性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984-986

  [2]许秋阁.阿莫西林三时相脉冲胶囊的研制[D].河南大学,2011.

  [3]王琛琛.头孢拉定分散片的剂型优势[J].上海医药,2010,31(3):129-130.

【抗菌药物新剂型的探究】相关文章:

抗菌药物配合驱虫药物联合给药对冬季山羊驱虫效果10-05

探究静脉药物治疗安全性09-30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工作总结02-04

抗菌药物使用的行政管理路径论文10-09

浅谈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对策10-0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总结12-23

刍议药学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论文10-08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优秀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范文10-13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分析论文10-08

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及用药合理性分析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