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毕业论文

消化性溃疡药物新剂型研究

时间:2020-12-01 15:32:57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消化性溃疡药物新剂型研究

  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消化性溃疡药物的新剂型,包括定位释药剂型、速释剂型、缓控速释药剂型等作一论述,欢迎大家借鉴哦!

消化性溃疡药物新剂型研究

  摘要: 消化性溃疡为消化系统的多发疾病,自从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人们对Hp发病机制的认识和治疗策略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化性溃疡治疗新策略应该是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根除Hp,因此,消化性溃疡药物新剂型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本文依据相关综述消化性溃疡药物的新剂型,并介绍各个剂型的制备工艺、临床应用等,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疾病,虽然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发病率存在差异,但它仍是全球性的常见疾病。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10%[1],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过消化性溃疡。有资料报道,消化性溃疡占国内胃镜检查人群的10.3%~32.6%,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5)∶1],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2]。目前临床应用的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品有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抗酸剂和中药制剂等。近年来,对于消化性溃疡药物新剂型的开发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脂质体制备技术、渗透泵技术等应用到新剂型的开发中,开创了消化性溃疡药物新剂型研究的新纪元。

  1、 口服定位释药剂型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是指能使药物在胃肠道的特定部位释放的给药系统。主要利用胃肠道局部pH值及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制剂在胃肠道的转动机制等生理学特性,制备的胃内滞留制剂是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一类新型释药系统。

  1.1 胃漂浮片制备及应用

  胃漂浮片又称漂浮给药系统、胃内滞留片或水动力平衡系统。目前,胃漂浮释药系统中,单元剂型在胃排空过程中,药物不是全部滞留于胃中,就是全部排空,因此药物在吸收过程中个体差异较大;多单元剂型中的微粒在胃中减少因单元释药系统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引起的局部刺激和避免单元系统控制不好时引起的药物突释。近年来,单元剂型和多单元药物传递系统(如漂浮微球)都已应用于消化性溃疡药物中。

  胃漂浮片的制备工艺与普通片基本相同,但是胃漂浮片成型后要求具有漂浮性能和滞留作用,所以制备尽量采用干粉末直接压片或干法制粒压片,湿法制粒压片不利于片剂应用时的水化滞留。周建平等[3]将主药和各辅料在30℃下干燥2 h,过80目筛,按处方比例均匀混合,过60目筛,采用10 mm浅凹冲头,以4 kg/cm压力直接压制而成。压片力的大小及制备过程中干燥时间的长短会对片剂的漂浮性能产生影响。压力太大,使制剂的密度增大,则片子的漂浮性受到影响;干燥时间会影响起漂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对于多单元剂型的制备,魏郁梦等[4]采用溶剂扩散挥发法,以低毒的乙醇和乙醚为混合溶剂,乙基纤维素(EC)为载体材料,选择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H2受体拮抗剂盐酸雷尼替丁(RH)为模型药物,制备成RH中空微球,从而达到提高药物稳定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疗效的目的。Chio等[5]通过离子胶凝法制备成含气(CO2)漂浮小球,考察不同产气剂对漂浮小球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CaCO3作产气剂的漂浮小球与NaHCO3作产气剂的漂浮小球相比较,具有更光滑的表面结构和更大的凝胶强度,而且其含量几乎不影响药物的释放。Sato等[6-7]通过乳剂挥发法制备漂浮微球。实验表明,增大HPMC的含量,漂浮时间将下降,释药加快。粒径500~1 000 μm的微球漂浮性能比粒径<500 μm的微球好。Atyabi等[8]将离子交换树脂引入胃漂浮给药系统中负载药物的碳酸氢盐,与胃酸性介质相接触后产生CO2使树脂漂浮,可通过给荷药树脂颗粒包一半透膜,延长胃漂浮时间。

  赵秋生等[9]将泮托拉唑钠、枸橼酸铋钾、替硝唑组成复方,制成胃漂浮片,减少患者服药种类,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提高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减少耐药性,降低复发率。地稔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其止血功效显著。翟小玲[10]等制备地稔总酚胃内漂浮片,可延长药物在胃中滞留时间,改善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中抗溃疡作用比较明显。李健[11]将新疆阿魏制备成适宜于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胃内漂浮片,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

  1.2 辅料的选择

  胃漂浮片骨架材料的选择是保持制剂长时间滞留的关键因素之一,制备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亲水性凝胶的选择。朴洪泽等[12]通过实验证明胃漂浮片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用量占总质量的30%以上时,较易形成凝胶骨架;低黏度HPMC、起泡剂中含有NaHCO3有利于漂浮片的溶蚀。目前常用的亲水性凝胶主要有纤维素类高分子材料,如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纤维素钠等,也有选用一些非纤维素类材料如琼脂和硬脂酸等。其中,国内外制备胃内滞留漂浮型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大都采用HPMC或其不同黏度混合应用,用量一般为处方量的20%~75%。Kar等[13]用HPMC、瓜耳胶、碳酸氢钠和卡波姆压制成非崩解型的胃漂浮片,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药物的释放行为遵从零级释放。Baumgartner等[14]发现亲水凝胶材料分子量不同,吸水膨胀能力不同,大分子量的亲水凝胶材料吸水膨胀的速度更快,而小分子量的亲水凝胶材料只有增加含量才能加快水化膨胀的速度。Rogue等[15]筛出最适于制备胃漂浮片的HPMC材料,分别是MethocelE4M、F4M、K15M和K100M。此外添加微晶纤维素可以使载药量增加。

  2 、口服速效固体剂型

  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有分散片、滴丸等,泛指服用后能快速崩解或快速溶解的固体制剂。分散片崩解迅速、分散状态好、缩短了起效时间,提高了药物的溶出速度,具有快速、方便、疗效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滴丸其表面积大、对胃肠刺激小、服用方便,且对其主要成分的研究与质量控制已达分子水平,发展非常迅速。

  2.1 分散片

  分散片(dispersibletablets)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可以将分散片含于口腔中吮服或吞服,也可以加水分散后口服。张伟晶等[16]按处方比例称取主药、可压型淀粉、微晶纤维素、L-HPC,混合均匀,以一定浓度的HPMC水溶液为黏合剂制软材,24目筛制粒,40℃干燥3 h,18目筛整粒,最后加入0.5%硬脂酸镁,以及部分崩解剂,充分混合后,用15 mm冲头压片。每片含主药0.6 g,崩解剂内外加的比例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