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毕业论文

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改革和创新论文

时间:2021-03-14 12:05:15 数控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改革和创新论文

  1对现行数控铣床加工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改革和创新论文

  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师往往分为几种:由师范院校直接毕业的教师往往讲得好、做不好;由工厂聘用来的教师往往是做得好、讲不好;讲得好又做得好的“双师型”教师在整个学校的师资队伍里面比例很小,大多数都是“双证型”教师。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培养渠道进行强化:对讲得好做不好的教师,重点培养方向为下企业锻炼,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由讲往做方面过渡,并通过各级教师技能竞赛验收培训成果;对于做得好讲不好的教师,重点培养方向为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由工厂中最为熟悉的“学徒制”开始,逐步增加学生人数,由做往讲方面过渡;同时,学校可以为这类教师搭建桥梁,让这类教师进入当地的行业协会,实现专业和行业联系起来,让行业专家进校园,让行业标准进课堂,将行业职教集团组建起来,课程形式更丰富,学生发展更为全面,让学校的专业紧扣住行业发展的脉搏。通过分类培养,使“双证型”教师都过渡成“双师型”教师。对于能讲又能做的“双师型”教师,可以考虑选送参加国家级、省级、知名企业和著名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将专业相关的最先进、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理念及时引到学校。

  1.1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创新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数控铣床课程的教学基本流程大体上是安全→机床介绍→坐标系→基本操作、分中对刀→面铣其间穿插CAM或UG等编程软件的学习。很多教师把手工编程完全一刀切,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后期生涯发展,但是根据中职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特点,将复杂的手工编程全部讲解,学生也无法接受。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来选择性讲解,哪怕只讲最基本的面铣。学习手工编程的目的不是要学生会编,而是让学生能够从程序中看懂基本的工艺路线及大体刀路,同时提高对数控铣床程序的敏感度,为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符合企业对于数控人才的要求标准。在教学中,数控铣床课程往往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做教学设计时,要对任务的内容做重点考虑。当前,数控设备昂贵,大部分中职学校无法做到数控铣床一人一机,往往是教师在机器上演示,学生围观,其间必然有学生左顾右盼,开小差,再加之对任务工件不熟悉,不知道工件的用途,往往就偷懒,不动手操作,久而久之,开始觉得没意思,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初期对任务的布置以学生兴趣为主,尽量设置一些加工量较小的兴趣型任务,照顾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去操作。随着教学开展的深入,再慢慢由兴趣型工件转变为生产型工件,同时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进行质量检测,不要让学生形成“做出来就行了,尺寸差一点儿没关系”诸如此类的消极思想。宁可放慢步调,工件简单但合格,也不要盲目追求完成教学进度而马虎应付。

  1.2教学方向与教学思路上的改革与创新

  当前,在中职数控铣床加工实训教学中,基本上所有的中职学校都很注重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结合,但是对于学生进入高职或者接受更高层次中的学习没有考虑到。在中职数控铣床加工学习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职业素质,而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则不仅仅需要这两方面的内容,同时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思路上,不能仅仅只是满足于一个工件的完成。完成工件的工艺路线有很多种,但是最优的工艺路线只有一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制定一个并不完善的工艺路线让学生进行生产,在完成工件之后,对工件质量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前面工艺路线的问题,再逐步引导学生改善工艺路线、优化加工参数和刀具路径,制作加工工艺卡,并通过对比两种工艺路线下产品的质量、加工效率,从直观上理性地认识制定合理加工工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既有利于学生毕业以后跟企业的'无缝对接,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同时,在生产实习中,对数控铣床的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做一些基本的介绍,加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故障或者电气系统故障,不要一味地去帮助解决,而是帮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故障,将学生打造成能操作、能编制加工工艺、能简单维修的复合型人才。

  1.3构建多体系教学资源

  中职学校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每学期学时数大概在130节课,折算成企业上班时间还不足一个月,一学年的学习时间,仅相当于企业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很难达到企业对数铣人才的要求标准,所以建立多元化、多体系的教学资源是当务之急。当前由于各地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的局限性,教师要对现有的教材及配套的教学资源进行调整,有些学校的教材、教学资源根本就不适合本校、本地区的职业发展,所以建立起属于自己地区的校本教材和教学资源是重中之重。教学资源包括但不局限于职业标准、数字化理论教材、实训指导书、任务工单、教学课件等,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课程、图纸资料、动画资源、常用软件、教学录像形成专属的精品课网站,并以特定时间按特定比例进行更新。同时在班级上建立起专业图书角、企业文化角、优秀作品展示角等实体资源库,不定时邀请现已经在数控岗位任职的毕业生跟在校生交流工作心得,使学生在课堂内能操作,在课堂外能思考,在学校能上课,在企业能上岗。

  2结语

  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改革是一个多层次、多角色参与的过程,考虑的层次也不要只是停留在生产实习,而是要在生产实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帮助学生毕业之后的继续学习与职业生涯的发展。要保证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企业、学校、教师三方面都不可懈怠。企业分享行业资料与培训岗位,学校提供硬件支持与相关培训机会,教师进行精心设计,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理念,构成课改铁三角。此外,参考一些示范性的课程改革经验,确保改革后的课程学生可学、教师可用、地区认可。

【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改革和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数控加工编程的课程改革论文08-12

数控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04-12

数控加工课程教学论文范本05-30

数控铣床加工工艺及加工质量探讨论文04-12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意义论文04-16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论文08-17

数控加工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的论文03-29

数控铣床刀具选择论文01-14

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