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

社会美论文

时间:2022-04-21 08:39:44 硕士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社会美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会美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美论文

  摘要:社会美,作为美的三种主要形态之一,其本身既有独立的审美性质,又可为艺术美的创造提供灵感与材料,同时还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因而可以看出,社会美的存在对探讨美的性质来说至关重要,而在讨论美时却经常被忽略,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社会美、人物美、审美心理特征

  当我们在谈论美学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恐怕这个理由的答案难以计数。但归纳统计不难发现,大部分答案属于艺术美或自然美的范畴,虽然以人为重要组成单位的社会中也不乏美的身影,但关注它的人却相较之下十分稀少。作为美的三种形态(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之一的社会美本身既有独立的审美性质,同时它又是艺术美的重要源泉,因此对社会美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李泽厚曾说过,“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而所谓的社会性,指美不仅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而且还指美包含日益开展着的丰富具体的无限存在,这存在就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由此观之,美具有社会性,而社会美正是这一性质最直接最本质体现。

  以下,我们就社会美的重要形态及其特点,分别加以讨论。

  一、 社会美的主要形态

  大千世界意象万千,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决定了社会美的多样性,然而由于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切社会事物的存在均与人有关,那么社会美与人或人的行为脱不了干系,可以说社会美是人的能力或理想的体现,同样,人物美也是社会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叶朗《美学原理》中的划分,人物美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人体美”。这点很好理解。古往今来无数艺术作品,尤其是雕塑或绘画,无不以或写实或写意的方式表现人体美,最著名的莫过于维纳斯和罗丹的大卫。在古希腊社会,人体美可以好不夸张地说是重要的审美对象,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了充分展现人体的健美而应运而生;二是“人的风姿和风神”。这点主要体现在大量文学作品中,尤以中国古典文学为甚,从《诗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名士风流”,再到《红楼梦》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金陵十二钗”的描绘(每人均用首诗来描绘人物的风姿神形),而西方油画中更有大量以人物肖像为题材的作品,如著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三是“处于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参照叶郎的解说,即“把历史人物放在具体的历史情景中进行欣赏”,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当垆卖酒的卓文君……世人通过前人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中,可通过想象加工,生成独特的人物美形象。“人物美的这一个层面,比较浅两个层面,包含更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生意蕴,也更能引发欣赏者的人生感和历史感”;这里笔者再补充下第四点,人物精神、品德美,如众所周知的郭明义事迹给国人带来的震撼不容小觑,由此产生的对这一高尚美德的崇敬与欣赏,这里不做过多解释。

  既然作为社会主要组成部分的`人都有如此多样的美的体现,那么由人创造的这个社会更是“美不胜收”。首先,最主要也是最直观的便是日常生活之美,细看下不难发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谓是一个个充满审美情趣的意象世界,如中国的茶文化,西方国家的咖啡文化,甚至跳蚤市场也是一种文化,人们创作出来的各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手工用品,像是著名的杨柳青年画……数不胜数。可以说,社会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审美和实用的需要而创造出一系列符合其本身审美期待视野的美的意象。此外,其他的社会生活,如节庆、娱乐休闲活动等也同样是社会美的体现,这点将在下文“社会美的特征”中具体分析;同样不同的民族或国家有自身的特点,而其所特有的民俗民情也独具美感。这点最好的例证不外乎“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展览。古今亦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社会美具有民族性,下文同样会涉及。

  二、 社会美的特征

  前文已提及,社会美与人或人的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关联,反映了人的某种理想或审美情趣,因此这里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大胆的结论:即社会美的特征与人的审美特征同样有着密切关联,甚至可以说,探讨社会美的特征某种作用上就是在探讨人的特征或人的审美特征。

  人类的历史演变长达万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逆流而上可以看出,人类社会首先具有历史性(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这三点社会美也同样包含,。正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如果不把文学当做艺术的一门,仅仅当成人类文明实践的产物来看,不同时代的不同形式之文学可以说是社会美的历史性(时代性)的绝佳例证(当然,语言文字产生之前的时代亦有社会美的存在,这里不深究);而阶级性这点可由我们历史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对比封建社会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平民百姓等三六九等人物所使用的日常器具及所享受的生活水平来看,日常生活之美的阶级性一目了然:御品、珍品、普通用品、次品……;而民族性这点在民俗民情之美中已有介绍,下面仅用例证加以说明:同属亚洲,日本文化的起源甚至很大程度上来自中国唐朝,可发展至今,大和文明与华夏文明大为不同:日本的饮食同中国不同,其“茶道”与中国茶文化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节日,日本的“盂兰盆节”和中国的“鬼节”,同是源于佛教,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至于节庆,在世界各国更是众多纷繁,这里不再细数。

  人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同社会美的特征相近,人的审美特征也同样影响了社会美的表现特征,如审美有时具有功利性这一特点,社会美亦然。

  社会美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这点毋庸置疑。无论精神之美或日常所见之美皆如是。一方面如上文所提及的郭明义之事例。精神上的“美”,与物质上的美不同,但同样注重“实用”,通过精神的弘扬以达到教化,或美刺的作用。比如使人顿悟,树立先进思想,激发生活热情,而这一过程则必须通过审美才能完成;另一方面物质生活领域的美,更是处处带有功利性,无论饮食还是饮酒文化,其创制过程中均建立在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上,而民俗或节庆的出现,最初亦不是为了满足审美体验而存在的。虽然按照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来看,当人们意识到美时,美已不存在了。但笔者认为这观点在这里并不适用,他的例子是指当外人来到原著居民的岛屿上并将其民俗认定为一种美时,这种美便不复存在。可当我们去博物馆参观时或者查阅与其相关的资料,仍旧是以审美的眼光对其进行观照,所以笔者认为这种审美活动虽带有功利性目的(为了了解更多相关的民俗民情),但仍属于美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