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

作物药害发生症状与预防措施

时间:2021-01-31 19:35:29 硕士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作物药害发生症状与预防措施

  作物药害发生症状与预防措施【1】

  摘要 介绍了作物药害的症状,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总结了避免药害发生的措施以及出现药害的补救措施,为作物安全生长提供指导。

  关键词 作物药害;药害症状;预防措施;补救措施

  药害指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植物呈各种病态反应,包括一系列非正常生理变化,例如药物导致的植株组织损伤、生长被抑制、植株变态、产量降低、绝产甚至死亡等现象。

  农作物药害的症状很多,大致包括斑点、黄化、枯萎、畸形、生长停滞、不孕、裂果、脱落等8种主要类型。

  药害产生的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农药品种、作物种类及环境等3个因素为主要因素。

  生产上,只要掌握好药害发生的原因,做好预防工作,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即可有效地避免药害的发生。

  1 作物发生药害的症状

  1.1 斑点

  呈现斑点症状的作物药害大部分发生在作物的叶片上,也可发生在作物的茎杆或果实表皮上,但比较少见。

  生产上,以褐斑、黄斑、枯斑、网斑等为常见的斑点症状。

  作物药害斑点不同于真菌性病害的斑点,主要表现为斑点形态不一样;真菌性病害的斑点形状较一致,具有发病中心。

  作物药害斑点也不同于生理性病害的斑点,主要表现为分布规律不一样,作物药害斑点不仅在植株分布上无明显的规律性,而且在整个地块的发生程度也各不相同;生理性病害的斑点一般发生普遍,在植株上的表现部位基本相同。

  1.2 黄化

  呈现黄化症状的药害,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农药对叶绿素的正常光合作用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其症状主要在作物植株的茎叶部位上表现出来,尤其表现为叶片黄化。

  黄化症状轻则仅叶片发黄,重则整株发黄。

  叶片黄化的症状又可分为2种,即心叶发黄和基叶发黄。

  药害引起的黄化不同于病毒引起的黄化,病毒引起的黄化其黄叶通常还可呈现翠绿状,且病株呈系统性症状,发病植株与健康植株在田间混生。

  药害引起的黄化也不同于营养元素缺乏引起的黄化,药害引起的黄化一般由黄叶变成枯叶,受天气影响显著,如果是晴好天气多,则黄化产生快,如果是阴雨天气多,则黄化产生慢;营养元素缺乏引起的黄化主要是受土壤肥力影响,全地块黄苗表现一致。

  1.3 枯萎

  药害产生的枯萎症状一般整株出现枯萎,其不同于植株染病后发生的枯萎症状,药害产生的枯萎症状无发病中心,且大部分发生持续时间比较长,先黄化,后死苗,根茎输导组织没有发生褐变。

  而植株染病后发生的枯萎症状其形成原因,大部分是植株根茎输导组织被堵塞,被阳光照射后,植株蒸发量变大,水分供应不足而先萎蔫,后失绿死苗,根基导管常发生褐变现象。

  1.4 畸形

  药害产生的畸形大部分以卷叶、丛生、肿根、畸形穗、畸形果等症状在作物的茎叶和根部显现。

  药害产生的畸形不同于病毒感染导致的畸形,二者在发生范围上存在差异,药害产生的畸形发生相对普遍,发病植株局部显症;而病毒感染导致的畸形发生不是很普遍,常零星发生,发病植株系统性显症,一般发病植株叶片还混有碎绿明脉、皱叶等症状[1]。

  1.5 生长停滞

  主要表现为作物的正常生长受抑制,造成植株生长缓慢。

  其不同于生理病害造成的发僵和缺素症导致的发僵,药害导致的生长停滞大多还产生药斑或其他药害症状;而生理病害造成的发僵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根系生长差,缺素症导致的发僵主要影响叶片,叶色发黄或暗绿。

  1.6 不孕

  药害造成的不孕症状在植株营养生长期发生较少,主要是在作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不合理造成的。

  药害造成的不孕不同于气候因素引起的不孕,二者在植株整体的不孕范围和有无其他症状上存在差异。

  药害造成的不孕表现为全株不孕,即使部分结实,但也会伴有其他药害症状;而气候因素引起的不孕基本不会出现全株性不孕现象,而且不存在其他药害症状。

  1.7 劣果

  药害造成的劣果症状主要表现为果实体积变小、果表不正常等现象,主要在植物的果实上显症,通常会降低果实品质,影响果实的食用价值。

  药害造成的劣果症状不同于病害造成的劣果,药害造成的劣果只表现出病状,但并没有病症,偶尔伴有其他药害症状。

  病害造成的劣果不仅表现出病状,也会出现病症,部分病毒性病害出现系统性症状,或不存在其他症状[2]。

  1.8 脱落

  药害造成的脱落果症状以落叶、落花、落果等现象较常见,大部分在果树及部分双子叶植物上发生。

  药害造成的落叶、落花、落果症状不同于天气或栽培因素引起的落叶、落花、落果,药害造成的落叶、落花、落果症状还有黄化、枯焦等其他药害症状显现,然后再落叶。

  而天气或栽培因素引起的落叶、落花、落果常与灾害天气如大风、暴雨、高温等有关,只有在灾害天气出现时才会出现;栽培方面,如果肥料投入不足或生长过旺也可发生落花、落果现象[3]。

  2 药害产生的原因

  2.1 农药

  农药作为有毒物品,用来防治生产上的病虫草害,要掌握农药的特点和使用技术,包括农药的理化性质、质量、施药量和浓度、施药次数和时间、施药的技术措施等,如果把握不准都有可能使作物发生药害。

  2.2 作物种类

  不同作物对同一种农药的耐药性和敏感性都是不一样的。

  即使是同种作物,在其不同生育期,其对农药的敏感性也不一样,一般幼苗期易发生药害,作物生长中后期较少发生,因为幼苗期的耐药性比较差。

  同种作物其不同部位对农药的敏感性也不一样,一般叶片易发生药害,茎杆较少发生,因此作物发生药害首先在叶片上显现出来。

  作物长势不同对农药的敏感性也不一样,一般作物营养充分、长势较旺盛的耐药性强,反之则弱。

  2.3 环境

  作物药害的产生与自然环境条件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以温度、湿度、降雨、风力、风向、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3]。

  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农药活性和作物代谢作用不断增强,施药后发生药害的可能性也越大。

  如石硫合剂就是气温越高药效越好的药剂。

  番茄用2,4-D点花保果时,随着温度升高,要适当降低用药浓度,当气温超过35 ℃,最好不要用药。

  虽然农药在气温低的条件下活性降低,但某些作物的耐药性也可能呈下降趋势,也容易产生药害。

  一般湿度过大易发生药害。

  如扑草净等药物具有较强的水溶性,当棉花、大豆等作物施用后遇大雨,可产生药害。

  有风的天气喷施除草剂可使雾滴飘移,导致敏感作物发生药害。

  如2,4-D丁酯、2甲4氯等除草剂在有风的天气喷施会造成下风向的单子叶作物发生药害;草甘膦、百草枯等灭生性除草剂在有风的天气喷施,受风力影响,也可导致多种作物发生药害。

  一般土壤黏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可确保农药不移动。

  而有机质含量低的砂质土壤农药易发生淋溶、扩散现象,易导致药物处理土壤的农作物产生药害[4]。

  3 预防措施

  3.1 新农药坚持先试验后推广应用

  为明确新农药的适用范围、防治对象、施用适期、用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应用技术,必须对其进行生物测定。

  考虑到农药的使用剂量受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质量、耕作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新的地区推广应用时,仍需要做适用性试验。

  要想扩大农药使用范围,就要选择更多的作物进行试验,除了观察不同作物的耐药性,还要注意观察同一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反应,以确保农药安全使用。

  3.2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选择农药要坚持高效、安全的原则。

  为避免发生药害,要考虑作物对药物的敏感性,尽量避免使用作物敏感的农药。

  例如在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就要考虑其安全性,避免使用不当导致某些果树的落花、落果、落叶等。

  同时,还要掌握好施药时期。

  尽量在作物耐药性较强的生长期内用药,避免产生药害[5]。

  3.3 正确掌握用药技术

  一是农药用量合理。

  防治病虫草害时,大田作物按面积计算农药用量,果树类根据树冠大小核定喷洒剂量。

  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一定要准确配制农药使用浓度,以免产生药害。

  二是采用正确的施药技术。

  选择施药方法时,要考虑农药性能及对作物的敏感性、农药剂型、天气状况等因素。

  如水剂、乳油等剂型的农药宜选择喷雾法施药;粉剂、颗粒剂等剂型的农药宜选择拌种或撒施法施药;风雨天气不适合采用喷雾法施药,以免雾滴漂移导致作物发生药害。

  3.4 注意施药质量

  只有提高施药质量,才能避免作物发生药害。

  因此,施除草剂尤其是芽前除草时,首先要平整土地,以提高施药质量。

  因为地面高洼不平会导致药物分散不均匀,进而产生药害。

  配制农药时,一定要确保搅拌均匀,特别是拌毒土时,撒施前务必要将农药与土壤充分混匀。

  对水喷雾时,要等农药充分溶解均匀后再进行。

  为了保证药效或避免产生药害,杜绝使用已产生分层或沉淀的农药。

  另外,喷洒农药时选用恰当的喷幅,保持均匀喷施,避免重喷。

  撒施毒土时,为确保药物撒施均匀,可以采用少土多撒的措施。

  4 作物药害补救措施

  施药后要经常到田间观察,当发现典型药害症状,如叶片发黄、茎叶斑点等症状时即可确定药害发生,然后分析药害产生的原因,并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常用的急救措施:一是排灌补救。

  为降低药害程度,可以对一些除草剂引起的药害田块采取适当排灌的方法。

  二是施肥补救。

  为降低药害程度,对于叶面存在药斑、叶缘枯焦或植株黄化等症状的田块,可以采取增施肥料的措施。

  如根外追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或追施人粪尿,以利于植株恢复生长。

  三是激素补救措施。

  对于2,4-D、2甲4氯、甲草胺、杀草丹、禾大壮等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如喷施后发生药害,可以采取喷洒赤霉素的措施,以降低药害程度。

  5 参考文献

  [1] 武中庆.化学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53.

  [2] 郭公正,张玉聚.除草剂药害调查方法与处理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7(9):64-66.

  [3] 关勇.除草剂药害及其补救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5):44-45.

  [4] 黄振刚,王鹏,刘云龙.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防止技术的探讨[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8(3):50-51.

  [5] 徐敢,刘昕.浅析我国台湾地区药害救济法及制度借鉴[J].中国医院管理,2006(8):13-16.

  农作物药害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

  摘要:农作物上使用农药不当而造成药害的现象屡屡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往往由于救治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造成产量下降甚至造成绝产。

  作者通过几年来对农作物药害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经验,总结了农作物药害的发生原因并对药害的防治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药害;表现;分类;原因;防治

  农作物药害是指因使用农药不当而引起作物反应出各种病态,包括作物体内生理变化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态、甚至作物死亡等非正常生理变化。

  在生产上引起农作物药害的因素非常多,一旦作物发生病害,不仅能够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产量下降,还会引发各种矛盾,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

  1 作物发生药害时表现出的症状

  叶片症状:叶片发生症状时,会在表面出现颜色、形状各异的斑点或焦枯穿孔;叶片出现失绿症状(果树使用广灭灵产生的药害、作物使用三氯苯类除草剂产生的药害等);叶片黄化(过量使用赛克津使大豆叶片出现变黄症状);叶片仿佛烧焦(小麦幼苗产生莠去津药害);产生畸形叶片(杜耳、拉索常常会使玉米的'心叶发生扭曲而形成鞭状,常称为牛尾巴叶);药剂对叶柄产生伤害导致叶片脱落;果实症状:

  果树出现药害多数指的是果蔬,当发生药害时果实表面出现斑点(如波尔多液产生要药使苹果或梨表面产生锈斑)、果实畸形、造成生理落果等;花器官症状:主要指的是花前或开花盛期使用农药发生要害,而引起落花、花器官提前凋谢或花而不实现象(如波尔多液和油乳剂等发生药害引起果树的生理落花);根系症状:

  当作物发生药害时会导致烂根或根系变粗(如五氯酚钠对水稻根的药害,2,4D类除草剂在水稻拔节期使用会使茎基部肿大);根毛稀少等现象发生;种子症状:种子发生药害主要是导致发芽率降低。

  2 药害的分类

  按照与药剂接触的方式可将药害分为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直接药害是指对当时、当季作物造成的药害,间接药害是指对非把标作物或下茬作物造成的药害;按发生时间顺序可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施药后短时间内即表现出的药害症状称为急性药害,施药后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表现出药害症状,甚至直到作物收获时显示受害被称为慢性药害;按药害在作物植株上的表现症状可分为隐性药害和显性药害。

  隐性药害在直观上不能看出受害作物的明显症状,但会引起作物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现象发生,显性药害发生后,受害作物表现出明显的药害症状,从外观上即可做出判定。

  3 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有些农民存在着用药越多,防效越好的观念,使用时不看说明,不相信推荐剂量,往往成倍增加用量,造成药害;农民对农药保存不善,造成农药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农药经营者业务素质差,给农民拿错药,农民在使用时又不注意认真核对,造成错用农药;盲目混配农药。

  有些药剂混配可以提高活性,但与一些药剂混用会产生药害;药效期比较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由于缺乏农药基本知识,许多农民不了解农药的性质,盲目选择农药,引起作物药害;雾滴挥发及随风飘移,致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受害;施药机械性能不良或作业不标准,造成局部喷药量过多,使作物受害,药剂配制时,不进行二次稀释,使高浓度的药液集中在喷杆内,形成先喷出的药液浓度高,易出现药害;施药时间不当。

  各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程度不同,使用不当,可造成药害;药械清洗不净。

  喷药后药械未进行彻底清洗,又在其他敏感作物上使用,常发生药害;异常不良的环境条件。

  有的农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就可造成药害。

  4 预防药害的对策

  4.1 加大农药管理,杜绝盲目使用农药

  市场上农药品种繁多,各种剂型都有,甚至许多农药在包装、物理性状等方面都非常相近,常常使农民在选择和购买农药的时候出现误差。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农药前,要认真阅读农药的外包装标签,核实所选的农药名称、剂型、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如果出现标签脱落或看不清的情况,不可盲目使用。

  4.2 科学施药,提高农药的药效

  要根据农药的有效成分准确配制药液,不能随意改变农药的浓度和施药次数;农药在配制前要先配制母液,在配药装置内先注入50%的清水,然后再加入母液,配制后溶液内可适当加点粘着剂,以改善药液的物理性状;不同药剂相互混配既要做到高效,又要低毒、低残留,保证农产品安全。

  混配时要注意农药间的拮抗反应,不能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物理、化学、生物上的干扰作用;喷施农药时要注意天气状况的变化,高温干燥,风速过大,即将降雨时不能施药。

  同时要避免在作物的敏感期用药;选择扇形喷头的喷雾器械,保证均匀喷雾,直线喷洒,尽量减少重喷,提高喷雾质量。

  喷药时,一定要注意风向,加强对邻近敏感作物的保护,药械使用前后要彻底清洗干净。

  4.3 加强管理

  对受害作物加强栽培管理,一是适量除去受害已枯死的枝叶,防止枯死部分蔓延或受到感染;二是中耕培土,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根系吸收水肥能力,增加作物的长势;三是搞好病虫害防治,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从而降低药害发生的几率。

【作物药害发生症状与预防措施】相关文章:

作物缺锌症状与防治措施02-10

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系02-10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与对策02-10

农作物种子的加工与贮藏技术02-13

农作物病虫害成灾特点与防治措施02-13

医院药房药学服务纠纷与预防措施11-27

精选农作物保险合同02-18

时间旅行发生了吗?01-20

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分析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