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

汪曾祺散文优美片段

时间:2021-07-23 14:31:15 语录 我要投稿

汪曾祺散文优美片段

  汪曾祺先生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汪曾祺散文优美片段,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汪曾祺散文优美片段

  汪曾祺散文优美片段 1

  1、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2、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曾经知已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虔诚地呼唤风,那一刻,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光才是现实世界,而树木不过是用来反映和折射光线的间隔物。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

  3、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4、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5、真的是很当心很当心,很不舍很不舍,一件衣服和人的陪伴,没有一件衣服可以穿到老,没有一个人可以好到尽头,有时候会很绝望地这么想,于是,在“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这样的字句里,感动。我能看到你,我们还在彼此俩俩注视,我们彼此好好的,这是何其温暖的事。

  6、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7、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东北叫干豆腐。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做皮子。

  8、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9、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0、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11、倾向性不要特别地说出。在叙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笔触叙事。怎样表现倾向性?中国的古话说得好:字里行间无论怎么写,都会有倾向性的。

  12、若我在临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绿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无从说,说不好的美丽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遥远的举杯致意。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许它流去又流回,改头换面千千万,我认取你一如初见。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

  13、他(韩愈)所谓“气盛”,照我的理解,即作者情绪饱满,思想充买。我认力他是第一个提出作者的精神状态和语言的关系的人。

  14、语言的美,不在语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在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大的信息,即让读者感觉“想见”的情景有多广阔。古人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15、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16、不少作家充分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

  17、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能像桔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

  汪曾祺散文优美片段 2

  1、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

  2、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

  3、“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4、他(韩愈)提出一个语言的标准:宜。即合适,准确。世界上有不少作家都说过“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比如福楼拜。他把“宜”更具体化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

  5、一泻千里,戛然而止,画舫笙歌,骏马收缰,可长则长,能短则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6、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

  7、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8、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9、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10、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11、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12、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13、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14、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

  15、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16、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

  汪曾祺散文优美片段 3

  1、他(闻一多)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

  2、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下来也可以。不写下来,就记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记的)。记忆里保存了这种常用语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写作时就会从笔端流出,不觉吃力。

  3、我认为一篇小说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的。作者写了,读者读了,创作过程才算完成。作者不能什么都知道,都写尽了。要留出余地,让读者去捉摸,去思索,去补充。

  4、我们的语言都是继承了前人,在前人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脱化出来的。很难找到一种语言,是前人完全没有讲过的。那样就会成为一种很奇怪的,别人无法懂得的语言。

  5、我一直都错怪是你带走了一切其实一切本来就会离开只有你如约而来。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我的孤独认识你的孤独

  6、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

  汪曾祺散文优美片段 4

  1、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

  2、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3、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

  4、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5、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6、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7、经过长途飞行,天鹅的体重减轻了,但是翅膀上增添了力量。

  8、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9、养鸭是一种游离,一种放逐,一种流浪。

  10、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

  11、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12、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13、此种田人,既失娇妻,无心作务,田园荒芜,日渐穷困。神情呆滞,面色苍黑。人失所爱,易于速老。

  14、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15、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括出自己的价值。

  16、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确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17、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18、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来的依旧重来,在沧桑的枝叶间,择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

  19、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

  20、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汪曾祺散文优美片段】相关文章:

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我的老师”主题征文启事11-09

苏雪林《青春》的片段作文素材05-26

解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01-21

朱自清散文02-20

浅论从《史记.鸿门宴》片段评析刘邦对礼仪的运用02-23

孟子散文特色03-14

贺信的散文09-28

散文d随笔10-13

青春散文悼词10-30

余秋雨散文对电视散文创作的意义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