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

姓氏经典语录及说明

时间:2021-02-06 17:20:31 语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姓氏经典语录及说明

  篇一:经典语录

姓氏经典语录及说明

  经典语录

  1、多看一眼,瞅不准就是最后一眼,多说一句,说不定就是最后一句。

  2、对于大多数来说,一个人的一辈子就是三万天,那么你是想要活三万天,还是活一天然后重复三万次?或许所有人内心都向往第二种生活方式,想活出不一样的精彩,只不过在平淡的柴米油盐,日出日落间,多数人不知不觉的把日子过成了后者。

  3、你是谁笔尖下朝思暮想的少年,在弃城的荒途中辗转成歌。

  4、转眼过去多年,世间多少悲欢离合,曾经志在四方的少年,羡慕南飞的雁,各自奔前程的身影匆匆地渐行渐远。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复返,来不及道别,曾经的愿望实现来了么,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

  5、花儿的翅膀,只有死亡才懂得飞翔,无爱无恒的土壤,才能再萌芽开花。

  6、大漠残阳,一种辉煌绽放,天涯路,风和着马蹄声响,在成长的路上,自信、从容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7、日子游走在太阳和月亮之间,十月的燥热在不经意间催青转绿,灼红了枫叶,闷黄了芭蕉。款款的夜风,拾走了灯红酒绿遣散出的热量,悄悄送来了些许深秋的凉意。

  8、一星陨落,暗淡不了星光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9、生命之舟承载不懂太多的物欲和虚荣,割舍是另一种获得,因为只有割舍才能得到真正的完整。

  10、人生的缘分就像一盏茶,瞬间由暖转凉,由浓到淡,亦可以一饮而尽,就像是春晨,多少人都希望在此徜徉,留住它姹紫嫣红的美好。

  11、没有可以重温的旧梦,没有固存一世的牵绊,变,是人世间亘古不变的主题。

  12、为了梦想不辞辛劳,为了破茧成蝶的美丽,为了凤凰涅槃的新生,我们怀抱‘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秉持‘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演绎‘夸父逐日’的勇敢,呈现‘精卫填海’的执着。

  13、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山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疼痛,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14、因为懵懂,所以青春里的暧昧中间成为回忆。

  15、是流行划破长空,承载着太多的梦,转瞬即逝;是冷月倒挂在天边,静听着漫天的思念,彻夜不眠。

  16、花开花谢,花谢花开,花开不知花谢之痛,花谢方知花开之美。

  17、夜深人静,是谁的彻夜不眠染上千里之外的相思。

  18、我们的一生,只为了寻找一个人,用一瞬间爱上,一辈子遗忘。

  19、喜欢是爱得暖身动作,爱我的人别急,等我积累更多的喜欢就会爱你。

  20、寂寞的人总会用心记住在他生命中出现过的人,所以我总是意犹未尽的想起了你,在每个星光坠落的夜晚,一遍一遍细数我

  的寂寞。

  21、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轮转,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魄,最终谁都不是谁的谁。

  22、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出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23、生命总有那么一段时光,充满不安,可是除了勇敢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24、生命很美好,但也很短暂,死亡时少数只要躺下就能完成的事之一。

  25、晚风,徜徉在月落星沉的天穹,谁是我心湖里唯一起漾的星辰,明与灭;青灯,独绽在夜深更迟几更钟,谁的姓氏在我的笔下折了又折,写了又写;孤城,寂灭在时光难等太匆匆,谁是我前世手心里紧握的眷恋,花与蝶;旧琴,纠缠在前尘的浮世千重,谁的眼泪碎在我的指尖,把故事了结。

  26、淡淡秋风微雨过,流光瘦减繁花,人生似水无涯,浮云吹做雪,世味煮成茶,还忆经年唐宋事,心头一点朱砂,相逢潜力负

  烟霞,空山人去远,回首落梅花。

  27、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和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有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28、若不是那一年见了模样,怎会知道,泪雨千行,相思惆怅;若不是那一次闻了芬芳,怎会知道,水月茫茫,执念难当;若不是那场经了身旁,怎会知道,一别难忘,自此薄凉;若不是那一夜泣了回肠,怎会知道,心已成伤,再无良方。

  29、我爱你,说得出做得到,这就是青春,说不出做的到,这就是责任,说得出做不到,这就是背叛。

  30、有时候不经意的.玩笑,带着无法直视的认真。

  31、韶华依旧,心却早已游离红尘外,化作一朵睡莲,你来,我笑而不语,你走,我淡而不惊。

  32、你装作刀枪不入的样子就要做好被万箭穿心的准备。

  33、生活总会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篇二:姓氏

  姓氏·名字·称谓

  一、中国姓氏概说

  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有姓.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思考过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一定都了解关于姓的种种故事。因此,这里耍谈一谈姓是什么,姓的来龙去低,姓的文化内涵,也就是姓是怎么一回事。

  (一) 姓氏是什么

  人们从陌生到相识、相知,相互要了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方姓什么,所以我们常听到人们初次见面时总是客客气气地询问;“您贵姓?”由此可见,姓是社会成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识别标志和符号,了解一个人姓李还是姓赵,比起了解一个人叫什么名字,更是首当其冲,更为重要。

  我们知道一个人姓什么,也就知道了他的先人、兄弟姐妹姓什么了,这是因为姓决不只是和名字结合起来来区别张三、李四其人,它的更大的作用在于是一个家族的称号.是区别这个或那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家族的标志相符号。比如孔子,以孔为姓,他的后代子孙,传至今天已达70多代,也都是孔姓。

  那么为什么把同一个祖宗繁衍的后代叫做同姓呢?为何是一个家族的称号呢?从姓的字形来探求姓的意义,就可以明白。从中骨文和铜器铭文来看,姓的初文是“生”或“性”,直至战国时代,文字中才出现了由“女”与“生”组合的“姓”宇。由此可见,姓的意义自然与生和人相关,后来又加上女旁,自然与女也关系密切了。正如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所云:“女生曰姓,姓谓子也。”可见处就是女人生的子女。《广雅》上说:“姓,子也。”是个印证。当然,最早给“姓”规范字形字义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它说:“姓,人所牛也。??从女生。”这就是说,姓是人生的子女,姓是个会怠字,由女、生两字合成。后人都沿袭这 说法。由此可知,姓的本义是女人生的子女,而同一个母亲生的子女就是同姓,同姓也即同扭,姓是同一祖先的有血缘关系的一族人的称号相标志。在母系社会,姓随母亲;在父系社会,姓随父亲。

  由于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一族人往往要分为若干分支闹敬居在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保留原有的姓外,又分别为自己取个称号作为标志,于是出现厂氏。所以,《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意思是说,姓是同一老祖宗的所有后代共用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派生出的分支。例如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其姓为皋,是楚国国君的本家。但为何叫他屈原呢?原来,屈原的“屈”是氏。屈原的先人是楚武王的儿子公子理,封地在屈邑,他的后人就以封邑为氏,成为屈氏。楚国还有景氏、昭氏,全都是由皋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屈原是出自屈氏的子孙。由此可见,姓是氏的源、氏的根,而氏是姓的支派,姓与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姓和氏在夏商及周初时,是局于贵族所有的,一般庶民是没有姓、氏的,正如《左传·隐公八年》所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由此可见,天子立有馆之人为诸侯,根据其出身情况赐其姓,也就是说只有诸侯国的国君和他的家族才有性。而氏则是封其土地而命之,胙即赐封、分封的意思,可见氏也只有贵族才有,氏表示的是贵族的身份,正如《通志·氏族赂》说的那样“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姓的产生在前,氏的产生在后。姓一旦产生后p世代相传,一般不加更改,较为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等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所以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的情况。如春秋时晋大夫士会,以其祖上官职“士”(执法官)为氏,其食邑有随邑、范昆,故《左传》中称他为士会、随会、范会等,他的子孙则或以“士”为氏,或以“随”、“范”为氏。又因为异姓家族有时以同样的方式命氏,比如以先人官职、封

  爵等命氏,就出现了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现象。

  三、与姓氏有关的几个问题

  1、旧门阀制度

  所谓门阀,指封建社会中世代显贵、影响大、权威高的姓族家门。这些所谓“高门大姓”一般地说由家族人物的地位、权威和声望自然造成。一旦形成则显赫无比,十分威严,并世代传承。有时官方尚作明确规定,宣称某姓某姓乃为望族大姓,甚至具体划分姓族等级,确定门阀序列,各姓族权益尚且不等,这就是所谓旧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始于西汉。汉刘氏皇族引经据典,论证其为帝尧之后,是高贵的血统,声称他们天生是要称王做帝的。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亦制造舆论,说王氏出于帝舜,他也是天注定要当皇帝的,并用法律手段公开宣称他们的王姓,是天下最高贵的望族大姓,门阀制度这就产生了。门阀制度在东汉得到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可谓登峰造极,至隋唐时日趋衰微,唐“安史之乱”后,此制彻底崩溃。但其遗制余俗却在后世无时不见,已至于现代农村民间仍在乡俗村谈中可隐约见之。

  在门阀制度下,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并有定大姓之举。

  两汉时期,皇族刘氏自然是天下第一大姓;

  东汉时又有“樊郭阴马”四姓外戚专权,称四大姓。

  东晋至南朝期间,“王谢袁萧”为四大姓,一直把持政权。其中之“王谢”乃指东晋大臣王导和谢安所造成了这两门贵族。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北朝时,分地区确定大姓。如山东一带为“王崔卢李”四大姓。

  唐代时有五大望族,乃为“李崔卢郑王”。相传,唐官员修订氏族志时,因承旧“崔卢王谢”之说,仍将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看了很生气,说:‘崔氏早早已衰微,既无显宦,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遂下令改李氏为第一,皇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被屈为第三。其实,唐代崔氏仍很显赫,有二十三人做过宰相。

  在门阀制度下,一个人的姓氏直接影响着他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即把学子按姓族出身分为上中下九等,即所谓九品,按品选用。这样,高门大姓大都中选入仕,寒门贱姓排斥不用,甚至连日常交往、场面坐次亦明确有别,以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天道不公平,人才被埋没。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曾对这种不合理现象作了尖锐的批评,诗曰:“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诗中“金张”指西汉宣帝时的两个权贵,他们的后代凭着祖先的世业,七代为汉室高官。而奇伟多才的冯唐,却因出身微门,竟一生屈于人下,不能展露其才。

  至于门阀制度对人婚姻的影响之大,在《西厢记》中即可看出。老夫人之所以反对女儿崔莺莺与张生恋爱,就是因为张姓在唐代并非望族,怕辱没了其博陵崔姓望族的门第,所以将莺莺许配于郑尚书之子,郑氏在唐代属大姓望族,可谓门当户对了。

  2、古代人的郡望

  所谓郡望,是指封建时代显贵的姓族、家庭、人物世居某郡,形成当地望族,而为当地人所仰望的意思。人或姓的郡望与祖籍不同,祖籍是指某姓人祖先的出生发祥之地,而郡望是祖辈们的荣耀发迹之地。

  郡望最早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上篇所谈的门阀问题密切相关。那时,用人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选用原则是以家世为重,任人唯家世,那些望族大都入仕做官,身居高位并代代阴袭,而寒门庶族则被排斥,这样社会上形成不合理的森严的等级现象。望族大姓、高官要员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影响不断扩大,人们必然仰慕其人,进而由人及地,亦仰慕其地,最终人、姓和地三者关联,便形成了郡望。郡望实质就是一个地名,但这个地名是和某个姓氏特定相关的。郡望的自称一般就是标曰“某地”,如唐韩愈常自标郡望曰“昌黎”,李白常自标郡望曰“陇西”。郡望的指称一般是地名后缀姓,如天水赵、陇西李、太原王、清河张之类。

  3、姓氏与血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把姓氏看得十分圣洁庄严,认为姓什么,就注定着“某”姓血统。更有拉拢人情、攀附权贵的人多以“一笔写不出两个‘某’”的口气或“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理由来钻营。

  姓氏与血统的关系究竟如何,同姓是否就是同血统呢?其实不一定,姓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离合演化,错综交融,到现在,大部分姓氏已是同姓不一定同宗,异姓不一定异宗了。

  从姓氏起源看,不少姓氏虽为同姓,但来源不同,特别是一些大姓,分支更多,来源更复杂。比如,孔氏就有好几个分支,亦即不同的来源。一支源于子姓,是宋国大司马孔父嘉的后人,其子木金父以父字为氏,称为孔氏。孔子即属这支,他是木金父的六代孙。另一支是郑穆公的后人,郑穆公有个儿子字子孔,他的子孙以祖字为氏,称为孔氏。又一支是卫国孔氏,是黄帝姞姓子孙的后裔。再一支是陈国孔氏,出于女为氏,是陈的公族大夫之后。

  也有一些姓虽为异姓,但却同宗。比如,黄帝有子25人,得姓者14人,计有12姓。 后世频繁的姓氏更改、分化、归并,也造成了血统的极大混乱。

  另外,汉代的姓氏合一和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融合(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辽宋金元、清等)都造成了姓氏的血统的错乱。

  此外,社会上的过继立门、收养子女、改嫁随带子女、婚外生子女等社会现象都造成了姓氏和血统的脱离。如曹操本是夏侯氏的后裔,其父曹嵩过继给宦官曹腾。故其非曹氏正宗。

  再者,人们习惯上说的血统一般指男性一方的血统,而忽视排斥女方。其实,子子孙孙,祖辈血统代代递减,从此角度看,姓氏与血统几乎是不大相关的概念了。因此,根本谈不上什么“万代一系”或“纯某姓血统”。

  中国人的称谓

  一、什么是称谓

  《现代汉语词典》提出,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分、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支书等。”这种说法强调了称谓的特点,即人们由于血缘或其他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地位、身分、 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才叫称渭。这个说法是比较准确的。

  社会学家认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各种联系与关系的总和叫社会关系,而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便构成了一个特定的社会。社会学家还认为,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大舞台上充当特定的社会角色,依照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形成了夫妻、

  父子、祖孙、甥舅、师徒等各种人际关系。为表明人们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称谓才应运而生。称谓所表明的正是人们相互问的各种社会关系,称谓所区分的正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关于这点.应当说我国古人已有觉察,已有论说,只不过最初只是从感性上就事论事罢了。例如《尔雅·释亲》注云:“谓我舅者,吾谓之外甥。”《仪礼·丧服》云:“谓我姑者,吾谓之侄。”明陶宗仪的《赖耕录》云:“男女姻家相呼为亲家”等。这些说法表明,古人对称谓的特点已经感受到并且已经论及。

  另外,一个人、一个物件一般只有一个区别于其他人或物的特定的符号,即只有一个名称,个别的顶多再有一两个别名。而称谓不然,一个人往往在社会中同时充当不同的角色,即几个角色集于一个人之身是普遍现象。因此,同一个人由于与他人的关系多种多样,就会被别人同时加上多种多样的称谓。例如一个女人,在家庭中既是母亲,又是女儿、儿熄、孙女、外孙女,在社会k是教师、系主任等等,那么她就同时从子女、父母亲、公婆、祖父缉、外祖父母、学生、同事那里得到以上多种称谓。这也就是称谓与一般名称、称呼的区别所在。

  二、中国人十分讲究称谓

  在世界上,中国人恶伯是最讲究称谓的,因而称谓之多,称谓之细.称谓之

  复杂,恐伯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这点也正是中国称谓的最鲜明的特色。

  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是世界卜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向来以“文明占国”和“礼仪之邦”并称于世,有着极为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而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伦理观念,在我国二干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其核心内容是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张忠、孝和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礼让为本、三纲五常等一整套社会和家庭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礼法。二是中国人从周朝起就是宗法制社会。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区分亲琉,规定嫡庶系统的法则。

  这是—钟等级制度。在宗法制下,宗族分大宗、小宗、嫡长子孙(王妻所牛的长子长孙在这一系为大宗,其余的子孙为小宗)。在周王朝,周天子自称是上帝的长子,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这是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为诸侯,对天子是小宗。诸侯的君位也由其嫡长子世袭,在本国是大宗,余子则分分封为卿大夫,对诸侯是小宗,但在本家族.也是大宗。大宗比小宗地位尊贵.嫡长子比其余诸子尊贵,只有嫡长子才能世袭父亲的职位,享有主祭始祖,继承大量财产的持权。因此古人对嫡庶长幼的区分是十分严格的,对血统远近亲疏的区别也是十分重视的。以上两个方面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为宗法社会的等级秩序要靠儒家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贤等伦理道德规范来维系,而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恰恰是为宗法制服务的。二者的结合对称谓的影响自然是亲属方面的称谓扯得远,分得细;嫡庶亲疏辨得明,分得清;社会交往的称谓讲究多名目繁。总之,造就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的称谓,

  例如,直系亲属的称谓,往上推,依次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始祖、远祖;往下推,依次是: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昆孙、仍孙、云孙等。又如旁系亲属,又是父族,又是母族,又是妻族,夫族。父族有叔、伯、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叔母伯母、姑、嫂、弟媳、侄子、侄女、堂嫂、堂弟媳、堂侄、堂侄女。还有伯祖父、叔祖父、堂伯、堂叔、从诅兄弟、同曾祖兄弟,伯祖母、叔祖母、堂伯母、堂叔母等等;母族有外祖父母、外曾祖父母、舅、姨、表兄弟姐妹等等。妻族有岳父、岳母,妻兄弟、妻姊妹、连探、外甥、外甥女等等。夫族有舅姑(即公、婆)、大姑、小姑、妯娌等等。由上可知,亲属的称谓上下拉得远,左右连得宽,自然是名目繁多了。

  上面所提到的称谓,还个个有尊称、别称、谦称等等,花样更为繁多。例如关于父子的称谓,为人之父称父、父亲,又称严亲、翁。儿子叫父亲为大人、夫子、爹爹、先生、公、耶、爷爷、爸爸、老子等。儿子对人自称其父为家严、家尊、家公、家父;尊称他人之

  父为令尊、尊君、尊公、尊侯、尊大人、尊大君等。为了区分亲疏又有嫡父、本生父、亲父与假父、养父、义父之分:死后又有先父、皇考之称。为人之子称作子、儿、男、孩儿、息男、保子、宠子、娇儿。父称其子为吾儿、大郎、于息等,父亲对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无状子、贱息、不肖子、犬子、小犬、粪土息等。尊称他人之子为令子、郎君、小郎、郎子、贤郎、令嗣、令似、贤子、良子、令郎、令郎君等。为区分婚庶长幼,关子儿子的称谓还有大儿子得称长子、嫡子、嫡妻子,宗子、宗后、树子、万子、元子、大子、尚子、根嗣、鼻子、大儿、冢子、冢嫡、正室、嗣子等,第二子称次子、中子、次息、次男等,小儿子称小子、少儿、少子、季、阿小等。正妻以外的儿子称庶子、支子、支庶、侧室、侧出子、别子等。正妻所生的儿子,长子以外也叫庶子。以上仅父、子两个称渭就有100来个称呼、叫法,实在是多而杂、细而碎,讲究过分了。

  另外,对一个人来说,父亲的兄弟称伯父叔父,母亲的兄弟称舅父,父亲的姐妹的丈夫称姑父、姑丈,母亲的姐妹的丈夫称姨父、姨丈。父亲的兄弟的妻子称伯母、婶母,母亲为兄弟的妻子称舅母,母亲的姐妹称姨母。

【姓氏经典语录及说明】相关文章:

姓氏的调查报告03-02

清朝皇帝的姓氏是什么07-06

聘用合同填写说明及样本11-17

婚假请假条格式说明及范文10-14

聘用合同法定条款填写说明及样本11-16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及技巧07-17

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格式规范及说明11-17

情况说明范文09-30

资产评估报告说明10-30

审计报告说明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