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时间:2022-10-05 20:17:10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新课标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要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落实到实处,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所以数学的学习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所学的知识才能得以深入理解和有效地吸收.

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一、 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上课时教师要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设置情境:讲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的故事:18世纪,在高斯10岁时,他的算式老师出了一道题:计算1~100的和.小高斯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得出了结果:5050.教师接着问大家:“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高斯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听过这个故事,教师这时可以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其中的奥秘:第一个数和倒数第一个数相加得101,第二个数和倒数第二个数相加得101,…一共有50个101,结果就是5050.教师接着说:他的算法也可以解释成这样:把原式的数颠倒,两式相加成为

  教师再启发:这个结果是原来的两倍(相对于把原来多算了一遍),再把这个结果除以2就得到原式的和了.教师问:那么对一般的等差数列 前n项和Sn=a1+a2+a3+…+an如何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讨论这个问题.这样通过这个故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探索.相信:学生会很容易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

  二、 在教学时保持学生参与交流讨论的热情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在教学方式上提倡学生的合作交流,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交流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其实数学教学是数学信息的交流过程,数学学习是数学信息的选择、获取、加工、交流、反馈、存储的过程.在这种交流讨论的教学中,要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多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提出疑问,深入思考,发表见解,畅所欲言,积极反思.交流讨论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引起学生长时间、热烈的讨论,一发而不可收,回味无穷.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这种参与讨论的热情要在数学课堂中长期保持.例如:在讲不等式的对称性

  可以设计实验:

  教师:让学生在天平的一边放7颗钢珠,另一边放3颗钢珠,并让他们说出实验的结论.

  学生:(学生立即动手,很快的就得出结论)7颗钢珠的这边比3颗钢珠的这边重,则得出:7﹥3.

  教师:两边同时拿掉3颗钢珠,天平左边还剩多少?怎样表示?天平的右边还剩多少?怎样表示?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7-3﹥3-3,还可以得出: 7-3﹥0.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一些类似的式子,再总结一下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学生:(预习过的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共同规律是:a-b﹥0 a﹥b

  教师: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得出另外两个结论:a-b=0 a=b

  a-b﹤0 a﹤b.

  教师还要趁热打铁问:x+1与1的大小?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有的是:x+1﹥1,有的是:x+1﹤1,有的是:x+1=1.(学生还不会综合起来考虑)

  教师再作适当的引导:由上面的规律,试试看,算一算x+1与1的差.(与什么有关?怎样分析?)

  学生:当x﹥0时,x+1﹥1.

  当x=0时,x+1=1.

  当x﹤0时,x+1﹤1.

  教师接着再问:x+1与x的大小呢?还是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与x的值大小无关.得出:x+1﹥x.

  在思考、交流、讨论中构建不等式性质的意义,增强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条理性,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要保持这种参与讨论交流的热情,这样才能达到如期的教学效果.

  三、 在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学科,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得以充分的理解、吸收.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怎样才能把这种潜在的创新才能激发出来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其次,要有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每一节课教师要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再次,创造适应数学创新教育的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四、真正开展创新教育的活动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用启发式加上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一个人掌握知识越多,知识面就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崇尚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这样创新教育才能得以贯彻、延续和发展.

  第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看到数学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不是直接的灌输,也不是强化应试的训练,是以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核心,不是以结论为核心,是展示思维的过程,不只是简单传授数学知识,要变“直接传授”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充分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在解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解题思路,解题后让学生进行有效地反思引申和举一反三,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对数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创新的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第四、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相信:新世纪的数学课堂一定会是一个健康、宽松的课堂,一定会是一个学生全面参与、合作交流的课堂,一定会是一个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课堂.

【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相关文章:

课堂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小宇宙10-09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08-04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0-10

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09

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10-11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04-27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20

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10-09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兴趣10-09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