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提升数学素质

时间:2021-01-18 19:42:27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提升数学素质

  提升数学素质是小编为数学专业的同学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提升数学素质

  提升数学素质【1】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起着决策的作用,数学方法起着“渡船”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思想是方法的灵魂,方法是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这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它在数学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学必须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以促使学生提高数学素养,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教学,纵观整个数学学习中没有脱离了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

  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因为在数学学习中思想方法是联系知识与能力的纽带,是数学科学的灵魂,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浅谈几点看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原则

  1.目标性

  数学学习中思想方法往往是隐含在知识的背后,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往往只注意表面的数学知识,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这就给我们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教学目标既要有知识与技能的,也要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

  教学中切实的以知识为载体,把隐藏的思想方法呈现给学生,以知识教学带动思想方法,实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目标。

  2.渗透性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把思想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就直接预设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数学思想方法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让学生润物细无声处掌握思想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有机的结合数学知识,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呈现出思想方法,给学生一个自己学习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己体验、自己总结归纳、最终获得方法,这样的教学更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3.循序渐进

  学生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是一个螺旋式递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认识数学思想方法上也是需要通过反复接触、理解和运用去形成的。

  如,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初中数学的每个章节中都会涉及,这就是说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这种反复性,教学中运用统筹的观点,有意识的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循序渐进的加深对具体思想方法的认识和掌握。

  4.建构性

  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要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各种问题的探索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将更加牢靠,更有系统性,让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渗透的策略

  1.回归教材

  教材是数学教学的载体,这就需要教师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待教材中的内容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去分析,并对教材中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挖掘,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层次地彻底贯彻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在每一个环节中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意识。

  2.创设情境,蕴含思想方法

  教学的关键在与对学生的“授之于渔”,数学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方法教学,学生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掌握了其中的思想方法。

  教学中如果教条式的把思想方法教给学生,学生也未必能够接受,如果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呈现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对情境问题进行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得出思想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如学习勾股定理里的时候可以把几何与代数结合起来,呈现新的教学情境,而这里就蕴含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的解题方法,这中思想方法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的时候总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反复应用,落实措施

  教学中要注意使各个部分数学知识融合成有机的整体,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

  (1)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思想方法

  教学中要把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渗透与数学知识教学中,揭示其中蕴含的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二次不等式解集教学时可以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

  (2)在问题的解决探索过程中揭示思想方法

  在数学问题探索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让学生真正的领悟蕴含在数学问题中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解决过程中掌握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逐步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指导思维活动。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方法,抓住这些数学知识的精髓,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还能让课堂结构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更能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孙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3(98).

  从“数学情节”到“数学情结”【2】

  [摘 要]从“数学情节”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情结”,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契合度便会越来越高,这不仅是教学技巧中的改革,更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升级。

  [关键词]数学情节 数学情结 应用

  所谓数学情节,就是指应用数学过程剧情化。

  数学应用题就体现了典型的数学情节。

  因为有“情节”,学生学习数学就不会感觉枯燥乏味,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

  教师从“数学情节”入手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学生“数学情结”一旦形成,快乐学数学就会成为可能。

  一、突破“数学情节”形式,拓展“情节”宽度

  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当然更容易接受数学中的`形象概念,但数学中的情节故事往往被淡化和忽视。

  在一些应用题中,教材只会制造一些“虚构”的情节,学生一眼就看出“假”。

  因此,教师不仅要对文本应用题进行改编,也要在非应用题中引入“情节”,而且要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因素,让学生有真实感。

  应用题讲究的是实际应用,学生不熟悉的“应用”就是“无用”。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我这样设计――

  师:我昨天收校服费,回去一清点,好像少了好几百元。

  是不是有同学没有交啊?大家帮我算算到底应该收多少钱呢?每个同学交了95元,咱们班一共48个同学。

  先估算一下,看大概是多少。

  生1:老师,我可是最先交的。

  每人交不到100,肯定不到4800元。

  生2:我估计肯定比4500元多。

  因为按照45人每人收100元,就是4500元,虽然每人多算了5元,但那边还剩3个人的,肯定够补的。

  生3:我是这样估算的,如果按照每人交100元来算,整好是4800元。

  这样每人多算了5元,咱们不到50人,五五二百五,再去掉250元……(生哄笑)

  师:咱们算账怎么算出“二百五”了。

  不过,你的思路很清晰,估算最接近了。

  下面咱们列竖式计算来验证一下,看谁估算的最准确。

  这个教学案例从“情节”设计入手,而且选择学生最熟悉的事件来设计,学生对这个“情节”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学生对“情节”高度关注,对其中的数学数字当然就极为敏感,教师无需强调什么,学生都会自然进入“情节”之中,教学效果还用担心吗?

  二、内化“数学情节”要义,培养“情结”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要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离不开“情节数学”的介入。

  教师要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和学生认知的距离,除了要学会改造应用题之外,还要把“情节数学”教学意识拓展到所有数学问题上,即使数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也要用故事情节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数学情结”基础便会逐渐找到支撑点。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一般教法自然是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操作,体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物体图形的对称性。

  但这种固化的教学思维带给学生的认知是肤浅的。

  一位教师这样设计――

  师:大多数人都认为对称才是美。

  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不对称的现象,咱们来对比一下,看看这些不对称的东西是不是也很美呢?

  生1:我家住在河边,那条河弯弯曲曲,找不到对称的影子,但我感觉也很美。

  生2:我听人家说比目鱼的双眼都长在头的一边,这也是很不对称的。

  美不美还真不知道,我没有见过。

  师:同学们的思路真宽,把数学和自然、科普、语文都建立了联系。

  从比对中我们发现,对称图形很整齐也很美,不对称图形虽然不够整齐,但未必不美。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用的是反证法,用找“不对称”来学习对称,学生的认知方向虽然变了,但认知效果却更理想。

  因为教师设计的“数学情节”是特别的,自然就有特别的刺激效果,学生“数学情结”建立当然只是时间问题。

  三、升级“数学情节”等级,形成“数学情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节数学”最大的卖点自然是“情节”,教师活用“情节”对数学问题进行巧妙包装,将数学内容与生活情节有机对接,不仅趣味性提升,学习难度也会降低。

  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很早以前,荷兰人到台湾用物品和当地居民交换一块牛皮可以覆盖的土地,结果他们竟将牛皮剪成长条,再包围一块很大的土地,在上面盖城堡。

  可见,搞不清怎样计算面积,是要倒大霉的。

  学生听得兴趣盎然。

  当学生弄清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之后,教师趁机布置任务:“有面就有面积,咱们已经知道cm2、dm2、m2的含义,下面就来‘找面子’,估算一下其面积有多大,用小纸片做标签。

  等我们学习面积计算之后,再来验证一下。

  每人至少找10个‘面子’。”很显然,教师用故事引入,情节很吸引人,布置的“找面子”任务也十分有趣。

  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到处“找面子”贴标签,在学生心中自然形成难以割舍的“数学情结”。

  小学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情节”自然生成,教师能够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节调动学生,这些情节就会形成巨大吸引力。

  学生一旦走进“数学情节”,便会逐渐喜欢上数学,数学教育也会走出枯燥的怪圈。

  让“数学情节”转化为“数学情结”,这不只是激趣教学技巧中的改革,更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升级。

【提升数学素质】相关文章:

提升素质计划书02-23

素质提升工程调研报告01-0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素质提升07-06

县级台播音员综合素质的提升02-05

员工素质提升学习总结(精选10篇)12-05

局工会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工作汇报01-23

提升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调研报告01-15

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论文10-20

电大远程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作用论文10-29

浅议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创新素质提升论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