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论文

时间:2022-10-09 02:00:29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论文

  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论文是小编为数学专业的同学带来的论文范文,写论文时可以作为参考哦。

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论文

  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论文【1】

  摘 要:做数学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任务在于将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道路上,并引导他们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

  关键词:数学;激发;思维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使学生善于把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真正学会“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习效率 。

  数学课以其独特的逻辑性和思维方法尤其应该让学生去“学习”去“创造”,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得。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做”的需要,以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

  一、在“做”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它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去;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一册的《圆的周长》时,在课前运用 CAI 课件演示一个动感的画面:一只蚂蚁沿着一个圆爬行了一周,并用变色、闪烁的效果把它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问学生怎样算蚂蚁爬行的路程(即圆的周长),这时学生个个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还积极动手操作、验证。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会多种多样。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探求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为目的,即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所以,在课堂上要 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达到手、脑并用,使学生愿学、乐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尽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

  课堂上,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现实情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二、在“做”中促使学生获得求知的方法 。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 ”。

  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

  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正如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以猜想—验证—结论的顺序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然后归纳出圆周率的概念,学生经过亲自动手测量,亲身体验,激烈的争论,共同探索出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圆周率的概念与取值,最后引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这些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的结果。

  利用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整堂课学生在主动参与猜想—验证—设疑—解疑的活动中,明白了数学知识可以先依据旧知进行猜想,再对猜想进行验证,然后在验证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直至获取真知。

  这样,学生就在“做”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为他们今后自己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做”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之目的。

  ”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镜中,愉快学习,学得轻松,学得开心,他们在“玩中学、” “做中学”、“ 思中学”,他们有了充分自主活动的时空,有了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他们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在争论中活跃了思维,在碰撞中喷发出朵朵智慧的火花。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一要求指出了初中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二册《分数和倍应用题》时,让学生通过读题、找关键字、说数量关系、画线段图、练习解答,一步一步地呈现分数和倍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然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 自己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倡导这样一种教学理念:教师的任务在于将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道路上,并引导他们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会学生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2】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作为教师应该从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就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中那些学生熟悉而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新的内涵,真正让学生走进数学的大门,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体验数学的奥秘所在。

  [关键词]找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

  随着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已经遍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那是因为数学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一种语言,一种文化。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的推进器,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而数学结果的呈现形式往往割断了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果我们把这样的内容作为课程内容来教给学生,学生的参与只能是被动的,他们不但难以找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也就成了空谈。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作为教师应该从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就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中那些学生熟悉而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新的内涵,真正让学生走进数学的大门,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体验数学的奥秘所在。

  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体会数学在我们身边

  数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编者想象出来的,数学是从现实生活抽象出来的。

  搜集、调查、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正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俗话说:眼见为实。

  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就需要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这就是证明数学价值存在的最有力的途径。

  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布置学生到商店寻找商品包装上的百分数,利用读报,看电视,记录见到、听到的百分数,并借助实物粗略理解所记录的百分数的意义,从中获得更广的知识。

  在课堂上,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集成果,通过这样的收集活动,大家一致认为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如药品、食品等等,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离不开生活。

  在交流中孩子们还得到这样的一些百分数:(1)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2)水是人类的宝贵的资源,是生命之源,而全国有90%的城市环境恶化,水质合乎饮用标准的仅占14%,全球水量中仅仅2.5%是淡水;(3)世界土地沙漠化越来越厉害,预测今后10年土地沙漠化将以1.32%的发展速度扩张。

  通过这些百分数让大家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地少人多、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以及淡水对人类的重要性,要注意节约用水……这样的找数学活动,无疑是一次体验数学的机会,更是一次极好的思想教育的契机。

  通过让学生亲自找数学,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牢固头脑中的新知识,使其印象深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二、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分散知识的难点,学会在做中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往往有许多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于正确理解,不易区别,所以学生学起来往往比较困难。

  如果这时教师能注意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教学活动,用熟悉的事例来帮助学生学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游戏活动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

  例如,《搭配中的学问》一课中,教学上衣与下装的搭配方案时,在教学中设计让孩子们利用漂亮的图片分小组在纸板上摆出搭配的方案的教学活动。

  孩子们非常高兴,很乐意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他们边摆边记录下小组的搭配方法,个个都很投入。

  在活动中学生不但找到了六种方法,还通过摆学具,学生懂得了不管是上装搭配下装,还是下装搭配上装,都要做到有序搭配,就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方法找出来。

  在快乐的教学活动中很自然地就使孩子们学到了有序的思维方式和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使教学难点“有序思考问题”变得不难,使得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数学知识。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系列的这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极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在“做”中理解、在“做”中学会数学。

  三、学以致用,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学以致用,这是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把“发展学生的运用意识”作为学习内容之一。

  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要学会应用,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梳理过程。

  学生在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中,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快乐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学习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为学校的圆形花坛当设计师,算一算,如果沿着花坛修一条1米宽的水泥路,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分小组,利用前面学过的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得出花坛的周长;也有的小组利用直径的找法测出直径,再算出花坛的半径,然后算出外圆的半径,再利用公式求出水泥路的面积。

  学生交上的设计作业虽然不是独立的作业,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作业兴趣很高。

  通过这次亲身的体验活动,无疑对学生学习圆环的面积计算有很好的帮助。

  再如,学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后,设计了让学生帮助老师计算装修新房所需部分材料的问题:老师的新房客厅长6米,宽4米,高3米。

  (1)在客厅准备用边长是10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2)准备粉刷客厅的四周和顶面,除去门、电视墙等10平方米不粉刷,实际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装修新房时还需要5根直径40厘米,长3米的圆木,这些木料的体积是多少?(4)5根圆木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在这些问题中涉及到了长方体的表面积、铺地问题、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侧面积等多个知识点,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非常熟悉,并灵活正确运用公式计算。

  通过用数学,使学生更加明白运用数学知识能够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将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数学的作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以致用的练习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数学问题,养成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沃土。

  只有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科学;教师也只有面向学生教学生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要求。

【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论文】相关文章:

生活中数学论文10-08

探究式学习数学论文10-08

让学生学习亲切的数学论文10-08

关于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论文10-08

研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论文10-08

应用数学与数学论文10-08

数学逻辑数学论文10-08

关于数学论文11-18

小学数学论文07-15

初中数学论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