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

时间:2021-05-27 14:52:30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

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1】

  【摘 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

  教会小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有助于他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 展的规律。

  然而,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要经历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而抽象概括的过程既要运 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

  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方法通常是在结合使用、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中发挥作用。

  因此,上述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经常用到的一般方法 ,也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

  1 引言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之一。

  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就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把逻辑思维的趣味还给学生

  “以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莱辛的这句曾激励无数人的至理名言让我茅塞顿开。

  我为何不从根源上让学生品尝到逻辑思维的甜头呢?

  在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得到新的知识。

  例如:讲圆周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圆周率这个概念,明白圆周率是怎样得来的。

  我在给学生讲了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后,组织他们完成一个实际测量和计算的作业。

  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学习,是肯于动脑筋想问题的,对于新学的基本概念清楚明白,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得十分牢固,因此,以后涉及到圆周率的计算问题时,很少发现错误。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学生在自学中,有时抓不住重点,不愿意动脑筋想。

  我就采取留预习题和复习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刻地研究问题。

  在留作业题时,我按照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程度尽可能提出难易适度的关键性的问题。

  多年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如果提出的问题正好提在学生的疑点上,而他们又有强烈的释疑要求,那就得及时、准确,学生就愿意动脑去想。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中,我还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提出疑点越多,解决问题越彻底,学习就越深入。

  3 充分设计好练习题以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

  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得。

  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

  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

  3.1 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得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3.2 设计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设计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对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益处。

  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练习题时,不宜让学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数量,而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并且要找出简便的解法。

  3.3 设计的练习题的难度要适当,设计的练习题的难度要适当,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正确解答出来的。

  在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思维,往往出一些超过大纲课本范围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负担,而且由于难度太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

  4 要重视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4.1 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

  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4.2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这样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广阔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4.3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

  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即采劝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

  5 结束语

  我们看到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有助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 展的规律。

  然而,人们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要经历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而抽象概括的过程既要运 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

  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方法通常是在结 合使用、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中发挥作用。

  因此,上述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经常用到的一般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积极的营造良好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独立空间,从根本上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全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发展,全面地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解正己,《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完善学生数学认知结构,1999,11.

  [2] 宋彩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1).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2】

  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与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对所学内容初步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综合能力、抽象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再创造,最大程度地挖掘资源,充分地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与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

  关键词:兴趣;概念;情景;合作

  一、打开学生兴趣大门的钥匙,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是关键

  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水平,初步逻辑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大量富于参考性的问题,营造一个兴致盎然的氛围,整个课堂就会很活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和投入进来.寓教于乐.

  比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时,一位教师这么说:“最近和一些朋友吃饭,席间玩起这样一个游戏,就是大家数到3或3的倍数时,要做一个不同的动作,如果你不小心忘了,就要被罚.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可是游刃有余的最后胜利者,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一张张好奇的小脸盯着教师,“我们变换一个方式来玩这个游戏,你们来考考教师,看教师有没有说谎,这样吧,你们只要任意说一个数字,教师就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看你们能不能把教师考倒?”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争先恐后地发言,想见证下能不能真正难倒教师.

  为了能达到目的,说出的数字都比较大,想这下教师可要被难到了,可是,教师不仅回答得快,而且每个都非常正确.学生在大大的惊叹之中急切地想知道教师究竟用了什么魔法,让一切如此简单.于是会带着无限的渴求疑问继续听教师讲为什么会这样.这样探索新知的过程非常新鲜很容易让学生记住.

  另外有一个方法,就是以旧的已知的知识做导引,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教新.比如,在教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可以先提示和引导学生,“在上一堂课中,我们学习了比较分数大小的知识,那么大家现在一定知道,必须是分母相同,或者分子相同,才容易去进行比较.那么如果我们现在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怎么去比较大小呢?”学生一定会认真的去探究这个问题,聚精会神地听教师往下讲.

  二、正确清晰的传达概念,用直观的图形和方法辅助理解与记忆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清晰而又简单地接受一些原本比较抽象的事物,这是一门需要不断修炼的艺术.抽象逻辑思维必须先掌握概念,应用概念形成判断,最后才有符合逻辑推理的思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可接受的语言范围和领域非常有限,数学语言更匮乏,所以要很清楚形象的表达出某些概念有时是一种挑战.

  适当的借助一些教学工具,可能会让一切变得容易许多.比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等抽象概念时,每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联都要讲清楚.采用丁字板的教具把以前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先复习一遍,中间可以不断变换,加深平面图形间的相互联系和弄清楚它们内部的本质.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我们就得到一个正方体;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最大的关联是什么,借助模型,让学生一目了然,当然,整个过程中不能缺少简单清晰的引导和描述.

  三、经验的传承与应用,创设情景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热爱生活,将生活中的很多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会心一笑间接受了教授的观念,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绝对跟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及用心度有关.比如,各种生动情景的营造,会让学生耳目一新而且学习起来不觉乏味,也不感到累.

  比如,讲述“概率”这个概念时,可能单纯的讲概念就会把学生绕晕.如果教师拿出放有四个红球和一个黑球的口袋,告诉大家:“我们今天来玩个小魔术”,一定会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请一个学生上台协助处理,大家觉得他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几次验证下来,就可以很明白地告诉大家什么叫“概率”了.

  四、因地制宜,引导合作让学生在有趣的过程中愉快地接受逻辑

  其实整个教育的过程都充满了观察、实践、探索和挑战.在课堂实际讲解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讲解只是一个方面,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才是更有效和更有说服力的.不妨因地制宜,现场说法,会让课程变得不呆板而且印象深刻,让学生了解整个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

  比如,请出李明、王刚、邓晓、方方四位学生上讲台,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这四个人的梦想是当科学家,飞行员和医生.李明的梦想当医生,邓晓不是当科学家,王刚和方方的梦想相同,那么让大家判断后三位学生的梦想分别是什么.这个过程就需要运用到简单的逻辑推理.

  小学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础.后续成长过程怎么样,也得看基础牢不牢靠,小学更是他们各种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各种思维能力,可以说,数学是一门逻辑的科学,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讲究方法、自然渗透,真正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