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初中数学

时间:2023-04-01 09:28:37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参与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

  第1篇: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研究

  摘要:资源型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日益为广大教师所使用,合理有效地运用微课,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融合开创了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新途径.深刻理解微课含义与特点,从实际案例着手,开发问题探究型、思维训练型和能力提升型微课教学资源,并在教学全过程中应用微课至关重要.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开发应用;智慧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跨屏快速传递极大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微信成为人们发送即时通讯消息的首选,微博成为人们关注新闻时事的平台,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也逐渐走入教育界的视线.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全面实施,

  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教学资源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微课作为信息科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有其出现发展的必然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教育进入普通校园将成为必然,它“基于互联网智能感知数据挖掘技术、资源控制技术等深入融为一体化,使人们能便捷地获得知识、高效交流、共享资源服务、直观分析评判、科学处理决策”[1].微课由于自身短小精博的课程设计和广泛传播的特征,

  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成为智慧教育下发展最快,收效最好的教育资源之一.

  1微课的含义与特征

  虽然近年来微课在校园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与应用,但关于微课的概念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胡铁生在《“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一文中最早提出微课这一概念并于之后进行了两次补充完善,他从学习资源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最新阐述,“微课又名‘微课程’,

  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2].”此后,焦建利的《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年第4期)、

  黎加厚的《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年第4期)、张一春的《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国教育网络》2013年第10期)分别从教学视频、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角度对微课进行了定义.作为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过程的微课,因其时间短(5~8分钟)、

  内容精(问题聚焦主题突出)、可视化(动静结合声形并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教师应用于教学当中.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除因其可以进行跨时间、跨空间进行网络传播的特点,完全符合了现代教学中移动学习、碎片学习、翻转学习等需求,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进行反复学习以外,也为家长提供了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可能性,

  因此受到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关注.

  2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资源应用

  据笔者了解,多数教师最初了解并学习微课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比赛,而出于这样的目的设计、制作的微课,往往容易忽略微课的受众主体,忽略了学习内容本身的适用性.传统的常规数学教学基本依靠课上教师传授知识与课后学生习题练习相结合,这在当代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仍是主流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通过背诵概念、

  公式等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前人总结的经验,并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应用练习达到巩固掌握的效果.然而,网络的发展让线上教学的优势得以体现,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因此被打破.传统教学班级往往由60~80名学生构成,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均有不同.而数学又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学科,

  其内容的抽象性、体系的逻辑性,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微课教学资源的应用应贯穿于学生课前预习、新课导入、核心知识(概念)讲解、过程演示、课后总结等全过程.(参见图1)除了拓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外,更应该引导学生注重自主探究学习.

  初中数学中的微课教学资源开发应用模式必须建设初中微课教学资源库与微课教学平台.建设初中数学微课资源平台能够有助于全国九年义务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传播与共享,实现交互管理,一方面能够减少同一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微课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

  在建设微课平台的资源库时应考虑到初中数学学科在不同应用情景的微课资源,资源库里每一个资源包除包含有微课课程视频以外,还应该包括教学设计、分层练习、效果反馈等,形成系统的教学支持资源,最终使微课资源有效地融入到智慧教育体系当中.

  3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资源开发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4版)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如何能够推动智慧教育的有效实施,将是我国教育值得深思、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深刻理解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手段的基础上,

  从实际案例着手,探讨问题探究型、思维训练型和能力提升型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3.1问题探究型教学资源开发数学教学始于概念的学习,对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初中生来说,数学概念学习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形象生动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感性到理性的探究,

  为进一步定理、公式、法则的学习奠定基础.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章节,二次根式的定义教学,课本通过求“面积为3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平方米则它的宽是多少”,得到槡3、槡65进而定义形如槡3、槡65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和接下来二次根式性质和运算的紧密相连.传统教学采取直接定义,学生只能硬性记忆.此时教师出示的微课,从根号槡是用来干什么的入手,动画演示三个实际问题,“求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1的斜边的长度”、

  “5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正方形草地面积为S的边长”的求解过程,形象化成小工厂的房子,求谁的算术平方根就把谁放进去.学生通过微课所创设形象生动的场景,结合问题的探究、互动,加深了对“开平方得到的特殊式子既是二次根式”的理解.

  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体验二次根式概念的形成过程,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3.2训练思维型教学资源开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有科学家将其喻为思维体操.数学习题的解题过程,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思考,这个过程有一定的规律.

  微课短小精干,易于课堂教学整合,对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等相关内容之后,在学习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极大值内容时,课本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章节所给出的应用题文字部分偏多,教师分析解题思路时就容易陷入冗长的讲解中,

  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相比之下,微课通过“用20米栅栏,以一边长为12米的墙体如何围城最大面积的长方形草坪”为例,首先理清题目的条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代数语言,在此过程中从如何表示长方形草坪面积y与长方形草坪的宽x的数量关系入手,经过动态化的图形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确定草坪的长和宽的取值范围,

  从而列出y=x(20-20x),4≤x<10.然后把求最大面积的问题转化为求相应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的顶点纵坐标的值加以解决.本节微课由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题目所涉及的变量及相互关系直观易懂,为学生求解二次函数最大值问题理清了思路,既给学生留下了印象深刻,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再结合课本中其他题目的练习,

  学生对诸如求最大利润、最大高度等一类的最值问题,就会应对自如.3.3能力提升型教学资源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利用微课既自主灵活,又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特点,

  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章节,在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系列综合应用题时,常常需要联系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课本上却没有涉及,

  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模块化的微课《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和对称性》《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根据解题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微课,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

  自主选择相应的微课,通过应用题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4总结与展望

  总之,微课的引入,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授课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存在压缩常规课程、黑板搬家、微课与现场学习不相融合的现象.本文仅从微课辅助课堂教学角度,探讨了问题探究型、思维训练型和能力提升型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在今后的研究中,

  笔者希望能够从课前预习、新课导入、核心知识(概念)讲解、过程演示、课后总结等入手,拓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将微课全面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这一新型资源真正服务于现代教学.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认真研究、科学制作、合理使用,微课必将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钟晓流.从九方面解析智慧教育体系架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39-40.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第2篇:初中数学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思考

  摘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参与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参与式教学呢?课前导学、构建基石,让学生在行为参与中有准备地学;创设情境、激活思维,让学生在思维参与中有方法地学;按点反馈、全员参与,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有拓展地学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主动参与

  参与式教学其实指的就是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地呈现出教学的内容,进而充分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达到行为的参与、思维的参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参与式教学呢?

  1课前导学、构建基石,让学生在行为参与中有准备地学

  课前导学,是让学生在行为参与中有准备地学。

  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要在课堂中进行,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外进行参与,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八年级第二学期“勾股定理”一课前,老师预先布置了“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证明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数量关系”。

  学生通过搜索、讨论等方式,一共了解到16种不同的证明方式,其中既有不仅有三国时期赵爽的证明方法,而且有美国前总统加菲尔德的证明方法。

  因此,此种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也提升了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又例如,在九年级第二学期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前,老师设置了如下问题。

  (1)如图1所示,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

  (2)点在圆外时,r(填“>、<”或“=”)。

  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了该节课所需的知识铺垫。

  (1)点到直线的距离。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因此学生在参与后续的学习中知识点更连贯顺畅。

  实践证明:只有构建基石,让学生在行为参与中有准备地学,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激活思维,让学生在思维参与中有方法地学

  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学生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并激活学生进行探索与钻研,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等,努力在教学中创设独特情境,激活思维,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达到有方法地学的目的。

  3按点反馈、全员参与,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有拓展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控制论中提出:“一个有效地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达到。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教与学活动教师不能了解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的程度,更不能在平等互动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情绪。

  而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反馈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主动参与,并及时通过生生互动,合作参与,加深印象使课堂教学发展成为一个可以不断反馈调控的过程。

  4注重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参与”中有创新地学

  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领悟科学的观念和方法,主动获取新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

  例如,在八年级第二学期“23.3事件的概率(2)”中,提问小明和小亮做扑克游戏,桌面上放有红桃1、2和黑桃的1、2共四张牌分成红黑两组,小明建议:“我从红桃中抽取一张牌,你从黑桃中取一张,当两张牌数字之积为奇数时,你得1分,为偶数时我得1分,先得到10分的获胜”。

  如果你是小亮,你愿意接受这个游戏的规则吗?这个游戏对小亮和小明公平吗?怎样才算公平?(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又例如,在八年级上册“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5)”中,教学目标为:(1)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在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设置了开放的问题:解一元二次方程学过哪些方法?每种方法各试出一道最适合此种方法的方程。

  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最适合此种方法的方程却考验了学生对每种方法的理解能力。

  总之,参与式教学中“参与”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课前浏览、预测、验证的方法,课中体现情感的参与—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注意力、行为的参与—学生亲自预测、交流、验证、思维的参与—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这种参与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增加并锻炼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运用参与式教学活动,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的基础上,有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吕哲.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研前沿,2013(9):182-183.

  [2]黄建松.“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数理化,2011(12):100-102.

  [3]钟启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10):85-86.

【初中数学】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的“数学味”10-08

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10-08

初中数学:数学解题方法10-26

数学初中教案11-18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养10-08

初中数学的学习总结10-08

如何学习初中数学10-22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2-02

初中数学的教学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