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数学论文期刊

时间:2023-04-01 09:25:44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论文期刊

  大家知道有关数学的论文该如何写吗?那么下面小编整理相关论文范本,供大家参考!

数学论文期刊

  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与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方法【1】

  一、学习力

  “学习力”这一概念来源于企业管理领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学界对“学习力”关注度和研究逐渐得到提升,并有学者开始涉及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学习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欲望,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学习和适应,提高自我和获得突破,也可以理解

  为学习的持久力。

  学生学习力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造力的总和,它是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学习动力是指学习主体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学习毅力是指在学习中具有的持久力,包括学习精神、学习心理素质、学习自控力等;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主体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转化力是指学习主体将学习成果转化实际成果的能力;学习创新力是指在已学知识的基

  础上进行再创新的能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学习力是软生产力,是创新和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原动力。

  二、学习力提升的研究价值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系统动力学的奠基人——福瑞斯特教授写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高低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

  在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越来越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现在的5年、3年。

  “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谁就能迸发出新的创造力,谁就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并获得竞争的领先优势。

  所以学习力是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

  因此,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如何提升学习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现行的研究中,关于学生学习力的测量主要是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

  但由于研究人员是采用观察与教简易的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的资料,其信度与效度有待考证。

  有关于学生的学习力的问卷都是关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几乎未涉及学习力的其他方面,没有较系统的测量工具,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习力的提升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重要的学科工具。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迷信“满堂灌”、“一堂清”,将课堂变成自己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习惯了当听众和旁观者,对老师过度依赖,导致“一讲就懂,一做就错”。

  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如何理解例题,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将作业当成负担,抄袭、逃避等现象司空见惯,不知道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综上所述,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是时代赋予教师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数学学科原有知识的积累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因素。

  用构建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学生知识的内化、智慧的发展需要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理解、内化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原有知识积累相对较少时,会直接影响后续学习。

  根据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想象,进行新的创造,这才是学习力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

  因此,提升中学生数学学习力已成当务之急。

  三、学习力提升的研究展望与启发

  1.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

  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有利于其成为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

  2.通过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的理念,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终身学习理念等,最终增强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

  在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发挥并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成为爱学、会学的终身学习者。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合作学习能够提供民主、和谐的课堂,拉近师生心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稳定的学习毅力。

  4.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形式,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总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5.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和“学”效益,学生才能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抓起,提高学习兴趣,

  进而培养和发展能力,最终提升数学学习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习力的培养是实现以人为本,学生可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式和策略,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在学校、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突出学生的“学”,而淡化教师的“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探讨语言学视角的“说数学”的相关【2】

  一、引言

  1981年“Cockcroft报告”提出了“数学交流”.报告指出,教数学的主要理由在于“数学提供了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的手段”[1].1992年我国举办的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提出了“中国公民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信息交流”的观点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可见,数学交流引起了国际数学教育界的重视.数学交流的形式有多种,其中“说数学”是数学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说数学”是指个体用口头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具体认识、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思想和方法

  以及数学学习情感、体会等的数学学习活动.它包括“说知识”、“说过程”、“说异见”和“说体会”.它们分别指口头表达具体的数学知识,个体解决某数学问题的过程,口头表达个体对数学问题的结果的不同看法,个体探究某数学问题后的情感体会.在“说数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

  生回答提问不仅给出解答结果,还要说出结果是如何得到的;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当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创设机会给学生介绍解题思路、解题时需注意的地方和解题体会;创设尽多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数学问题的不同见解,有时还叫学生上讲台边板

  书边讲解自己对数学问题的不同看法等等.教师对学生的“说”给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评价的内容有:所说的数学知识是否正确,数学语言运用是否正确、熟练,数学学习情感(体会)和一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情况等,重视对学生“说”的纵横对比.

  本文拟基于语言学理论,采用案例研究法对“说数学”的实践展开探究.

  二、“说数学”案例描述

  在高一《直线与方程》复习课上,教师T一上课就让学生们回顾这一章的主要知识,然后请成绩属于中下水平的女生W说出她对这一章知识结构的认识.她说:“直线方程有点斜式、斜截式、截距式、两点式、一般式”.她未能主动说出这五种形式的方程分别是什么,但在

  T的启发引导下,她能逐一说出这五个方程.接着W主动说出了点 到直线的距离计算公式.T将这些逐一板书在黑板上,并及时表扬了女生W:“W能说出很多本章的主要知识,有进步!”

  在这一章“知识回顾”环节结束时,T马上口头给出了以下问题(简称问题1):

  已知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如何求该三角形的面积?

  在黑板上作图熟练,语言表述畅顺、清晰,能用适当的板书去辅助自己的“说”,非常自信.没有学生主动提出“异见”.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达到复习主干知识的目的,T向L提问:“你认为,要用到点A到直线BC的距离,这是正确的.但是在题目的条件中,没有直线BC的方程,该怎么办?”

  他马上指出:“B,C两点的坐标知道了,用点斜式或两点式就很容易求得,实际上,BC的方程就是y=0.”至此,L将求已知三顶点坐标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问题的思路“说”清楚了.为了考验、提高L的“说”的能力,T面向全班继续提问:“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其面积如何计算?用到什

  么知识?”L马上说:“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能求到AC和BC的长度,△ABC的面积就是AC和BC的长度的乘积的一半,很容易.”之后,L非常高兴地回到座位上,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T对L同学在讲台上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L同学的‘说’让老师感到非常惊讶,很佩服他.L的思维很不错.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图形,L把△ABC的一个顶点B放在坐标原点处,使得C在x轴上.如此建立坐标系非常好,使得问题解决更加简单,为我们的计算带来了简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还

  会经常遇到,值得注意.另外,L同学在讲台上的语言有条理,姿态大方,逻辑推理正确,思路很清晰,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这个问题的探究和“说”结束了.此时,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情绪高涨.

  为了继续复习本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来T在课前准备让学生在堂上做完课本上的几道练习题,然后就讲评的,看到学生在上述问题中的精彩表现,顿时即兴对全班同学口头给出了另一个问题(简称问题2):

  已知一个梯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如何证明该梯形是否为等腰梯形?

  学生们安静地探究此问题.大约2分钟后,男生Y举手说:“老师,我去说说这道题”.T鼓励他上台说自己的解答.Y在黑板上作出了图形(如图2),然后说:“这个问题很简单,由这个图就可以知道,|DC|=2,|DM|=|CN|=4,DC//AB.所以ABCD是等腰梯形.”此时,台下学生热烈讨论,女生

  X大声说:“这样肯定不行.这不是[第一论文网 luNWEN.1kejian.COM]证明!”“那你有什么想法?”T问.她直接走到黑板前,徒手画了一个草图,如图3所示,接着说:“这种情况太特殊了.我这个图形就不能那样算啊,为什么底边一定会在x轴上呢?”台下学生觉得女生X的想法有道理:“是啊”.

  T问:“X同学,那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她把图2中的顶点给出了坐标(如图3),然后说:“我用这些坐标可以求出,如果,那么DC,AB就是梯形的底边.然后用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公式求出AD,BC的长.如果AD=BC,那么AD,BC就是这个梯形的两条腰.”这时,台下学生很安静,没有什么“异见”了.

  接着,T给出了第三个问题(简称问题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如何求该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大小?

  T请学生C到讲台上介绍自己的想法.他在黑板上画了△ABC,并标出了三个顶点的坐标.突然,C转过头来问大家:“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吗?我不记得了.”台下有学生说:中线的交点,也有人说:是中垂线的交点.C看着T说:“我认为,这圆心是中垂线的交点.”T故意不作反应.

  他继续作图,用三角板大致地作出了AB,AC的中垂线,交点为O,然后连结OA,OB,OC.C面向台下同学,用三角板指着图形,说:“△ABC的外接圆的圆心就是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我取AC,AB的中点,分别为M,N,作出了AB,AC的中垂线,交点为O.因为A,B,C三个点的坐标都已经知道,

  所以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可以求出M,N的坐标.因为OM⊥AC,ON⊥AB,所以都很容易求得到,M,N的坐标又已知道了,接着用点斜式就能求得OM,ON的方程了.把这两个方程联立就能解得O的坐标,这就是所求的圆心.这个外接圆的半径就是r=OA=OC=OB,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很快就能得到了.”

  T及时对C的“说”进行评价:“C说得很清楚,很流畅,能作图来辅助自己的解说,很好.他刚上台的时候,对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大家要区分好三角形的外心、内心和重心(三心)的区别.整体上看,C的表现很不错.谢谢C同学!”

  此时,离下课时间还有5分钟,T安排学生回顾本节课所讨论的三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反思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主要知识有哪些.一节《直线的方程》复习课就如此结束了.

  三、基于语言学视角的“说数学”案例探究

  知识是概念以及概念之间关系的系统,而概念以及关系都是用一定的语言来表达的.一定领域的知识具有自己特定的语言.知识是用语言表征的,它是知识的外在形式.学习并非是学习者个体与知识之间的直接作用,而必须要通过语言的中介[2].

  (一)“说数学”暴露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语言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活动.在数学的教和学的活动中,学生除了要有领会一般的自然语言的能力外,还需逐步地了解和掌握数学中独有的语言特点.由于数学意义必定要利用词语、符号等等来传达,学生如果不能弄清,或是不熟悉、不习惯数学语言的理解的方法、

  规律和约定,那么就无法弄懂它们的意义,结果会引起理解障碍.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思维与语言两者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在语言表达的同时,思想使自身得到了实现.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不是处于固定、静止的状态,而是经历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有着持续的思维到语言、

  语言到思维的来回往返的互动影响,这种影响逐步促使个人在语言和思维两面能力的发展.从思维到语言的过渡并不是一件易事.[3]

  在这节课教师T只设计了三个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说解法”,“说过程”,“说异见”,及时评价了学生的“说”的表现.学生通过“说”(口头语言)及时展示了自己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结果和具体的思维过程.“说”需学生快速地调动眼睛、耳朵、大脑等器官接收各种信息

  (含数学语言、文字语言和他人的口头语言),之后通过 大脑及时搜索、整理信息,提出输出的方式、内容,最后口头表达出来.整个过程就是思维到语言的不断过渡、来回往返,充分暴露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相对传统的数学学习来说,如此的学习方式加强了思维和口头语言之间的动

  态过渡,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说数学”是促进学生克服数学语言障碍的一种方法

  数学语言的最大特殊之处,就是有一套符号系统,凝结了数学特有的抽象性、概括性,相对表象来说难以掌握和使用[3].许多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数学语言障碍.数学语言障碍是学习者在接受或运用数学语言信息时不能顺利进行识别、理解、组织、转换等活动的一种状态.

  按照不同的表达形式,数学语言障碍可分为文字语言障碍、图像语言障碍和符号语言障碍.根据数学语言能力的组成成分,按照层次、表现的不同,它又可分为:(1)数学语言识别障碍.(2)数学语言理解障碍.(3)数学语言转换障碍.(4)数学语言构造障碍.(5)数学语言操作障碍.

  (6)数学语言组织障碍.(7)数学语言表达障碍(含口头表达障碍和书面表达障碍).[4]

  表面上看,本节课只有三个问题,但是在学生的具体“说”的过程中,师生还即时性提出了很多具有启发性、反驳性的小问题.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快速地进行数学语言识别、理解、转换、组织和表达等.如在问题1中,学生L首先对问题1的文字语言进行识别、理解,然后将这些文字语言

  转换成几何语言(图形),经过大脑组织之后,通过作图和口头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学生L克服系列数学语言障碍的过程.该学生若在文字语言、图像语言或符号语言方面存在障碍,则不可能面对老师和同学们大方、熟练、自如地“说”出对问题1的认识,更加不可能对T的即时提问给予反应.

  所以,如此的“说”促进了学生克服数学语言障碍.

  (三)“说数学”让数学学习效果反馈更及时、快速和有效

  研究表明,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数学学习的成绩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3].也就是说,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他们的数学学习情况.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较多通过学生的书面表达(解题过程和结果)去了解数学教学效果.如此反馈相对较缓慢.“说数学”是数学交流活动的

  一种口头交流形式.通过“说”,教师和学生都能较快地了解到“说者”的数学学习情况(包括知识、过程、思想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上述问题2的教学中,学生Y和X的看法发生了严重“冲突”.X及时“说异见”,并非常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问题2的解决思路,征服了全班同

  学.又如,在问题1的教学中,虽然不少问题是老师经过适当变式给出的,但是L站在讲台上能快速反应并作答,说明他对系列问题涉及的知识非常熟练.所以,通过“说”,教师和学生都能很及时、快速、有效地了解到“说者”的数学学习情况;教师能在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时,注意他们诸如语言

  表达、语言与思维转换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与语言的两个侧面的问题.即“说数学”是一种较好的数学学习反馈方式.

  (四)“说数学”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多元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内部语言是介于内部思维活动与外部语言活动之间的有很大功能的一种活动,其心理活动表现为产生符号和词感的心理机制,最后与社会交流联系起来.内部语言有自己独立的功能.它有语言的形式,但主要目的不是要陈述出来作交流,而是为了产生出思想.由于内部语言活

  动更多地偏向于用语义,而且不是靠确切的词和句进行思维,因而引起了它的句法的独特性.这一独特性使得内部活动转化为外部活动不是一种简单性的由内而外的复制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转换过程.要转换到别人可理解的程度,就须兼顾到外部语言的特点.数学学习中的一些思维过

  程较多地借助内部语言活动来实施.学生一步一步地推理,在脑海中尝试进行时,就不会是完整、连贯、细枝末节都面面俱到的.这种思维形式要最终转化为书面的、前因后果有条不紊的证明语言,就可能出现语言上的难点和问题.[3]

  在问题3的教学过程中,学生C能根据题目的文字语言较规范地作出具体图形(将文字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然后结合图形口头表达自己对问题3的整个思考过程(转换成口头语言).C的问题解决思路非常清晰,口头表达的逻辑性强,条理性好,语速得当,姿态大方.这些都是学生C的内部

  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的结果,是外显行为表现.其实,即使他内心对问题3的解答过程很清楚,但是要顺畅、得当、大方地“说”给师生听,能让“听者”听得懂、易理解就很不容易.这体现了学生C的多元能力(如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肢体运作能力和内省能力等)水平.学生能理解或者

  完全正确地解决某个数学问题,但不一定能将该问题的解决思路归纳总结出来,不一定能将解题过程顺畅地、有一定逻辑性地表达出来,或尽管表达出来了,也许难以被“听者”理解.也就是说,学生C“说”的能力是经过培养和锻炼的.所以“说数学”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多元发展.

  四、结束语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上述“说数学”教学案例无疑践行了这理念.笔者以为,如何评价学生“说”的能力水平,如何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如何处理学生“做”与“说”的关系还有待研究

【数学论文期刊】相关文章:

论文发表期刊评职称教育期刊09-30

建筑论文期刊10-01

论文发表期刊教育09-30

期刊论文致谢09-30

建筑论文发表期刊10-01

发表论文的国家期刊10-05

容易发表的普通期刊11-09

美术论文发表期刊10-06

期刊论文行距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