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论文

时间:2022-10-08 08:21:23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索性学习。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论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了体现这一精神,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就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教师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探究的欲望

  新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在工作中都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很少考虑学生是否喜欢数学,更没有想到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事实证明: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只有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在和蔼可亲的教师面前,在愉悦、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才能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师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这样,他们才会无拘无束,敢想、敢说、敢问,才能激发起探究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地投身于探究活动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整堂课学生都洋溢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探究欲望,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学生纷纷联系自身实际,从各个方面来描述,我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景,但不过早地给予评价,而是引导他们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由学生自己得到结论,学生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探究中,探究的积极性极高,以至下课后,还有许多学生在讨论着本节课的知识,可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创设探究的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以往的教学,我们总是希望学生一节课学到很多知识。作为教师,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灌给学生最多的知识,而现在,不仅仅是让学生挖掘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是否亲身经历探究解决的过程,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是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我先创设一个情景提出问题,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把他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有意创设一个矛盾冲突的情景,学生在这种矛盾冲突中,讨论得异常激烈。这样就把教材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知识信息变为了充满挑战性的动态的知识信息,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中得到结论。这种结论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积极动脑获得的,比教师直接给出一个结论要重要的多。如我在五年级的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时,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这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并且学生已经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求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于是就因势利导,拿出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一些水和一个不规则玩具,问学生:“你们能利用这些器具求出这具玩具的体积吗?”问题情景一经提出,学生的探究热情空前的高涨,孩子们在小组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此时,发现孩子们已经完全投入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研究、讨论和老师适时引导。他们想出了通过水的上升或下降来求出玩具体积的多种方法。问题的解决变得如此多样的快捷,这是未曾想到的,而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则明显地告诉了我们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有助于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因此在活动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获取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要培养学生以上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做长期不懈的努力,并将这一理念贯穿每一堂课的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当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而不是形式上的。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学习的难点。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教学时教师可提供一些完全一样的梯形(上面印有1平方厘米的方格,学生很容易数出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是8厘米),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并根据自己的算法尝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然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讨论时各抒己见。纷纷表明自己的想法并动手操作实践,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数方格得出面积是80平方厘米。2、如图一分割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计算得出面积是:8×6+(14-6)×8÷2=80平方厘米。3、如图二分割成二个三角形,计算得出面积是:6×8÷2+14×8÷2=80平方厘米4、如图三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6+14)×8÷2=80平方厘米。5、如图四沿梯形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计算得出面积是:(6+14)×(8÷2)=80平方厘米。6、如图五分割成二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计算得出面积是:8×6+(14-6)×8÷2=80平方厘米。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根据不同算法想出了多种推导梯形面积的方法。小组汇报时气氛热烈,学生们讲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各种奇思妙想不断涌现出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让学生自主探究虽然在时间上要比老师讲解花费得多,也许练习的数量会减少,有时甚至会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但实践证明,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积极的活动,很多知识便如同“过眼云烟”,很难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这很好地说明了为了让学生真正弄懂、学透,“费时”“费力”些也是值得的。只有这样,课堂才自始至终充满了吸引力,散发出探究的快乐,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用因内容而定,学生学习方法也应灵活多样,除了课内的讨论、动手操作,还应拓展到课外,参观、调查、实践等,这样才能使课内课外联系起来,使用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于课堂,满足于课外,伴随着终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给学生创设和睦的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探索过程中,给予抛砖引玉,使问题得到解决,达到研究的目的,培养他们探究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0-10

怎样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10-10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10-10

探究性学习数学教学论文10-11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论文10-09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10-10

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论文10-10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0-10

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方法浅谈论文10-13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