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法研究论文

时间:2021-04-02 18:49:00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仅是新时期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 也是全面落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更是促进小学生完善个性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 教师要把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推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法研究论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 》的颁布, 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1]。教育部在2017年8月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中也强调, 在德育内容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 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 “以各科教学为依托,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也日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 同时, 其他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也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 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新时期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 也是全面落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更是促进小学生完善个性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 教师要把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推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那么,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最终实现小学数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融合呢?

  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

  (一) 拥有健康心态, 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 善于激励学生、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力并且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 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 只有自身先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 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才能保证数学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下去。

  在我们平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 走进教室之前, 可以通过自我放松、自我暗示等方法, 将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不将消极情绪带入课堂, 努力为学生营造平和而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 让教师情绪有所波动, 例如, 教师在新授课或者讲解习题时, 学生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或者教师讲解多遍学生都不理解。此时, 有些数学教师的情绪就会发生变化, 并采取不恰当的表达方式, 如表现出生气的神态或对学生进行大声训斥等。这样, 就可能产生不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氛围也会变得紧张, 很多学生会产生畏惧的心理进而变得更加沉默, 对于知识的接受和学习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长期下去, 很可能会出现厌学情绪。因此, 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 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 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者必要的等待、解释。同时也要正视自身的问题, 敢于接受批评, 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

  (二) 为人师表, 做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劳动与其他工作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之处:教师本身的示范性,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向师性、模仿性和可塑性。这些特殊性就决定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才学、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会对自己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 教师必须对自己高标准, 你要求学生做到的事, 必须自己先做到, 给学生做出示范。例如,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用直尺画等号和分数线, 那么在板书环节, 教师就要用直尺示范。再如,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要求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时, 应认真倾听, 尊重每一位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 作为教师, 对于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 我都通过眼神、动作向其他学生示范, 已实现润物无声。因此,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才能有力地说服、感染和教育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才能成为鲜活的教材并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

  (三) 学习心理学理论, 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做好教师的第一素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我们要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爱国主义、思维严谨和数学审美, 更要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 尊重和信任学生, 承认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使每位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内部动机中最为重要的成分就是好奇心和兴趣, 它们为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奠定基础。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对教师自身有较高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3]。和成年人相比,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的时间较短, 根据这种心理特点, 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形式来设计教学内容,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例如, 我在教学四年级“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一课时, 对于1、2、4既是12的因数, 也是8的因数这一结论学生不是很清晰, 对到底是不是这样存在疑惑。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理解, 我适时对学生说:“这个结论到底对不对呢, 接下来, 咱们一起来玩个游戏, 好不好?”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我接着说:“在每个同学桌子上的卡片, 上面的数字就代表你现在的学号, 接下来, 我们就用你的学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12号和8号到前面来做我的助手。”此时, 学号是12和8的学生兴奋地跑到讲台上,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加大号呼啦圈, 给每个学生套上一个圆圈, 然后让两个人分别站到讲台的两侧。我接着对学生们说:“接下来你们表现的时候到了, 学号是8的因数的同学, 就是8的好朋友, 想好了吗?赶紧来找你的好朋友吧!”学生们马上动了起来, 快速思考, 左右交流, 然后1、2、4号兴奋地跑到8的圈里。我接着让12的好朋友赶快到12的圈里, 学号是6的学生从下面跑到12圈中, 与此同时, 1、2、4从8的圈里跑出, 但是徘徊在12和8之间, 不确定到底该到哪边去。下面的学生们急得直跺脚, 纷纷举手想给他们支招, 游戏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赶紧问这三位学生:“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吗?”学生说出他们的困惑:“因为我觉得我是8的好朋友, 也是12的好朋友。”我顺势引导:“看你们三个真是挺累的, 一会儿跑这个圈, 一会儿跑那个圈, 那你们有没有好方法, 既可以在这个圈里, 又可以在那个圈里?下面的同学也可以帮他们想一想。”此时学生们已经想出来把两个呼啦圈套在一起这样的好主意, 从而形象直观地展示了1、2、4既是8的因数, 也是12的因数, 生动有趣, 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什么是公因数。

  (二) 采用多种手段, 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

  1. 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 激发自信心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抽象、严谨的特点, 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 很多知识比较抽象, 很多概念的描述难以理解。因此, 数学教师要采取多种激励手段, 配合创设的教学情境, 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以正向评价为主, 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我在日常的教学评价中, 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评价具体有针对性, 不空洞。如我在教学青教版四年级上册“图形的密铺”一课中, 有学生推断正六边形可以单独密铺, 因为他生活中见过蜜蜂的蜂巢。这时, 我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噢, 你的推断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你真是一个细致认真、热爱生活的孩子啊!”学生的脸上掠过一丝羞涩, 高兴地坐下了。其次, 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数学教师要有一双会欣赏的眼睛, 欣赏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展示出来的闪光点, 并及时进行表扬, 努力让闪光的火苗越燃越大, 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并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渐爱上数学。现在班上就有一个小淘气包, 对数学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上课经常走神, 注意力不集中, 下课不认真完成作业。为了让他爱上数学, 课堂上, 只要他遵守纪律或者回答问题, 我都及时表扬:“田鑫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田鑫能用直尺画等号, 值得表扬”。课下, 我和他单独谈心, 给予他鼓励和支持, 让他相信只要努力, 他也能变成数学达人。经过一段时间, 现在的田鑫上课积极回答问题, 他开始喜欢数学。最后, 评价主体要多样化。课堂上, 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评价角色, 但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 课堂上学生回答完问题后, 教师可以给予评价, 还可以让该学生自己评价, 说说哪里有问题, 哪里需要改进, 也可以让本组内的其他成员评价, 更可以采用集体评价的方式, 充分体现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2.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自信心

  相信很多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 课堂中很多学生因为害怕答错会被教师批评或者同学嘲笑而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缺乏自信心。其实, 课堂提问的目的除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 更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调动积极思维, 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问题, 掌握本堂课的相关知识, 而不是为难学生, 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 在数学课堂提问环节, 我常常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深浅层次选择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例如, 能够很快找到答案的问题, 我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起来回答, 答对后马上对他进行表扬, 从而激发该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和关怀的同时, 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更加认真听讲。对于较难的问题, 我会让能力较强的同学来回答, 当同学们都听明白后, 再选择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再说说, 这样既有助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认真思考, 也有利于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我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的作用共同探讨, “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共同回答, 这样,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回答问题, 并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3. 作业批改巧用评价, 增加自信心

  作业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一种途径, 教师可以借助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对自己的教学进度做适当的调整。我在日常的作业批改中, 会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留言, 例如:“你今天的作业书写很认真, 要是等号能用直尺就更好了”“老师留的问题你全答对了, 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你对数学知识的思考真是越来越严谨了, 老师也要向你学习!”“你的数字写得真规范”……简短的作业评语, 蕴含着教师深切的希望, 不仅让学生更加认真对待家庭作业, 更使得师生关系变得融洽。

  (三) 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归因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者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出的解释和评价。美国心理学家韦纳通过系统的研究, 将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 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根据成败归因理论, 学生将成败归因为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为强烈的情感体验, 努力而成功, 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 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 也应受到鼓励[3]。在平常的数学学习生活中, 对于上课教师讲的知识不理解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 很多学生特别沮丧, 感觉自己很笨, 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还有的学生流下了失望的泪水, 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经常引导学生们将成绩的好坏归因于自己平日的努力。努力了, 成绩上升, 反之成绩下降。同时, 我也根据学生的努力程度对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例如, 在每次数学阶段性检测后, 我会综合考虑成绩和学生平日的努力程度进行评价, 对于努力程度相同但是基础较差的同学给予较高的评价, 尤其对于成绩较低但是非常努力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评价, 并颁发数学进步表扬信, 引导他们意识到“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

  三、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学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在小学开设的课程较少, 更多的是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等方式辅助教育, 所以, 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心理学的小知识。例如, 在教学“百分数”时, 针对新学的知识隔天会忘记很多的情况, 我问学生:“很多知识课上我们都学会了, 为什么第二天就只能记住很少的一部分呢?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原因?”有些学生也面露疑惑。我适时呈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然后向学生介绍, 这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 接着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学生很容易说出:“遗忘在学习一结束就开始了”“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学习完知识20分钟之后, 记忆量就降低到58.2%, 1小时之后, 记忆量大概只能保持44.2%”……学生们在惊讶中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啊。老师适时引导大家:“那么在平时的学习中, 为了防止遗忘,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交流完之后, 老师进行总结:首先, 要及时复习, 学习完新知识, 可以利用白天的空闲时间复习几遍。其次,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在规定的时间快速完成复习任务。再次, 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如此一来, 既巩固了百分数的相关内容, 也向学生介绍了心理学的知识, 一举多得。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 尊重信任学生, 维护学生自尊心

  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 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 尊重的需要具体表现为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等, 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 就会感到自信、有价值, 否则, 就会产生自卑或者保护性反抗[3]。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之后, 不分青红皂白, 直接采用责备、体罚等简单粗暴的处理手段去批评学生, 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育预期的效果, 反而使学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更伤害了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卡耐基说:“责怪是无用的, 因为它使人产生抵触情绪, 而且常使他拼命辩解自己是正当的;责怪也是危险的, 因为它伤害了一个人的宝贵的自尊, 他会产生强烈不满的情绪。”[4]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 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把孩子当成朋友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尊重每位学生, 采用文明而智慧的方式去教育他们, 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又让孩子与教师的心贴得更近, 使教育产生真正的效果。在学习“平均数”一课中, 有一道题目是:小明身高1.3米, 一条小河平均水深0.8米, 他下河有没有危险?有一个学生非常自信地说没有危险, 其他的.同学马上对他的回答提出了质疑, 我于是问他:“听了刚才同学的想法,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还坚持你之前的观点吗?”他情绪低落地说:“我觉得他们说得对。”看到孩子失落的眼神, 我摸着他的头对大家说:“刚才的几个同学很了不起, 思维非常严谨, 分析得有理有据, 但是我更佩服身边这个同学, 他不仅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且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更是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这个学生听完, 自信地点了点头。作为一名园丁,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护好、浇灌好学生稚嫩的心灵, 尊重学生, 维护好他们的自尊。

  (二) 发扬教育民主, 给予良好期待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 从而更加喜欢教师以及教师任教的学科, 这也就解释了很多学生喜爱一门课程是因为“我喜欢这个老师”。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放低姿态, “蹲下来”和孩子平等交流, 让学生远离恐慌, 感受课堂的“无拘无束”。通过这样的课堂气氛, 能最大程度上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告诉我们教师的期待能够创造很多的奇迹, 会对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可以将对学生的期盼通过语言、眼神等传递给学生, “良言一句暖三冬, 恶语伤人六月寒”,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激发学生情感,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养下, 让学生体会到自尊、自爱和自信, 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带着老师对他们满满的期待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三) 因材施教, 尊重个体差异性

  朱熹曾说:“孔子施教, 各因其材。”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作为一名教师要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 在了解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在数学教学工作中, 对于班上的优秀生, 我通常对他们严格要求, 防止出现自满的心态, 同时给他们提出带领全班进步的要求;对于中等生, 要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逐步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而对于后进生, 我会格外关心爱护, 尊重他们的人格, 让他们逐渐地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

  五、合作学习, 培养群体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 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有效的小组合作当中, 学生自主探究, 自我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 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逻辑性和严谨性等品质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中, 当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之后, 老师适时抛出问题:“如何得到圆的周长?”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经过热烈的讨论, 有的小组提出用线将圆围一圈, 再用直尺量一量线的长度的方法;有的小组提出直接用软尺测量;更有小组提出先确定一个点, 将圆沿着直尺滚动一周, 点指向直尺的哪个刻度, 就是多长的好方法。通过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再如“植树问题”一课中,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中心小学要在通往体育馆的小路一侧栽树, 小路全长30米, 每隔2米栽一棵。这项活动由五年级三个班合作完成。一班先栽10米, 二班接着一班再栽10米, 三班栽剩下的10米, 一直到体育馆。问三个班分别要种多少棵树?”然后,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 在学习单上量一量, 画一画, 看三个班各栽多少棵树, 并将结果记录到答题卡上, 最后全班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最终得出结论。在课堂小结时, 学生热情高涨, 都为自己会学习而激动不已, 数学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 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去, 使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

  [2]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卡耐基.人性的弱点[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4.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法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11-01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29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一般性数学方法的思考教育论文04-14

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论文11-01

浅淡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1-05

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的研究论文01-08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11-01

浅谈小学数学的解题方法的教育论文10-20

小学数学生活教育理念研究论文10-31

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论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