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经快过了一半了,大家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怎么去写吗,你们是否会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作用。
2017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范文一
尊敬的党支部:
我们所要提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要科学揭示社会主义价值的本质规定和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在渊源上,要积极承接人类价值认识中的共识元素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内涵上,要符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特色上,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在形式上,要宜实不宜虚、宜简不宜繁、宜熟不宜生,宜记宜传。
综合这些因素分析和提练,可以把民主和仁爱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个内容。
民主
民主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我们要彻底批判资产阶级民主的抽象人性论性质和虚伪性、欺骗性,重视吸取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沉重教训,还“民主”为“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权为民所赋”的无产阶级本性和社会主义实质。
社会主义应该、也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层次的民主,“民主”应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
“民主”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价值理念。
“民主”的基本含义是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其前提是自由,基础是平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障是法治,是公平和正义的体现。
因此,在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公平和正义等价值理念中,民主具有最基础、最重要的意义,是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公平和正义的集中体现。
只有建设真实的、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公平和正义等基本价值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和压迫。
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更高层次的民主。
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民主”是无产阶级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对资本主义以资本为前提的不彻底民主的否定和超越。
我们党在我国基本国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说在实质上已经实现了列宁所说的“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
”当然,要从实质上高出“百万倍”到实践上、形式上高出“百万倍”,还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也正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
仁爱
“仁爱”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根本。
“仁”即“仁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基点和道德本性,它所表现出来的“爱”,驻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生活世界里。
这种“仁”,既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自觉和创造活力,又能承受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灾难与沉重挫折,
在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帅地位,最具有根源性和主导性,其它许多价值理念都是从它引申出来的。
“仁”也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的第一德目,可以说是我国传统道德精神和道德规范的根本。
“仁”的对象非常广泛,“仁者爱人”,包括爱他人、爱物和爱自然,达到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和“泛爱众”的境界。
“仁”与“义”紧密相连。
“义”的本义,是应当的和正义的。
“仁义”即“正义”,提倡“行义以达其道”,追求人间道义,坚持社会正义,主张“天下为先”,“急公义而轻私利”,为正义而献身,“成仁取义”、“舍生取义”。
“仁爱”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民胞物与”的崇高境界。
“仁爱”也可以转换为共同发展、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爱岗敬业、人文关怀、合作共赢、爱护自然、集体主义、人道主义和慈善精神等价值内涵;
“仁”即“仁义”、“公义”,可引申为国家大义、民族大义、社会主义大义等价值内涵,衍生许多现代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如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爱国主义、奉公守法、正直公道、坚持真理等价值内涵。
2017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范文二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一名刚被组织发展的预备党员第一次参加预备党员双联双学活动我深深感受到和其他预备党员的差距,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向老师和其他通知学习,努力缩短自己和正式党员的距离。
本次的学习内容为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指导,
所以作为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的青年主力军,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育、生活的全过程。
在这次交流中,我们说到了学院教风,学风现状,以及老师和学生对彼此的期待。
我们都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贯彻平等、公正、敬业和诚信的价值观。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
公正,是古往今来千百万人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铲除特权”、“天下为公”;从“各尽其职就是正义”到“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公正的认识和追求。
所谓敬业,就是要对自己的单位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负责,要兢兢业业、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诚信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要义是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饯行约定不食言。
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美好理想与共同奋斗的目标,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之下,能让的人积极主动地去实践。
2017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范文三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
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
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
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立场和观点的总和。
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做客体、手段和工具,
而要当做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
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
资本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益,这是一切逻辑中的首要逻辑。
这种价值观虽然能促进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但也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继承,也是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是动态中的和谐,是有序中的和谐,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和谐。
四、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
责任作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是个人或组织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能对文明进化和社会发展作出质量上的规定,现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和道德传统,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东方人格——社会型人格,例如,“以天下为己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
作为我们大力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就应将大写的“责任”作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
2017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范文四
尊敬的党组织: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
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
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