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惊弓之鸟教学随笔

时间:2021-03-09 11:02:14 随笔 我要投稿

惊弓之鸟教学随笔

惊弓之鸟教学随笔1

  执教完《惊弓之鸟》这堂课之后,我思忖良多。现就课堂中的得失成败总结如下:

惊弓之鸟教学随笔

  一、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以词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本课的学习主要以魏王神态语气的变化(疑惑——大吃一惊——奇怪)这三个词语为主线进行教学。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个词,依次提出这三个词,先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理解魏王神态语气变化的原因,让整个教学有了一条清晰的主线。我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采用多种形式来品词。“惊弓之鸟”一词分为本义和喻义,可以分前后两部分来理解。在整体感知时,我们可以说明本文主要讲了更羸只拉弦就射下大雁的故事,顺势说明这只听到弦响就吓得掉下来的鸟就叫“惊弓之鸟”。在学到课文最后一段时,再分析这只鸟听到弦响就掉下来的原因。

  我还注重句段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将第八自然段作为对学生进行句段训练的重点。我先让学生阅读自学提示,再标出本段有几句话,对它们有初步的了解之后,再领着学生一句句读懂它们,最后串联起来说说本段的意思。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语文学科注重对孩子们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这篇文章多为更羸与魏王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魏王神态的关键词,体会人物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大吃一惊”的情绪变化,而更羸的语气多为镇定、胸有成竹。让学生带着语气自读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不仅让学生弄懂了事情的经过,还深入体会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语气语调没有感情的起伏变化,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情境创设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走进文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成分调动起来,课堂显得有些沉闷;三是读书的的还不到位。课文中的很多地方只是让个别学生读了,或者齐读了,有些语气没有读出来,作为教师,引导的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我会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注重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惊弓之鸟教学随笔2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的一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弦,大雁就从天上掉了下来。这篇课文语言大多是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的,指导好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并进一步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是本文的情感目标。要重指导学生读好两个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让学生找出表示魏王神态的几个关键词,体会人物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大吃一惊”的情绪变化,而更羸的语气多为镇定、胸有成竹。让学生练习带着语气自读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不仅让学生弄清了事情的经过,还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以词为线,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品词。1、以词为线。本课的学习主要以魏王神态语气的变化(疑惑——大吃一惊——奇怪)这三个词为主线,展开教学,先让学生找到这三个词,依次提出这三个词,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理解魏王神态语气变化的原因,从而让整个教学有条清晰的线索。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采用多种形式品词。“惊弓之鸟”一词分为本义和喻义在文中一前一后理解,在整体感知时,学生说到本文主要讲了更羸只拉弦就射下大雁的事,老师顺势说明这只听到弦响就吓得掉下来了鸟,就叫“惊弓之鸟”了解了词语字面意思,在学到课文最后一段时,分析这只鸟为什么听到弦响就会掉下的原因,“能手”之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吃一惊”一词采用比较的方法和惊讶作比较,体会这个词语想不到的程度更深一些。“悲惨”采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不敢相信”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在词语的理解中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有效地指导了朗读。

  句段训练结合,体现训练的层次性。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更羸说的一段话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这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句段的训练点。怎样让句段的训练层次清晰呢?我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读本段话,标出本段有几句话,对这几句话有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还着学生一句一句地读懂每句话,最后把这四句话的意思串起来概况出本段的主要意思,把句和段的训练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理清文中的因果关系。(2)了解惊弓之鸟的比喻意义。(3)知道更羸为什么只拉弦,大雁就掉下的原因。(4)知道更羸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本事的原因。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同时注意了学生朗读指导。我想如果每篇课文教师都能找到一两个恰当的训练点,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进行词句段的品读,学生一定能有所获。

  上完这节课后,我也发现了本课中存在的不足。(1)情景创设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走进文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显得有些沉闷,发言学生白面不宽。(2)读的还不够落实。很多地方只是让学生个别读、齐读了一下,有些语语气没有读出来,教师并没有进一步引导。教学中,我们没有真正落实课堂民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享受主动思考、自由倾听、相互评价的权利。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课堂所采用。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不断比较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变化,以增强学习信心。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实而活。对于学生读书的指导还要多下些功夫,特别是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

惊弓之鸟教学随笔3

  叶圣陶先生再三告诫我们:“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千法万法,读是万法之大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让他们爱读书呢?教师必须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在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九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更羸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以此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白蕴含的道理。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始终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代替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因此感悟必须以充分地读为前提,读得不充分,就很难“有所悟”。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如:教学第九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的原因,笔者以“引读”为主,引导学生用朗读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老师读事情的结果,学生读事情发生的原因,然后师生对换,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通过师生对读,一呼一应,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境地,初步感悟这种因果关系的句式,在此基础上悟出事情发生的原因。这也避免了机械地背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羸仔细分析、准确判断事物的能力,笔者笔者再利用“引读”,通过师生对话,心灵沟通,充分想象,感悟到更羸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再如:在练习读魏王说的话时,笔者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先指名读,学生评价;再示范读,学生感悟;接着笔者抓住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惊”、“奇怪”等进行现场指导读,让全班学生练习,读出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惊”的语气;最后分角色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这样由点及面,以点带面,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达到了读中自得自悟的教学境界。读的形式多了,学生对课文也就理解了,文章的表达形式也领悟到了。

  通过这堂课,我深刻地认识到:领悟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是读者在书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而观点、意境蕴含在较深的情况下,靠自己或在别人的启发点拨下凭借语言文字去思索,去揣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从读到想,从想到懂,从懂到悟三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哪怕是微小的领悟,都会感到莫大的兴奋,如果得到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就有更多的同学愿意动脑筋了。这一点笔者还做得不够,课中没注意到差等生。这些人有时对某些问题不可能马上想得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加入一种媒介,不能冷落他们。否则,他们将失去信心,当旁听者。因此,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当学生对一些文章不可能立即读懂或领悟时,我们就要耐心辅导和点拨,不能放弃他们。通过点拨为思维架设“桥梁”,为领悟扫清“障碍”,解决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潜在含义。

惊弓之鸟教学随笔4

  我在与学生一起研讨课文《惊弓之鸟》时,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对射箭高手更羸的经验之谈表示认可和赞扬后,也有少数同学谈了自己的不同感受。一男生说,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这只可怜的惊弓之鸟身上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经受挫折的能力,不能像这只雁一样,只因为被箭射伤过,后来一听到弓弦响就惊惶失措地堕落到地上。我们班上不是有的同学曾经因为某次考试不及格,受到家长的训斥,现在一听说考试就心慌吗?这个学生由落地的惊弓之鸟谈到了要注重培养经受挫折的能力;这是本课教参书书上并未涉及到的内容。我带头为他的独抒已见鼓掌。鼓励、尊重、珍惜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已成为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

【惊弓之鸟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教学的随笔03-22

初中教学随笔12-23

物理教学随笔12-21

音乐教学随笔12-15

教师教学随笔【荐】04-01

教学研究随笔01-19

物理教师教学随笔01-02

【推荐】教师教学随笔12-31

教师教学随笔【精】12-31

【热】教师教学随笔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