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散文白鹭教案

时间:2021-02-13 16:08:02 随笔 我要投稿

关于散文白鹭教案

  白鹭是一种常见的鸟,常见到其美被人忽略,然而白鹭在郭沫若的眼里,是一首精巧的诗。

关于散文白鹭教案

  关于散文白鹭教案【1】

  教学目标: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 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 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教学过程:

  一、自主思考:谈谈初中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

  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小组讨论:散文的阅读:

  1、 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

  2、 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

  3、 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

  二、自主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1、 朗读课文: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听读过程中,让学生想像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总体印象,感受白鹭的美。

  2、 齐读课文:

  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

  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

  ②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白鹭的画面。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白鹭的形象美、白鹭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画面、白鹭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的画面、黄昏中低飞的白鹭等四幅图画。

  ③在这些描绘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前两幅是静态描写,后面两幅画则是先静中有动,后动中有静。

  三、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1) 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比喻,作者抒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因为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样容易被人发现。

  (2) 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3) 文章选用哪些材料来刻画白鹭?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水墨,为了突出其清淡素雅。

  本文作者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白鹭,很多地方都是虚写的。

  (4) 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进一步说明白鹭是“优美”而不是“铿锵”,使作者心中白鹭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

  ②在品评语言的基础上,进而领会其优美意境,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1) 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鹭是一首诗,文章是如何将“散文的诗”和白鹭形象相融合的? (诗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相似(略)。

  (2) 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总之,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四、感悟美点,课后延伸:

  (1) 积累语言:《登徒子好色赋》中的语句转化和富有诗意及哲理的语句。

  (2) 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最后总结:由赞美白鹭美在自然、,进一步联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人,同样具有美的闪光点。

  五、总结:

  本文的写作特点:

  1、 本文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的对象。

  2、 巧用衬托比较的手法。

  以白鹤、朱鹭、苍鹭等比较。

  写白鹭晴天的清晨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则是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六、 布置作业:学生在课下自选一篇优美的散文,按照本次课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品评文章的练习。

  关于散文白鹭教案【2】

  【课堂研讨】

  1、《关于散文〈白鹭〉》在谈到作者喜欢各种风格的散文时,以一些作家为例,并扼要地指出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突出特色。

  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吗?

  作者指出这些作家风格上的不同,一方面有力支撑作者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概括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一个铺衬。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沫若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2、《关于散文〈白鹭〉》的第四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它着重指出了《白鹭》的写作特点,而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来写自己的感受,其余则大量引用原文,再没有过多评论。

  这是散文家、评论家在评散文吗?

  对于具体的描写对象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出他对郭沫若“绝妙地描绘”的文字表现能力的赞叹,这也似乎在证明,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这种“绝妙地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

  这种写法也体现了作者对文章风格多样性的见解。

  3、你是怎样理解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中引述清代散文家姚鼎的一段话的?

  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这段话以一连串的比喻说明文章的一种很高的境界,也说明了阳刚和阴柔等不同的文章风格。

  课文的引文着重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

  作者引述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是郭沫若“豪迈激越、气势磅礴”的风格以外的又一种“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

  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是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4、《白鹭》的第七段中写白鹭“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人们说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

  其理由是:①从句式“人们说……可它真是……”来看,隐含了作者对人们意见的否定,如果认同人们的.意见,一般不会运用这样的句式。

  ②从全文看,作者赞颂的是白鹭的“常见”的容易被人们忘却的“美”“清澄”的优美,而不是“铿锵”的美。

  5、《白鹭》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想一想,结尾句中“实在”一词能否去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结尾句在表达上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

  “实在”不能删,它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既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6、《白鹭》的艺术特点。

  一是不像通常的咏物散文那样对描写对象作详尽细致的客观描述,而是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对象。

  如:“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究竟怎样适宜,他却不再正面作具体的描写。

  正是这样的写法显示了文章的个性,表现了作者重在抓住歌颂对象的神韵而不拘泥实在描写的独到风格。

  二是巧用衬托比较手法。

  如写白鹭晴天的清晨“悠然”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则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关于散文白鹭内容【3】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象不是很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澈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末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关于散文白鹭教案】相关文章:

白鹭洲公园导游词12-02

关于立夏教案04-29

朱自清散文02-20

关于亲子的活动教案09-16

关于母鸡教案3篇08-10

关于舞蹈教案三篇08-09

关于大班教案四篇05-14

关于猫教案四篇04-02

关于燕子教案四篇03-30

关于《白杨》教案3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