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名家散文摘抄赏析

时间:2022-10-05 21:43:23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家散文精选摘抄赏析

  地球上的红飘带【1】

  在悲哀的余烟里,我插下这火把,在子弹的雨中,在怒号的风中,一步一步接近前方。

名家散文精选摘抄赏析

  我热爱这土地,枯萎的草做成鞋,穿在脚下,那牵扯不断的根须,那剿不尽杀不光的绿,在火中诞生的希冀。

  为了有尊严地活着,为了不受压迫和屈辱,竹林揭竿而起,为了胜利,我们宁愿死去。

  翻过的每一座山,蹚过的每一条河,行军中睡着的战士,还有嘶鸣的马匹,都会为草绿色的队伍激动,他们把星星,戴上帽顶,他们的绑腿像长长的故事,他们是为了民族的未来,在山河间辗转。

  万里长征是播种机,播下革命的种子;万里长征是战略转移,一路向西向北;红星照耀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天亮了!如果说有什么奇迹,一定离不开人民的支持,战胜邪恶的必然是正义。

  如果说艰难困苦有什么好处,感谢它磨砺了钢铁的意志,还有永不忘本的工农底色。

  当稻穗和齿轮紧握在一起,斗转星移。

  当铁索和手臂绞合在一起,摧枯拉朽。

  我们是为了缔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洒尽热血,血沃中华。

  地球上的红飘带,底层人的'呐喊,让脚下的黑暗颤抖吧!

  我们是星之矢,追寻理想,

  为了普天下的受苦人,我们把苦难背在身上,然后亲自将它埋葬。

  我们是风之旗,千万个弹孔迎来血色黎明,永远挺立在东方。

  那些僻远之地,因为我们的脚印熠熠生辉,

  无论是将军还是红小鬼,无论是饥饿还是阻击,都不能拆散、阻挡我们,我们融铸成一个整体,为了一个光荣的使命,擎起火把,寻找突围的路。

  英雄原来也是普通人,十九岁的军长,在战火中成长。

  如果有人背弃了当年的盟誓,必将肝脑涂地,遗臭万年。

  在新的征程上,红军的二万五千里只是刚刚起步,

  只有脚下生根握紧这土地,才不会被抛弃。

  永远团结大多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娄山关前的沉思【2】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光辉日子里,我瞻仰了盼望已久的我国最伟大的雄关——娄山关。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和娄山关,坐落在凤凰山上,是遵义市区的制高点。

  上山有几百级台阶,见惯了积翠凝蓝、云遮雾罩的山峦,来到娄山关下,仍会被那压顶的气势所倾倒,才明白什么是万山丛中的王者、鹤立鸡群的高峰。

  汽车沿着关下七十二弯盘山公路逶迤上行,仿佛变成了驾辕瘦马,每一步都费尽气力挣扎着、嘶鸣着,每一次抬头都只见一线天,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遥不可及犹如只有借助天梯石栈才能攀援。

  汽车每一次转弯好像半个轮胎已经伸出悬崖,车身在一片惊呼声中戛然而止,我们的呼吸似乎已经凝固。

  等到了山上,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绵延百里的娄山山脉皆在脚下似波涛翻滚,骏马驰骋。

  在火红的晚霞里,我们情不自禁地朗诵雕刻在巨石上的诗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的意境如此雄浑跌宕、逸兴遄飞。

  此时此刻,联想到许多文人描写娄山关险峻的诗词。

  比如郑珍写到:“避缝形声突,岩阴午照寒。

  ”杨慎写到:“凌空石笋柴关上,却使行人望眼开。

  ”莫友芝写到:“大楼高压万峰巅,鸟道才容一线穿。

  ”更多地了解了娄山关的历史,我渐渐悟出了这样的道理,雄关的威武,来自于

  它的英雄的伟大。

  抚今忆昔,把人们带到80年前的烽火岁月,瞻仰遗迹,惊叹革命胜败攸关的转折。

  1935年2月的黔北,滴水成冰、雾霭沆瀣的季节。

  之前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被迫开始长征,血战湘江,转兵通道,召开遵义会议,顺应党心军心,毛泽东重新回

  到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

  然而,形势十分危急,红军处于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包围中,前有雄关挡道,后有追兵迫近。

  山高路远,敌人正试图凭借娄山关天险,前后夹击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然而,红军绝不是石达开。

  娄山关下,正聚集着中华民族历史亘古未有的一支队伍。

  组成这支队伍的优秀分子,他们有的舍弃了做国民党将领月收入几百大洋,却甘愿与士兵同甘共苦领每天3分钱菜金,有的背叛了深宅大院的特权阶层,有的曾被捕面对酷刑坚贞不渝、严守党的秘密,更多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工人、农民、受压迫、被剥削的

  穷苦人,唱着“穷人吃的苦蕨菜,富人天天醉熏熏”的歌谣参加红军,拿起斗争的武器。

  他们已经不是为改变个人命运而战斗,心里装的是拯救国家、民族和同胞的坚定信仰。

  他们果敢坚毅,不怕牺牲,向雄关进军。

  他们,顶着寒风冷雨,吹响冲锋号,向险峰攀登。

  他们相信

  只要有正确的'领导,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他们相信,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与生俱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永远不会消失。

  红军将士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去开险关,凿新路。

  他们明明知道自己可能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长路漫漫,前面还有多少艰难险阻,不得而知,然而,他们无所畏惧,甘愿牺牲自己来换取大多数人的幸福。

  试问从古至今,天底下有谁能与这批年轻人身上无悔的青春追求,所表现的坚强、勇敢与机智相媲美?难怪外国记者哈利森·索尔兹波里被红军将士的英雄气概所折服,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样最热烈的语言来赞颂他们。

  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吹响冲锋号,发起猛烈仰攻。

  一营攀爬悬崖迂回进攻制高点金山;一营喊声如雷,投出排排手榴弹,端着刺刀冲出敌阵,经过激烈肉搏,终于打垮守敌,攻占金山高地。

  敌军组织强大火力,拼凑“敢死队”反扑。

  红军发起五次冲锋,连续攻占了娄山关两侧的十座山头,在黄昏前牢牢控制了关口。

  第二天清晨,娄山关上笼罩着浓云密雾。

  红军牢固占领了关口,漫山遍野摆满了敌人的尸体、武器.

  日暮时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相继登上娄山关,面对壮丽山河、漫漫征途,一首交织着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雄关赋喷薄而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碧血染关千山翠,转折之城万象新。

  今日贵州人正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和毅力,在崇山峻岭、石壁松涛间掏凿架设,一道道高桥长隧横空出世,一座座如诗如画的茶林、花园、酒乡、村寨如白云般缠绕山腰,现代信息也穿梭在深山老林间。

  这难道不是发轫于长征精神吗?我登临娄山关,瞻仰红军遗迹,抒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娄山关已经刻入我们民族的英雄史,长征精神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灵魂与血脉。

  有了这种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险阻不能战胜!

  娄山雄关,屹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历史的窗口【3】

  那是一个窗口,它巍巍屹立于天地之间,而现在又只是我眼前一个小小的窗格。

  我向这千百年不曾动摇的窗口望去,看到的是一幕幕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百余年前的那个夜晚,岸上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声呼唤着孩子的名字。

  啊!望见了小船,望见了孩子,她甚至奋力地伸出手去,本能地想抓住他,但根本无济于事。

  风在呼啸,它冷笑着看着这一幕,嘲笑那瘦弱的母亲不能改变骨肉离散的命运。

  于是,这可怕的雷声,雨声渐渐掩盖了那一声声渐渐衰弱的哭喊,小船很快便远远地消失了,消失在深不可测的黑暗中。

  窗口毫无保留地向今天的人们展示着这一幕百年的悲剧,同时也记载着一个母亲的一段屈辱历史。

  但是窗口也不曾忘记,在骨肉分离的日子里,那天各一方的深深思念。

  岁月在悄悄地流逝,但即使相隔千里万里,岁月也冲淡不了那份浓浓的乡思,剪不断那份血缘关系。

  漫漫的.长夜中,小小的渔船上点亮了盏盏小小的渔灯,那很弱却坚定的火光守护着几代人的渴望——那就是黎明前的曙光。

  人们不曾忘记“希望”这个词语,他们坚信黑夜终有一天会被光明的太阳所驱散。

  于是真的就有那么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船扬起了帆,说今天就是它回家的日子,它乘风踏浪,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飞快地驶向那个生养它的港湾,“妈妈,我回来了。

  ”窗口平静地看着这一幕,它感到骄傲,为那母亲,也为那孩子。

  然而,我悄悄地发现在这份喜悦下还藏着一丝更大的抑郁。

  我再一次透过那个窗口,看到的是一个岛屿。

  他和母亲之间只是一峡之隔。

  但是它还没回来,他的眼睛里写满了无奈。

  时间在这一刹那间停止了跳动。

  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凝固了、凝固了,惟有那遥远的小鸟传来了游子的声音:“妈妈,我想回来……”

  我从窗口望出去,看到的是一幕幕今昔的风云变幻,我想,现在一定有更多的人在努力,为这窗外的将来添上新的风景。

【名家散文摘抄赏析】相关文章: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11-14

名家优美散文片段摘抄06-30

名家美文摘抄赏析10-05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650字11-15

名家散文摘抄细节描写10-05

关于摘抄名家散文精彩段落10-05

名家优美散文段落摘抄11-15

名家优美散文摘抄(精选140句)07-20

名家名篇散文摘抄(精选24篇)07-21

周国平散文精选摘抄赏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