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散文优美句子摘抄

时间:2022-10-05 22:10:42 随笔 我要投稿

散文优美句子摘抄

  时光带走了一切,惟独没有带走我,只有多摘抄美句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来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散文优美句子摘抄:

散文优美句子摘抄

  散文 优美句子摘抄【1】

  将说得准的事情告诉学生,

  将说不准的事情交给科研,

  将说不清的事情写进散文。

  什么是蒙昧和野蛮,什么是它们的对手——文明?每一次搏斗,文明都未必战胜,因此我们要远远近地为它呼喊几声。

  ——《文明的碎片·题叙》

  ●蒙昧—野蛮—文明,这实在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

  人类专家常常把它们作为人类早期演进的三大阶段,那么,我们当然早已进入文明,而且千万年下来,早已进入一种充分成熟的文明。

  我们的一切举止行为,好像应该都有一些心照不宣的公认前提。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蒙昧和野蛮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时时滋生。

  它们理所当然在把嘲谑和消解文明作为自己生存本能。

  没想到文明对此毫无警觉,它太相信那个所谓心照不宣的公认前提,对周围的世界仍然一往情深。

  ——《文明的碎片·题叙》

  ●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把并不存在的文明前提当作存在。

  文明的伤心处,不在于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伤痕累累,而在于蒙昧和野蛮错看成文明。

  ——《文明的碎片·题叙》

  ●消解文明的日常理由往往要比建立文明的理由充分。

  这便决定,文明的传播是一个艰难困苦甚至是忍辱负重的过程。

  ——《文明的碎片·题叙》

  ●社会上万事万物各自的理由组合不成文明。

  文明是对琐碎实利的超越,是对各个自圆其说的角落的总体协调,是对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基元性原则的普及,是对处于日常迷顿状态的人们的提醒。

  然而,这种超越、协调、普及、提醒都是软性的,非常容易被消解。

  ——《文明的碎片·题叙》

  ●剥除文明的最后结果,就是容忍邪恶,无视暴虐,文明被撕成了碎片,任人搓捏和踩踏。

  人类历史上一切由人类自己造成的悲剧,大半由此而生。

  ——《文明的碎片·题叙》

  ●最强大的哲人也无力宣称,他可以从整体上营造一种文明。

  人们能做的极致,也就是为社会和历史提供一些约定俗成的起码前提。

  这些前提是人性的公理、道义的基石、文化的共识、理性的入门,也就是世俗社会所谓的常情常理。

  没有这一切,社会无以构成,人类无以自存,因此,所有良知未泯的文化人都应该来参与构建文明前提的事业。

  ——《文明的碎片·题叙》

  ●文明的火种会不会在漠然者的心头重新点燃?文明的前提会不会使他们恍然收起振振有词的各自理由?具体来说,我们的一切文化行为会不会在人们心中产生真正的积极反应?

  ——《文明的碎片·题叙》

  ●称为文明古国,至少说明在我们国家文明和蒙昧、野蛮的交战由来已久。

  交战的双方倒下前最终都面对后代,因此我们身上密藏着它们的无数遗嘱。

  ——《文明的碎片·题叙》

  ●我曾隐隐地感觉到,我们的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不知碎于何时,碎得如此透彻,像轰然山崩,也像渐然家倾。

  为了不使后代看到这种痕迹,所有碎片的残梦被湖水淹没……区区如我,毕生能做的,至多也是一枚带有某种文明光泽的碎片罢了。

  没有资格跻身某个遗址等待挖掘,没有资格装点某种碑亭承受供奉,只是在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碎得于心无愧。

  无法躲藏于家乡的湖底,无法奔跑于家乡的湖面。

  那就陈之于异乡的街市吧,即便被人踢来踢去,也能铿然有声。

  偶尔有哪个路人注意到这种声音了,那就顺便让他看看一小片洁白和明亮。

  ——《乡关何处》

  ●蒙昧往往有朴实的外表,野蛮常常有勇敢的假相,从历史眼光来看,野蛮是人们逃开蒙昧的必由阶段,相对于蒙昧是一种进步;但是,野蛮又绝不愿意就范于文明,它会回过身去与蒙昧结盟,一起来对抗文明:外表朴实的对手和外表勇敢的对手,前者是无知到无可理喻,后者是强蛮到无可理喻。

  更麻烦的是,这些对手很可能与已有的文明成果混成一体,甚至还会悄悄地潜入人们的心底,使我们寻找它们的时候常常寻找到自己的父辈,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历史。

  ——《乡关何处》

  ●文明易碎,文明的碎片有可能被修补,有可能无法修补,然而即便是无法修补的碎片,也会保存着高贵的光彩,永久地让人想像。

  能这样,也就够了。

  ——《乡关何处》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

  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

  我们不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流放者的土地》

  ●现在我们已经不可能抹去或改写人类文明史,但有权利总结教训。

  重要的教训是:人类不可以对同类太嚣张,更不可以对自然太嚣张。

  这种嚣张也包括文明的创造在内。

  如果这种创造没有与自然保持和谐,结果必定适得其反。

  你看世界上一切文明浓度曾经最高的地方都已不适合居住。

  ——《简单与自然》

  ●本来,人类是为了摆脱粗粝的自然而走向文明的,文明的对立面是荒昧和野蛮,那时的自然似乎与荒昧和野蛮紧紧相连。

  但是渐渐发现事情发生了倒转,拥挤的闹市,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蛮。

  现代派艺术写尽了这种倒转,人们终于承认,宁肯接受荒昧和野蛮的自然,也要逃避荒昧化、野蛮化的所谓文明世界。

  如果愿意给文明以新的定位,那么它已经靠向自然一边。

  ——《简单与自然》

  ●文明的非人性化有多种表现。

  繁衍过度、消费过度、排放过度、竞争过度、占据空间过度、繁文缛节过度、知识炫示过度、雕虫小技过度、心理曲折过度、口舌是非过度、文字垃圾过度、无效构建过度……对这一切灾难的爆发式反抗,就是回归自然。

  ——《简单与自然》

  ●我们正在庆幸中华文明延绵而未曾断绝,但也应看到,正是这个优势带来了更沉重的过度积累。

  因此新世纪中华文明的当务之急,是卸去重负,轻松地去面对自然,哪怕这些重负有历史的荣誉、文明的光泽。

  即便珍珠宝贝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也应该舍得卸下,因为当人力难以承受的时候,它已经是一种非人性的存在。

  ——《简单与自然》

  ●中国在新世纪必然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快速发展的时候控制和提醒一切反自然、反人性的恶果出现,这才是新文明的岗位所在。

  ——《简单与自然》

  ●不仅仅是荒原。

  荒原深处有断壁废堡、憧憧黑影、闪闪目光。

  硬说自己没有恐惧,是不真实的,但我的恐惧有一大半被震惊所掩盖,震惊人类文明的艺术构崩坍得如此凄凉。

  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历史书提供过一些猜测性的答案,多数也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

  其实,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

  不必怀疑的是结果,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个从古到今的灾难。

  ——《千年一叹·自序》

  ●这种抚摸经常会引发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哪些代价是正面的?哪些代价是负面的?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今后?

  ——《千年一叹·自序》

  散文 优美句子摘抄【2】

  人人皆道江南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为之倾心。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柳永为之留步。

  诗一般的江南,袅娜出沁人的馨香。

  绸缎一样细软的气息里,绣满了淡淡的惬意,就像一首瑰魅的诗,缀满了多情的文字。

  江南的雨是湿润的,连绵的,似总也下不完,使人像身处雾境中一般。

  江南烟雨,总是朦胧,似隔帘探花,似触非触。

  雨、独爱江南,这一片清幽之境若是少了这细雨轻烟的笼罩,便也映不出江南的神秘了。

  三月,雨落新绿,春意盎然,画水廊桥,洗衣石处,持伞微蹲。

  看落水涟漪、不甚高雅。

  七月,雨打新荷,梅子黄时,墨意深处,青竹帘下,采荷高歌。

  观心莲初绽,出泥不染。

  即是无雨,空气中也弥漫水气,似雾似烟,隐约若现,远近人家,白墙黑瓦,古风新韵。

  夜灯起时,点点星光。

  愿取下北斗,舀上这一方烟雨,隔夜的天空,也必将添上一缕遗忘,烟雨江南。

  江南的山是灵性的,虽无质感、缺霸气,但能聚人气,育一方深沉

  江南素以水鄉著稱,但江南的山,蔥鬱靈秀。

  雖然沒有拔地而起的孤芳自賞和橫空出世的王者傲氣;也不像北方和西部的名山那樣讓人頂禮膜拜,讓人栈陶恐。

  可是,江南的山是人性化的,它們飄溢著南方特有的靈氣和一種人間仙景般的柔情。

  遊江南的名山,不會有攀崖的艱辛、孤旅天涯的沉重感。

  因為江南山重水複,移步換景,山不轉水轉,山窮水盡之處,又有新景觀新風光讓你豁然開朗,讓人留連忘返,美不勝收。

  江南的荷是女性的,柔软的,温婉婉动人,使人为之倾心。

  盛夏,正是荷花满湖的季节。

  那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瑕。

  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子,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这颜色各异的芙蕖,红的像灯笼,粉的如初夏,白的似初雪,美不胜收;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的开放着,远远望去就像一盏盏莲灯,陪衬着那肥大的荷叶和酒盅般的莲蓬,千姿百态,魅力非凡。

  满湖莲花的江南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富有诗意啊!

  江南好,到过这里的人定会领略到江南的那份不同寻常,那份逍遥自在,以及那份浓浓的诗意。

  散文 优美句子摘抄【3】

  18岁那年很美。

  18岁那年我长大了,我认为长大了!

  18岁那年,我想去闯江湖。

  18岁那年,江湖还有传说从在。

  18岁那年,我信了传说。

  走遍天下,只为了求得通天大法。

  后来,我迷路了。

  在群山之中,我看见有一人冲天而起,直逼云霄。

  我以为,他已得到了江湖秘辛中的九字箴言。

  没有猜错,应该是“前”。

  20年前,天上人间一夜从人间消失,第二天,人们只看见了一望无际的平原。

  这座空中之城历史悠久,历代只有两个弟子,半个掌门。

  弟子均为人中龙凤,而那半个掌门更是传奇。

  之所以是半个,全是因为500年前那场大火。

  那一年,两位弟子行走江湖归来,按理说方圆百里不会有人烟从在。

  可是那天旌旗飘飘。